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树立强国心态,塑造友好形象

2020年6月23日

自信的人一般会更能听取批评的意见。哪怕有些批评是错的,也没有必要过激的反应,因为强者不担心被别人的唾沫淹死,如果所有的批评都不允许存在,那么有益的批评也会随之消失。

专家简介

梁建章: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携程执行董事局主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为了封锁中国科技,美国的少数政客长期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如何有效反击“中国威胁论”,拉近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距离,应当成为宣传的新课题。

为了封锁中国科技,美国的少数政客长期宣扬所谓“中国威胁论”。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多发达国家的普通民众那里,会觉得中国是一个既强大但又跟他们不同的国度,甚至觉得有些“怪”,从而感觉遥远和陌生,这种认识误区客观上给“中国威胁论”制造出了传播的土壤。在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如何有效反击“中国威胁论”,拉近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通民众的距离,应当成为宣传的新课题。和几十年前相比,中国的地位已有天壤之别,我们不再是贫穷国家,而是拥有先进科技技术的世界强国。所以在对外交流和宣传上,我们的定位也应该要升级和转变,需要更多展现强国心态,变得更加自信和友好。

当我们认为自身弱小的时候,会担心自己被强势的其他文化所同化,所以需要不断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其中包括历史的独特性、文化的独特性和制度的独特性。但是当我们已经变得强大之后,没必要再片面强调自己的独特性,因为现在可能换成了其他国家担心被我们同化。在新的背景和格局下,我们更加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其实一直是世界大家庭一部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的那样,世界各国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价值观。当然,我们的确有独特性,但这种独特并非根本上的价值观差异,只是一些表象和方法上的不同。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种大同小异的文化故事讲好讲清楚。

正确认识历史独特性

中国是唯一的不间断的古代文明,但“我们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中华文明如果文明以文字出现为标准,要比埃及和两河文明要晚几千年,中华文明应该和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是同时代的,所以最多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不是四大。从DNA的分析来讲,中国和世界其他人种一样,都是几万年前从非洲走出来的后人。中国的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益于比中华文明早得多的埃及和两河文明的影响。但以上论断丝毫无损我们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这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中国的伟大,不需要用太多的独特性或者本源性来证明。所以,强调中国文化和其他文化的同源,承认各大文明在历史上互相交流和影响,反而更能够拉近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距离。其实,历史悠久和现代成就没有任何相关性。比如广东和上海是历史最短的,如今却是中国最发达的地方。在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中,很多只有很短的历史,其中美国历史只有200年,也不妨碍他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所以我们作为一个强国,没有必要片面夸大历史的独特性,而是应该更多强调同源和共性。

理性看待受害历史

历史上我们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在思想教育方面,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缅怀在抗击外敌过程中做出贡献和付出牺牲的英烈,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在对外宣传领域,过分强调这一点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在被动地打开国门之后,我们有过阵痛,但还是逐渐地从和世界接轨中获益。中国是极少数基本维持领土完整的传统大国,其他那些曾经的大国,诸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都早已分崩离析。在亚洲,众多国家几乎都被殖民过,只有中国、泰国和日本未被完全殖民。中国还是亚洲唯一的两次大战的战胜国,这当然归功于我们的牺牲和奋斗,但也得益于国际盟友的帮助。对于曾经帮助我们国的国家,我们可以抱有建立在平等自立基础上的感恩之心。后来在和平建设阶段,中国经济能够得以快速崛起,也得到过很多国家的支持。所以我们在强调自身曾是受害者的同时,也可以同时感谢那些帮助我们的国家,以及那些国家中对中国抱有善意的人民。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恩怨分明”,也就是不要过分强调受害的一面,而忽略受益的一面。当你是弱国时,反复强调受害的历史,也许还能依靠外界的同情获得更多帮助。但是当你即将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时,如果还是片面强调受害的历史,有时只会让外界担心是否会遭遇到“受害者的报复”。

低调宣传制度独特性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这应当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市场经济,还得益于中国的人口规模等因素。这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其实是经典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政策,并非独门武功。另外,我们现在只是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人均收入比起禀赋差不多的东亚国家如韩国还差不少。在人均收入还很低的情况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原因是因为人口众多,带来了市场规模和人才规模的优势。人口的优势是中国几千年积累起来的,而且这种人口优势未来面临着低生育率和人口老化的威胁。由此可见,要解释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强势崛起,需要非常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分析。而在对外宣传时,如果我们高调且简单地将一切都归功于制度优势,有时反而会引发世界其他国家的警惕:既然你们的制度如此与众不同,又对制度优越性如此自信,你们是否会像美国或者当年的苏联那样要搞制度输出啊?当然,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中国人都知道,我们不会像美国那样搞所谓输出民主结果弄得一地鸡毛。但是,在对外宣传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其他国家对于“冷战”那段历史的心有余悸,所以宣传导向上还是要强调各国制度的大同小异,找出我们的制度中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比如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要素,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所谓的“中国威胁论”。

