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hina Daily】Govt green lights easier access to ’green cards’
Kurt Wuthrich (second from right),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and five other foreign nationals are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 by the Shanghai Municipal Bureau of Public Security in April. [Photo by Yin Liqin/China News Service]Easing of the rules on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s means more talented expats are being offered the opportunity to live and work in China.Since arriving in 2005, Mark Levine has regularly traveled around China, delivering lectures at more than 50 universities. He is now a teacher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public speaking a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in Beijing.In 2015, the Californian decided that his future lay in China, so to escape the annual round of visa applications he visited the Yonghegong Entry and Exit Office in Beijing to apply for a "green card".The card is a 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 that gives foreign nationals basically the same legal status as Chinese citizens. Although it is called permanent residence, it only lasts 10 years, and holders must reapply after that time.To aid his application, Levine carried a number of trophies and certificates awarded by the government, including the Friendship Award (the highest honor a foreign national can receive) for his contribution to cultural exchanges, and a copy of his book Stories from My Chinese Journey.To qualify for the card, applicants must meet at least one of a number of requirements, including: to have invested at least $500,000 in a Chinese business for at least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prior to application and be able to guarantee a good financial record; to be married to a Chinese citizen; to have made or be making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ountry; or to possess skills that are especially needed."I want to stay in China and continue to teach and contribute. But my work was not considered to be a large contribution," Levine, 67, said.In response, he turned to an official at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perts Affairs to see if their joint efforts would result in status as a winner of the Friendship Award being added to the list of qualific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a 2014 announcement by Premier Li Keqiang that the government was considering such a move.In April 2016, after an application process that took 10 months and cost 1,500 yuan ($216), Levine became the first foreign national to be issued with a green card via the new category for winners of the Friendship Award. The onetime payment for the card was 300 yuan.Complex procedureThe extremely complex application process means that a Chinese green card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documents to obtain anywhere in the world. As a result,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which until recently was responsible for administering applications, struggled with lengthy backlogs in the processing of visas, immigration documents and applications for naturalization.The procedure is still a time-consuming endeavor, but since 2016 it has been streamlined and the rules have been relaxed, making it easier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 across a wide range of professions to apply.The green card was introduced in 2004. In the decade that followed, just 7,356 people were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e-a mere 1.2 percent of the estimated 600,000 expats living in the country during that period-according to the 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published in 2015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 think tank in Beijing.In 2016,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e to 1,576 foreign nationals-a rise of 163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year. Last year, the ministry released a new version of the green card containing a machine-readable microchip that can be swiped when the holder buys travel tickets or insurance, uses a bank or books a hotel."I didn’t run into any difficulties when applying. The local government helped me at every possible juncture and checked all of my documents before they were submitted," said Aaron Patterson, co-owner of an English school in Ordo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 North China."I received my green card just over a year after applying in April 2017, just as the authorities told me. I’m able to swipe it in most situations where Chinese people would use their identity cards."The 35-year-old Briton arrived in China in 2011 with his wife, an Ordos native, after living and working in Newcastle upon Tyne in Northeast England for nine years.The couple wanted t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and both agreed that China would be the best place to do it. As their school flourished, the likelihood grew that Patterson would seek permanent residence.Despite being told incorrectly that "you need to be a Nobel Prize laureate or an NBA star" to obtain a Chinese green card, he persevered in his application."I saw a news item on television that said the country was relaxing the rules and issuing more green cards, so I wanted to give it try," he said.Wang Huiyao, head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said the easing of the rules illustrates that China’s immigration policy is becoming more open, inclusive and flexible to further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e past three decades, China focused on attracting foreign capital because of two main factors-the huge population and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ow, however, the country has exhausted its demographic advantage, so in the next three decades it should shift the focus to foreign talent," he said.Mark Levine, a teacher a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plays his guitar on the Great Wall in 2011. [Photo provided to China Daily]Improved managementIn March, the State Council, China’s Cabinet, decided to establish the State Immigration Administration to further improve immigration management and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for foreign nationals. In the two months after it was established, the administration, which is overseen by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approved 1,881 applications, equivalent to the total number of approvals last year."In the globalized world that people now take for granted, the United States’ adoption of restrictive policies on immigration, and Brexit in the United Kingdom, have highlighted the growing unpopularity of globalization as a solution to economic distress," said Frank Pieke, professor of migration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at Leiden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By contrast, China’s green card policy, coupled with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sending a positive signal to the world that the country welcomes highly skilled expat workers and managers, and is embracing globalization, he added.However, China was a closed, feudal society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finally opening its borders 40 years ago, and the country still has a long task ahead to reform the immigration process and attract more foreign talent.For example, less than 2,000 foreign nationals were given green cards in China last year, while more than 1 million immigrants became permanent 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Home Security."As China is now embracing the world in a broader sense, it will be more open to the world than ever befor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population flow," said Zeng Shaocong,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Overseas Chinese Research in Beijing.Expats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flow of hi-tech goods and ideas, along with capital,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talented foreigners more opportunities to make China their home, provide a more favorable environment and ensure the protection and rights they deserve, Zeng said.Greater opennessHowever, China is nowhere near the most attractive country for expats, being ranked 41st in an HSBC survey of expats’ views of the economic, living and child-raising environments in 46 countries.Despite that low ranking, the situation could improve vastly if China makes a concerted effort to welcome foreign nationals, and the government emphasizes the country’s greater accessibility, experts said."A strong and constant message from the President of China, Xi Jinping, alongside economic and lifestyle incentives for potential talent will have a big impact on mobility flows over time," said William Harvey, professor of talent management and migration at Exeter University in the UK.Back in Beijing, Levine, the teacher at Minzu University, is busy updating his book, and is adding a chapter that will elabo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orld.He has no plans to return to the US, and when asked if he will eventually go home, he just smiled and replied, "I am home."Fact box: RequirementsForeign nationals who wish to apply for permanent residence in China should comply with Chinese law, be healthy and have no criminal record. They must also satisfy at least one of the conditions below:・ To have invested a minimum of $500,000 in a Chinese business in the three years prior to their application. They must guarantee a good financial record.・ They must hold the post of deputy general manager, deputy director or higher at a business, or hold the post of associate professor or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or similar for more than four consecutive years. The accumulated duration of their stay should be no less than three years, and they must have a sound taxation record in China.・ Applicants should have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or are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China.・ An applicant must have been married to a Chinese citizen for at least five years, or have been married for five years to a foreign national who already holds permanent residence. They must have lived in the country for nine months or longer every year for the preceding five years, and can guarantee a steady income and place of permanent residence.・ Children age 18 or younger who arrive to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are eligible to apply.・ Applicants age 60 or older are allowed to live with blood relatives residing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y must have lived in China for five successive years and the duration of their stay must be no shorter than nine months every year. They must guarantee that they have a steady income.Permit durationPermanent residence permits for people age 18 or younger are valid for five years. Permits for people older than 18 are valid for 10 years.People who are granted permanent residence must live in China for no less than three months every year. If they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accumulated duration of their stay should be no less than one year within a five-year period, at the discretion of local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s.From China Daily,2018-10-22
2018年10月23日 -
梁建章:是不是羊太多,是不是车太多,是不是人太多?
