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黄亚生:特朗普是美国经济的萧何吗?
专家简介黄亚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副院长、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编者按黄亚生教授指出,特朗普将经济强劲增长归功于自己是荒谬的,正如这次股票崩盘,也不能归咎于他。2017年不仅仅是美国,全球经济都呈现了强劲复苏,甚至包括经济长期疲软的日本,美国的经济表现其实就是全球经济复苏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特朗普的经济奇迹。 本文经“亚生看G2”授权,于腾讯财经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文共2434字,阅读时长约5分钟。据纽约时报统计,今年1月,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特朗普有25次吹嘘他的政策创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新高。昨天电视一边在转播特朗普夸耀自己执政下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边在报道美国股市1000多点的崩盘。我经常听到这个观点,“你可能不喜欢特朗普,但是特朗普创造了股市的繁荣,经济的增长和失业率的下降。” 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的话,你就一定会同意下面这个观点,“我老婆两个月前怀的那个孩子现在已经一岁了。” 说这个话的男人要不就是对自己老婆有些行为缺乏了解,要不就是对生理知识缺乏了解,要不就是他对基本的因果定律缺乏了解:如果你说A是发生B的原因,一个必要的条件(还不是足够的条件)就是A要在B之前发生。我们现在来看看特朗普对自己经济表现的评估:特朗普上任后他只做成了一件和经济有关的大事,这就是特朗普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在去年12月份通过的税制改革。我认为这个税改会打击对美国经济,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效应。(我以后文章会回到这个题目来。)但从短期来讲,这个税改对经济是有刺激作用的。特朗普称自己的税改方案是“巨大的成功”。究竟是不是这样呢?图片来源:ABC新闻但是这里的问题就来了。这个税改是2017年12月通过的,你怎么能把2017年一整年的股市和经济的表现归结于一个2017年中11个月里根本没有发生的事情?就像你怎么会认为在两个月前才受孕成功,但孩子已经一岁?历届的美国总统在讨论股票市场时都是非常谨慎的。原因很简单,股票市场总是大起大落,从短期上来讲是不能全部用理性去预测和解释的。作为美国总统,如果你不去吹嘘任上股票市场的表现,没有人会责怪你。但如果你吹嘘股票市场,你可以因为股票市场上涨而得分,但是股票市场崩盘也是你的责任了。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两天股票市场真的崩盘了。如果特朗普没有吹嘘他的股票市场的成就,那我不会去责怪他。但既然他这么做了,我们只好——虽然非常不情愿的——把这笔账记在他的身上了。美国时间周二,美股道琼斯指数迎来强烈下滑图片来源:CNN如果你是理性的,你就应该尽量避免让人把你和一个经常是非理智的,不可预测的股票市场联系起来。当然特朗普和理智应该被新版的牛津词典列为反义词。但是我们先给于特朗普经济成就这个观点一个“假设正确”(所谓“Benefit Of Doubt”),我们来看看数据,看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上半句成不成立。经济和怀孕有一个巨大的区别是心理预期的作用。你再怎么预期也是无法让人怀孕。但是经济不同。你可以说2017年1月到11月美国的投资者,企业家,和劳动工作者对特朗普的减税和税改形成强烈的预期,而他们的经济,消费和投资行为是建立在这个预期上的。从理论上来讲,你可以用心理预期去解释美国2017年整个一年的经济表现。我们检测这个理论时,可以把美国的数据和其他国家的数据作比较。从实证来讲,这个说法可以解释美国的经济表现而不能解释其他国家的经济表现。如果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在2017年经济一花独秀,我们至少可以说没有证伪这个说法。(当然也没有证真,但是我们只能证伪,证真只能用理论去实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数据表明,2017年的股市表现和GDP增长是一个全球现象,根本不是美国独有的。一个比特朗普成是萧何更合理的解释是美国2017年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全球经济的复苏。 多年来我一直把一件事情作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指标——日本经济。在2017年,不仅仅美国,世界上每一个主要经济体都经历了强劲增长,包括日本。2017年全球经济都迎来了复苏,包括日本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股市 自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国家股市表现持续低迷。 然而,自从2016年以来,全球的主要股票市场都要不同程度的复苏,势头也是延续到了2017年。Morning Star 的一份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的股市回报率平均为25% (以本国货币计算)。美国道琼斯指数增长也是25%,和全球增长率是一致的。欧洲的MSCI指数增长是22%,也是非常强劲的。而有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俄国,阿根廷,也有很好的股票市场的表现。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只有特朗普的美国才有股票市场良好的表现。GDP 特朗普多次吹嘘他的经济政策带来了美国经济奇迹, 但如果我们比较一下美国和其他国家2017年的GDP增长,就会发现经济奇迹在很多国家也发生了。下面这个图是2017年世界主要国家的GDP增长。