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eople’s Daily] China, India become world’s top origin countries of migrants
China and India have overtaken the United Kingdom as the world’s top origin countries of migrants, while migrants from China made up the fourth largest population of foreign born migrants in the world after India, Mexico, and Russia, according to the 2018 World Migration Report.The results were published on Tuesday i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report and jointly relea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Migration and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in Beijing.According to the report, until 2015, there were 244 million migrants worldwide, overtopping the number in 1990 at 153 million. Howeve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migrants remains stable, taking 3.3% of the total world population.Outward labor migration, particularly from China, means that the subregion is one of the largest recipients of remittances in the world.In 2015, Chinese-born migrants were the fourth largest foreign-born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fter Indians, Mexicans, and Russians, with nearly 10 million Chinese migrants living outside of China. Remittances worldwide in 2016 amounted to an estimated $575 billion, with China receiving $61 billion, the second largest share after India.Global migration remains a very significant feature in East Asian countries, involving unprecedented flows of people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centers, the report showed.China’s internal migration stands out,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travel season every year—the world’s biggest migration, when Chinese people return back to home for reunion before 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In 2018, 2.97 billion passengers travelled in the 40-day period.Another prominent internal migration has begun to take shape, as more and more Chinese seniors from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country flock to Hainan in the south to escape the winter cold, totaling 600,000 to 700,000 every year. The migration of elderly people forms a growing trend of local tourism and housing market since 2000. From People’s Daily , 2018-5-9
2018年5月11日 -
【经济日报】《世界移民报告2018》发布
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IOM)与全球化智库近日联合发布《世界移民报告2018》中文版。该报告通过分析全球和区域层面的移民数据,从不同维度呈现了移民问题的复杂性,并为移民领域的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等提供了针对移民问题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 报告显示,至2015年,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已达2.44亿,远超1990年的1.53亿,但移民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仍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移民占世界总人口比重为3.3%,处于工作年龄的移民(20岁至64岁)是移民的主体,占移民总数的72%。 截至2015年,欧洲和亚洲为世界上接收移民数量最多的两个大洲,接收移民数量占全球移民总人数的62%,北美地区、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次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目的国,印度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输出了超过1500万移民。 