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玲: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稳定锚、永动机和思想者
2018年5月28日5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银泰中心举行。本届论坛以“互塑和推动–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新未来”为主题,八十位CCG理事、学者专家以及政商学界精英代表深入研讨。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在论坛五发言,以下是发言全文:
全球现在处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刻,也是一个十字路口,世界向何处去?目前,主要集中在五个大的问题上:世界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前进还是后退?是单边还是双边?是霸道还是王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是把一个国家的利益凌驾在全球利益之上,凌驾在其他国家利益之上?这些问题不容回避的摆在了中国面前,也摆在了世界面前。
那么,中国为经济全球化能够做什么?我觉得可以用九个字来概括:
一是可以做“稳定锚”。
1、和平的稳定之锚。现在大家可以看到,不管中国在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中日韩这些问题上各个突破,还是和印度元首对话,都采用和平之道解决周边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也突破了一些难点。在中美的问题上,一直是在用一种智慧的办法,以两手对两手,使中美关系保持了大的斗而不破的局面,这来之不易。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鹰派悉数上位、战略转向的前提下,刚才主持人也说,民主党、共和党合流,也包括社会民意合流。我今年3月25日到美国,接触了美国各个方面的学者和工作者,我们也感觉到,现在实际上中美关系正处在最困难的时刻,15日、1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美国总商会举办了第十轮中美经济对话,对话有共识,但是更多的是交锋。现在看起来,一些以前共同的看法现在变成了有分歧的看法,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比较艰难的时刻。中美和则世界兴,中美斗则世界乱。所以,中国始终不渝地在这个方面,用智慧的办法来解决中美矛盾与冲突,处理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特朗普总统这种元首引领型的外交,使总的格局还没有真正上升到硝烟弥漫的战争。但现在的这种贸易之争已经延伸到制造业之争、高科技之争。实际上我认为,也是我们的国运之争。就是我们能不能顺利地到达胜利的彼岸,实现“两个一百年”,到2035年、2050年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现在的关键是不能被外部输入性的风险打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是非常大的一个难题。
2、中国还是经济“发展之锚”。中国经济发展,过去4 0年年均增速9.6%,未来10年发展速度有可能保持6%到7%。现在是改革开放40年,再持续10年应该是没有问题。这样的话,中国会持续半个世纪的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2008年以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源。因此,中国把经济搞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13.9亿人口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3、世界秩序和规则的“稳定之锚”。中国总的来说,在处理国际问题上保持了战略定力、战略耐力、战略谋划能力以及战略反制能力。这几种能力中国正在培育和加强,当然,我们是不是特别强?我觉得还有很多疏漏,还有很多问题。但习近平主席带领中国,总的来说是站在道德、道义的制高点上,保持了这几种能力。
二是中国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永动机”。
比如我们向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实际上给沿途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和好处。比如说中国解决贫困问题,几十年脱贫人口占到全球贫困人口的76%。未来三年,中国要实现零贫困,在一个13.9亿人口的国家,使每一个人都免受贫穷之难,这是了不起的贡献,也是对于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再比如说中国现在正在拥抱未来,而美国特朗普总统正如一篇文章标题所指出则“正带领美国大踏步的迈向19世纪”。中国正在拥抱未来,面向21世纪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制造业的业态、新的服务业态、新的贸易形态,并且提出了中国的方案,中国的理论,中国的主张,也创造了中国的经验。中国所作的努力和贡献,这些都是世界发展的“永动机”。
三是中国是“思想者”。
现在中国跨越了从一个国家的利益出发来思考问题的局限。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出的核安全观,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结伴而不结盟等一系列的国际关系的主张,这些都是为面向二十一世纪人类精神新文明所提供的思想武器。思想武器我觉得是最大的公共品,现在可以看到,大国之间的博弈日益激烈,而思想是贫乏的。所以我觉得,中国作为思想的提供者,这是走在世界前面的,也是为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当然,中国面临很多本身发展中的问题,比如产能过剩问题,比如我们的产业如何从中低端稳步迈向中高端的问题,比如我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如何不被打断的问题,比如对中兴通讯这样一剑封喉的事件使我们深刻思考,怎么样实现核心技术是大国之重器的问题。比如面向未来,我们的商业模式的选择,我们怎么能够突破国际上的壁垒,以及原有的国际传统的贸易方式、传统的贸易规则、传统的统计方式与现在全球经济形态、经济联系方式的冲突如何解决的问题。我们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国内、国际都面临着挑战,因此,中国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出现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这样的事件,不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不犯历史性错误,把中国自身发展好,就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本文根据作者在全球化智库(CCG)2018年5月20日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