从这张 GDP图表可以看出,世界主要经济体在步入2017年后,GDP都保持着正增长的态势,是全球经济环境向好的趋势。而美国的GDP增长和欧元区是很相近的。这是很重要的指标。多年以来,欧元区的经济一直是一蹶不振,而欧元区的GDP总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它在2017年的经济复苏对全球的经济表现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世界主要国家2017年都迎来了GDP增长图片来源:纽约时报汇率我们再给“特朗普经济奇迹”观点一个进一步的假设正确。 你可以这样说,美国经济领导世界新潮流,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所以你可以把2017年美国和世界的经济表现都归功于特朗普。这个观点由下面的几个部分组成:1)美国人对特朗普2017年12月的减税政策有预期,2)他们用这个预期去支配他们的行为, 3)他们的行为造成了美国的经济增长,4)美国的火车头又带来了世界的经济增长。(谁说我不喜欢川粉,我在为他们建立模型。)我上面说过,实际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欧元区而不是美国。如果有什么火车头的作用的话,这个作用应该是归功于欧元区的而不是美国。第二,如果美国真的起了火车头的作用的话,我们应该从美元的汇率走向分辨出来。我们应该看到美元升值,而不是贬值。中国在2008年到2015年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和增长主引擎。在2008年到2015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对其他外币保持强势。这是符合一般的经济常识的。我们看下面这张图。 在2017年,美元对欧元是在贬值,而不是升值。到现在为止,特朗普的“让美国再伟大起来”唯一的实实在在的效应是一个贬值的美元。贬值的美元说明市场没有对大量资本回流美国形成坚韧的预期。如果说有什么预期的话,有可能市场对美国出现通货膨胀形成了一定的预期,当然现在做这样的判断还为时过早。美元兑欧元在近期持续疲软图片来源:Investopia结语在一个发达的国家,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是长期的,主要是从微观机制方面,比如对科技的投资,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等等渠道。政治对短期—比如一年或两年——的经济影响是有限的,这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是很不一样的。我没有看到支持特朗普是美国经济短期表现转强的“成也萧何”的证据,同理,我们也不应该把这几天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怪罪于他。当然如果特朗普强烈邀请我们去怪罪他,那我们也不用客气了。文章选自亚生看G2,2018年2月7日
2018年2月9日 -
何亚非:又到了美国做历史选择的时刻
何亚非,全球化智库(CCG)联席主席,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 美国政府近期先后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与俄罗斯一起列为“战略竞争者”,把中俄放在美国国家安全威胁的首位。总统特朗普今年国情咨文措辞明确,称中国挑战了美国的利益、经济和价值观。这些报告和表态对于美国对华政策乃至整个对外政策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的基本面又有何变化?这些都需要我们冷静、深入思考。 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最为要紧,因为大国关系决定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未来,决定国际秩序能否顺利调整,形成新的稳定架构,决定全球治理能否克服“失序”和“碎片化”,继续为国际社会提供合适的公共产品。而当今大国关系中,中美关系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关系。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无论经济还是政治、安全利益都已形成共生共存格局。同时,双方意识形态、战略取向不同,政治制度、国内治理、发展模式等方面分歧始终存在。近几十年中国快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尤其是有别于西方以“华盛顿共识”为代表的彻底“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的经济改革方案。对美国来说,这种挑战前所未有,产生战略焦虑在所难免。总的来说,这些合作与竞争共存、合作占主导的中美关系基本面没有也不会改变,这是我们观察中美关系的前提和背景。 现在的问题是,面对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上升的历史趋势,美国如何适应、调整,该做出什么样的战略选择?它会因“恐惧”被“取而代之”而选择对抗和冲突吗?这个问题美国还没给出答案。从宏观看,美国并未在国家政策层面形成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格局,但又至少有一些人和利益集团患上了这种毫无根据的“恐惧症”。而且这种“恐惧”正在侵蚀美国对华政策,表现形式就是在合作与遏制两手中遏制在加强。 对美国来说,长期霸权地位固化了其“美国治下和平”的思维模式,即美国作为“山上灯塔”的西方文明优越感、称霸全球的绝对军事优势、占据世界金融统治地位的美元体系、独步天下的经济贸易强国地位,绝对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美国历届政府和精英阶层对此毫不掩饰。 当然,美国思想界也一直有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美国建国的核心理念“自由主义”与美国两百多年来通过武力、掠夺和强权建立“帝国”所包含的霸权思想,在很多方面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美国无法自圆其说,因此对自己推动建立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体系,都采用“合则用之、不合弃之”的实用主义立场,双重标准一地鸡毛。 