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联合凤凰卫视特别节目|全球战“疫”观察 21|疫情或将催生中欧经济新合

2020年6月19日

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优良企业停摆。疫情可能会催生中欧经济哪些新合作?中欧未来合作的关键是什么?德国最高级别教授,国际关系顶级专家辜学武为您解读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凤凰卫视推出抗疫特别系列节目,资深专家深入解读!

文字实录 | 疫情或将催生中欧经济新合作?

本期嘉宾
 
辜学武,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终身讲座教授并兼任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德国社会科学领域获得德国最高级别教授(C4/W3)的华裔科学家。

 

凤凰卫视主持人朱梓橦: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还在逐渐显现,处理完疫情带来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后,很快各国将着手经济的恢复,今天我们聚焦此次疫情后的中欧经济合作,有哪些新方向值得期待?请到的专家是目前正在德国的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主任辜学武,听听看他的分析。
【疫情对欧洲经济影响】
    记者:那我们都知道这次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很严重的打击,这次疫情是如何影响欧洲经济的?
    辜学武:我觉得这次对欧洲经济有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主要就是停摆。疫情整个对欧洲经济企业的打击,对每一个企业的打击都非常大。就是说很有可能有大批的企业要倒掉,这些企业倒掉,并不是因为像平时的经济危机那样,企业本身不健康。企业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但企业因为全部停摆之后没有订单,没有办法生产,这样就资金链会断掉,资金链一断,企业就没有办法运作。
 
【疫情可能会催生中德经济间哪些新合作?】
    记者:我们知道,德国是中国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您怎么看待在疫情之后,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这个贸易合作呢,怎么样能够展开更加积极的合作,来帮助两国的经济贸易,做一个更好的恢复?
    辜学武:我觉得中德之间的经贸合作,实际上也有很大的惯性。过去四十年,已经做得非常不错。尤其是汽车产业、化工产业、机器制造产业,都做得相当扎实。在这些领域里面,大家只要等疫情一过,继续推动去做就够了。
 如何在疫情走出来之后,做一些新的东西,我觉得有很多新的东西可以做。第一个是大健康产业,就是公共卫生这个体制的打造,双方有很大的空间。中国通过这次疫情成功地率先走出低谷,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这种互联网追踪数据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技术,来提高公共健康卫生的保障的质量,这个可以在欧洲开辟很大的市场。因为尤其是很多医院,卫生部门,他们还没有这样一些良好的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
第二个是数字主权方面,这是欧洲一直想做的,因为欧洲夹在中美两国之间,一直缺乏自己的数字主权的基础的产业。他没有办法自己做大做强,中国和欧洲可在这个领域里开展一些数字主权的合作,包括一些大型的企业的打造,5G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是有非常良好的前途。
第三个,我刚才讲通过这个疫情吧,疫情过后会产生一个新的经济体系,即所谓的战略储备经济体系。这次欧洲跟美国可是尝到了苦头,就是说全球化他的一个逻辑是说,将全球供应链优化,每个产品的提供都是不迟不晚,准确到位,每一个企业几乎没有什么库存,国家没什么库存,因为大家都信赖这个全球化。但是没有想到这个疫情一下中断了全球链,使很多企业瘫痪在地上,那么现在一个概念就是说,要打造战略储备经济企业,换句话说让全球化继续运行,但是你要做好一种储备的战略,尤其是关键的一些行业领域。比如说医疗器械,这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战略食品,还有各种战略储备,原油,能源的储备,现在肯定要扩大到各个大的领域,这个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德、中欧之间有可能会做。
还有就是疫情之后,会出现所谓的产业链集群的重组,因为这次疫情爆发很多企业没有订单,也没有办法开出订单,因为他的供货商不存在了。这必然会造成全球产业链的重新组合,那中国在四大集群里面,有可能与德国,他们也在打造自己新的产业链的组合,这也是一个新的领域。双方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觉得要正面的看这个疫情的影响,尤其从经济战略角度讲,可能会有新的合作成果的产生。
【中欧未来合作关键?】
 
    记者:那您认为疫情之后,中欧之间的发展和合作关键是什么?
    辜学武:中欧合作的关键,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东西要做,一个就是双方谈了十几年的一个全方位的中欧投资贸易保护协定一定要签订下来。
第二个就是说,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消除中欧之间的关税壁垒。之前中国跟欧洲之间的贸易封闭程度还是挺高的,市场准入,双方之间都还有很多可以做的领域。如果欧洲跟中国打通了这个通道之后,他在对美国进行贸易斡旋的时候还有很大的空间,反过来是一样的。
今年本来是计划9月份、10月份,以后德国是下半年,欧盟轮执国主席,默克尔有个雄心壮志,就是把今年定为中国大年,中国也把今年定为欧洲大年。万万没想到2020年出现了这样一个新冠肺炎疫情,我想现在中国已经率先走出这个疫情,欧洲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要到9月份,10月份,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我想如果不出大的意外的话,应该还是能达到这样一个新的水平。

【往期回看】

全球战“疫”观察1 | 我们不是孤岛,全球危机如何“破题”?

全球战“疫”观察2 | 美股熔断背后的真相?

全球战“疫”观察 3  |  美联储救世之路

全球战“疫”观察 4 | 疫情下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

全球战“疫”观察 5 | 疫情下的经济复兴之路?

全球战“疫”观察 6 | 疫情下的线上G20

全球战“疫”观察 7 | 欧洲疫情大流行背后

全球战“疫”观察 8 | 美国疫情风暴

全球战“疫”观察 9 | 疫情下的澳大利亚

全球战“疫”观察10 | 香港经济复苏之路在何方?

全球战“疫”观察11 | 病毒污名化背后的政治角力

全球战“疫”观察12 | 疫情下的民粹主义暗流

全球战“疫”观察13 | 疫情将中美关系引向何方?

全球战“疫”观察14 | 如何避免全球经济衰退

全球战“疫”观察15 | 全球经济系统的生命力

全球战“疫”观察 16 | 口罩——欧亚文化差异

全球战“疫”观察17 | 全球产业链的分与合

全球战“疫”观察18 | 疫情时期的中美关系

全球战“疫”观察 19 | 聚焦全球抗疫薄弱地带

全球战“疫”观察20 | 疫情下的中美欧大国博弈

文章选自凤凰卫视《寰宇同舟—全球战“疫”观察》栏目,2020年4月20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