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10月12日徐洪才,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2021年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我国将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也有所扩大。
理顺煤电价格关系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有关情况的专题发布会,徐洪才表示发布会释放了一个重要政策信息,要科学有序的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因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合的目标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
此前具体工作当中也暴露出来部分问题,如因上游的煤炭的价格上涨,“双碳”目标是刚性的,个别地区出现“拉闸限电”的现象,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的同时也影响居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要科学、有序的推进市场化改革,保证未来“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要纠正具体工作中出现,如“一刀切”,“运动式”等做法。总体而言,会议很有针对性,很及时,对未来能源领域的改革以及推进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新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针对此前发生“拉闸限电”的现象,煤电价格机制将如何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徐洪才表示创新是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涉及到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方面。
从技术上看,实际有部分成熟技术,比如煤电企业的脱硫,脱硝,除尘的技术在清洁化的利用仍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因此出现鞭打快牛的现象。采用部分新技术,实际上增加企业成本。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市场化的机制,就是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涉及到体制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定价机制的改革。
此次改革力度较大,所有燃煤生产发电等相关企业都进入市场,通过市场化来形成价格。与此同时,工商企业也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供给和需求双方通过充分的竞争,来实现合理的定价,但是也要区别对待像小微企业,对农业领域,采取一些保护性的措施。对于居民的生活用电暂时不进入市场。
最近中国碳交易市场刚刚起步,方兴未艾。市场仍有较大潜力,相关服务体系并不完备。因此,未来还要通过市场化的办法来鼓励企业,促进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化定价等方式,来积极引导企业等供求双方合理使用能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文章选自百家号“经济学家徐洪才”,2021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