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促增长、拼经济,产业是经济升级的必需品

2023年3月21日

李稻葵,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3月19日, “2023黑马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产业新力量”,来自全国各地近千位一线产业创业者、投资人、政府产业规划者齐聚一堂,共话产业新未来,展现产业新力量。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发表了《成为产业新力量》主题演讲。他表示,从现在开始,经济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未来5-10年,促增长、拼经济将是一个常态。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想要实现该目标,至少每年要实现4.61%的增长速度。

促增长、拼经济就必须抓产业,产业是经济升级的必需品。随后李稻葵介绍了五个未来有望产生万亿规模的产业,分别是双碳与能源安全、传统产业数字化、补短板的产业(拾遗补缺)、 经济安全领域、科技创新(创新链条的关键零部件、人有我无的需要再做一遍)。

以下为李韬葵演讲内容整理:

各位导师们、学员们、各个地方政府的领导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上午特别兴奋,萌生了两个感想。第一个感想,疫情前我去过训练营,发现与之前相比,今天的氛围更年轻、更有活力了。所以疫情给你们攒足了能量,现在开始爆发。

第二个感想,是关于国内外的感想。别人老讲,中国出不了马斯克,出不了扎克伯格,因为他们很高调。但我们能出大批比马斯克小一点点、没那么高调的创业者,用“群殴”的方式,用一整个黑马群去攻国外的一两个人,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

今天讲三个观点,一个比一个丰富,环环相扣。

观点一,我相信从现在开始,经济将是我们的重中之重,因为国家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党中央已经说了,到2035年至少每年保持GDP 4.61%的增长速度。我们回头看2009年到2019年这十年的增长速度已经开始出现增速下滑,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不出三年增速就降到了4.6%以下了,以此下去我们2035年想要实现目标就困难了。所以我认为未来若干年的重心一定是促增长,不然目标将难以实现。这是第一个观点,没有争议。

总体上讲,靠基建的时代过去了。本世纪初到2015年左右,房地产每年拉动GDP增长2.5%。但现在从数据上来说,已经降到了1%以下了——我绝对不是说房地产不重要了,绝对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它不断在下降,但可能在重点地区还会发展,但整体而言,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而言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观点二,基建过去每年拉动2%左右的GDP增长,但展望未来,基建为什么不是一个重要或主要的增长点了呢?因为中国的基建已经非常好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拉动基建的重要机制是地方债。现在地方债的水平非常之高,高到什么水平呢?我们仔细算一笔账,以地方财力和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税收,如果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用,那将连还地方债都有困难。因此以搞基建来拉动经济,从整体上讲有难度。当然我再次强调,并不是说各个地方都如此,事实上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苏、广东,反而基建还不够,这有点反直觉,但经济发达地区的路网密度确实还不够。这是第二个观点,保经济、促增长靠产业,但如果还靠传统基建和房地产的话,未来十几年恐怕够呛,所以必须抓产业,产业是经济升级的必需品,必须这么做。

观点三,从宏观角度来看,什么类型的产业必须要发展呢?我认为有五个行业,且每一个行业都过万亿。

行业一,双碳和能源安全。习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2030和2060年的双碳目标。现在离2030年就剩7年时间,疫情耽搁了三年,这不容易。这几年我们的煤炭是上升的,因此想要实现目标要有具体的产业措施,实现碳达峰光靠提高传统能源领域的效率是不够的,要有措施。那用什么措施可以促进双碳目标,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呢?现在还没有非常清晰的路线图。

但我认为有四大技术路线可以重点关注,四马齐奔,只是还不知道哪个能行。

第一个,是电动汽车的电池技术。有人说,电动汽车可以反向给电网充电。我做了计算,认为这个技术太慢了,很难把规模迅速做上去。我国的电动汽车,占全球产量的二分之一,去年是电动汽车600万辆,整体汽车产量2500万辆,但这还不行,因为还要置换存量车。目前我们电池的技术路线还没看到突破性的革命,还得靠镍、钴、锂,但这个矿产量够吗?如果推向世界市场,这个产量够吗?