这样的思维模式使美国对中国的发展壮大颇为纠结,尽管中国是在美国建立的国际体系及其推动的全球化中和平发展起来的,而且任何没有偏见和恶意的人都清楚,中国并无挑战美国乃至“取而代之”的战略意图。 美国过去曾用冷战、热战、政治孤立、经济打压等办法成功对付了苏联、日本、德国,现在正四处围剿俄罗斯,挤压其战略空间。冷战的胜利曾使美国不可一世,认为它所主导的西方文明及其政治制度、发展模式到了巅峰。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时刻”。这也许是美国百年霸权最辉煌的时刻,殊不知它稍纵即逝,那么短暂,因为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美国仍是世界霸权国家,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继续推进,世界力量格局也向着更加平衡、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西方工业革命以来首次东西方力量的“大趋同”。面对这种变化,美国变得神经“脆弱”起来,对中国等国家的战略焦虑加重。现在,又到了需要美国做出历史选择的时刻。 其实就是两条道路的选择:一是选择和平相处、和平竞争,维护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并做出适当调整;二是延续过去对付其他大国崛起的“老套路”,运用各种手段进行打压、遏制,维护美国长期霸权地位。目前看,美国尚未做出全面选择,但很多做法在受固化思维模式影响,惯性和本能地按照“老套路”行事。早在本世纪初美国就曾面临如何与中国相处的道路选择,后因“全球反恐”不得不将“大国威胁”后置。而今“大国威胁”重回美国战略威胁的首位,中国还被与俄罗斯“并列第一”。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中美关系不仅事关两国自身,还直接影响着世界和平与繁荣。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已明确做出中美“合作是唯一选项”的表态,希望美国也能在深入讨论和认真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相向而行的选择。只要美国做出正确选择,中美合作前景无限,世界和平与发展前景无限。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8年2月8日
2018年2月9日 -
王辉耀:抓住十年一次的改革大红利
作者简介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2018年2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作为“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公布。根据文件部署,我国将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笔者认为,进一步放开宅基地政策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重大决策。这次改革势必带来深远影响,一个新的难得的改革红利机遇期将随之到来。 由于宅基地关系到住有所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与获得感,因而此次宅基地“三权分置”获得了各界广泛关注。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此前我们先后经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及加入WTO三次大的改革红利机遇期。此次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改革将使中国面临又一个10年一次的改革红利机遇。1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可能激发出下一个十年一遇的改革红利 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每隔十几年便有一项重大的政策创新,释放巨大的政策红利。截至目前为止的三大创新分别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实现从短缺经济到富裕经济的转变;1994年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简称“房改”),将城镇住房商品化、货币化带动了随后几十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让整个中国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中国由富变强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发展。那么此次宅基地的改革不但可以实现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集约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双向流动,还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解决并有望成为我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从而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2 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限制,可以让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尤其是80后和90后已经“城市化”的农民工享受土地流转增值的收益,为他们融入城市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城市常驻人口与户籍人口还存在巨大的数差。据统计2017年北京市常驻人口为2170万,其中外来人口822万。上海常驻人口2418万其中有981万外来人口。改革前沿的深圳市1252万人口中有近848万为外来非户籍人口。