【凤凰网】赵柏松:投资不要都投到房地产要投有潜力的高科技企业

2015年12月8日

  第二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三亚举办,凤凰国际智库作为指定媒体智库全程支持。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全球化:新的历史新的舞台”。凤凰网总编辑,凤凰国际智库主任邹明出席并主持“中国的私人资产:快速全球化”平行论坛。

  △“中国的私人资产:快速全球化”平行论坛

  邹明:有关购买投资类别的问题第一部分的几位嘉宾谈的很好,那么,如果是私人资产可以考虑的在海外的品牌,会存在专利与技术转让的问题。赵柏松先生在技术品牌、专利转让方面是专家,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

  赵柏松:我在美国医药行业工作二十年,回国三四年了,在国内做医药方面的投资和项目转化。刚才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围绕着知识产权或者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结合我在国外工作那么多年,也包括回国看到我们国内企业发展的情况,谈我个人的几点观察,不一定对。

  今天谈到企业全球化里面,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私人企业,私人企业全球化和个人资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公司就是个人的,他肯定考虑资产配置的问题,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到国外投资首先买不动产,买房子、买地,买房子、买地是一个首选,我没有异议。但是买完了房子、地以后,你要重点投科技型的企业。八十年代日本比较发达的时候,到美国买企业的时候,他们也是先买了房地产,随后他们就开始收购高科技企业。

  除了生物医药之外的几点建议,我们个人到海外投资的时候,有人提到要分散投资,要分散开,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投到一个项目上,我第一个建议是要分散投资。第二,你投资选择项目的时候一定要依赖于当地对项目的了解、资源的了解,不光是法律层面的,最重要的是对于项目本身的了解,可能有人给你介绍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不一定是最好的,有的项目你看到了以后,你不依赖于当地的人,价格上会吃很大的亏。第二个建议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定要依赖当地的人。第三,大家投资不要都投到房地产上,要投到有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企业里面。刚才主持人提到要投一些有高技术含量的无形资产。

  我提几点建议:第一,我回国以后帮助国内的公司收了两家美国医药相关的企业,我本身对美国非常了解,但是我自己也力不从心,我利用了我在美国的合作伙伴,他在芝加哥地区是搞地产的,搞了33年。当时我帮国内一家上市公司选项目的时候,选了很多项目出来,最后经过他的评估拿出来几个非常非常好的项目。最后特别是享受了当地的税收政策,最后给了12年免税,请了美国最好的律师事务所,那家律师事务所的大合伙人是这个12年免税政策的起草这。这样就会让你的项目所有优惠政策都拿到了,最重要的是你能够把它操作的非常好。从生物医药行业角度来讲,我建议大家在海外投资的时候,国内的个人资产、个人企业应该是时候到外面收一些企业。你不要把一个企业全部买下来,我的建议是你参股。如果你把这个企业全部买下来了,你可能吃不消,你的人没有准备好,你对这个企业了解没有准备好,你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没有准备好,你会很难的,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帮助你管理这个项目,我的建议是你可以入20%到30%的股份,可能你投5个项目,每个项目大概都是这样的,还有专业的人员帮助你管理,从我的经验来讲,如果国内的项目,如果你要是做生物医药,我可以帮你们,但是我今天不是在这里推销我自己,因为我是搞研究的,我是把国外好的人才项目拿过来给国内的医药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这是我的主业。

  另外,我在国外工作了那么多年,我是美国华人社区协会的副主席,各个华人社区的头都在我这个组织里面,你要找项目,我会给你找到最适合的人,最了解当地的华人。最后再找一个当地最了解项目的外国人,一定是一个结合的团队,包括他帮助你找到最好的律师、会计师,包括当地政府的对接、商务、商会的人。

  有的钱很多,但是大家都不懂,可以投到一个生物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有专门的人管理这个项目、评估这个项目。这是我今天专门从生物医药的角度给大家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会后我们可以再交流,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我从国外回来就是一个心愿,就是能够回国以后发挥作用,只要大家有需求,能够利用上我在国外那么多年的经验,这就是我最大的价值。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