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懿宸: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2021年6月24日
张懿宸,CCG资深副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21年6月18日,由昆山杜克大学主办,世界经济论坛支持,以“解锁数据驱动的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未来数字经济与投资论坛在昆山杜克大学召开。
论坛由昆山杜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昕主持,一百五十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投资人、创业企业家、企业高管、业界精英线上线下齐聚一堂,聚焦数字创新赋能绿色发展,并就后疫情时代数字化转型战略重点及投资理念和趋势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与探讨。
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先生出席了 “关于ESG投资人领导力的战略对话” 环节,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联合创始人及联席执行董事长大卫·鲁宾斯坦 (David M. Rubenstein)展开对话,就中信资本的ESG投资实践、中国的减排承诺和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合作等话题,分享了他的思考,以下为观点摘要:
关于中信资本的ESG投资实践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ESG主题的投资过往不仅聚焦于环境领域,也包括社会和公司治理层面的投资,近年来,ESG在中国的焦点逐渐聚集在碳排放领域。ESG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用以检验投资效果的评估体系。一旦建立起健全的评估体系,将带动投资行业向更为清晰的方向迈进,更有助于捕捉ESG领域广阔的投资机遇。
中信资本于两年前建立ESG投资政策,将投资流程、被投企业管理、公司运营、乃至投资退出等各方面纳入考量范围。例如,我们制定了ESG投资审核流程,确保所有投资决策都符合这一理念。我们也要求被投企业积极践行ESG理念,例如麦当劳新开设的餐厅中95%为拥有LEED认证的绿色餐厅。我们也成立了相关的专项小组,研究如何将影响力投资(impact investment) 与我们目前的投资策略相兼容。
张懿宸董事长参加 “关于ESG投资人领导力的战略对话”
关于中国的减排承诺
去年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也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减排计划,例如中信集团在今年5月宣布了自己的“双碳”时间表,提出力争于2025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比国家整体目标分别提前了五年和十年。
很多国家在ESG领域遇到的挑战来源于缺乏金融激励机制,因此需要政府非常积极、深度地参与推动。中国的优势在于政府主导金融系统,便于将金融资源投入到相关领域,而且一旦政府做出承诺,便会迅速付诸行动,各行业也会纷纷跟随。例如,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2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8000多亿元,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再如,根据新版绿债目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等高碳排放项目不再纳入支持范围。这些都表明中国政府在减排领域的决心。
关于中美两国的合作
中美两国若要共同解决气候变化议题,首先需要在认识层面达成一致。在中国,ESG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理念,但历经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气候变化议题已经成为公共话题,国人对气候问题的接受度和认知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概念。
气候变化议题是中美两国如今少有的存在共同利益和共识的议题之一。对于年轻一代的学子来说,若要建设一个繁荣和平的世界,则必须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虽然两国政府之间在许多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但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对于气候变化议题存在宝贵共识,中美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之间应在此议题上更加紧密地开展合作,凝聚共同智慧,推动实现减排目标。
文章选自中信资本,2021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