理事简介梁建章,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局主席。携程的创始人梁建章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劝中国人生孩子。 2018年携程集团年会上,带着小圆墨镜的他,表演了保留曲目《春天里》。每到副歌 “如果有一天”,同他在内的合唱三人用力喊出“生孩子吧!”、“去旅游吧!”。 这位市值1600亿公司的创始人,两度卸任CEO,却为了让中国人多生几个,7年间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告直至今日,哪怕在当年他的“多生”主张与主流认知相悖,被指“伪科学”“反智”。不少人认为,2015年中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梁建章实则功不可没。 可他图什么? 2007年,第一次从携程挂冠而去的梁建章赴斯坦福攻读经济学博士,研究人口、创业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 在进行研究的时候,他震惊的发现,中国的实际生育率平均不到1.4,这意味着每隔一代人,年出生人口将减少36.4%, 两代人将减少超过60%。然而,“这个生育率居全世界末尾的国家,仍然严格执行着计划生育。”梁建章曾表示。 不止如此,梁建章在完成博士论文的过程中,研究了各国有关创新、创业与人口的关系,以详实的数据及事实依据、完备的理论知识及强大的逻辑性,得出若干与常识相背的结论。 比如—— 北京的人口是不是太多了?一线城市的房价会不会很快下跌?逃离北上广深是不是一个好选择?为什么不投60后?机器人会抢走人类的工作么?中国、美国、印度,谁能称霸未来? 这些问题的答案,兴许都会让你出乎意料。 正好在今年,梁建章将他当年的博士论文翻译成中文,并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黄文政延展出一本新书,题为《人口创新力:大国崛起的机会与陷阱》。在书中,他们澄清了人们对人口问题的诸多普遍误解。作为一本严肃的人口学著作,这本书出乎意料的易读。 为什么你应该读这本书? 除了澄清若干紧要事实,把握当下趋势之外,更重要的是,你能够学到梁建章的一套思维方法论。 曾有携程高管表示,梁建章的“思考方式是固定的:是不是羊太多,是不是车太多,是不是人太多。”他还表示,用这一套逻辑过程,不管内部、外部创业都能受益匪浅。“James有整套的方法论诠释什么叫科学地追求完美,哪些追求完美的方式是不科学的。” 小到个人,再到一个公司,大到一国,其实都可以用一套贯通的逻辑来思考、决策。而这个《人口保卫战》专栏,很好呈现了梁建章的整套方法论。附: 最近,虎嗅精选在一辆老旧的奥迪A6上,专访了梁建章。采访围绕着“中国的创新创业”展开,由头来自于对创投圈的直观感受:今年以来,资本寒冬意味渐浓,资本市场上钱少了,除却头部,绝大部分机构的募资变得更加艰难,同时,市场上流通的创业项目也变少了。这些现实,对商业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 在有些颠簸的路途中,我们的提问开始了: 创业创新 虎嗅精选:募资在变难,创业者在减少,是不是中国这一波创业浪潮接近尾声了?梁建章:创业少,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阶段,像互联网这么多的创业机会在历史上也是非常非常少见的。移动互联网以后新的热点,大趋势肯定还是以行业创新为主流。具体行业而言,从模式、技术的角度来看,不是有IT人员就够了,你可能需要IT跟行业人才结合,那这就需要更多的积累和经验,也不一定能那么快。所以说,移动互联网以后没东西(大的创业机会)是正常的,不是说一会儿就会冒出一个特别大的、跨整个经济去支持一个行业的企业。虎嗅精选:那是不是可以说,目前市场上的创业项目的确少了?梁建章:相对于移动互联网那一波可能会少一些,但整体项目并不少,因为各行各业的项目有很多,以前没有太多机会的行业,一些新的行业抓住机会起来。虎嗅精选:现在,是不是传统企业更有机会?梁建章:对,基本上现在都是在产业里面,可能用到一些高科技,但肯定是高科技与产业结合。比如之前电动车比较热,但这个行业不可能有几十上百家企业同时存在,可能最多十几家,而且很多不是新创公司而是原来传统汽车公司的创新项目。虎嗅精选:您在《人口创新力》一书中提到,创新在变难,这会对我们整个创业趋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梁建章:总体来说,中国的创新还是非常非常旺盛的。因为中国不光是前沿性创新,还确实有一些领域是中国以前没有进入的,现在在做追赶性创新。不过,美国应该是最旺盛的。但美国也是移动互联网、Facebook以后,不会有那么大的平台性的机会,但他也会有造电动车这些新的创业项目出现。虎嗅精选:中国都有些什么样的行业在做追赶性创新?梁建章:总体来说,都在逐步走到前沿。还不在前沿的这些领域,比如造大飞机,还是国家层面的行为,没有到民间去。手机是很大的产业,里头有很多细小的产业链;汽车、电动车、新能源,中国都在往世界前沿做,当然这都得益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另外,虽然中国在科技上没有那么前沿,但中国是个制造业中心,每个行业的制造业中心都已经在中国,所以,一头有市场,一头有制造,再做中间就比较容易,因为他对两端都比较理解,再加上有人才,每个行业的人才。你不能以有多少大学生创业作为衡量指标,因为这个是我们互联网特殊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而且从整体指标来看,中国的创新活力非常旺盛。虎嗅精选:眼下来看,还有什么行业存在巨大机会?梁建章:现在整个中国的创业机会还是全方位的。制造业里有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现在都进步非常快,因为中国本就是最大的市场。日韩擅长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未来中国都会逐步赶上。在服务行业,中国也有很多机会。当然有些政府主导的行业可能受制约大一些。而像医疗、教育、旅游这些服务性行业,比较放开的,机会多一点。旅游这块机会一直很好,无论是酒店还是航空公司都开放了,特色旅游机会也很多。还有文化产业,虽然现在管得比较紧,但也会逐步放开,人们对文化需求的增长跟旅游一样,会非常快。 虎嗅精选:那些平台型的互联网巨头们的存在,对创新而言,是好事么?梁建章:巨头如果完全没有对手,当然是有一点问题,他自己会变得比较懒,创业动力没那么足,因为他已经是最好了(笑)。他们所谓的更好,也是最好。实际现在并不是这样。因为像电商领域不断有新的公司冒出来,在支付方面,阿里腾讯两大巨头竞争也比较激烈,而且像我们OTA行业,携程也会遇到美团这样的竞争对手。还不光这些,国际互联网巨头也在中国或国际市场上,跟中国公司竞争,所以其实全球化以后,它的竞争对手实际上是变多了。现在不太看得到一家企业完全垄断的情况,至少中国没有。海外则不然,如谷歌、亚马逊,Facebook,基本上看不到对手。 中国似乎还没有到这个阶段,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还是一个追赶者的角色,竞争相当激烈。虎嗅精选:这几年,在创投领域我们看到大批项目被资本催熟,这是不是一种资源上的浪费?梁建章:在创新创业这个领域,基本上是民间资本在做。既然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来,并且以前的资本基本都赚到钱了,你很难说这是一个资源浪费。它可能确实需要通过烧钱来建立市场优势,当然会有人亏钱,但总体来说还是看好这个经济效益。人口与创新虎嗅精选:中国的创业趋势和我们的人口结构现状,有什么样的关联性?梁建章:中国当下的人口状况还是非常好的,就看你用什么质量指标衡量了。从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现阶段人力资源规模肯定是最好的。从质量上来说,中国从2003年开始扩招,进行重大的教育投入,现在已经15年过去,那批毕业生都是80后,现在正好三十几岁,正是创新创业的黄金时间,本身80后这批人的数量也很大,因此目前这个人口结构非常健康。到90后、00后这代,人口就少了很多。那么10年、20年以后,人口总体状况就不如现在了。虎嗅精选:为什么到时候就会不如现在了?