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副主席刘永好两会建言:打造一批世界级农业强企

2023年3月11日

刘永好,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建设农业强国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脉相承,产业是基础,企业要有所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民营企业家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针对农业以及相关产业提出多项建议。刘永好表示,在农业强国的大战略中,发挥企业在产业链构建、关键资源配置、数字化赋能等多个维度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市场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的世界级农业强企。

除此之外,刘永好建议,加大市场规范力度,推动冷链流通体系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同时,支持饲料节粮及优化原料进口配额,优化原料进口配额管理制度,从原料端保障饲料用粮安全。

刘永好认为,只有建成食品强国才能将我国从农业大国转向农业强国。保证农产品和食品品质安全、减少农产品资源浪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食品供应链流通效率。

企业助力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当前及未来“三农”领域的重要工作。广大涉农企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过程中不断探索,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

新希望集团作为一家现代农牧与食品产业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立足农牧行业并不断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形成农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乡等相关产业,是处在“建设农业强国”的一线企业。

刘永好认为,探索科创兴农的有效路径,集中力量解决如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等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分析和提出农业产业链的短板,支持企业揭榜挂帅承接产业关键环节攻关;开展从科技研究到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制度创新,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开展“研产结对”计划,将科研资源阶段性地匹配到企业运行体系中;鼓励、支持在相关领域具备一定优势的企业在海内外发挥资源并购整合的优势。

同时,针对部分农产业标准的缺失,刘永好也呼吁尽快推动和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引导行业良心发展。

他建议,持续鼓励企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和引导中,鼓励企业标准市场化,推动行业标准提档升级。比如在兽药中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养殖、屠宰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环保排污标准等,使所有企业在共同标准的环境下参与竞争,对达到相关标准的产品与企业给予相应的国家认证,促使其能够在市场上获得应有的溢价回报,形成正向激励,避免“劣币驱逐良币”。

农业在古时有着“靠天吃饭”的局限性,对于我国农产业周期性较强的问题,刘永好认为,针对农业产业周期性强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沟通,从企业面对产业周期的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创新金融工具对于企业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帮助农业企业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提高企业对农产业进行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和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刘永好建议发挥我国互联网设施相对完备、用户基数庞大等一系列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优势,鼓励政府部门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入集中在科技投入、大数据投入上,可以在全国范围优选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大数据公司。

龙头企业和大数据公司是农业数据的使用者,它们了解中国农业和市场,通过积累基础数据资产并挖掘其内在价值,指导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以数字科技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助力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完善和提升饲料粮供应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进一步体现了国家对守好“三农”基本盘、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高度重视。

其中,饲料是粮食消费的最大主力,2021年饲料用粮占比48%,达到口粮消费的1.5倍,且每年增速达7%,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饲料节粮工作。

根据新希望多年来的经验,刘永好分析认为,当前饲料节粮还存在一些障碍。首先是饲料粮转化链条上,还存在一系列技术“卡脖子”问题,比如育种基因编辑技术、饲料发酵合成生物学技术等。

其次是饲料科技联合攻关及创新能力不足,比如替代玉米豆粕的新配方技术及推广、数字化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此外,民营饲料企业的进口原料配额政策也需要进一步优化。

对于上述问题,刘永好建议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政产学研金”,建立创新联合体,探索新型的饲料节粮创新模式。在节粮总目标牵引下,从育种“卡脖子”技术攻关、饲料配方及加工、精细化智能养殖管理等三方面入手,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牵头,系统性、全产业链通盘设计技术攻关项目或重点研发项目,加大对企业饲料节粮行动的扶持。特别针对在育种“卡脖子”技术、饲料配方替代、养殖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和节粮成效的,加大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错综复杂,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进口粮食的政策通道,将有助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建议优化进口玉米、小麦配额管理制度,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进口饲料用原料,增加进口玉米、小麦配额规模,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建议加大融资服务,国家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原料贸易方面贷款优惠支持,降低企业资金流通压力。”刘永好表示。

建立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体系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加大了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将冷链物流发展纳入战略层面,国家层面过去一年出台了50多项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政策、规划。

尽管各级重视,行业发展迅速,但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还不同程度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断链”、伪冷链、高素质人才缺乏,标准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恶意竞争等现象,每年因冷链“断链”造成约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的浪费,经济损失超千亿元,极大地影响了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虽然我国冷链企业众多,但区域性、全国性的龙头企业较少,目前市场上以个人或小型个体户为主,“小、散、乱”特征明显,一些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在仓储和运输过程中采用不达标的设备和设施,或不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往往导致冷链“断链”,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对此,刘永好建议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法规,将冷链物流运输纳入食品安全管理范畴,提升设施设备技术水平、健全全程温控体系、优化运输组织模式、强化企业运营监管,加大“小、散、乱”物流企业的整治力度,形成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安全绿色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此外,冷链运输车辆目前未对货车类进行单独划分,冷链食品运输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与认证。应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撬动作用,鼓励地市统筹涉农资金,对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在冷链集配中心、仓储保鲜设施、冷链车辆、温控及节能设备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刘永好建议,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项目贷款、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为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通过设立物流产业基金参与冷链投资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上市挂牌和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对推动冷链数智化升级、产业互联网转型的冷链物流企业,在科技创新资金引导、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应用和技术创新。

同时,加快建立农产品全流程追溯机制,加强农产品的流通网络管理,支持骨干冷链企业参与国家及地方农产品全程可追溯项目建设和标准制定,并在科技创新资金引导、财政奖补等方面给予支持。

“建议将各类团餐(包括校园、企事业单位食堂)日常运营操作的服务公司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范畴,保障食品流通网络的全覆盖。冷库的资金投入巨大,同时又具有城市公共设施的属性,根据美国的经验,公共冷库在冷库总库容中长期保持50%~70%的水平。可考虑由政府直接出资,或者通过政策支持仓储企业发展冷链,由第三方物流公司或者农业企业长期租赁,面向整个市场提供开放的服务,促进优质食品的流通与供给,提高农业和食品产业链的价值空间。”刘永好表示。

文章选自中国经营网,2023年3月11日

关键词 刘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