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陈文玲:信用是中国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专家简介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2017年9月9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办的“国际合作信息、信用系统建设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国合信用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文玲指出,中国已经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现在首要的是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尤其是中国的软竞争力,信息化和信用体系建设是中国软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同时,陈文玲也指出,在配合“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大数据和信用建设还存在差距:大数据时代如何将信用数据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出来,如何实现政府信用数据的公开、有效、增值,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陈文玲强调,信用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如何借助信用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立体的互联互通,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以下是演讲实录:“ 尊敬的文炼主任,尊敬的各位来宾: 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会议,因为研究信用,和人民银行的戴局长,我们从2000年初期就开始研究。在人民银行推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也多次出国,考察美国的信用体系和墨西哥的信用体系,讨论中国的信用体系如何构建。当时提出的关于构建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加上送的这些研究报告,包括美国信用体系考察报告,那次是比戴局长他们早一点,是2001年的,这些都得到了决策者的关注,也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发挥了一些作用。因此参加今天这个会议有一点儿归队的感觉,觉得好像又回到了当年讨论如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但是现在又不像当年,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话语权,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还是弱者。今天中国走到国际舞台的中心,今年不管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还是刚刚结束的金砖国家合作论坛,都彰显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但是我想说,我们要真正的使中国提高竞争力,特别是提高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软的竞争力,形成我们的软实力,还有我们的软环境和软生态,使信用体系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石,使信用体系真正成为提升我们国家形象,输出我们的文化价值观的利器,我觉得我们的道路还有很长。 我们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推进了很多年,但是到目前为止,特别是要配合“一带一路”这样的伟大倡议,我们还有很多重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第一,我觉得我们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云服务、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它的数据量和我们当时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输入相比,是海量。那么在这样的大数据时代,如何把海量数据中的信用数据提炼出来,加工成信用产品,使信用产品成为支撑我们国家战略,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在这一方面,我们现阶段的差距很大。我们的信用服务行业,和我们对信用产品的需求,这两方面差距也越来越大。我觉得现在对信用产品的需求,“一带一路”140个国家参加中国的会议,都希望中国能进入或进入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进程中,那么我们的企业进入这些国家,我们企业的信用,他们如何获得。我们和相关国家合作,他们的信用水平,我们如何获得。首先,信用环境,信用产品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以及产品的应用,现在我们还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 第二,我们现在政府的信用信息利用不到位。我看现在很多在做政府的信用监管方面的设计。前一阶段我到河南去做相关调研,跟有关部门在商量改革与讨论的时候,他们在做信用管理,也是着眼于政府的信用,也还没有考虑政府信用如何实现公开、有效、增值。我认为政府的信用起码应该按三类做信用信息的管理。一类是产生大的数据,应该用作政府监管,提高政府监管效率,政府有关部门互联互通共享;一类应该用作信用服务行业,对信用服务行业有关数据的公开,使信用服务行业有渠道能获得有效、有用的信用数据,把它加工成信用产品,提供给市场来有偿使用。政府的开放数据我觉得是应该作为公共物品来供给。第三,政府的这些数据,包括信用数据,当然不涉及到个人的信用数据,应该有一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所谓信息公开。所以我觉得政府的信用数据还有政府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数据,到底是怎么样来使用,怎么能够用从政府的信息开放,政府数据的整合,形成新的信用服务行业,形成信用产品原材料加工的来源。 第三,习主席这次在“一带一路”重要会议上的讲话提到了将来“一带一路”要从路上、海上、天上、网上、发展立体的互联互通、软联通,特别提到了软联通。它和我们原来设计的设施联通主要的通道、走廊,这种通道的建设、走廊的建设这种联通不同的就是,要用制度的联通、市场的联通,然后大通关等等的这些联通作为软联通。但是软联通需要信用环境。比如说网上丝绸之路和一般的交易方式不一样,我觉得网上的信用管理,在网上交易的信用,非常重要。现在有的网络平台,售卖假冒伪劣商品,从根本来说,还是大的信用环境建设问题,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 另外,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要“五通”,包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货物畅通,民心相通,重要的一个字是“通”字,所有的通都要有信用做保障。所以没有信用环境,很多东西很难相通。比如说,共享单车,我们上个月去英国的曼彻斯特考察,发现共享单车(ofo)已经到了英国的曼彻斯特。我们的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的非常快,现在也在向外扩张,在中国也迅速发展,这些新业态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将来也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比如说现在的共享单车,虽然是可以刷卡,有的有担保金,有的没有担保金,但是车辆的丢失,损坏,包括卸座子、卸把子,包括整个搬走的,这样的事反映的是个人信用水平。当这些事发生以后,对这一个人的信用等级、信用评级没有表现,不影响他做其他事情。当然如果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会对失信的人做出惩戒,真正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守信者得到保险。还有另外一个共享模式,共享雨伞,第一批投放市场30万把雨伞,到目前为止一把也没有了,雨伞可能不大适合共享,所以做雨伞共享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就消失了。虽然这些事儿都不大,但是也都涉及到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将来的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越快,就越需要信用做基石、做保障。