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沙尼亚驻华副馆长:爱沙尼亚希望在教育和科技合作中深化与北京的联结

2025年7月17日

2025年6月27-28日,由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举行。爱沙尼亚驻华副馆长兼代办马涛(Marti Mätas)在以“全球人才流动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主题的开幕圆桌上发表以下观点:

感谢主办方的介绍,我很荣幸出席今天的会议。我非常认同几位大使刚才提到的观点,比如在北京找不到合适鞋子或衣服的尺码,这也是我亲身经历的。

爱沙尼亚是一个位于北欧的小国,但我们始终相信,小国也可以有大梦想。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推动高质量的创新和国际合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们的一些经验和实践。

首先是教育。爱沙尼亚的教育体系被认为是欧洲最优秀的之一。在科学和阅读方面,我们的学生近年来在欧洲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这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对平等、优质教育以及教育数字化的长期投入。我们强调数字技能、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这些能力对适应未来社会至关重要。我们也是最早推出“数字课本”的国家之一,现在,爱沙尼亚的许多学校、大学和领导者都在积极利用技术提升学习效果。

在高等教育方面,爱沙尼亚拥有几所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大学,提供涵盖博士、硕士、本科层次的英文课程,专业涉及工程、医疗等多个领域。我们的教育体系不仅开放,而且具有国际吸引力。过去十年,我们欢迎了来自120个国家的学生,中国学生的比例不断增长,我们也为此感到自豪。他们带来了丰富的视角,成绩也非常优异。

爱沙尼亚致力于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创新且成本较低的学习环境。我们对国际化的理解不仅限于吸引留学生,也包括与全球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这一方面,我们与中国,特别是北京的高校和机构,已经展开了一些合作,包括联合研究、学生交流等,但这只是一个良好开端。

我们相信,未来在联合学位、科研项目、师生互访、创新计划等方面还可以有更多深入合作的机会。爱沙尼亚是欧盟成员国,也是数字创新的引领者。我们致力于推动自由、开放与国际合作,尤其在高端人才领域,希望与北京这样的城市有更多联结。

北京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国际教育与科技交流的枢纽。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北京也已经采取了不少积极措施,比如推出英文地图、支持部分地铁站使用国际信用卡等,虽然还不是每个地方都实现了,但这些努力值得肯定和持续推进。

作为城市,北京可以与大学、科研机构协同努力,营造更加友好的国际人才环境。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多交流,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爱沙尼亚。我们欢迎并邀请北京的研究机构和大学与爱沙尼亚展开合作。我们的使馆也非常乐意为双方搭建桥梁、促成更多有意义的联系。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25全球人才峰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智汇全球,才赋未来”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幕

《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5》在AGTO 2025全球人才峰会发布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中英文官网上线试运行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北京代表处登记证书颁发仪式举行

AGTO(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即将落地北京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顾问委员会年度会议召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在澳门成功举办2023全球人才峰会

《技术变革下的亚洲人才发展报告(2023)》发布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起成立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圆桌研讨会在香港成功举办

CCG“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倡议入选巴黎和平论坛 创新全球人才流动与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