梁建章:现在每年人口数量在增长上相对稳定,最主要是二胎的补生的效应。一旦80后作为生育主体的时期结束,这种补生效应过去,到90后成为生育主体时,人数就会少很多。现在对人口进行干预的效果,也是30年以后显现,任何人口方面做的事情,效果都会出现在20、30年以后。虎嗅精选:那在这30年中间,整个中国的创新和商业活力会衰减?梁建章:对,10年以后,(创新活力)就逐步往下走一点,下一个台阶。这跟日本有点像。当然中国总体的潜在强大程度远超日本,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要大日本10倍。但相对来说,5到10年后会弱一些,15年到20年后又会比5到10年后再弱一些。虎嗅精选:埃隆马斯克也曾公开表达过对中国人口问题的担忧,并且,他还因为担心地球资源殆尽,想把人类送上火星,创立了SpaceX。您觉得,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是什么?梁建章:从新能源发展现状来看,人类资源没有那么悲观,我感觉马斯克要人类上火星并不是因为资源问题,资源也并不是个问题。(事实上,我表述不准确,马斯克的原意是,我们现在都住地球上,没有备份,一旦地球遭遇自然或人为的危机,我们全玩完了)我认为,(马斯克创立SpaceX是因为)探索现实世界是非常有意义的,可能比玩游戏更有意义。如果人类都虚拟化了,就宅在一个地方或者星球(笑),那么人类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虎嗅精选:所以,人类最大的问题还是人口问题么?梁建章:不是。总体来说,人类数量没有说太多,也不能说太少。人口太少的问题,只是限于相对富有的发达国家的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还是挺快。人类碰到最大问题(梁声音放大)是,缺少了探索的欲望。人类变得很宅,大家都在玩游戏的话,这就是一个大问题。当物质生活已经不是太大问题,就要追求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房价虎嗅精选:有一种说法,2025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开始下跌的时候,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会进入下行通道,您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么?梁建章:中国总体人口已经不怎么增长了,中国房产总体来说也不那么缺了,但是在空间上还有一些错配。人人都希望到大城市来。这个也正常,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完全结束,要完全结束可能也就再过5到10年的时间,到时候,总体来说城市的房价就不再上涨了。但其实中国的大城市化还远远没有结束,我指的大城市是指排名前20的城市,这些城市,潜在的住房需求可能是现在实际供给的一倍吧,那么每年造个2%-3%,那你可能还有20年到30年的增长。所以大城市的房价,我认为至少在二三十年里是相对坚挺的,但小城市的房价5到10年之后就会出现下行。文章选自虎嗅APP,2018年10月1日
2018年10月22日 -
【好奇心日报】去年入境旅客收入仅占中国人出境消费11%
中国消费者买遍全球,也是人数最大、花费总量最多的出境旅游者。但中国的入境游或者受旅游服务出口(即外国游客来中国,购买旅游服务和消费产品等)却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全球旅游2018》报告,2017年有6047万游客入境中国大陆,虽然绝对数值在增长,但增长速度比2016年放慢了不少,仅同比增加2%。到今年上半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数据,中国入境游旅客人数更是同比减少0.4%。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说,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正在进入恢复增长的新通道,但基础尚不稳固。港澳台居民占中国入境游客人数80%左右。除此之外,排名靠前的客源国有:韩国、越南、日本、缅甸和美国。“尤其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就进入了一个低谷徘徊的状态,2015年开始探底,2016年外国人入境旅游市场开始有所回升,2017年恢复正增长。”戴斌表示。除了入境中国的游客人数增长放慢,消费收入更是较前几年大幅下滑。2017年境外游客在中国境内花费了326.2亿美元。如果用国际游客创造的外汇收入除以入境人次(6047万人),得到的是每人每次旅行537.4美元的花费,仅有赴日国际游客花费的二分之一,赴泰国际游客花费的三分之一,赴美国际游客花费的五分之一左右。尽管联合国旅游组织提到数值下降是因为统计方法变化的原因。不过,入境旅游收入增速放缓是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因为不止一个组织统计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根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以下简称WTTC),中国2017年游客带来的出口(visitor export)收入仅增长0.6%,比前一年的9.6%大幅放缓。2017年旅游外汇收入仅增长3%,比前一年6%的增长也减缓了不少。而且即使是全球经济动荡的2012年,境外游客在中国的消费也比去年多,达到500亿美元,人均超过866美元,是2017年的1.61倍。虽然国家旅游局去年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保持顺差、并且能进一步扩大,但是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这份报告,2017年中国国际旅游逆差达到了近2254亿美元。按照WTTC的数据,中国国际旅游逆差也超过15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的数据显示旅行逆差高达7666.2亿元(约合1104亿美元)。一个地区如果发生旅游逆差,表示该地区居民国际旅游消费支出大于该地区国际旅游收入。中国去年32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规模,跟中国香港相仿。出现在这种情况可能跟中国免签开放国家少、航点/航班不够密集所致。不同于香港同全球超过150国家和地区实行免签,中国只同不超过20个国家或地区签署签证互免协定(仅统计因私普通护照)。周边的中国台湾、中国澳门、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或者地区也都有数倍于中国的签证互免国家(或地区)。境外游客可以在几个免签的地区间进行亚洲“一站式”旅游,相比之下,中国部分城市实行的境外游客72小时免签不具有吸引力。而且由于航空管制等原因,中国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误点率在全球名列前茅,这也使得中国境内的机场不具备承担地区枢纽机场的能力,两个原因结合在一起,使中国少了很大一块由中转游客带来的旅游收入。澳门机场曾做过航空和旅游业间关联度的分析,它举例2014年欧洲几个最繁忙的机场里,意大利罗马作为欧洲著名旅游城市,旅客吞吐量入榜欧洲;米兰航空货运吞吐量入榜。西班牙马德里和巴塞罗那的旅客吞吐量入榜。欧洲航空货运入榜的还有卢森堡机场和比利时的列日机场。另外,中东国家也是通过航空中转、枢纽机场,获取往返欧亚大陆间旅客,拉动地区的旅游和零售收入。根据WTTC的报告,2017年入境旅游给中国总旅游收入贡献占比只有13%,2016年这个占比是18%。全球平均水平是入境旅游vs境内旅游:27.3比72.7。但是中国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仍然强大。2017年中国对旅游及相关产业投资达到了10454亿元人民币(约1506亿美元),全球范围来看仅次于美国的1763亿美元。未来十年中国对旅游的投资还将以6.5%每年的速度增长。