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波:中欧应沟通释疑通力合作
2023年10月8日2023年9月21日,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会上,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发表以下观点:
谢谢王会长,各位欧、中的朋友。今年是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周年,今天坐下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恰逢其时。
我们认识到,过去三年疫情带来了很多困难,访问交流基本停滞或半停滞,但是,令人高兴的是,我们的讨论又重启了,自去年以来欧盟、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访中国,中国的李强总理在任职后也访问了德国和法国,很多的欧洲国家外长和副外长各个级别的代表团到访中国,访问数量与日俱增。在副部级层面上,前7个月有200个副部级代表团访问欧洲,我本人今年也三次到欧洲参加重要的国际研讨会。
在贸易方面,2022年中欧的贸易额达到了847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五个月双边贸易额增长了3.6%,全球经济复苏和绿色转型将带来新的机遇,给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更多的人员往来,有更多的人员前往欧洲。这些人员交流包括企业合作,增进了双边的相互理解,促进了务实合作。我个人对中欧关系的未来非常乐观。当我们讨论进步和成就时,我们不能忘记挑战,这是硬币的两面。我们现在在双边关系上及其他方面都面临挑战。
第一,中国和欧盟的外交关系上的三个立场。中国是欧盟非常重要的合作伙伴,在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应对能源挑战、控制通货膨胀、加强竞争力、实现欧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合作密切。中国也将在合作上形成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这样的关键伙伴目前被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这既不合理,也不符合逻辑。
第二,去风险化,这个词也曾叫做“脱钩”,这是非常令人厌恶的一个说法。即使是发明了这个词汇的国家也选择不用这个词了,而变成了“去风险化”。欧洲朋友们给我进行了多方解释,去风险化具体的含义是什么,我表示感谢。但即使如此,在过去几个月中,现实就是欧盟除了减少对中国的依存度之外,比如在制造业产业链,以及在关键的矿产领域逐渐减少对中国依赖之外,我们也看到有很多规定和条件限制中国到欧洲的投资,并且出台了一些限制欧洲企业来中国投资的规则。根据我手上的信息,2023年上半年中国到欧盟的投资下降了20%以上,这是十年以来最低的。
9月13日,欧洲委员会主席宣布了一个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的政策,这引起了广泛的顾虑,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顾虑重重。我们觉得这也受到了欧洲汽车厂商的大力反对。
第三,政治纠错性。我们看到了政治所谓的正确性,那就是各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已经超过了目前的共识和常规操作,一切的操作全部走向政治化。有些国家为了追求政治的正确性,受控于最强大国家的影响和压力,而不顾欧洲自身的繁荣稳定以及人民福祉和利益。比如,应该由欧洲企业自己决定卖什么东西到中国来,这个决定不应该是其他国家其他人或者是跨大西洋的其他方来做决定的。还有集团对抗,在这种所谓的冷战思维项下的集团对抗也伤害到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对此表示遗憾。
现在我们往前看,正像此前说到的,我是比较乐观的。同时,也是非常积极的,对我们的关系我一直持积极态度。所以,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如何改善关系的要点。
第一个建议,加强互相的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超过200多个,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语言,不同的国家和不同地域,不同的信仰,不是同样的意识形态、制度和体系。三年疫情已经阻碍了我们的对话和见面,其结果就是双方会产生很多的顾虑和不理解。所以,当前要做的就是要多多进行交流,多多互相见面,真诚对话,更好的互相理解对方。
第二个建议,要深化合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要理解中国欧盟的领导会议,在今年结束之前要召开。为了筹备这样一个高端会议,将进行一系列的高端对话,在可持续性战略、战略政策、贸易关系等方面进行对话,特别期待这些高端对话可以为我们夯实基础,让我们迎来切实有效的最终的中欧之间的高级领导人会议,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成效的推出在未来可落实的政策及战略。
我们需要释放合作潜力,目前已经识别出一些双方可以进行合作的新领域,比如绿色经济、绿色转型、数字化及人工智能,还有高端制造业,欧盟是开放型经济的强烈支持者、绿色发展的拥趸,公平公正的国际竞争应该是让欧洲成为绿色发展和转型的催化剂,而不是固步自封、闭门造车。
借此基调,我诚心的期待着欧盟及欧盟成员国成为自己“屋子”的主人,欧盟决定什么应该是由欧盟国家欧盟人民自己决定的,而不是跨出那么大的一片海洋由另外一个国家决定。
第三个建议,要保障和平。中国和欧盟是多边主义的强烈支持者,我们强烈反对单边主义,同时也支持国际体系、联合国作为一个体系的核心。中欧在过去以建设性的方式通力合作,我们在解决伊朗核问题和朝鲜半岛核问题上进行了合作,包括在中东地区冲突问题上也进行了通力合作。这种合作、协调非常好,非常积极。在气候变化、在公共卫生健康、食品粮食安全方面都合作的非常好,是很好的良师益友。毫无疑问,中国和欧盟将继续在联合国内部和G20之内以及在国际合作组织中携手合作,我们也特别希望可以共同反对新的冷战与集团对抗,并期待与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携手努力,尽快寻找出在俄乌危机上的政治解决方案。
第四个建议,要推动发展。我们一直在讨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这些做法,在此之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先生警告全世界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169个具体的目标项下,只有15%的具体目标是在轨道上行进的,很多其他的目标是在反方向行进的,这是非常令人遗撼的消息,这也是对所有人的警告。没有发展就没有长治久安,所以,中国和欧盟必须率先努力,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我们需要通力合作,形成以规则为基础的数据流动管理,以及物流网管理,并实现6G、AI技术的发展等。双方都不支持脱钩,所以,双方应该更进一步的合作避免这种情境的发生,否则的话这个世界将变成两个互不相关的平行世界,双方生产的是同样的东西,成本不一样,不同的质量和不同的价格。
最后,希望中国和欧盟可以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通路,特别希望中国和欧盟可以帮助最贫穷的、最不发达的国家中的人民,我们需要把这两个倡议有更好的立场,让它们能够落实下去,能够有方法、有工具、有方式,能够去帮助到这些国家,缩小全球南方和北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互信非常重要,我们认为很多全球的承诺并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这令人遗撼,就像秘书长所说的全球南方和北方之间的不信任正在加剧,就这一点我想说的是,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避免误解,增进互信,为中国、为欧盟、为全世界一道努力。
本文依据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15周年系列主场活动之“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