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 中东动荡之际,中国总理出访埃及释放何种信号?王辉耀CGTN解读
2025年7月9日2025年7月9日,应埃及总理马德布利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开始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当天,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接受CGTN采访,就中国总理此次出访的重要意义、中埃关系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分享了深入见解和专业观点。
主持人:王辉耀博士是全球化智库的创始人兼理事长。现在他已加入我们的节目,感谢王博士的参与。
埃及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阿拉伯国家。您如何看待李强总理此次对埃及访问的意义?您认为此次访问的时机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王辉耀:我认为此次访问的时机非常重要,正如您在节目开头所提到的。当前一方面是持续的贸易摩擦,另一方面是中东地区局势日益紧张。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总理上任以来首次访问中东,尤其是访问埃及并出席阿盟相关活动,充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这一地区。
此外,埃及是该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之一,中国高级领导人的此次访问,也体现出中方希望加强合作、深化交流的意愿。同时,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中国有意在当前中东冲突加剧、加沙局势和红海地区问题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为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更大作用。
这次访问也表明,中东及其相关事务正被纳入中国外交议程的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金砖国家峰会之后,中国总理立即前往中东访问,显示出中国对这一地区的高度关注与战略投入。
主持人:您提到中国可能在中东地区发挥维和作用,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当然,在关税和贸易方面,中国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忽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在中东地区不断拓展的影响力。您认为,是什么驱动了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持续关注与投入?
王辉耀:确实,如您所说,这背后有许多方面的因素。首先可以看到,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以埃及为例,中国在苏伊士运河经济区投资建设了工业园区,这是中埃合作中非常成功的典范之一,已吸引了数亿美元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中国还参与建设了埃及最高的摩天大楼,这是该国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重点项目。
此外,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还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和重要合作伙伴,双方在基础设施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更进一步地说,中国始终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历史上,中国与中东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拥有深厚的历史联系和文化渊源。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事业,也支持阿拉伯国家在中东地区的正当立场。尤其是在过去三年加沙、巴勒斯坦以及整个地区局势持续动荡的背景下,某些大国的政策疏远了阿拉伯世界,而中国则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中国成功促成沙特与伊朗的和解,展现出在地区调解方面的潜力。中方也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在北京进行对话,并就此作出明确表态。因此,现在是中国更加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探索和平推动路径的重要时机。阿拉伯国家也普遍希望看到中国在这一地区发挥更大作用,而中国也有意愿承担更多责任。
正如王毅外长在金砖国家外长会晤期间所指出的那样,金砖国家由于没有殖民历史包袱,具备众多成功案例,具备良好条件成为有效的调解方。
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有必要加强合作,共同构建新的叙事体系,探索和平发展的新路径。考虑到第二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将于明年在北京举行,我认为此次中国总理的访问将为未来中阿关系的深化与拓展奠定坚实基础。
主持人:确实如此。王辉耀博士,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感谢您。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翻译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