这些投资可能在拉动境内旅游上起到了直接作用,不过吸引境外游客来中国获得旅游出口收入,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接受《南华早报》的采访时谈到,除了签证不便这一因素,空气污染和食品安全顾虑可能也影响了中国多境外游客的吸引力。王辉耀认为中国发展旅游出口的硬件还不错: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一二线城市机场、高铁、酒店等硬件设施也达到了世界水平,但软环境仍有待提升。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2017年中国在全球旅游竞争力上排名15,比前一年上升了2个名次。不过,在亚洲地区排在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之后。WEF从有利环境、旅游业政策与有利条件、基础设施和自然及文化资源四大维度、14个指标来评测。中国在商业环境、信息技术准备程度、国际开放程度和旅游设施上得分较低。据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全球旅游2018》报告,在亚洲地区,泰国是国际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去年,国际游客在泰国的各类消费和购物(联合国旅游组织将其定义为international tourism receipts)为泰国产生了570亿美元的收入,在亚洲超过了澳门、日本和香港。另外据万事达“全球目的地指数”,曼谷排名第一,这说明曼谷拥有最多的国际游客人次,超过伦敦、巴黎、迪拜和新加坡。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客源国。泰国旅游的旅游资源很丰富,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不管是奢华游还是“穷游”。根据WTTC,2017年旅游业直接、间接给泰国贡献了21.2%的GDP。不过这也有一些“增长的烦恼”,比如普吉岛的野生乌龟数量急剧下降、几大机场严重超载——目前正在扩建中。文章选自好奇心日报,2018年10月19
2018年10月22日 -
金灿荣:美国自己生了病,却让中国吃药
金灿荣,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中美关系目前遇到的问题,其背后深沉原因是欧美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失灵了。”15日傍晚,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请其就自由主义秩序面临的国际挑战和中美关系做了深度解读。“11月底的G20峰会上会否有中美元首会晤,如果有会带来中美关系的缓和吗?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秩序失灵原因何在?美国精英层为何如此担忧中国?”金灿荣指出,中美关系的走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原因是自由主义秩序失灵后导致的民族主义会在各种领域内挤压中国,“好比美国自己生了大病,就一个劲地怪罪中国,并让他吃药。”善做形象比喻的金灿荣一言以蔽之。 为何黑天鹅现象持续?右翼解释:自由主义秩序失灵了文汇报:2016年,“黑天鹅”现象是国际关系界用来形容乱相的词,今年又抵近年关,对于持续的系列乱相,国际关系界又给出了怎样的解释?金灿荣:确实,“The Only Thing Certain is Uncertain(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这是西方人对2016年以来的世界局势的不确定性给予的描绘,透露了无可奈何之情。2018年这种因不确定性带来的乱相并没有减少:大国竞争幽灵再现在人们视野中,去年12月18日,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第一号战略对手,高于反恐;地区冲突回潮,以色列和沙特站在一方和伊朗形成对峙;欧洲难民潮难见缓解,非法移民案频出;民粹主义思潮导致强人政治出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WTO机制受冷落;欧洲一体化趋势有所后退……这些现象都是十年前自由主义秩序倡导者所始料未及的。对于这些乱相,西方学界给出了左中右不同的解释。左翼认为是资本主义体系出现了危机;中立者认为是全球治理遇到了赤字,需求在增长,但由欧美提供的供给却不足;右翼认为是西方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了危机。我今年在韩国和欧洲参加研讨会,题目就是“如何应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遭遇的危机”。文汇报: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著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翰·米尔斯海默不久前出版的新著《大妄想:自由主义之梦与国际现实》是否也是属于反思自由主义秩序的一种?金灿荣:应该也是证据之一。文汇报:我们如何来定义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金灿荣:这是冷战时期西方与东方不同的一种制度。最早是由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提出。冷战后,以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为代表的观念普遍认为是西方的自由秩序赢了。这种理念在制度上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中“中心/边缘”秩序,以西方为主导,向各国输出西方模式。政治上,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为载体推广其政策主张;经济上,市场至上,私营企业至上,主张国营企业私有化;国家与社会关系上,主张大社会小政府,保护个人安全,反之则采取人道主义干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主要是欧美在主导,现在支柱国家的内部出现问题,外部也失灵,有人开始反思,他们普遍感到焦虑并不自信,同时对中国模式充满忧虑,因为从某些实践看,中国模式比自由主义更具有效率。失灵外部原因:主外力量下降,网络、全球化增加复杂性文汇报:从其外部来看,有哪些表现?金灿荣:大致有五种表现或者说原因。首先,内部问题重重导致外部主导力量下降。1991年后,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这样一些问题。贫富分化;由身份政治导致的“政治极化”;欧洲福利过度:据调查,欧盟国家的公共财政支出高达40%,远高于中国的三成多一点,而且开支不合理,中国政府一半支出用于生产性投资,它会转为资产而增值,欧洲大部分用于吃喝,有调查表明,在数字经济上,欧洲几乎没有投入,主要是中美在博弈。因此就会缺乏竞争力。其次,以金砖国家为首的新兴国家迅速崛起。当一个国家获得技术创新力量时,其国家力量就会大幅提升。1990年代美国进入互联网技术创新的井喷阶段,因此率先得利。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技术创新力不再旺盛,新技术就蜕变为一般知识,而一般知识就容易被复制,印度和中国就受益于美国的创新知识扩散期,从而获得了追赶的机会。这样,美欧力量相对下降,新兴国家力量迅速崛起,比较之中,“原有的权力结构就被打破了”。第三,网络让世界的一半人生活在虚拟和物质的二元空间,出现了管理挑战。全球有76亿人口,目前50%的人拥有互联网空间,中国则有60%,有8.05亿人口。由于网络是自主选择的世界,网民往往接受“选择性真相”,和真正的真相没有关系,导致世界进入所谓的“后真相世界”。去年达沃斯冬季会议的三大主题之一就是关于“后真相世界”。如果对何为真相都无法达成一致,谈何治理?第四,全球化导致地方化,由此带来“身份鉴别”的困惑。人的身份往往是在比较中被强化,带来商贸便利的全球化使得这种比较成为可能,而彼此碰撞时,就会促使人们进行不自觉的“身份鉴别”,陷入地方化,地方意识得到强化时,会产生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宗派主义。