没有完善的对企业的评级,对机构的评级,对个人的信用评级评价,没有这些影响因子的话,我们就不能达到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 我们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在当前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改变国家的整体形象,使我们国家每个人成为守信的人,每个企业成为守信的企业。信用是我们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信用是我们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最大捷径。如果我们没有信用做保障,失信的人没有得到惩罚,对守信的人就不是褒奖。所以我们的社会风气,在正误之间,对错之间,舍得之间的选择准绳就没有。所以获利者往往是那些不守信的人或企业,而损失的可能是守信的人。 习近平主席今年一月十七号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对全世界郑重承诺,也发出了清晰有力的声音,中国要做新型经济全球化的移民者。但是我们如果想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目标,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当前的情况下,要实现国家大的战略目标,要实现国家大的战略布局,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此文炼的中心成立社会信用体系研究院,由玉英担当院长,我觉得很重要,也祝他们在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就,谢谢!”文章选自中宏网,2017年9月13日
2017年9月20日 -
【经视新闻】“一带一路”华商峰会在蓉召开
【观看视频】 2017年9月15日,由四川省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主办,以“筑梦丝路·侨行天下·商通五洲”为主题的“2017一带一路华商峰会暨海外侨胞故乡行”活动在成都举行。作为“2017西博会进出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的专题活动,300余名来自5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侨界商协会负责人、重点侨商、专家齐聚一堂,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侨华人如何持续推动四川与驻在国开展多领域深入合作,带动越来越多的川企“走出去”等议题进行讨论。3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华人华侨的聚集区,有超过4000多万的华侨华人,也是华商力量较强的区域,是连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辉耀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过去四十年是华人华侨吧世界带到中国,未来四十年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就是我们要把中国带向世界,特别是要把四川带向世界。华人华侨是我们四川和海外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催化剂。”文章选自《经视新闻》、爱奇艺,2017年9月16日
2017年9月20日 -
王辉耀:“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潜力之地
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出现什么迹象?影响当前投资趋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哪些地方是对外投资的潜力之地?对美投资空间在哪里?企业对外投资要防范哪些风险?本文为你一一解读。本文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国务院参事室主办,CCG承办的“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上的演讲实录整理: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曾连续多年大幅增长。继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之后,2016年继续大幅增长。2015年流量位列全球第二,仅在美国之后,并超过了同期吸引外资水平,同时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关系发生逆转,对美投资首次超过了美国对华投资。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连续第二年位列世界第二,其中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70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4.1%,投资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历史数据来看,2003年至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5.9%。 反观全球投资的大环境,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失去了增长动能,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较2015年下降2%。同期,美国的对外投资流量也出现下滑,下降1%至2990亿美元。发展中亚洲地区中国以外的其他次区域和主要对外投资经济体的流出量也大幅下降。在此形势下,中国的对外投资逆势上扬。贸发会议预计,由于主要地区经济增长预期向好、贸易复苏以及企业利润上升,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将增长5%,达到1.8万亿美元。 2017年以来我国对外投资出现放缓迹象。从2017年前5个月情况来看,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45.9亿美元,同比下降53%,降幅较大。但是,全年来看,个别的大额投资可能推高2017年的对外投资总额。例如,2017年6月8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已完成对瑞士农业公司先正达高达430亿美元收购的交割,创下中企海外单笔收购金额最高纪录。 影响当前投资趋势的主要因素 当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放缓,主要原因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投资的限制,以及我国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非理性对外投资的监管,采取措施来降低境外投资风险、规范市场并鼓励对实体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投资。 相关部门针对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加强监管。近年来,国家监管部门颁布了一系列与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相关的政策规定, 大幅度地简化了境外投资的政府审批程序和外汇操作流程。在这一系列规定及政策的鼓励下, 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数量和规模迅速扩大, 人民币购汇的需求量也不断上涨。但是,有些投资者以境外投资之名进行非法资金跨境转移、外汇套利, 对此,监管部门开始逐步收紧对境外投资的管控。 2016年12月6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等四部门负责人,就当前对外投资形势下中国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外投资监管答记者问。四部门表示,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同时,监管部门也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2017年1月7日,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规划,坚持聚焦主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确需开展非主业投资的,应报国资委同意后采取与具有相关主业优势的中央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这一要求主要是为指导中央企业始终坚持立足主业发挥比较优势,提高走出去的核心竞争力,防止企业随意涉足非主业领域带来的境外投资经营风险。”2017年1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改革完善真实合规性审核的通知》,加强境外直接投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境内机构办理境外直接投资登记和资金汇出手续时,除应按规定提交相关审核材料外,还应向银行说明投资资金来源与资金用途(使用计划)情况,提供董事会决议(或合伙人决议)、合同或其他真实性证明材料。 