而这些外来人口中大多来自农村,其中80后90后一代有很大比例是随着父母在城市里长大,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无法再回到农村了。宅基地的改革让农村人与城里人一样获得宅基地的使用权、处置权,获得土地流转升值的财产价值不但可以提供给一部分人购房的初始资金,同时也可以借此消化城市的大量房地产库存盘活房地产市场。3 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可以极大地促进内需,解决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017年末,我国有8.13亿城镇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这与发达经济体80%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假设有1亿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则有望再释放1/4人口的消费能力,刺激经济增长。同时,根据统计,2017年,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有2300万左右的留守儿童。此外广大的农村还有亿计的留守老人。这都是中国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放开农村宅基地流转,推动农村人口落户城镇,享受城镇教育、医疗服务,则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 当然宅基地改革也并非一蹴而就,在改革过程也许要做好预案,防止出现改革初期造成混乱和不利影响。我认为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土地基层出让金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设指导价格,防止宅基地被炒作。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一) 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赋予集体所有土地与国有土地同等的上市流通权限 现在的宅基地是无偿使用、划拨,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前的城镇住房由单位和国家提供的形式。土地是供给有限商品,无法持续地为农村人口分配宅基地,应当让拥有宅基地的农村人口承担土地使用权成本。 将来的农村宅基地市场化,可以先过渡到由集体、个人共同承担住房成本(这种情况下,宅基地流转获得的收益两者共同持有),到最后发展为类似当前较为成熟的城镇住房制度,即规定农村宅基地土地仍为集体所有,但使用权可以按照市场供需确定价格后流转;从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市流转,要缴纳一定的土地出让金后,才能拥有使用权。 可以参照物权法对城镇住房用地的规定,规定农村土地所有制同样具有70年产权,与城镇住房同等待遇。以此允许城镇资本购买宅基地;取消之前对集体所有制土地只能卖给农村。 (二) 设置专门的土地基层出让金管理部门和监督部门 土地出让金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但是宅基地放开后,集体土地收入会极具增加,需要设置专门的出让金管理部门,让专业资金管理人才来管理。由于集体所有制的特殊性,政府部门不宜直接参与,而可以派出专业人才帮扶,和作为监督机构保障资金安全。 (三) 设置指导价格、成立宅基地土地管理部门 农村宅基地与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完全按照市场规则,一旦市场失灵,偏离正常价格,导致农村劳动力迅速流失,将直接影响短期内的粮食产量。需要设置制度,如短期内,可以设置宅基地价格指导价,先转移一部分已经在城市生活、定居,但没有城市固定住房或户籍的农村人口进城;长期内,可以尽快提高农业规模化发展,将农业从业人员收入先提高上来,让农业与城镇其他产业同样具有高利润率和吸引力。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我国不少村庄的土地规划并未纳入政府指导体系,也就是很多村庄的土地规划并不受硬性约束,可有可无。建议修改《城乡规划法》,将全国村庄土地统一规划。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部门,管理宅基地,研究宅基地的集约使用政策。
2018年2月9日 -
沈南鹏:移动互联网依旧有出现大体量公司的可能
沈南鹏,全球化智库(CCG)资深副主席,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编者按: 作为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中国基金的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是中国互联网发生巨大变化的重要推动者。从中国互联网早期的电子商务到O2O、再到如今火热的共享经济、人工智能,几乎所有领域的明星公司背后都有红杉中国的身影。实际上,红杉中国早期投资的京东集团,已经连续两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他认为,不可否认中国在一些领域的创新已经在世界领先,并在不断向全球输出。不过他也指出,这些中国公司创新输出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市场。 中国创新输出全球需要找到适合的市场 沈南鹏:如今很多互联网的产品形态确实是从中国先开始,并向世界输出。这种现象十年前并不存在,最近两三年比较明显。 比如在直播和短视频领域,中国用户的覆盖面和用户使用深度都超过美国。另外,还有一些线上、线下结合的领域,例如共享单车,已经走到了世界前面。这离不开中国的互联网支付体系——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但在美国没有这两个支付体系,就很难出现这样的公司。 另外,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特征差别很大。有一个数字是,中国超过200万人口的城市将近45座,但美国只有4座。一些共享经济领域出现的公司,比如O2O本地生活化服务、共享单车,只有一定的人口密集度才能够产生合理的单位经济回报。 硬件产品更容易直接输出海外 沈南鹏:消费电子或者说硬件产品更容易完成创新输出。 