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连:中国考生的深度理解水平相关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水平

2023年4月12日

2023年4月1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球化智库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在《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报告发布会上发表以下观点: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报告发布会。

首先,我分享一下白皮书的由来。从国家层面来看,08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2010年,国家出台了中长期教育规划,首次提出要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加大人才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人才国际交流。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再次强调“加强人才国际交流”。而且,国际化人才在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

从智库的角度来看,全球化智库今年成立15周年。过去15年中,我们一直将国际化人才相关领域作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为《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奠定了丰富的研究基础。

过去十五年,CCG也一直致力于扮演国际沟通桥梁的角色,我们开展了名家对话、联合国驻华系统圆桌、大使圆桌、国际青年领袖项目等一系列促进中外沟通的活动。在研究和活动中,我们发现国际沟通素养是国际化人才的核心素质,因此首本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以“国际沟通素养观察”为主题。

报告综合文献研究、调研访谈、数据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非常感谢参与课题访谈的近20位专家、学者、青年代表,也非常感谢ETS提供数据支持。

报告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

我们首先分析当前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时代背景。

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来看,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给全球化带来巨大冲击,但是很多领域表现出强韧的连通性。在贸易与投资方面,2022年全球贸易创新高,达到32万亿美元,服务贸易总额7万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5%。2021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58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64%。在人员流动方面,2020年,全球国际移民达2.81亿人,比2000年增长近62%;全球学生跨国流动人数从2000年的208.8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636.2万人,二十年间增长了2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暖等全球性危机,必须依靠广泛的国际沟通与合作。202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呼吁培养更多能够“团结协作”“理解我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关怀彼此与地球”的人。

从中国来看,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都需要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但是,当前各领域国际化人才仍不足。从联合国秘书处系统中中国籍职员数量和占比来看,2021年有569人,占总人数的1.59%,比2019、2020年有所提升,但与同期美国、法国、英国的占比还有差距。从国际化人才主体来看,中国是全球出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中国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人,是2000年的18倍,2020年因疫情原因有所回落,2021年相对2020年有较大增长。持续增长的留学需求推动下,国际沟通素养越来越受重视。

第二部分,我们基于文献研究及对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的访谈,构建了国际沟通素养框架。

国际沟通素养框架由情感内核、认知基础、行为要素三个层次组成。

情感内核是国际沟通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包括国家认同、全球关怀两个重要元素。国家认同意味着要理解和尊重本国文化和价值观,也能够欣赏和接受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全球关怀要求既具备全球视野,又关注全球性问题,尊重多元文化和社会差异。

认知基础是连接情感内核和行为要素的桥梁,包括外语知识与技能、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其中,外语知识与技能是首要认知基础。

行为要素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种形式。深度理解要求主体能理解沟通对象想要传达的意图、情感、思想与价值观。有效表达要求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等多种形式,准确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达到沟通的目的。

第三部分我们选用ETS旗下托福和GRE两大标准化英语测试成绩作为国际沟通素养的行为要素的量化指标。因为行为要素是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外显方式,行为要素的量化分析可一定程度反映国际沟通素养的培养现状。

考虑到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院校通过标准化测试对申请人的沟通能力进行评估,而且英语是国际沟通的重要载体,考察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可以从其英语标准化测试入手。

ETS旗下托福和GRE考试凭借公平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全球招生官的青睐,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500多所院校接受托福考试成绩;全球4800多所研究生院认可GRE考试成绩,2021年1300多个商学院MBA项目接受GRE成绩。正因为如此,报告以托福考试的“听力+阅读”以及GRE考试的“语文推理”作为深度理解水平的衡量指标,以托福考试的“口语+写作”以及GRE考试的“分析性写作”为有效表达的衡量指标。

从托福考试成绩来看,过去十余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显著提升,平均成绩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值;托福成绩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全球考生人数的比例较2009年增长了三倍。

从考生数量和成绩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托福考生的数量和成绩的地区分布差异明显,托福平均成绩的省间差距达到了15分。2021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平均分为87分,31个省区市中,24个省市托福考生的平均分超过了80分。

从下图数据来看,中国考生深度理解相关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托福考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得分超过全球平均值,听力理解成绩不断提高并接近全球平均值。自2008年以来,中国考生的托福阅读成绩开始超越全球平均值,2021年高出全球平均值1分。2021年,中国考生的托福听力成绩与全球平均值(23分)的差距缩小至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语文推理成绩(152.3分)于2020年超过了全球平均值(151.4分)。