因此,虽然今年来中国对外投资放缓,但投资质量却会提高。 “一带一路”沿线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潜力之地 今年5月14-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达成了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 在论坛举办前夕,全球化智库发布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我在报告中提出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赢的20条路径建议。包括:加快动员企业和资本力量参与,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企业合作机制,打造国际资金池;考虑建立一个“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建立“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把“一带一路”年会放到不同国家去举办;在联合国已经发文表示支持“一带一路”的情况下,在联合国设立“一带一路”工作委员会,同时还要加强和联合国现有机构的合作;大力发展“一带一路”跨境电商,建设“数字丝绸之路”;等等。 政府层面的沟通十分重要,但“一带一路”建设成败决定性的因素其实是企业的参与度。要动员企业和资本投资“一带一路”,并为各方投资创造有利条件。“一带一路”沿线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和潜力,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的投资还将持续升温。在“一带一路”下,我们要努力打开国有企业跟民营企业联手进行海外投资新的局面。 当前是投资美国的机遇期 目前中美投资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美国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NCUSCR) 的报告《双行道:中美双边直接投资趋势2017年更新》显示,2016年中美双边直接投资额超过6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中,中国在美投资较2015年增加了两倍,达到456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约为138亿美元,与2015年持平。中国在美直接投资和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差距大幅扩大。但从累计投资来看,中国在美投资依然远小于美国在华投资。自1990年至2016年,美国在华直接投资累计交易额超过2400亿美元,而中国在美投资为1090亿美元。房地产业是中美双边直接投资中的第一大行业,此外是消费产品和服务,信息通信技术,运输和基础设施,娱乐、媒体和教育行业。其中信息通信技术和娱乐业投资增长强劲。报告预计,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中美双边直接投资量可能会有所下降。该报告更进一步地预测,美国在华投资会有适度增长,但中国在美投资会显著地放缓。 我认为,未来中美能源合作和基建合作空间广阔。特朗普就任后,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将吸引资本回流、制造业回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提升就业率。特朗普提出了总额1万亿美元的“美国基础设施优先”计划,拟重点加强交通路网、清洁水资源、能源、电网、远程通讯、国家安全等领域基础设施投资。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缺口。 中国工程建筑企业通过在本土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而拥有很大的竞争力。同时,中国近年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基建融资经验,用于境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经验加上融资的便利让中国的基建公司在世界上显示出了其优势。2015 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显示,共有65 家中国内地企业入围全球最大250 家国际承包商,其中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包揽了世界前四大工程承包商。中建、万科、上海绿地等企业已在美国市场开展桥梁建设、房地产开发、房屋修缮等领域的合作。 过去,中国投资美国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建设几乎全以绿地投资的方式进入,而且投资主体大部分为国有企业。未来,民营企业进入美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为此,可以委托民间机构,赴美开展投资促进活动,促进民营企业对美投资。 中美也正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自 2008 年启动谈判以来,双方迄今已举行了 34 轮谈判。BIT谈判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达成高水平的投资保护和市场开放安排来促进双向投资,包括扩大中国企业对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美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更加复杂化,这一针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对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构成了严重阻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自 1975 年成立外国投资委员会以来,美国总统仅否决过三起并购案件,均来自中国投资者。第一起是 1989年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收购美西雅图飞机零部件制造商 Mamco 项目。第二起是 2012 年三一集团关联公司收购美俄勒冈州风电场项目。第三起是 2016 年福建宏芯投资基金收购德国芯片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公司项目。近年来,接受美外资并购安全审查的案件数量快速增加,2012 年至 2014 年,中国连续三年位居美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数量国别榜首,累计审查 68 个投资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因安全审查而导致并购受阻的中国企业投资项目金额已超过 500 亿美元。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关注的问题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对外投资依然处于高速增长期。2016年发生在自由贸易发源地英国和世界全球化推手美国的两次“黑天鹅”事件给全球化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一个是英国脱欧,另一个是重商民粹主义的代表唐纳德•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以及在就职以后“逆全球化”的政策倾向。此外,在欧洲多国,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兴起。由此,不少观察人士悲观地认为这是全球化时代终结的开端。但是,我们不认为这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是步入了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是全球化的新阶段,也是新型全球化的主要平台。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将引领全球化新的进程。 未来中国全球化的发展取决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取决于中国企业成规模、高水平地“走出去”。只有“走出去”,参与到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当中,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中国企业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全球化的发展。政府要继续支持企业的战略性对外投资,以获取成熟的技术,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重塑,为国内优化升级经济结构服务。