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锦: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结构调整的阵痛期
2019年12月3日刘世锦: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优化营商环境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平行论坛:学术研讨专场会议”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办。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出席并演讲。
刘世锦指出,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整个市场大的出清的过程,有些企业比较困难,日子不太好过,其实有它的规律性,相当一批企业是要出局的,比如说有些行业过去有100个企业,以后可能就50个企业甚至是20个企业,出清过程是正常的,有些企业要退出就涉及到破产的程序。
他表示,由于现在事实上存在竞争不公平的情况,有可能劣不能退优不能胜,这就比较麻烦。所以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方面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又不愿意结构阵痛,这是不可能的,但这方面怎么往前走,破产退出这套程序需要健全。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早上好!
营商环境按照世行的评价标准,中国最近几年一直在上升,作为研究中国经济的来讲还是感到很鼓舞。我想提个问题,从企业规模来讲,对营商环境怎么评估,现在讲营商环境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得看那个地方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感受怎么样,这些企业是不是发展起来了,这些企业活跃了,发展起来了,应该说这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就是好的,这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可观察性和衡量性的直观指标。
这两天我仔细看了一下今年世行发布的关于中国营商环境改进的报告,和其他国家也进行了比较,我感到这个结构很有意思,我们需要分析这个结构,中国的长项和短板在什么地方,我们的长项好几条,比较突出的有三条,第一条是创业环境真不错,在全世界排在靠前的位置,第二条是供电,我们的电用起来很方便,成本也不高,第三条是合同的执行情况,过去大家是有争议的,中国法治环境一些地方可能不太健全,合同能不能有效执行呢,从现在的评估来看还不错,排名并不低。
有没有短板?我觉得比较突出的有三个短板,第一个是信贷,特别是信用的获取情况得分比较低,最近全国政协正在做一个调研,关于小微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状况,经过调研发现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而且相当普遍,尽管这么多年有很大的改进,特别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民营企业座谈会以后有很大的改进,民营企业过去集中服务的条件有一定的提升,但基本的问题仍然存在,过去的金融体系主要是给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给传统业务服务的,真正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服务的机构、能力,包括金融产品都很缺乏,其实为中小企业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怎么很好的评估风险,实际上是一套技术,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这方面的专业能力是比较差的。
第二个是税收,中国企业上交的五险一金的负担从国际范围来讲是比较高的,整个纳税这一项我们的排名不是那么高,这个问题国内讨论的比较多,特别是最近两年企业进行减税降费,这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五险一金怎么能降下来,是很实际的降低企业负担的一项措施,这方面过去提了很多的建议,比如说怎么把国有资本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份额转入社保基金,最近国务院在这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这个领域确实是我们的短板,怎么往上补方向也是明确的。
第三个得分比较低的是企业破产,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整个市场大的出清的过程,有些企业比较困难,日子不太好过,其实有它的规律性,相当一批企业是要出局的,比如说有些行业过去有100个企业,以后可能就50个企业甚至是20个企业,出清过程是正常的,有些企业要退出就涉及到破产的程序,我们在这方面有短板,而且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现在事实上存在竞争不公平的情况,有可能劣不能退优不能胜,这就比较麻烦,所以我们讲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一个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一方面要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又不愿意结构阵痛,这是不可能的,但这方面怎么往前走,破产退出这套程序需要健全。刚才讲的几个长项和短板,长项继续保持,短板能补上,方向其实是明确的,下一步就是怎么把现在已经明确的措施朝前推。
第三个问题,中国讲的营商环境概念比世行还要更宽一点,在中国特定的情景之下经济在转型,整个体制在转型,有很多特定的问题,下一步改善整个大的营商环境,特别是在放宽准入和鼓励公平竞争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下一步有三个重点,第一点是基础产业怎么放宽准入,包括石油天然气、通讯、铁路、金融等等领域,这些领域如果确实能加强竞争,最重要的效应是能降低基础性的成本,这个成本不仅对制造业有利,对服务业有利,对全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有利的,所以现在讲降成本和这项改革直接相关。第二点是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流转,这对中国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下一步发展最重要的是城乡结合部大都市圈的发展。第三点是服务业进一步的放宽准入,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体育等等,还有一些可以放开但还没有放开的地方,一方面是对外资要放开,对外资放开以前对内资也得放开。
第四个问题,世行这套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我刚才听稻葵教授讲,世行有关专家认为这是这么多年他们做的最成功的项目,咱们能不能搞个中国版,把中国特色的内容再加进去,在全国各个城市,至少在我们地级以上的城市做一个评估,实际上是一个指挥棒,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就不是一句空话,包括“放管服”改革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指标和标准的,如果说在这方面能有推进,我们希望下一次世行再做报告的时候中国的名次再往上提,我们还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
回到主题,主要是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中国的营商环境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谢谢。
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9年1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