报告指出,现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来,由于移民数量持续攀升,侨汇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从2000年的1260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5750亿美元。自上世纪90年代起,侨汇已大大超过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官方援助项目总额。高收入国家是侨汇的重要来源,美国、沙特阿拉伯和瑞士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侨汇汇出国。 报告显示,全球不同区域移民的特征差异明显。非洲存在大量非常规移民,冲突、政治动荡和自然灾害等造成了非洲大量民众流离失所;亚洲境内迁徙的移民数量最多。此外,亚洲境内的劳工移民较多也是该区域移民的重要特征;全球超过一半的移民生活在欧洲,德国、俄罗斯和英国拥有欧洲最多的迁入移民数量。在接收难民和寻求庇护者方面,德国是接收数量最多的欧洲国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移民的重要特征是大量人口迁至北美地区,墨西哥是该地区迁出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次于印度;北美地区移民的主要特征是有大量人口迁入,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移民数量,加拿大的移民数量排世界第七位;大洋洲吸引了大量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群体。 《世界移民报告2018》还探讨了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包括国际移民的全球治理框架、移民领域的媒体报道、移民与城市的关系等。文章选自经济日报,2018年5月9日
2018年5月11日 -
【People’s Daily Online】Opportunities outweigh challenges for SMEs investment in BRI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 has engaged almost 70 countries and multilater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reating a huge opportunity tha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should also participate in, experts noted at a seminar in Beijing on Wednesday.BRI is the largest-ever opening up and cross-border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schem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SME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said Sun Haizhao, former Chinese ambassador extraordinary and plenipotentiary to the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at the seminar hel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on May 9.However, investment in the initiative is largely from central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and to certain extent, SMEs are not involved, observed Zhou Xiaojing, former director of the Asia-Africa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Zhou also called on the importance of policy support, guidelines for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and specialized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coordination between SOEs and SMEs, through which SMEs could avoid non-economic risks and reinforce investment.Besides policy support, SMEs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themselves during the engagement with the initiative. Specifically, they should establish brand awareness and advance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s. They could also integrate China’s internet thinking into their strateg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ang Haoxuan, chairmen of Fueta International Co., Ltd.In addi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SMEs to increase expenditures in security