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冬:基于企业商业场景优化能源使用方式

2023年9月4日

2023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会上,江森自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区数字化解决方案负责人尹冬发表以下观点:

感谢全球化智库对我们的邀请。针对这个主题,我的发言想聚焦在建筑。为什么聚焦在建筑?我们在企业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每个企业的建筑都是企业的资产,建筑在整个碳排的过程中会占38%左右,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建筑管理得更好,将对企业进行绿色化转型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建筑跟我们公司江森自控有什么关系?江森自控是全球唯一一家只关注在建筑科技领域,旨在为人们学习、生活空间提供更好环境的企业。从2000年开始,江森自控力求为全球的客户共同实现减碳,达到3000多万吨碳减排的目标,通过我们的技术和方案为减碳做出贡献。

有人可能会问,建筑跟你们公司的方案有什么关系?现在大家坐在房间里面感觉房间温度非常舒适,这实际上是靠空调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共同实现的,江森自控就有这样的产品。空调的能耗会占到整个建筑的40%以上,所以如何更合理地管理和控制空调,既保证居民的舒适,又更好地实现节能和低碳,这实际上是我们未来更大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我们讨论低碳的时候,完全关掉不用是最节能的,但是这明显不现实。我们首先需要维持企业运营的基础。我认为,走向绿色化转型的一个要义在于,我们首先要了解企业在商业运营过程中,它的商业运营逻辑、流程分别是什么,然后再基于这些商业场景和流程去优化能源使用方式。

那么,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过去我们只关注建筑总体的节能,如今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低碳绿色转型,我们也对行业进行了重新划分。我们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垂直行业,并深入了解了不同行业的商业核心运营理念、在这些理念下如何消耗能耗,从而帮助我们客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那么,在这样重新划分之后企业有什么样的技术支撑?举个例子,我们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城市一直在谈“煤改电”,其中有一项热泵技术,实际上是更好地利用建筑产生的余热。比如,传统通过燃气供热的成本是每千焦97元,如果改变工业废热利用,每生产单位千焦的费用是在18.9元,就实现了整个企业成本的节省。碳排放也一样,传统制热方式每千焦产生的碳排放是220g,而用热泵通过电供热的话,每千焦产生的碳排放只有100g,从而降低企业碳排放。在建筑里可能有小型的数据机房或者其他冷热同时使用的业务,如果采用热泵每千焦的能源成本是在20元,碳排的节省也大约在每千焦100g。这些都是在我们了解了不同行业工艺流程和使用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应用我们最新技术的例子。

当我们谈到行业和技术时,我们说的低碳是应该是一个运营的过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会掌握很多的数据,这些数据怎么应用?在整个低碳运营过程中,我们现在缺少什么?很多专家都会说缺少人才,其实在每个企业里面比如江森自控内部,都有专业领域内的人才。那么如何通过数字化把这些人才所具备的行业经验和运营经验进行数字化转型,从而运用到日常运营管理过程当中?这实际上是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的。

关于低碳运营化的问题,除了将人才经验进行数字化转变外,江森自控一直也在关注如何以终为始做这样的服务。现在很多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实用容量和能量都被过度设计了,导致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能耗浪费。江森自控就是希望在整个行业中通过我们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技术为行业优化这些细节。

最后,关于企业未来的绿色化转型,我想用15个字总结:第一,数字场景化,即根据使用场景确定使用的数据类型。第二,技术工具化。很多建筑里有楼宇自控但是还没有投入使用,关键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工具更好地利用起来。第三,低碳运营化。低碳并不是指用高效的设备,而是基于使用场景通过更好地分析相关数据,把这些数据利用起来、运营起来,然后实现整个企业的绿色转型。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全球化智库(CCG)、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尹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