第五,宗教集团化导致政治集团化。全球除了中华文明圈受儒家的世俗主义影响外,8成人口有宗教信仰,在各种冲突激化时,宗教集团容易政治集团化,这样就冲击观念的统一,对西方主导力形成分散。失灵内部原因:民粹主义各种变体抬头文汇报:谢谢您梳理得如此清晰,尤其是“后真相”世界,年轻一代喜欢二次元,确实给管理带来挑战。那么内部原因呢?金灿荣:从历史角度看,自由主义秩序要优于二战前的欧洲主导的“弱肉强食”体系,当时依靠殖民地扩张来增强一国实力。美国主导的建构主义学者将二战前的欧洲体系称为“霍布斯主义”,将自由主义体系称为“洛克主义”,我也赞同“后者有所进步”的观点,自由主义秩序讲法治,动武也要通过法律授权,其主张的市场开放和资本流动也是中国崛起的有利外部条件。但是,自由主义秩序有三个致命的缺点:美国中心主义、过于自信而傲慢、亲资本。这些特点,带来对内和对外的弊端。对内,资本国际流动容易带来本国百姓的贫富悬殊。在冷战时期,因为要和苏联抗衡,美国政府善待本国百姓,但是冷战结束后的20年内,1%的最富阶层资产增长了600%,而最底层的20%,实际财富减少了18%。因此产生了愤怒的中产阶级,他们发起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占领运动虽被镇压了,但愤怒情绪还在,形成民粹主义。民粹主义的特点就是不信任精英阶层。于是,他们要去寻找体制外的替代者,“黑天鹅”出现的原因就在此。民粹主义在外交上就会变成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对中国的体制更加敌视;在安全上,对中国的不信任超过了对恐怖主义的防范;在经济上就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和你算小账,没有大国领袖的风范。与中国及其他国家打贸易战就是一例。对外,把自己的特殊价值扩展为世界的普遍价值,动辄用军事手段进行人道主义干预,或者发动“颜色革命”。因为傲慢而将自己的力量透支,结果害人害己。比如对待利比亚和伊拉克,现在导致该国该地区紊乱,难民流向意大利。利比亚在卡扎菲时代人均GDP是1.5万美元,全非洲第一,现在就很惨了。批评中国成了美国国内的战略需求文汇报: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失灵,对中美关系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金灿荣: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先挑起的。中国做了很大努力谋求谈判解决,但是美国要价太高。中国的文化,一旦出了问题,会反诸于己,寻找自己的原因,但美国则“反诸于人”。在反思自由主义政策为何失灵时,就怪罪到中国头上。好比美国自己得了病,却叫邻居中国来吃药。这是美国奇特的文化。美国国内毒品泛滥不找内因,就到外面去打哥伦比亚;美国面临非法移民问题,就责怪墨西哥。现在的美国,批评中国成了政治正确,骂中国成了美国战略需求。明年中期或会缓和,但中美关系依然低走金灿荣:从更深层的美国精英阶层理念来讲,美国引以为豪的是有四根支柱保证了该国的创造财富至上和国际领导力至上——高科技、军事、美元、好莱坞文化。由于高科技使得美国有高端产业,保证了美军有最好的装备和充分的军费去进行科学的战略战术训练,强大的美军保证了资本对其信任,就有了美元霸权,有了资金可以投放到文化产业,然后在好莱坞电影中传播其价值观。如果这一套机制毁了,美国就不能走在世界前列。现在在其源头的高科技上,美国感受到了中国追赶的速度和态势,尽管中国认为自己还有很大距离,但是美国人非常不安。因此,美国人指责中国两点:一窃取其高科技,二不公正竞争。第一点,美国并没有证据,不久前,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校长分别莱夫发文称:通过窃取可以获得暂时的突破,但是全面技术进步时是无法通过窃取实现的。这个说法是在反对“窃取说”。不公正竞争就是指中国的政府、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携手并进,从而对美国企业形成优势。但是美国的逻辑是自我矛盾的,既然觉得中国的国企问题重重,何不让中国大力发展国营企业从而让中国没有竞争优势呢?我曾当面和美国学者辩论过,他们哑口无言。事实上,凡事没有绝对,重要的是要找到国营和民营合理的比例。本质上,美国害怕中国的竞争力。因此,我预测,11月30日到12月1日的G20峰会上,两国元首很可能会会晤,因为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是我国的外交理念,“斗而不破”是原则。但是,我们不应抱有过高期望。我个人认为,摩擦的缓和时机尚未来到。在明年中期,可能会出现缓和。因为此时互提关税对两国的危害会充分显现,美国也会受损;另外,特朗普政府的的四支经济强心剂——减税、海外资金回流、一万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放松金融管制——也会逐步失效,政治上;“通俄门”事件也会告一段落。届时,美国会比较冷静地反思。不过,只要对自由主义秩序失灵的反思不到位,对中国威胁的忧虑总会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对中美关系的长时段走低有思想准备,增强自主性,变危为机。文章选自文汇网,2018年10月16日
2018年10月22日 -
刘永好:民营企业在中国模式中的重要性
理事简介刘永好,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在于使得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企业成长发展后,应当彰显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从税收贡献到社会行为等方方面面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积极且应有的贡献。”——刘永好中国政法大学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六十讲主讲嘉宾:刘永好董事长追本溯源 见证改革开放新时代 2018年10月16日恰逢中国的第五个扶贫日,在讲座现场,刘永好董事长作为精准扶贫优秀企业家代表对于中国扶贫事业发展及其所获荣誉进行了简要概述。此外,其就自身经历及家庭趣事切入,回首文革期间的社会动态、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国情与新希望集团成长历程及改革开放发展带来的利好成果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强调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性与重要性。自1982年成立至今,刘永好董事长将新希望集团成立并成功的原因归因于“善于创新和想要做事的匠心”。刘永好指出,新希望集团创立起源于自己及兄弟们的一颗“不安定的心”:第一,想要做出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第二,相信自己有知识能够做出有益于社会的事情;第三,希望能够为社会、为他人做出有益的事情。“创业的贼心不死。”在经历文革贫苦生活与首次的“创业失败”后,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小岗村的试点探索再次点燃了刘氏兄弟的熊熊热情。他们转向投身农村建设发展,成立育新良种场,养鹌鹑、养鸡进行养殖业探索。1986年育新良种场的存在,使得四川新津县成为世界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而育新良种场也构成了新希望集团的前身。改革开放前,行业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刘氏兄弟却高瞻远瞩地看到了鹌鹑业发展的天花板。随后,改革开放初期政策开始逐步松动,在粮票统一购物制度取消的利好形势下,虽然市场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但是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刘氏兄弟转身投入饲料业发展行业。