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海南省作“科学人才观专题”讲座
2013年1月8-10日,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应海南省组织部和三亚市组织部的邀请,为来自海南省直各机关、各市县党政部门、各人民团体、省属企事业单位,各开发园区分管或负责人才工作的领导或部门负责人近千人举办科学人才观专题讲座。
2013年2月28日 -
创造型人才难觅,只能“海外抄底”
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2007年495万大学毕业生有100万未就业;2008年560万大学毕业生大约150万未就业;2009年将有 610万大学毕业生,同时又遇上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预计起码将有200万大学生不能如期就业。与此同时,许多企业苦于无人可用,纷纷热衷于海外“人才抄 底”。这似乎形成一个鲜明的矛盾。
2013年2月28日 -
中国需正视人才流失的现状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国家曾计划连续3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1%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这一计划又被称为“985工程”。北大、清华是中国内地最著名的两所大学,也是最早获得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拨款各18亿的高校。然而,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 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分别以571名与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伯克利分校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 留学生出国深造是好事,然而问题是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会孜孜不倦地走着“在美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 如据国际经合组织的一份统计,1990 至1999 年间在各国经济发展最急需的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国大陆留学生博士滞留比例为87%。因此,2008年美国《科学》杂志就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
2013年2月28日 -
中国技术移民政策构想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技术移民是各国必须重视的课题。作为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中国要现代化,必须引进外国人才,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移民制度上的成功经验。中国需要把握技术移民的发展趋势,更多地思考,技术移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以一种新角度来看待技术移民,确定适应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技术移民政策,吸引国家所需人才和资金,增进社会融合,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技术移民权益,将技术移民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最大化。
2013年2月25日 -
转型的中国:海归的新机遇和新使命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惠于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中国制造”洒遍世界每个角落,与低工资劳动力相结合使中国成为低成本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政府的项目资金、政策、科技园等投资行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还带来了日益繁荣的低端高新产业,最终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贸易国,以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急需要面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国家建设需要打造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需要从偏向“效率”到偏向“公平”的转型,在要求机会均等、社会公正、收入分配合理、实现个人多元化价值的社会需求面前,要加大制度改革、政策创新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投资;经济建设上也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
2013年2月25日 -
关于进一步发挥留学生的作用的建议
在后危机时期, 人才的竞争会更为白热化。改革开放后我国派出的大量留学生很多留在海外发展。 在长期的工作与生活中,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与实践经验。如何更大规模的、多元化的引进与使用这些海外留学生是后危机时期工作的重点。为此, 特提出以下建议: 1. 建立一个以创业人才为主的万人计划 我国近年来开展的千人计划是大规模引进人才的一个创新。作为金融界千人计划的评选小组成员之一, 本人多次参与了千人计划的评选工作。 我觉得可以仿照千人计划的方式,以创业、创新、办企业的人才为主, 建立一个万人计划。 这一计划可以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以地方省市为主,扩大创业人才的引进。这些人才可以是自我创业, 也可以是帮助别人创业。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拿出一些引导资金来, 成立天使投资基金, 对创业者提供天使投资,同时占有一些政府投资股。 企业成功后可以由创业者赎回,或是通过市场机制转让出去, 基金有一定的收益,滚动发展。天使投资基金可以外包出去, 让一些有经验的天使投资管理公司管理。 2. 建立一个在海外定居留学生与国内企业家合作机制与平台 由于种种原因, 有相当数量的留学生很难回国定居创业。要设计一个机制发挥他们的作用。 我建议建立一个合作平台,把他们的技术、创新创业的设想与国内创业者、企业家与市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这些人的作用。 由国外的人出主意、出技术、甚至出一部分设备和资金, 由国内企业家出资金、出制造、出管理、出市场营销等。 首先,要建立一个国家网络平台, 解决信息沟通的这一最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级的平台能够有足够的号召力、吸引力,使双方能够经常访问这一网络,发现机会。 还要有一定的创新机制,使提供了商业计划、技术等的海外人士能够真正拿到回报。可以考虑由专家们设计几种交换与回报模式。 这里可能需要有一个招投标平台、交易平台、以及纠纷仲裁机制,使这些知识产权真正能够得到保护。 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 3. 解决已回国留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 在留学生政策的感召下,近年来已经有大批的留学生回国定居,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一些贡献。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中的一些人在长期签证、绿卡、党籍、档案、户口、子女教育、工作安排、住房等等方面还有不少困难。希望有关部门加紧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就能够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
2013年2月25日 -
吸引海外人才打造国家产业研究院
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可至今为止,进入世界五百强的大部分企业都是中石油这类受国家政策保护的金融、能源类的企业,少有高新技术类的世界五百强企业,这和世界经济大国的地位并不相称。中国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来自于低端制造业的发展,却消耗了宝贵的资源、能源、环境,绝大部份的利润被外国占有,还背上了“贸易顺差”的指责。因此,发展高产出的高新企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013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