and safeguard their safety and interests, said Ren Yuanzhe, director of the Consular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at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adding that SMEs should also respect religions and customs of host countries, and fulfill social responsibilities.Scholars from Nepal and Australia also expressed their welcome for BRI. North Australia has huge potential, said Shahar Hameiri, 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dding that he hopes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would engage into the initiative and promote cooperation with China.Similarly, enormous opportunities exist in Nepal,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and minerals exchange, and services. It is believed that Nepal and China could reach win-win results through BRI, said Sushil Lamsal, deputy chief of mission at the embassy of Nepal in China.From People’s Daily Online,May 10, 2018
2018年5月11日 -
【澎湃新闻】以色列总理防长获“宣战权”,战争信号还是虚张声势
围绕伊朗核协议的去留美欧盟友正激烈拉锯之际,伊朗的地区宿敌以色列开始动作频频。 4月30日,以色列先是被报道称空袭了伊朗驻叙利亚军事人员,后召开发布会展示出伊朗秘密核武器计划的“确凿证据”。而就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慷慨陈词发表演讲指责伊朗说谎后不久,以色列议会通过决议赋予了以色列总理、防长“一起宣战权”。 据以色列i24新闻频道5月1日报道,以色列议会4月30日以63比41通过了一项提案,授权总理和防长在“极端情况下”宣战或批准重大军事行动。 “这一提案的通过,更大程度上是以色列国内政局博弈的结果。”全球化智库(CCG)特约研究员、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晋向澎湃新闻分析称,如今以色列过于强调伊朗核问题的威胁,掩盖其国内其它问题,“虽有利于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基础,但对以色列整体安全局势却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 以总理“宣战权”引批评 据以色列《国土报》报道,内塔尼亚胡在4月30日当天早些时候提出一项提案,要求议会将发动战争的权力授予一个规模较小的、以安全为中心的内阁小组。根据该提案,只需安全内阁小组一半成员同意即可发动战争,在“极端情况下”若无法召集到足够多的成员,由国防部长一票赞同,以色列总理也可发动战争或重大军事行动。 以色列外交和国防委员会以及宪法、法律和司法委员会随即驳回了内塔尼亚胡的这一请求,但随后举行的以色列议会全体投票表决通过了上述提案。 “何为提案所限定的‘极端情况’是非常难以定义的。”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晋向澎湃新闻表示,事发突然,以色列国内对此颇多批评声音。 此前,根据以色列法律,该国总理需在整个内阁投票通过之后方能宣战。如今,总理只需获得国防部长一人首肯。不仅如此,半岛电视台网站指出,当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如要宣战需获得国防部长阿维多·利伯曼(Avigdor Lieberman)的支持,但从过往来看,以色列总理同时兼任国防部长的情况并不鲜见,这一情况下,国家战事将成为真正“一言堂”。 以色列议员迈克尔·罗森(Michal Rozen)警告称,不应将“权力之毒”掌握在没有平衡力量的少数人手中。 “这项法案使得总理和防长两人不仅能将以色列带入战争状态,还会将整个地区国家都拖入战局。”联合阿拉伯名单党议员艾达·图马-斯里曼(Aida Touma-Sliman)指责道。 “从以色列内政角度而言,内塔尼亚胡的右翼政治联盟已在议会中占据相对优势,通过这份决议,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右翼掌控以国内安全局势,并以此作为政治筹码打压其他政治派别。”王晋说。 伊朗该为此担忧吗? 除了以色列国内政治因素,王晋指出,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这一提案的通过与以色列的外部安全环境确有关联。 过去两个多月间,叙利亚境内与伊朗有关的军事基地三次遭受导弹袭击,据当地媒体报道,三次袭击的导弹飞越黎巴嫩上空落入叙利亚,以色列被视为袭击主使者。但以色列官方对此不置可否。 “在全世界最可能存在潜在敌对行为的清单上,以色列和伊朗在叙利亚爆发冲突名列榜首。”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日援引美国高级官员的消息说。 三名美国官员向NBC透露,以色列目前似乎正在准备采取军事行动,并寻求美国的帮助和支持,包括情报支持。 “没有人想要战争,但面对伊朗侵略,以色列必须采取立场。”内塔尼亚胡1日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解释称,“我认为,这是防止战争的方式。” “以色列的强硬态度就是为向美国施压,但这并不意味着以色列倾向于直接对伊朗发动军事攻击。一直以来,以色列习惯采取这种边缘政策,通过高压手段促和平。”王晋分析称,以色列国境之外有不少伊朗支持的军事武装力量,且伊朗还拥有可以打击到以色列的弹道导弹,直接的军事冲突以色列占不到便宜。 “因此,以色列不太可能直接向伊朗开战。通过营造紧张氛围,以色列希望凝聚国际社会,尤其西方世界的共识,对伊朗在外交、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封锁和打压,迫使伊朗遏制其地区力量,减少或停止发展核武器和导弹技术。”王晋补充称。 而当下,世界的目光正聚焦伊朗。 还有不到两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再度就伊朗是否遵守伊朗核协议作出评判。特朗普政府一直希望重写伊核协议,并威胁若达不成目标就退出协议并恢复对伊朗制裁,而伊朗方面也已威胁称,如若事态发展至此,将重启核武研发。 在此背景下,参与协议签署的法国、德国领导人已相继亲赴美国进行最后的游说,试图拉住美国回心转意留在伊核协议内,而以色列方面同样加紧与美国军政高层的联系,以期在劝说美国退出协议后,共同对伊朗施以更严厉的制裁。文章选自澎湃新闻,2018年5月2日