90年代初,伴随着“姓资还是姓社”的社会大讨论,企业再次迎来发展考验。以”养猪希望富,希望来帮助”家喻户晓的广告为代表的系列营销措施暂时搁置。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使得东风吹来满眼春,众多人才下海,形成“92派”。而拥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新希望集团则迅速成为中国第一家企业集团。刘永好董事长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地兴起,使得新希望集团等民营企业成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新希望精神:共识、共创、共享、共担 从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工商联副主席到中国政协常委再到财经委员会委员,20世纪90年代,刘永好董事长见证、参与并建设了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大发展与成长,并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瓶颈问题与广大专家、学者进行了探索与交流、调研。“如何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刘永好董事长在调研思考后,决定向中央提案进行由民营企业投资,工商联牵头成立的专项银行建设。1996年1月12日,民生银行诞生。刘永好董事长表示,民生银行的成立及良好发展再次证明了两点:第一,民营企业可以办好银行;第二,国家、党和政局大力地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以猪饲料企业发家到如今深入互联网金融行业,新希望集团始终秉持“想做事”的理念,汇聚了一批富有激情、想做事、能做事的青年才俊。新希望集团广泛实行“合伙人”制度,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内部的创业激情。“讲法治、讲规则的同时更应该激发人性,而‘共识、共创、共享、共担’则是最好的精神解读。”对此,刘永好以海底捞上市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危机感要强。发现危机并开始重视的时候,企业的机遇就来了。”刘永好表示,民营企业改革存在一定困难:第一,传统企业很多的传统产品过剩,不管是衣服、皮带、鞋子,还是房子都过剩了,进而使得行业互相竞争,利润率变低;第二,国家对环保的要求、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和工资上升的趋势,再加上宏观的金融政策和金融格局以及贸易战的升级,使得民营企业的压力倍增。刘永好董事长以新希望集团为例,透视了整个行业问题:第一,整体行业环境饱和,产品更新迭代缓慢;第二,以海底捞为代表的机制公司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科技企业涌现;第三,优秀企业大多为新企业,老牌企业发力难。“传统产业仍然要创新、创业,创新需要转型,创新、创业不仅事关新兴企业,与老企业的发展更为紧密相关。”刘永好董事长指出,创新、科技与机制为当今优秀企业发展的共同点所在。为此,新希望集团制定了最新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政策:第一,进行人才培养,组建年轻化团队;第二,创新机制,成立草根资本;第三,资源整合,搭建平台型企业,多元化发展。在逐渐的发展探索中,新希望集团逐步完成涉金融、物流与养殖、化工等多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探索,成为平台型经济的代表。刘永好感慨道,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在于使得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和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在企业成长发展后,应当彰显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从税收贡献到社会行为等方方面面为国家、为社会做出积极且应有的贡献。文章选自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2018年10月19日
2018年10月22日 -
【央广网】打造利益共同体 推动世界长治久安
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记者陈锐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这是人心所向。”18日,在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上,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要达到世界长久和平的目标,就要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打造人类利益共同体。 “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不稳定、不确定、不可撤的因素增多,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安全形势也更加复杂。”王辉耀认为,在新格局里面,减少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冲突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人们形成更多的文明沟通与交融。 他提出,可以推动全球化发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世界长治久安。 如何打造利益共同体?王辉耀认为,互联网技术使得全世界的信息得以共享,信息共同体正在形成。世界银行、WTO、“一带一路”、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体也在逐步建成。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和智慧的结晶,最终将会达到命运共同体的目标。 “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多共同利益,我们就会互相依赖,缺一不可,各个国家在经济、安全、全球治理、全球贸易、全球投资等领域将有不断增大的共同利益。蛋糕越做越大的话,我们就能产生良性循环,进而避免战争。”王辉耀说。 此外,他强调,在不断提升全球化的同时,不同国家、民族与地区还要加强对话沟通,提升全球化的包容性,保障各国的利益;要在合作中不断加以协调,创新全球治理的体系。文章选自央广网,2018年10月18日
2018年10月22日 -
施一公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致辞:磨砺以须,倍道而进!