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将成为中国对外投资关注的核心领域。 对外投资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还应注重质量以及风险防范。企业“走出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据我们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蓝皮书的研究,近几年,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也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水平还较低;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企业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工会沟通能力有待加强;企业品牌国际化战略受阻;以及应对法律风险和政治风险的能力不足。 要进行理性投资和必要的风险防范。在企业方面,在进行对外投资时要尽量坚持投资领域与主业的相关性,将投资向有利于企业技术提升和产业链布局的领域倾斜;在海外经营发展时,要不断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完善与当地工会的对话机制,主动履行当地社会责任;在投资前和投资后,都要增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购买必要的法律服务,对项目和交易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还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风险评估。另外,中国企业“走出去”存在一个适应当地管理制度、文化习俗的问题。如,前段时间福耀集团在美玻璃工厂遭遇当地工人抵制的报道。这就需要企业融入当地文化,遵守当地法规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需要为企业营造必要的环境,比如以发布相关国家投资指南的形式,为企业介绍投资目的地的环境,提示企业可能遇到的投资风险。 部分企业对外投资的高杠杆率问题需要关注。最近有媒体报道称,“对外收购的中国企业出现大规模的杠杆过度问题,很多企业都已经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债王’。”例如,今年6月中国化工完成对瑞士农业化学和种子公司先正达的收购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先正达,创下中企海外单笔收购金额最高纪录。但其中的200亿美元是通过发售永久债券和可转换优先股进行的融资。这就面临一个金融风险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和监管部门的重视。
2017年9月20日 -
【China Daily】Top 10 international talents’ favorite regions in China
Shanghai is the most favorite Chinese city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followed by Beijing,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according to a report on regional internation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released on Monday.The report was conducted and releas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th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value a region’s competitiveness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six dimensions - scale and structure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nnovation, policy, development and living environments."With rapi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become international talents’ new choice for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relocation and regional competition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has begun," 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CCG,said.Let’s take a look at the top 10 most favorite regions for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China.No 10 Sichuan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1.97Tourists visit a hotpot restaurant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on May 23, 2017. [Photo/VCG]No 9 Funjian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17Russian dancers perform underwater ballet at the Zuohai Underwater World in Fuzhou, East China’s Fujian province, on Aug 21, 2017. [Photo/IC]No 8 Tianjin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22Tourists watch performances at the Tianjin Binhai Aircraft Carrier Theme Park in Tianjin on April 2, 2017. [Photo/VCG]No 7 Shandong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24Foreign tourists walk on a beach in Qingdao,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n Sept 18, 2016. [Photo/VCG]No 6 Liaoning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31A staff member (left) teaches a woman how to make a robot at the venue of Summer Davos in Dalian, Liaoning province, on June 28, 2017. [Photo by Wu Xiaobo/chinadaily.com.cn]No 5 Zhejiang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53Jay Thornhill (R) asks questions at the 2017 Global Netrepreneur Conference in Hangzhou, East China’s Zhejiang province, in July 2017. [Photo/VCG]No 4 Jiangsu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3.37Foreigners visit a classic garden in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on April 6, 2017. [Photo/Asianewsphoto]No 3 Guangdong province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3.52French entrepreneur Julien Vandelli kisses his daughter in Guangzhou, South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Aug 8, 2017. [Photo/VCG]No 2 Beijing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3.67A family of foreigners walks along the Liulichang Culture Street, known for selling crafts, art and antiques, in Beijing, on Jan 30, 2014. [Photo/VCG]No 1 Shanghai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3.91Three American entrepreneurs, who realized their Chinese dream by helping foreigners buy products from Taobao, in Shanghai on Aug 9, 2017. [Photo/VCG]From China Daily,2017-9-14