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不可否认,中华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关键是找出我们的文化中适应现代社会的内容,用世界的视角讲好我们的文化故事。自从鸦片战争导致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之后,始终有些人在外来文化冲击下显得过度自卑,认为中华文化处处都不如别人或者不适合现代社会。其实,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当然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总体而言,属于各有所长。中华文化也有很多适合当代发展的积极元素。比如长期大一统的环境以及儒家文化的熏陶,使得中国人更愿意报效国家,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己任。中国人还特别重视对小孩的教育,这和中华传统中的耕读科举文化有关。另外中国人更注重家庭,对老人和其他家庭成员付出更多,这和中国传统中的孝道、家谱和祠堂文化有关。这些文化传统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在持续发挥出积极作用。例如,中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一直远好于其他中等收入国家,这就得益于重视后代和教育的优秀文化传统。我们这种重视教育,家庭和国家责任的传统文化,是比较能够得到其他文化理解和认可的,甚至成为其他文化学习和吸取的对象。我们在对外宣传领域需要做的,就是要用能被世界所理解的展现手法,让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精华部分变成被广为传颂的美好故事。

要自信不能过于敏感

自信的人一般会更能听取批评的意见。哪怕有些批评是错的,也没有必要过激的反应,因为强者不担心被别人的唾沫淹死,如果所有的批评都不允许存在,那么有益的批评也会随之消失。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所以,我们要抱有听得进批评的态度,对于正确的批评虚心接受,对于错误的批评要有理有据的反驳,没必要将所有批评都定性为“伤害民族感情”。中国是一个自信的强国,没有这么容易被伤害民族感情。如果过分敏感,听不进一点点批评或者不同意见,反而令人觉得不自信,一个多愁善感的强国会令人害怕。我们的自信,应当体现为更加包容地对待各种看法,既具备从善如流的气度,也拥有从容应对的智慧,而不必以过度敏感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外界声音自信的另一个表现是勇于承认错误。对于一个强国,承认过去的错误,不但不会减分,而且会加分。我们历史上也犯过很多错误,谁还不犯错啊。改革开放的起点就是承认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承认错误是不容易的,只有强者才会客观的承认错误。中国已经是全球瞩目的世界强国。全世界都会关注我们的言行,包括我们内部的媒体,所以过去适用的有些宣传口径也需要与时俱进。

要尤其重视和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的友好关系

只有美国才和中国在争夺世界头号强国方面是竞争关系。中国成为可以和美国抗衡的另一个强国,对于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当然他们都不愿意站队,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当美国逼着他们站队时,他们不会就范,而且会充满反感。这些国家中最值得争取的是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德国,英国,和北欧,以色列等科技强国。因为发达国家以外的那些发展中国家,虽然数量和人口众多,但是其科技水平太弱,不足以影响全球科技的格局。这些发达国家的利益并不和美国利益一致,即使在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广大的商界和学界的美国人对中国的崛起有正确的认识:中国的崛起是对世界甚至于美国都是有好处的。我们要避免把这些国家都称作”西方”的提法,因为这种提法一下子把很多国家变成对立面了。在争取他们的过程中,要注重我们和美国的对话方式,虽然我们知道有极少数美国的政客是恶意的甚至是完全是颠倒黑白的,但是我们却要有理有据地反驳,,这样反而可以在和美国的博弈中,显示我们作为成熟大国的风范,在其他发达国家的民意中加分,甚至得到相当多的美国朋友的认可。总之,由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世界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应该完全有机会争取所有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很多美国人至少保持中立。但是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上。这种交流包括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我们现在屏蔽所有主流社交媒体的管理办法是很不利与我们加强和世界交流的。除了交流方面,我们还要努力发展互惠互利的贸易合作关系,发掘和其他发达国家在理念,价值观的共同点,和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国际合作。

结论:我们应当及时转变为强国心态,而且适当包容别人的弱国心态。我们为我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和自信。我们不仅是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充分发掘和宣传我们和全世界共同的价值观和理想追求,并且弘扬我们要和世界各国共同和平发展的理念。自信让我们可以有一颗强大的心,对于批评和意见,可以不卑不亢,客观谦虚,善于有理有据地反驳和对话,也勇于听取和采纳,让世界各国感到我们的友好和亲近。一个令人害怕的强国往往不可持续,一个令人感到友好的强国才是真正的强国。

 

文章选自绕梁说,202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