磨砺以须,倍道而进——施一公在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上的致辞2018年10月20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我们相聚西子湖畔,共同见证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在今天,2018年10月20日,正式扬帆起航!首先,我谨代表西湖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各位嘉宾,教育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各级领导,国内外大学校长和院校及研究机构代表,西湖大学董事会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西湖大学荣誉校董和捐赠人代表,以及助力西湖大学创办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西湖大学筹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一、西湖之梦——大学的定位和目标从春秋战国的古圣先贤到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教育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上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40春秋,中国的高等教育总体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公立大学,多方位与国际一流接轨。但目前中国大学的现状和可预测的未来发展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大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也不能满足中国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对尖端科技的需求。今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要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西湖大学,在科教兴国的新时代为梦想应运而生!2015年3月,七位倡议人向习总书记递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得到积极批示。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西湖大学。西湖大学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一直面临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困扰。西湖大学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借鉴国际化的做法,翻开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西湖大学希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以博士研究生培养为起点,创造了中国高校从博士生再到本科生培养的先例;聘任世界一流科学家,用一流科学研究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西湖大学希望成为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学校坚持发展有限学科,特别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基础研究,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大突破。西湖大学希望成为国际化的高等学府。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大学所有规章制度的设立都将遵循国际化的标准,在教学科研、行政服务、后勤保障、校园文化等各方面都将充分体现全球化的特色,成为世界范围内学生学者钟爱的家园。二、西湖之始——大学的筹建情况作为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于2016年12月10日先期成立。依托西湖高研院,大学的创建工作在校园规划、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资金筹措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西湖大学在杭州云栖小镇已经拥有一个占地66亩的创建阶段校区,也称云栖校园,可以容纳120个独立实验室和2000位科研及辅助人员,基本满足大学前三年发展的空间需求。位于紫金港科技城的云谷校园已经于今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首期建筑面积45万平米,预计于2021年底交付使用,可容纳300个独立实验室和3000名博士生。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西湖大学面向全球的学术人才招聘从2016年7月开始,截止今年9月,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五千多份申请,目前已有来自13个国家的68位优秀科学家签约加盟西湖大学。这批创校教师,主要分布在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在各自研究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从今天起,他们正式成为西湖大学理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奠基教师。被称为“西湖一期”的首批19位博士研究生已于2017年9月在西湖大学注册入学;今年8月26日,我们迎来了“西湖二期”的120位博士生。这139位同学无一例外地都曾拥有多种选择,但他们为了追寻心中的梦想、都毫不犹豫地来到初创期的西湖大学开启自己的科学生涯。秉承教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的治校方针,西湖大学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而又与国际接轨的规章制度。职业的行政服务使教师免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文缛节;高效的科研平台保障了尖端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教师则负责制定大学治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交与行政团队和科研平台具体执行。过去两年,96位行政人员和159位科研团队成员从五湖四海聚拢到了云栖校园,作为西湖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努力工作,保障了大学的顺利创建。作为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学,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是西湖大学发展的生命线。作为社会力量的代表,也作为西湖大学的举办方,西湖教育基金会面向大众的募捐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善意理解和积极响应,为西湖大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盾。17位基金会工作人员,辛勤付出,使西湖大学无后顾之忧。西湖大学是为中华民族的梦想而生!在这里,68位创校教师,139位同学,96位行政人员,159位科研团队骨干,以及基金会17位工作人员,为了同一个梦想牵手同行、组成了一个拥有479位成员的西湖大家庭。众志成城,梦想成真! 三、西湖之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挑战大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大学通过教育和研究为世界打开新的视野,开创新的文化,培养有批判性思维而又富有社会责任心的人才,推动人类进步。当今世界,人口的流动、信息的交流、观念的撞击、科技对社会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剧烈;每一个人也都逐渐具备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能影响周围世界的能力。