今天在红杉中国的被投企业里面,国际化最成功的科技公司无疑是大疆创新。大疆处于消费电子领域,与城市环境、用户习惯等等并无太大关联。 而比如一些更典型的互联网产品,都还在各种尝试过程中。比如,快手推出海外版很成功,今日头条在日本目前做得也很成功,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但现在说中国互联网公司在海外能够获取很大的市场份额还为时过早。 移动互联网依旧有出现大体量公司的可能 沈南鹏:在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和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之外,有一批公司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面脱颖而出,并且在各自的垂直领域里面已经形成了平台效应。今天BATJ都是经过了18-19年的发展,TMD也经过了6-7年的发展。新的一批公司仅仅有3-4年的历史,需要给它们一些时间。 移动互联网红利并没有接近尾声,依旧有新产品不断颠覆我们的想象。以摩拜和ofo的例子来看,一年以前的今天,任何人都没想到这两家公司会各有三千万单的日单。我相信共享单车的发展让很多投资人都会很惊讶。我认为,在很多领域里,大体量的、成功的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和公司依旧能够涌现。 创业者需要搭建团队,平衡商业理性思维和创造力 沈南鹏:我们希望看到的CEO是一个能够扮演多角色的CEO。商业的理性思维和创造力这两种技巧确实有冲突,但是往往好的CEO他自己有创意能力,但同时又有精准的执行力。 每个创始人都有短板,最普遍的做法是搭建一个强大的团队。我们看看今天成功的公司,没有一个单打独斗的CEO把整个公司的各方面能力全部覆盖,打造团队也是创始人最重要的工作,有些可能是在创业早期很早就完成,有些就是随着公司业务拓展,不断增强完成。 人工智能不可能短期内取代人类的智慧 沈南鹏:对于超强人工智能什么时候实现?路径有多长?我不能断言永远不可能实现,但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问号,我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因为目前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形态,还是属于在大数据场景下对算法和技术手段的应用,没有突破到能够达到人类智慧的高度。当然还有不少数据学家、脑科学家正在研究,但这个事似乎离我们还是有一点遥远。 帮助初创公司成功是一种巨大的驱动力 沈南鹏:投资当然希望产生回报,但更重要的是与初创公司一起成长的深度参与感。当你投资一家初创公司,能够感觉到这家公司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促进行业变革的时候,是我工作巨大的驱动力。 比如红杉中国投资的VIPKID,尽管我不是董事,我的同事是董事,但我自己也参与很多。我们帮这家公司去美国寻找相关教育机构,去推动招募更多老师,我确实感到很兴奋。 可以想象,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辅导教育的平台,让现在至少几十万中国人受益,解决了几万美国人的就业,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由此改变。VIPKID在这其中扮演了变革者的角色,红杉中国也重度参与其中,帮助公司创始人做拓展、战略制定,你会非常自豪。 我们想象一下十年以后:VIPKID有可能成为全世界领先的教育公司,帮助几百万中国人获得英语教育,解决几十万美国人的工作就业,同时让全世界各地的各种人士,通过互联网上的老师学习中国文化。这些点点滴滴、实实在在的成绩,以及这些自豪感和前景都是驱动着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文章选自2005委员会,2018年2月6日
2018年2月8日 -
王辉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也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围绕助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靠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在新时代下努力发挥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资政启民”的作用,特别是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助力实现中国梦,就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有别于西方智库的发展模式与定位格局,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稳健发展之路,在新时代下,明确新定位,形成新格局,在新角色中不断进行新探索。 新时代需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居全球第一,这已是中国连续第十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在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国内外的全新挑战。国内来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际来看,世界格局跌宕起伏,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性因素丛生下,全球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日益复杂的世事、国情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深刻意识到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智库建设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顶层设计的利好下,中国智库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机遇期,各类智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初具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定位有别以往,是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语境中部署的,要求智库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过程中,充分发挥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这表明,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新的重大使命。