2018年5月10日 -
【欧洲时报】中国学生在法国: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逐渐受到认可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夏莹北京报道】从18岁到26岁,怀揣钢琴梦想的山东女孩陆萌在法国学习度过了8个年头,如今她已经毕业回到中国,成为了一名钢琴教师,她说:“对于我们艺术生来说,法国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氛围比较好,艺术氛围,音乐氛围……有很多近现代的音乐大师,时常去看一些音乐会、歌剧、展览,对于我们很有帮助。” 因为有法国学校到中国招生,陆萌幸运地通过了考试,就此踏上了法国的留学之路。 “在法国的8年里,明显感觉到周围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留学途径也越来越多,无论是通过中介、学校招生还是个人申请。”陆萌说,她2008年到法国时,办理签证还十分困难,很多同学都是办理了两次才通过。如今中国人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在留学之前都会到目的地国家看看,再做决定。 初到法国第一年,陆萌经历了语言障碍、社会融入、学习跟不上等困难,也曾遭遇过歧视,但是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歧视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少。“当我说出自己是中国人时,法国人会表现得很友好,对我说‘中国现在很厉害’。”陆萌说,在课堂上,教师也会逐渐摒除一些先入为主的观念,变得越来越认可中国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 石磊同样是一名在法中国留学生,因为多年学习法语,再加上有家人在法国,他决定来法国深造语言,就读于文科名校巴黎第四大学。 虽然在中国学习多年法语,但是在2011年初来法时,石磊还是遭遇了语言困难,“主要是词汇量不够,总是纠结自己说得对不对,对方能不能听懂”。 谈及如今留学的途径越来越多,石磊认为,在法国,能够读到好的学校、学习好的专业并非易事,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法国作为留学国家。 在法国学习5年,石磊表示,能够明显感觉到两个情况是在逐渐恶化的,一个就是治安状况,特别是在频发的恐怖袭击后,“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很多反恐措施,但还是恐袭不断,说明还是有漏洞”。另一个就是空气质量,石磊表示,最严重的一次,能见度不及100米。 汪博从2012年到2016年在法国里昂二大学习教育学,谈到法国留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情,他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法国这个国家所体现出的包容与宽容,以及多元化的文化融合。文章选自欧洲时报,2018年1月9日
2018年5月10日 -
梁锦松:探索在广东设立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
梁锦松,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香港财务司前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中新网惠州1月9日电 (蔡敏婕)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原司长、香港南风集团行政总裁梁锦松9日在惠州接受采访时称,将在广东省内探索设立若干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 梁锦松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富裕但也是人口老龄化相对集中的地方,医疗养老需求很大,虽然在近年来,广东在医疗养老方面的投入有很大增长,但仍存在发展空间。 梁锦松建议粤港澳三地的官方可以考虑在广东省设置国际医疗示范的地区。在这个国际医疗区里,容许符合资格的内地、香港、澳门和国际医生注册行医;鼓励港澳及国际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医疗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港澳人才到内地享有快速通关安排,同时内地医疗数据和香港医管局进行数据对接,香港政府提供的医疗补贴可以在内地医院使用。 同时,梁锦松称,可以在大湾区内率先推行国际标准的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及培训,学员可以输出到全国。 “香港医疗服务水平在全世界范围来说比较高,有很多香港医生想到内地服务。”梁锦松称,若在广东省的国际医疗试验区内,能够允许境外医生使用境外先进的疗法,那么可以造福到内地有需要的民众,也可以为港澳同胞提供高水平的医疗养老服务。 在发展生物科技方面,梁锦松认为香港拥有全球顶尖的生命科技科学家和两所顶尖医学院,医疗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而内地拥有庞大的市场、巨大的临床试验空间和先进的生命科技实验室和实验设施,“香港只有700万人左右,假若可以把香港国际化的医疗技术水平,通过粤港澳大湾区,与内地的市场和科研能力合作,前景将会非常好。” 为此,梁锦松建议在深港边境的河套地区设立生命科技科研合作特区,为内地和香港的科学家、病人、医护人员、实验用器材、动物、数据等设置便利通道。 “例如入河套地区的一线地区可以免检,出河套入香港或者内地需经正式海关边防。”梁锦松称,此举有利于内地和香港两边人员可以自由流通,发展生物科技。 据了解,深港边境的河套地区位于深圳河干流中游。去年11月,深圳福田区政府将河套-福保片区定位为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1月9日
