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道炯:有必要对非洲的外援模式进行改革
2016年3月23日2008年10月26日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研讨会暨国家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于10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举行。搜狐财经为您带来现场网络直播,以下是文字报道:
查道烔:我首先要向各位道歉,因为我没有准备一个报告和PPT内容给大家来展示一下。实际上我来这里要给大家讲一下中国近些年对外援助的改革,特别是在过去当中30年改革开放的外援改革。我是政府关于外援制度的咨询专家当中非常少的当中的一位。我今年一月份去过非常进行实证性的研究,告诉我的东西我是不能够对外公布的,我想很多教授都已经提出了,实际上中国经验是不能够应用到其他国家当中里面去的。
我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首先我对中国外援的一些了解。第二点我要讲讲中国是和其他行业机构当中,促进非洲经济怎样的合作。
第一,关于对外援助,在中国实际上进行了很多的讨论。外援实际上最多占中国政府预算的1%或者不到。非洲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占了亚洲国家外援的40%,10%进了亚太地区,也有30%进入了南美州一些地区。实际上中国的外援数量并不是很大,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是一个秘密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我们政府只有一个机构,负责外援工作,过去60年代都是这样,因此有很多的官僚方面的问题,而且政府机构之间在谁决定外援分配方面有很多内部的争斗和讨论。所以在公开的场合是有这样不和谐的声音,在内部的地区有这样的不和谐。
第二个问题是政治斗争的问题,比如说台湾问题,还有联合国的地位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和其他国家的问题,我们经常有这样的说法,他们都说中国都这样富了,为什么你的外援这么少呢?他们有对中国类似的需求。他们把中国的外援和日本其他的外援相比,说中国的外援太少,所以这样对中国来说构成了更多的麻烦。
第三就是能力的问题,很多中国政府官员在接受外援工作的时候,他们必须要得到政府的授权才进行外援的工作。实际上外援对中国不管是接受外援和提供外援来讲,作用都不是很大。中国外援进入国,是给了朝鲜和越南。这当然和政治密切相关。去年一月份我看了一个项目,这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浪费,因为这个铁路建完以后就没有怎么用,所以这就造成了很大的浪费,我不认为还要继续这样一个的任务。
对于非洲来说,我们又重新关注了非洲,而日本1993年的时候,我们就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1995年的时候朱镕基认为向非洲投入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所以对外的外援进行了重新的调整。2002年的时候,中国明确表示,中国必须给非洲大陆提供一些贷款。我们只是给他们钱,像具体的比如说给他们用于教育和其他的方面。
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样的,第一我认为目前对非洲的外援并没有有效的促进非洲的可持续性发展。第二点,放手不干预,也就意味着我们没有要求非洲国家改变自由原则。因为中国开放银行提供了长期的利息贷款,而且要求中国参与这些项目。但这实际上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原因,或者说是外援。我认为可以找到有效途径,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非洲的复杂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其中有一点,非洲问题的最终解决到底是靠什么呢?那就是让非洲的国家进入全球的主流基础当中,一部分是给非洲一些施舍,或者是慈善,应该是让非洲实现国有化,这当然才是核心问题。否则的话非洲就有更多的问题,而且内战将会不断。因此不能是说给非洲一些施舍,让他喘一口气就可以了。如果我们就这种保持共识的话,我们的核心问题就是避免在解决非洲问题的时候采用一刀切的办法来处理。我去过达尔福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边界的存在,没有边界的概念,这是我要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中国欧洲和国际发展研究结构应该考虑采取联合的行动,尤其是处理脆弱国家的问题,这种愿景应该是与共同的立项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我们不能把非洲作为生产力实现的一个地方,那么我们的共同利益就不能实现。我去过很多非洲国家的首都,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财政部和外交部,实际上他们尽管是受到了很多各方面的援助,但是对他们并不是很满意。希望中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能够有这样方面的例子供我们借鉴,实际上这样的例子很少,特别是实现非洲这样的一个行业,这样通过一些成功的例子,让非洲真正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产业化的发展。
2006年11月份的时候,在北京我们有一个中非高层论坛,28个非洲国家领导都来到这里开会,其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大的研究项目,就是在五个非洲国家建立工业园区,其中一个是在埃及,很快就要上马了。之外,我可能说得有点太局限了,如果要让我做一个小结的话,我们可以考虑,要建立机制性的和其他的办法,使得各地相关方能够让非洲有一些积极的变化,而且让其他的一些非洲国家看到这一点,这样他们也愿意加入其中。这就像世界银行在1989年之后和中国合作一样,这样的话给非洲树立很好的样板。我在这里只是做了一个介绍,如果是大家坚持的话,我可以把我所讲的东西写成一篇论文提交给大会,如果你们坚持的话,谢谢!
文章选自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