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要警惕全世界经济进入日本式衰退
2020年7月29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维系金融市场的就是央行货币政策。这个市场极其脆弱,央行货币政策一定会发生分裂和变化。因为国家的政治生态不一样,各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不一样。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3.2%。对于这样一个增速,近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副总裁朱民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研讨会上表示,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单实属不易。全球经济目前进入衰退的状态。根据IMF最新预测,今年经济整体跌-4.9%,贸易是-12%。今年3月时他曾预测,今年经济全球涨跌-2%、贸易-15%,当时很多人不认同,说他太悲观。4月份IMF提出全球经济今年-3%,6月份提出-4.8%,世界银行提出-5.2%、-5.4%,现在这个共识逐渐趋同。在这种背景下,要警惕全世界经济进入日本式衰退。
现在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第二波疫情。第二波疫情如果来的话也有不同的模拟。如果暴发第二波疫情,经济可能在今年-4.9%的基础上,明年再跌4个百分点,原本明年5.4%左右的增长可能就变成只有2%左右,油价可能会再跌个15%左右。但是,整体来说,第二波来不来没人知道,这个预测还是很不确定的概念;但如果有,第二波的冲击是最大的。对于今年下半年来说,我觉得第二波的事情其实影响不大,主要是明年,这可能是影响经济最大的事情。如果第二波疫情来临,今年全球经济跌-4.9%,明年也是0以下,应该是这样的概念。
第二波疫情发生的概率是什么样?现在看,全球的新冠肺炎确诊累计数已经上千万例,这个曲线还在发展,美国遥遥领先,然后是巴西,印度现在超过了俄罗斯,上升的速度非常快。按日增量看的话,美国现在增量还是很高,巴西还是很大,波动很大,用模型反测的话,表明这个数字还是远远低估。疫情在不断迁移,从美国走向巴西、印度、俄罗斯,这些国家都是薄弱环节,当然,最让人担心的还是疫情向新兴经济体蔓延。从目前来看,发生第二波疫情的概率在上升,这是明年最大的事情,但第二波疫情来不来是黑箱,我们不知道,第二波冲击是什么更不知道,但第二波疫情对全球冲击的心理影响会是巨大的。
如果把疫情拖长,整个经济结构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像美国三千万人失业,要复原是很难的事情,因为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没有第二波情况下,乐观的看,到2021年年底,发达国家基本上也都回不到2018年的年末数。发达国家有三年平均经济增长为0,全世界也就是能够增长4-5%,这还是乐观的。当然,中国会走的强一点,这大概是一个大的趋势变化。
朱民分析说,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维系金融市场的就是央行货币政策。这个市场及其脆弱,央行货币政策一定会发生分裂和变化。因为国家的政治生态不一样,各个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不一样。这个市场从标准的市场模型来看,一定会调整,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等一个事件而已,看央行能走多远,研究重点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和资产负债表能走多远,日本政策表明央行可以走很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僵局能否打破,现在看来具有不确定性。疫后有几个基本特征:第一,全球债务持续上升;第二,美联储的利率走向,一个是继续为0,一个是上升。它会不会变负?从现在看,美联储变负利率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美联储必须源源不断地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全球正在进入一个以央行为主导的经济和金融时代,这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
债务的可持续性其实不是债务对GDP的比重,而是付息成本对GDP的比重。如果看发达国家的话,2008-2018年债务占GDP比例从78.4%增长到114%,增长了30%-40%,整个债务付息成本占GDP的比重由2.9降到2.3,欧洲付息成本从GDP的 2.9%降到1.8%,降1.1个百分点。零利率下,政府可以大规模举债,新兴经济国家债务成本也从GDP的2.2%降到1.6%。但这也是双刃剑。在低利率时候,政府可以几乎无限举债,反过来利率一旦上升,政府就很难承担债务成本,我们可能进入主权债务危机时期。从历史上来看,我们知道利率的上升是转眼的事情,上升快,而且可能上升很多,不是上升0.25个百分点,而是可以上升1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4个百分点。特别对新兴国家而言,不动利率的时候财政和货币的同步平衡,现在央行不能动利率,因为一提高利率政府债务就无法承担。但是,一旦这些国家的经济真的受到外力冲击要动用利率的话又是瞬息的事情,未来的整个经济发展完全是由政策变量决定。所以,我们要警惕全世界经济进入日本式衰退,零利率,0.5%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0.5%左右的经济增长。这对全球经济复苏都是不利的。
文章选自大洋网,202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