从下面三个图来看,中国考生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至2021年间,中国考生的托福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步减小,并于2021年达到全球平均分值。中国考生的托福口语成绩与全球平均值差距不断缩小,至2021年,两者分差为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分析性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差距从2011~2012学年0.6分缩小到2020年的0.3分。

报告的第四部分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对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首先是,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2020年出台《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留学人员政策也从12字方针“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变为“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16字方针。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激发了人们学习外语、出国留学的热情。近几年每年都有近2000万考生报考四六级考试。2009年起,中国成为全球托福考生人数最多的国家。22版新课标中,英语在义务教育总课时占比为6%~8%,难度上限增加,说明国家对于英语学习保持开放、支持的一致态度。

第二,培养方向兼具实用性和人文性。从新课标的改革可看到,当前英语教学注重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注重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教育部强调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要组成部分,说明外语教育注重人文性。

第三,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已贯穿初、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全过程,并且从英语教育领域拓展融入不同的学科教育领域。例如,稳步推进全国小学英语开设工作;不断发展国际学校,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正常运营、采用国际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全日制国际学校共计1399所。

随着“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发展,中国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国际化措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纳入国际沟通素养的培养。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发展的指导。

第四,培养方式以出国留学和在地国际化为主。其中,出国留学已成为提高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中国同181个建交国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出国留学机会。即使在受疫情影响,2021年中国大陆有108.8万人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也成为重要目的地。

从左图可以看到,即使疫情期间,中国大陆留学本科学生申请人数不断增加。从右图可以看到,中国赴美攻读研究生学位学生人数2021~2022学年重新超过在美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人数。同时,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位居美国国际留学生人数榜首,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30.6%。

除了出国留学,在地国际化方式也越来越丰富。从表格可见,QS排名100的中国大陆高校中,国际学生占比为14.53%~18.70%、外籍教研人员占比16.60%~37.19%,越来越多高校纷纷创造国际化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在国内参与国际交流的机会。

第五,中国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初步形成东部发达地区引领的渐进式发展模式。东部发达省市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国际化教育资源更丰富,对国际沟通素养的重视程度高,其国际沟通素养高于其他地区。从“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历年十强榜单中可以看到,东部发达城市一直占据8个席位。从国际学校数量来看,东部省市也处于领先地位。前面第三部分也可以看到,中国托福考生人数和成绩分布也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

经过改革开放45年发展,教育环境走向开放和包容。从ETS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进程来看,其以培养具有国际沟通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为核心,携手多方共同推动中国教育创新和国际化,初步构建了多元主体交融互嵌、经验资源共建共享的国际沟通素养培养体系。

第五部分,报告就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出国留学依然是人们提升国际沟通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国际学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继续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保持稳定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持续鼓励中国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也欢迎相应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留学。

第二,从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企业全球化、促进技术发展等不同角度来看,外语既是国际化人才成长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桥”。尤其是随着ChatGPT等AI技术的发展,很多人误以为没有必要学外语了,相反,学习外语将变得更加必要。外语可以帮助AI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语言的文本数据,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多语言环境,也可以更好地监控AI的发展。因此,应保持外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外语培养力度。

第三是构建兼具批判性和多元性的国际沟通素养评价体系,以全面、深入地测评国际沟通素养,着重提升国际化人才“有效表达”能力。

第四,通过丰富长短期留学项目形式、进一步创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提升课外交流项目的国际性和真实性、提升国际交流的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等方面创新国际交流形式,多角度拓展国际沟通的触角。

最后,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政产学各界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同时,针对国际素养培养区域不均衡等问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民间机构在欠发达的中西部或东部三四线城市根据地方特色引入国际沟通素养培养资源。

报告得以完成,感谢全球化智库的研究、宣传、国际合作等各部门同事的精诚合作。

最后,本报告选用ETS旗下托福和GRE两大标准化测试成绩作为国际沟通素养中“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的衡量指标,虽难以呈现中国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全貌,但或可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国际化人才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在此对ETS中国为本研究顺利完成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本文根据全球化智库副主任、研究总监郑金连在由全球化智库(CCG)和ETS中国主办的2023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郑金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