2018年5月10日 -
黄亚生:撕毁伊朗核协议,特朗普是千古罪人
黄亚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编者按不顾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挽留,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从而让伊朗危机再现不确定因素。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黄亚生认为, 伊核协议具有国际效力,一直运作良好,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主要动机,仅仅是为了抹黑和抹杀前总统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为此,他不惜破坏和平进程,瓦解美国的欧洲联盟。他必将因此成为千古罪人。全文共2898字,阅读时长约6分钟。美国时间5月8日下午,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并表示美国将重新启动对伊朗的制裁计划。该协议是于2015年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签订的,在联合国安理会上获得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一致通过。根据该协议,伊朗同意在2015年之后的十年内限制核计划的发展,以换取联合国解除对其长期以来的制裁。美国时间5月8日下午,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WSJ特朗普2016年当选后,多次强调伊朗核协议是一个“糟糕的协定”,要求美国国会和欧洲国家修改协议条款,并扬言要退出“协议”。国际社会做出了大量努力挽救这个一直执行很好的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最近相继访美,试图说服特朗普和美国留在伊朗核协议。马克龙的观点“伊核核协议确实不完美,但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我们没有B计划” 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伊朗也表示了强硬的态度。伊朗外交部长穆罕默德・贾瓦德・扎里夫早前在接受美国CBS采访时,称一旦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伊朗将会重启受协议约束的核项目,推进速度将比以前“快得多”。特朗普如今不顾多方反对,毅然退出伊朗核协议。一时间,中东局势再度升温,伊朗核问题前景再次变得扑朔迷离。去年12月在特朗普正式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后, 我在《黄亚生:我们或将面临国际和平的“至暗时刻”》一文指出特朗普也许会刻意制造国际社会动乱以扭转自己在国内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负面形象。可以说如今,我们又在面临一个特朗普的至暗时刻。伊朗核协议一直执行良好特朗普和他的盟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都坚持认为伊朗没有真正执行伊朗核协议。但是,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支持他们这个判断。伊朗核协议从2015年到现在,虽历经波折,但整体执行效果是很好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早前公开指责伊朗在核问题上欺骗了国际社会,为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造势图片来源:Euronews2015年通过的伊朗核协议是一份七国间的多边协议,并且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认可 。协议谈判成功后仅一周,安理会即通过2231号决议,认可伊朗核协议。因此,伊朗核协议是一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有约束力的协议。根据协议,负责监督伊朗履行义务的机构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7年8月发布的最新监督报告显示,伊朗核项目各参数均低于协议规定,如离心机总数未超过协议规定的上限6104台,铀浓缩丰度未超过3.67%,且存量为88.4公斤(上限为300公斤),重水库存为110吨(上限为130吨)。不仅如此,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多次公开表示伊朗切实遵守了核协议下的各项义务。2015年,包括伊朗、美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七国一同签订了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CNN退出伊核协议将导致严重后果特朗普经常宣称他作为成功的商人,是个谈判的高手。这句话里有两个谎言。一个是特朗普是成功的商人,还有一个是他是谈判高手。姑且先不去评判特朗普在从商期间的谈判能力和成果,在面临伊朗核问题上,特朗普肯本不知道谈判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伊核问题的谈判从2002年就开始了,其间历经了无数次各个级别的谈判。在2015年伊朗核协议出炉前,达成的临时性协议就有三个,分别是2003年德黑兰宣言、2004年巴黎协定和2013年底的日内瓦临时协议。直到2015年4月,相关方才终于达成框架协议。随后各方展开细节磋商,谈判多次延长,终于在7月14日达成全面协议。漫长的谈判中集结了各国核、贸易、制裁、法律等领域的顶尖专家。