第二个是纯氢技术。氢的难点是两个,一是储运难,300个大气压+钢管,如何把它放到车里,还有点小困难。二,终端的燃料电池技术很贵,丰田开放了很多专利,但据说还没有完全开放,最核心的技术还在丰田自己手里。

第三个和第四个的技术路线比较近,其中第三个技术路线是甲醇技术,就不用进口原油了。它容易储存,跟汽油差不多,只是有腐蚀性。下游用甲醇的内燃机,在技术上基本也已经突破。

第四个是在大气中取氮,把它合成氨。氨好储运,好燃烧,内燃机又好做。

这四个技术路线,哪个能赢,哪个能输呢?也许四个都能行,但必须要做了,我们还剩七年,市场上7亿吨的原油消费,其中5亿吨都要进口,需要进口70%的原油,真的不做不行了。这是第一个产业,能源和双碳,至少5万亿的产值。

行业二,传统产业数字化。这个行业的潜力非常大,因为每一个产业都可以用数字化改造一遍,这点我非常认同牛校长,我们都认为非常红海的产业,经过数字化改造,还能出现新商机。

行业三,可以产生巨大商机的产业方向是什么呢?就是补短板的产业。我们有很多产业,虽然没掌握关键环节,但也不一定会被别人卡脖子,说不定别人希望我们永远不研发,永远依赖他们。我并不是说依赖国外技术不好,但事实上国外的技术很贵,非常贵,贵得不得了。我们一旦在这个领域突破,就能享受非常高的溢价。

这部分产业我称之为拾遗补缺的行业,因为每一个行当都有这样的商机,赛道可以非常细,细到可能不仅名字我没听过。这个行当非常重要,讲关键技术就可以很牛,因为没有人能跟你竞争,这是拾遗补缺的行业。总结一下,一些价格非常高的技术,如果国外有、我们没有,它不一定会卡我们的脖子,但一旦我们突破了这个技术,能赚的差价就可以很高很高,而每一个行当都有这种机会。

行业四,是经济安全方面的产业。国家一直很强调综合安全观,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镍是不锈钢的原材料,也是三元锂电池的原材料,我们目前是从其他地方把镍矿运过来,短期内如果不想被卡脖子,这就值得研究了。铁矿石也一样,有很多办法做铁矿石,他们有个说法是把铁矿石变成块,而不是粗糙的铁矿石,这样就可以精加工。

经济安全不能仅靠一个企业,而是靠一个产业链,产业链里的核心是国企,因为该产业发展需要大资金,需要政府支持,甚至于需要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扶持,往往涉及到经济安全,而国家往往都很强调基础产品的安全,比如矿和能源等等。

行业五,我认为可以统一概括为科技创新产业,但其中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咱们跟美国齐头并进的技术产业,比如量子计算,就需要国家队多做一点工作,即目前说的新型举国体制。因为创新是个链条,是个群体。我了解到,我们的基础研究能力并不差,差的是零部件。零部件不行,就导致链条上不去,这就是问题。企业要跟着国家量子计算的创新团队一起走,一起做,共同解决创新链条的关键零部件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商机。

还有一类技术是国外有我没有。刚刚讲的量子创新,是对方没有,我也没有,齐头并进解决从0到1。但还有一类情况,是人家已经有技术了但我们还没有,像ChatGPT。对于人有我无的技术,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它已经做出从0到1,我们不用重新做,把它现成的技术引进过来,我们可以直接实现飞越,没必要重新做。第二种观点认为,必须重新从0到1,以人工智能为例,哪怕国外已经从0到1了,但我们也要从头开始,因为里面可能会有很多猫腻,未来或许会在很多看不见的东西被对方卡脖子,这里面可能有陷阱。

这两种观点的对错,我无法判断,因为都有道理。但是你怎么想?你肯定想,万一第二个观点是对的,即真有陷阱,那怎么办呢?谁能拍胸脯说,就一定没陷阱呢?

我最后总结一下,我的观点是未来五到十年一定是拼经济,不拼不行。

第二,靠基建、靠房地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要靠产业,靠什么产业呢?靠五大产业,包括双碳能源产业、传统行业数字化、核心技术补短板的行业、国家安全产业和科技创新产业等。

这些行业,除了第二个数字化之外,其余产业都需要国家队领头,但是最终的希望还是寄托在企业中、在黑马之上。黑马们,谢谢你们!

文章选自i黑马网,2023年3月21日

 

关键词 李稻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