全面准确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的内涵。建设符合中国发展需求的高水平智库,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新定位,要勇于改革创新,形成新格局,要提高研究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瞻远瞩的战略设计和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明确新定位,形成新格局 我国的体制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决策效应非常迅速。但因辩论机制、研讨机制和智库间政策市场竞争机制等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决策效果会过度依赖政策质量。科学的决策需要决策者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决策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因此,在现行体制下,加强民主协商促进科学决策,就需要避免决策中可能的错误,让更多的智库参与进来。中国的国情实际决定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四个自信”。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需要打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 政府可以在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方面为智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通过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政府购买智库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公益捐赠制度、人才“旋转门”制度,健全科学评价机制与管理手段等为各类智库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有效提升智库质量,增加决策的可选择性与科学性,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中国协商民主的新模式、新力量和新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在新角色中进行新探索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中国已从全球治理体系的“旁观者”和“局外人”转变为“参与者”和“推动者”,并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智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智库外交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始终保持一种开放与学习的心态,进行研究内容、运营模式、人才建设等全维度的行业持续创新。在立足国内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全球性问题;深挖国际资源,通过人员交往、学术交流、联合研究等方式建立国际研究网络;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实现智库成果的全球传播;培养外交关系意识,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开辟政府高层对话的第二渠道;主动设定国际议题,在国际热点问题上积极发声,引导国际舆论,打造中国智库的国际话语权。 今天的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大国,全世界都在期待着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这是时代赋予中国智库的历史契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不但需要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践总结升华为理论,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理论自信的依据,也需要对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实现现代化所面临的独特国家治理问题进行系统性与前瞻性的研究,为党和国家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还需要未雨绸缪地关注到全球经济政治变化新动向,为若干全球治理重大问题找到答案。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全球秩序重构、中国特色理论构建的历史机遇中把握住机会,才能不负时代所托,在资政启民的道路上有所作为。文章选自《成都日报》,2018年2月7日
2018年2月8日 -
Spring Festival Travel Rush Kicks Off | CGTN Dialogue