伊朗核协议的漫长谈判过程不仅仅体现了伊朗核问题的复杂性,更体现了伊朗核协议是历经多次商讨、权衡后,多方妥协下的最优结果。特朗普任性的退出协议,直接抛弃了这一最优解决方案。而显然,重新谈判想要达成协议的难度只可能比之前更高,而且是高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欧洲盟友,英国、德国和法国都已经表示,即使美国撤出,他们也无意退出该协议。再加上伊朗外长早前的威胁言论,欧洲诸国更有可能选择安抚伊朗情绪,留在伊朗核协议。早在三月份,《华盛顿邮报》就发文称,若美国及其欧洲盟友无法达成妥协,大西洋两岸将迎来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断裂”。而特朗普在马克龙和默克尔先后亲自登门劝阻之后,依然一意孤行,退出了协议,很有可能导致美国和其欧洲盟友在伊朗问题上产生分裂。而失去了欧洲的支持,特朗普在伊朗谈判上显然就失去了重要的盟友。同时,特朗普任性的退出,会让国际社会认为美国的任何协议都是可以随意撕毁的,会大大降低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的信任程度。特朗普想要以一己之力和伊朗重新进行谈判,甚至是要求伊朗做出妥协和让步,谈判结局会和他经商的结局是一样的:破产和失败。特朗普显然不清楚抛下现有协议,和伊朗重新谈判的复杂性图片来源:Daily Express特朗普恐会重蹈小布什朝鲜覆辙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很有可能使得美国和国际社会重蹈小布什退出美朝《框架协议》的覆辙。1994年10月,时任总统克林顿与朝鲜签订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朝鲜同意停止建造美国认为将会用来生产核弹燃料的两座核反应堆。这项协议阻止了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缓和了朝鲜半岛上当时的紧张局势。 在朝鲜1998年开始了弹道导弹试射后,克林顿政府曾试图扩大《框架协议》的范围。然而,随着共和党总统小布什的上台,这样的努力和谈判不得不终止。 据美国前国务院官员温迪·谢尔曼(Wendy Sherman)描述,这些谈判离更广泛的协议“只有一步之遥”。 小布什上台后,多次公开批评克林顿的《框架协议》为“糟糕的协议”。小布什在收到中情局关于朝鲜可能在进行铀浓缩试验的报告后,没有选择正面要求朝鲜根据《框架协议》终止试验,而是选择直接退出了《框架协议》。时任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后来表示,他和很多共和党当人早就希望废除《框架协议》了。他们把中情局的秘密报告当做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框架协议》化为泡影后,朝鲜半岛局势再度紧张起来。此后,小布什试图通过六方会谈,重新和朝鲜谈判,但直到他卸任前,六方会谈都没能达成实际共识。朝鲜半岛最近的紧张局势的根源是因为小布什撕毁《框架协议》。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三位总统都受朝鲜核问题困扰。而小布什选择退出美朝《框架协议》的决定,不仅使得克林顿的努力付之东流,更留下了朝鲜半岛核问题这个烂摊子,直到现在图片来源:CNN特朗普多倍定律我曾经提出一个“特朗普多倍定律”。就是不管你把特朗普想的多坏,他肯定比你想的还要坏。基本上是出于种族动机,可以说特朗普终极目标只有一个:推翻奥巴马的政绩。特朗普简单的脑子里就是这么一种逻辑:只要奥巴马支持的,我就反对,只要奥巴马反对的,我就支持。早在特朗普竞选总统前,他就在2011年3月向媒体表示,希望奥巴马能展示他出生地的证明,质疑奥巴马的美国公民身份。而在当选后,特朗普更是公开宣称奥巴马曾经窃听自己的电话。这当然是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特朗普的言论受到了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的反击,表示其愿意为奥巴马总统担保,联邦调查局从未接到监督特朗普大厦的秘密指令。美国前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称特朗普对于奥巴马的监听指控是诽谤图片来源:NYT在面对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特朗普多次表示,奥巴马是伊核谈判的大输家。这也是没有任何根据的。伊朗核协议是一个国际协议,是七个国家签订的,是受到美国军方和以色列军方一致支持的。 有初步的证据表明特朗普在伊朗核协议问题上甚至想对奥巴马进行人身攻击。根据英国《卫报》5月6日的报道,特朗普团队雇佣以色列民间情报组织,通过向奥巴马时期参与谈判伊朗核协议的重要官员“泼脏水”的方式,来抹黑这项协议,让美国更有借口退出。根据报道,特朗普团队成员去年联系了以色列的民间调查成员,要求对方挖掘奥巴马国家安全顾问本·罗兹( Ben Rhodes)和奥巴马副助理科林·卡尔(Colin Kahl)的历史“黑料”。曾参与伊朗核谈判的前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卓(Jack Straw)说:“从这些指控能看出,特朗普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真的是不惜一切手段。没能直接抹黑这项协议,就往相关人士身上‘泼脏水’。”英国《卫报》披露,特朗普团队雇佣以色列情报组织调查奥巴马前副助理科林·卡尔,试图抹黑伊朗核协议图片来源:NYT在特朗普看来,伊朗核协议和奥巴马的医保法案一样,都是奥巴马最为重要的政治遗产。而特朗普在入主白宫后,想要竭尽全力抹除奥巴马的政治遗产。不能排除在一件事关国际社会和平这么大的一件事上,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的决定,有很大程度是源自其对于奥巴马的个人负面情感。不管你把特朗普想的多坏,他肯定比你想的还要坏。结语特朗普退出伊朗核协议后,美国和国际社会将不得不面临和小布什破坏朝美《框架协议》后一样的后果。中东局势很有可能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动荡,同时,即将开展的美朝谈判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阴影。特朗普是个千古罪人。文章选自亚生看G2,2018年5月9日
2018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