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环境里,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同时面对层出不穷的挑战,怎样才能培养出各行各业敢担当、有作为的未来领袖?这是每一所大学都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展望未来,西湖大学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科技评价标准、和现代大学管理机制的探索。我们会虚心向海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世界一流大学成熟的经验;认真研判过去百年世界范围内大学创立的经验和教训,取其精华、回避陷阱,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是西湖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大学创建的前六年(2016-2022),西湖大学只致力于培养博士研究生,依托优秀师资培养一批敢为天下先的优秀青年科学家,挑战世界范围内的科学难题,不断推进人类的知识前沿。然而,我们深知,一所大学的灵魂无法仅仅用科技成就来体现。西湖大学将在2022年开始小规模本科生的培养;学生不仅要通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也要了解世界和人类的发展与积累。唯此,才能够批判性地思维,尊重自己、尊重别人,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前沿的科学探索将在西湖大学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科学家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负有重大责任,今后十年,学校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深度创新,为世界和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西湖大学将建设鼓励创新的学术评价体系。无论是学术论文的数量和引用率、还是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不会成为西湖大学学术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这里,对一位科学家的学术评价主要看其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这种评价机制所催生的人文关怀和学术氛围,将形成西湖大学独特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四、西湖之幸:感恩与致谢各位嘉宾,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回望过去三年,西湖大学从一无所有到目前的云栖校园,从寥寥数人的筹备小组到如今拥有479位成员的西湖大家庭,从一片空白到现在的科研设施初步齐备、尖端研究陆续展开,我深深感慨,并由衷感谢全社会的理解、鼓励、关爱和支持!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对西湖大学的关心和支持!过去三年,我们一直深感幸运,尤其感谢教育部,感谢你们对教育和未来的担当,你们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保证了西湖大学梦想的起航!尤其感谢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以及三级政府相关各部门的各位领导和工作人员,我们庆幸当初选择在杭州这座创新创业之城创办这所新型大学,你们的全力支持和务实推动保证了西湖大学的顺利起步!感谢杭州和浙江的百姓大众;过去三年,我们充分感受到浙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精神特质!衷心感谢海内外各大学院校和中国科学院各院所的支持,尤其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理解、支持以及兄弟般的无私帮助。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就不会有西湖大学的创立和发展!作为一所非营利性质的新型大学,西湖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捐赠。今年7月,山东济微中学年仅12岁的张子昊给我写信,将他和两岁弟弟攒下来的所有压岁钱捐赠给西湖大学,希望自己能为大学创建出一份力。十天前,刚刚从美国堪萨斯城归来的雷凯博士带来了一张来自当地华人夫妇阮英钢和李琼丁的美元支票,他们的留言让我感动“深知育人不易,能为你们建学校出点微薄之力是我们的福气”。子昊年纪虽小,阮先生和李女士虽然和我从未谋面,他们却和其他许许多多的捐赠人一样,是西湖大学的同行者,也是最早看到西湖大学未来的一批人。在此,我要对所有的捐赠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博大的家国情怀,始终关注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特别感谢所有的创始捐赠人,你们富而思源,为教育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最好的企业家样本;更要感谢你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与祖国伟大复兴同频共振!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很高兴地宣布西湖大学从2019年开始将设立四席永久性冠名讲席教授的职位,其中包括一席“国华讲席教授”和两席“国强讲席教授”,将授予西湖大学引进的世界顶尖教授。在此,我特别感谢杨国强先生和徐益明先生对西湖大学引智引才的鼎力支持!我还要特别感谢在过去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白手起家摸索前行的西湖大家庭所有成员。我特别要感谢陈十一、饶毅、潘建伟、钱颖一、张辉、王坚、甘中学等一批志同道合的战友;特别要感谢以潘勋和杨文铸为代表的一批对大学创建初期付出心血的同道;特别要感谢仇旻、许田、邓力、朱晓芸、吉青克放弃你们自己原本舒适的职位加盟西湖大学再次创业、为打造一流的学术环境殚精竭虑!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每一位加盟西湖大学的学术人才和莘莘学子!自李牮博士从普林斯顿大学归来成为西湖高研院正式入职的第一位教师那天起,我们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梦想就开始一步步变成现实。从程纯等19位西湖一期的同学报到那天起,西湖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战场就正式拉开了帷幕。在这里,你们将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来开启西湖大学的前沿科学研究,求知、探索、厚德、担当。作为探路者与追梦人,你们注定与众不同!五、结束语 纵有万语千言,也无法表达出全体西湖人的感恩、渴求和期许。一路走来,所有的鼓励和质疑,都让我们更加坚定、更加成熟。亲爱的各位同道,我期待着和你们风雨同舟、并肩前行,全力以赴去实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科教兴国梦想!西湖大学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也完全属于社会和人民大众。我们期待,十年、二十年之后,西湖大学将作为一所世界瞩目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西湖已至,未来可期;道阻且长,我们迎难而上!谢谢大家!文章选自青塔,2018年10月18日
2018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