【VIDEO WATCHING】About 3 billion trips will be made during this year’s Spring Festival travel rush, known as “the Chunyun” in Chinese, between the February 1st and March12th. Travelling around during the festival is never easy. Although the Nation transport networks are more capable of handling, the volume and challenge still remains.What are those challenges? Would the expansion of high-speed network and other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solve the dilemma? How does the travel rush reflect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mobility? To consider these questions, the Dialogue Studio invited Dr. Wang Huiyao, the President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Yi Min, Chief advisor of Mass Transit Railway Corporation, and Aravind Yelery (via satellite), Assistant Director of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share their opinions.From CGTN, Feb. , 2018
2018年2月8日 -
【中国侨网】特朗普拟放宽技术移民限制 华人盼缩短绿卡等待期
中国侨网2月5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专家表示,技术型人才或成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移民改革的最大赢家,等待绿卡改革政策出台的中国人都表示了对提议的支持。 香港移民公司顾问胡勇说道:“机会往往留给有价值的人。抽签配额应回流给技术型人才。” “这是在政策上对于技术型移民的放宽。如果特朗普使用积分系统,即得分最高的人能得到签证,那么就为技术型移民提供了更多机会。” 他说,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的技术型人才,将会从这些改革中受益良多,因为他们在移民排期上将会享受优待。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1月30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美国国会大厦发表上任以来的首份国情咨文。白宫此前公布称,特朗普将在国情咨文中谈到经济就业、基建、移民、贸易和国家安全五大议题。 据美国国务院有关海外签证申请的数据显示,美国在去年向中国大陆地区共发放了35,350份移民签证,此外还通过了1,128份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移民申请。 这些移民通过亲属或是职业雇佣移民到美国。亲属移民需要申请人经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亲戚申请,然后办理冗长的申请手续后得到移民资格。职业雇佣移民则是以雇佣为基准的职业移民。 这些政策变动提议对于一些生活工作在美国的中国人来说是好消息。定居在西雅图的市场营销经理陈格温(音译:Gwen Chen)和丈夫都表示这意味着等待绿卡的时间将缩短。 陈格温在杜伦大学(Durham University)完成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她说他们夫妻来到美国几年后,在2015年的时候申请了绿卡,而他们现在还在等待申请通过中。她的丈夫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 她说:“缩减父母、兄弟姐妹还有低技能职工的配额,意味着我们这样的人有了更多的配额,所以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来自杭州的中国留学生葛欣怡,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她乐于见到美国的移民系统能更多地考虑综合素质,让工作签证的取得更加容易。葛欣怡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毕业后从事顾问工作,但她表示在现有移民政策下,取得H-1B类签证是很困难的,并且“全凭运气”。 H-1B类签证是非移民类临时工作签证,美国某些工作领域美籍人才紧缺,美国移民法体系就给予具有专业技能的外籍人士该类签证,让他们在美从事这些工作。自从特朗普去年上台之后,其行政班底一直在大力打击这个体系。 葛欣怡说,她和朋友们很担心美国移民政策的紧缩,包括对于H-1B型签证系统提出的改革。“这样的变化确实让我们感到忧虑,”她说,“从总体上而言,我觉得在这里没有那么被接纳,我正在进行别的长远打算。” 美国国务院数据显示,在2017财政年,H-1B型签证申请通过率超过90%,但在2018财政年的前两个月,其通过比率低于85%。 尽管改革提案对于想要定居美国的人来说是好消息,但它们试图吸引更多海外的技术型人才,将会为中国带来新的挑战。 全球化智库(CCG)的创始人暨理事长王辉耀说:“特朗普的新政也反映了全世界都在激烈争抢技术型精英的事实,这对于中国来说会是一个挑战。” “我认为中国需要尽快为技术型人才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 他补充道,特朗普对政策改革的概述将会让全世界的专业人才心动不已。 香港顾问胡勇说道,美国移民改革的提案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相似,都需要考量移民申请者的技能、经验、对于经济的贡献以及对于该工种的人才的总需求度。 “特朗普就这个方面而言是对的,现在他们把准许进入美国的门槛提高。”他说:“特朗普所做的这些是在让美国走上正确的道路,符合他的‘美国优先’政策。”文章选自中国侨网,2018年2月5日
2018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