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文字实录】达巍:中国应在产业链、信息供给、国家边界等问题上发挥带头作用
2022年6月21日2022年6月20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举行。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以“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为主题的全球化30人圆桌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主要谈以下三点:
第一,对全球化趋势怎么判断?全球化是一个客观上持续存在的过程,通过技术在推动,人员流动在推动,全球问题在驱动。在这几股力量之下,全球化会持续存在,不会中断。但还有另一层面的全球化,可以说从荷兰时代到马克思时代到现在的全球化,都是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表现。从这方面来看,90年代以来,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西方国家主要在推动资本所引领的超级全球化的时代终结了。现在是处在全球化重组的阶段,在上一个阶段,中国和美国作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天作之合,但现在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全球化问题上分道扬镳。西方内部也在发生变化,但仍有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拜登政府想驱动某种小型的全球化局部的全球化,排斥中国的全球化,这是否是长期的趋势取决于美国内政的发展。
第二,全球化退潮或者重组,核心问题是民族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国家和政府在全球化当中应该发挥多大的作用?它的尺度,它的方向,是目前的焦点。现在的趋势是民族国家的回潮,民族国家在全球化当中节制全球化。
中国在过去40年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过民族、国家还有政府的作用,上一个全球化的终结,跟中国坚持民族国家和坚持政府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当然除了中国以外,更重要的是西方国家内部在做反思和调整,以及西方国家自己的选择。虽然西方国家是主导,但也不能忽视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当然作用是中性的,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第三,中国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过去40年,中国是从全球化当中获益良多的国家,是最希望和全世界保持连接性的国家。现在世界的连接性日渐中断,特别是西方国家希望切断、弱化中国的连接性。在这样的全球化退潮和重组的乱局当中,中国是超大的经济体,也有很强的政府能力,所以我们应考虑怎么样在乱局当中提供稳定的锚,提供解决方案。
我认为:1、产业链的稳定,比如产业链的去武器化以及在国际关系当中制裁的应用。中国提的方案需先做表率,保证全球产业链的稳定和国家间经济关系避免安全化。2、信息供给的稳定。今天在全世界看到了非常严重的虚假信息、错误信息的传播,应该思考怎样给全世界提供真正稳定的,中立、可靠的信息源。3,国家边界的稳定。今天我们面临乌克兰、台湾问题等地缘冲突问题,怎样处理国家边界和民族自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思考。4,全球性问题,比如眼下最突出的粮食安全问题、疫情安全,公共卫生以及气候问题。这几个问题,中国需要拿出一个稳定的方案,并且带头实施,就算吃亏仍需率先践行。
(本文依据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国际关系学系教授、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在全球化智库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