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广州高质量发展要构造“世界大脑”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网络

2023年2月23日

张燕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2023年,广州提出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三个一万亿”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在全国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勇挑大梁。作为全国一线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核心,广州在近年来直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近日,来自“政产学研用金”各领域大咖齐聚广州,为此破题。

2月19日,“读懂广州高质量发展论坛——广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方位和路径选择”举行,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制造业当家行动关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重点、改革开放深化方向、乡村振兴时代内涵等维度,纵论广州新方位、新路径和新举措,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

作为演讲嘉宾之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会上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张燕生总结了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突破口:一是创新胸怀,广州、深圳、香港三地科技创新合作要上新台阶;二是协调发展,广州都市圈广佛肇、清云韶一体化合作要上新模式;三是开放升级,广州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网络,在打造全球一流人才、一流教育、一流科技推动上要上新层次。

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两种含义

南方财经: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对于大湾区的建设有怎样重要含义?

张燕生:广州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还是创新。创新要成为第一动力,协调要成为内生特点,绿色要成为普遍形态,开放要成为必由之路以及共享要成为根本目的,这些是高质量发展对广州提出来的要求。

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讲,广州、深圳、香港组成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连续三年排在全球科技集群的第二名。从三个城市的研发强度来看,2021年深圳研发强度5.49%,仅接近北京的6.53%;广州3.12%,香港大概在0.97%。

三个城市在科技集群中的定位各不相同,把香港、广州、深圳的科技创新优势组合起来,将达到“1+1+1>3”的效果。香港研发强度较低,但香港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非常高。有八所国际化的大学、国际化的科技园、国际化的应用科技研究院等优势。广州科技创新的优势在有大湾区一流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开发试验研究的教育、人才、科技综合优势。深圳有一流的科技型龙头企业、一流体制创新生态、一流产学研联合创新的活力。广州下一步要解决如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动力源和策源地的开放合作问题。

广州践行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点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40多年来,珠江东岸和西岸形成了不一样的发展格局。如珠江东岸深圳港口物流的集装箱运输70%是外销的货,而广州南沙港口物流的70%是内销的货,深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是“双循环”相互促进,广州的重点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提升经济循环国际化水平和综合运作能力。

因此对广州而言,下一步怎么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提高供给、需求、投入产出效率以及依托国内大市场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使命和任务。

从这些角度来讲,广州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既是一个新的机遇,同样也是个新的挑战。

实现有为政府首先要解放思想

南方财经:协调要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广州可以怎么做?

张燕生:协调发展要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内生特点,首先要求发展能够长期持续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分配差距。

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来看,2020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6,广东是2.5,广州是2.18.从协调发展来讲,珠三角如何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协调共促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要实现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首先涉及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极点带动,其中一个极点带动就是广佛肇。广佛肇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广佛如何推动同城化,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这面对深莞恵、珠江中另外两个极点带动效应的竞争。

从更大范围内看,粤港澳大湾区今后要上三个台阶。第一个台阶是达到东京湾人均GDP水平,第二个台阶是达到纽约湾人均GDP水平,第三个台阶是达到旧金山湾人均GDP水平。但是粤港澳大湾区上了这三个台阶后,广州是不是就达到高质量发展,广东是不是就达到高质量发展?我认为,答案是不一定的。

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不能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共同富裕,就没有完成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和任务。广州不仅仅要带动广佛肇高质量发展,而且广州都市圈还要带动北部生态区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过去的思路是一对一的帮扶发展。比如,广州对口帮助清远、梅州,派出最优秀的干部到清远和梅州去,也把广州很多好的投资项目介绍到清远和梅州。但这是一个扶贫的模式,只能够取得点的发展效益,一个产业合作区还不足够带动梅州和清远的高质量发展。

所以广州都市圈很大程度上是要打造广佛肇和清远、云浮、韶关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把北部生态区的青山绿水和广佛肇的金山银山结合起来共同探索一个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未来广州的高质量发展,要促进广州都市圈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一方面要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现代化,推动科学技术工程教学的现代化,另一个方面,要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立更高层次的公共卫生、公共教育、公共养老、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建设。这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南方财经:如何理解这个共同体的含义?在有为政府方面,广州需要做些什么?

张燕生:要建立广佛肇、清云韶地区的利益共同体,简单讲就是要建立有饭大家吃的合作机制。首先,广州都市圈要践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障碍,形成资源要素跨界自由流动的机制。各地政府要就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建立协调机制。其次,广州都市圈要探讨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模式。再次,广州要主动探索广佛肇一体化,清远、云浮、韶关一体化的发展机制。广州今后发展的每一步都要考虑都市圈整体利益,不搞赢者通吃,要探索一个带领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所以,广州高质量发展首先是推动思想解放,来的都是客,有饭大家吃,实现共享发展是根本目的的初衷。也就是说,广州高质量发展是离不开佛山肇庆的新实体经济,离不开清远云浮韶关的绿水青山,离不开深圳香港的金融优势和创新活力,更离不开全方位国际国内合作。

对接世界一流治理体制

南方财经:广州高质量发展要打造生产性服务业全球网络。如今,广州距离全球一流还有哪些差距?

张燕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什么?主要是研发、技术、设计、咨询等高增值服务,还包括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人才服务、流通服务、数据服务等。比如,广州南沙港一定会涉及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互联互通。

广州高质量发展要构造世界大脑,光是把世界华人科学家、华人工程师、华人企业家和华人各类人才吸引到广州来是不够的,还要能够把印度、土耳其、俄罗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科学家吸引到广州来。

我了解到一些国外朋友他们在广州、深圳开会,但更愿意住在香港。这是因为香港的国际化,香港国际化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方方面面的公共服务、公共治理与国际一流公共服务和治理是对接的。

广州如何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网络?广州首先要推动制度型开放。在金融,科技、贸易、投资、制造等方方面面的制度规则和治理模式与国际高标准体系对接。其次要推动市场流动型开放,既包括对内开放,也包括对外开放。再次,要推动创新型开放,既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等。广州高质量发展要在现代化治理体制和国际一流开放环境营造中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南方财经:城市之间对于科创的资源,人才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广州如何面对这样的竞争,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

张燕生:首先广州是不怕竞争的,因为广州有今天都是经过长时间的竞争发展过来的。比如,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和苏州这个新一线城市之间就可能展开竞争。

广州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各种国家级、世界级的科研院所。但在生物医药产业、光芯片产业等新兴领域竞争中,广州还得多加强。

广州的各方面条件更好,但苏州更擅长“无中生有”,就是说苏州更知道未来发展缺什么就会提前补什么。苏州缺少科研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怎么解决?苏州采用的是全方位合作的方式,科技创新缺人才,就引进留学生团队、科学家团队、工程师团队解决技术来源问题;科技创新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条件,就建立虚拟实验室、科技合作平台,解决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的转化机制;科技创新缺成果转化条件,就建立成果转化共享机制,把全国最顶尖的企业家,全球优秀的企业家吸引到苏州来,创造了苏州从无到有的科创奇迹。

现在,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方面,广州和苏州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会跑得更好,其实是看谁在创新思维和奋进争先上更努力。因此,广州要利用好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以及大院大所的综合优势,为广州企业创新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最后,还是要回到广州发展环境、营商环境、创新环境、法治环境的优化改善上来。营商环境的1.0版改革是“放管服”,但这是初级版,中级版是广州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解决纳税难公共服务难的问题,解决跨境贸易跨境电商便利化升级的问题,解决准入难、退出难的问题。

文章选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23年2月23日

关键词 张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