2017年9月15日 -
陈文玲:金砖合作熠熠闪光
专家简介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表现突出,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重要引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0年来,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金砖国家坚持以“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为准则,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机遇,逐步形成了聚合效应、规模效应与示范效应,合作发展成果超出预期。 金砖国家过去10年的合作总体向好,取得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良好效果。回首既往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既是金砖国家合作的参与者,又是建设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在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方面,中国勇于担当;在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方面,中国积极作为。在金砖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金砖国家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最有效、最有序和最有用的常态化机制之一。 昨天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成就,今天的成就将开启明天的辉煌。新形势下,金砖国家合作需要从保持存量和创造增量两个方面,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一是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坚定奉行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各国发展营造和平稳定环境。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各自国情的差异,在事关人类命运、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出共同的理性声音,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是真正落实金砖国家形成的共识与战略。金砖国家应全面深化伙伴关系,在落实金砖国家领导人2015年乌法宣言、2016年果阿宣言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2017年厦门宣言,落实《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和厦门会晤达成的一系列成果。金砖国家在摆脱贫困、解决民生问题、释放发展潜力、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肩负着比发达经济体更重的历史责任,应在落实联合国新千年计划的基础上加快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三是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对接。进一步加强金砖国家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寻找发展战略连接点和利益交汇点。中国首倡、多方参与的“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开放的务实合作平台,正在积极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等区域合作倡议及多国发展战略对接。金砖国家共商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发展“海上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有利于金砖国家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和发展机遇、发展成果共享。金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形成的整体优势,将使其未来10年的合作熠熠闪光。 风物长宜放眼量。金砖国家应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来之不易的团结、信任与友谊,维护来之不易的共识、共同利益和共赢局面。事实证明,金砖国家是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并与整个世界的命运息息相关。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秉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的金砖精神,金砖国家的整体发展就会越来越好,对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和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金砖+”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大,世界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可以相信,未来10年,金砖国家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与希望,是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伙伴关系的示范者与先行者,将为建设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贡献。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 -
【新京报网】98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他们最爱的是上海
在北京的胡同里、在上海的咖啡馆,总能遇到几个歪果仁,偶尔你还能发现,人家中文说得还特别溜。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近25年来,在中国居住的外籍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截至2015年,已有近98万外国人在中国生活,其中将近五分之一来自韩国,巴西、菲律宾紧随其后。 日前由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2017)》指出,上海是全国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其次是北京、广东、江苏和浙江。不同区域对各个群体的吸引力也不尽相同,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广东则是引进外国专家最多的省份。文章选自新京报网,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 -
【教育家杂志】留学生来华瞄准中文中医专业
《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发布,中国国际人才比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当今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全球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年來我国进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动向人才回流的竞争新时期。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名的影响力越来越受国际社会重视,国际著名商学院等人才研究机构每年发布“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和“世界人才报告”。 在这一背景下,9月11日,全球化智库(CCG)、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从国际人才规模、结构、创新、政策、发展和生活六方面对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进行了单位指标和省域指标描述。 蓝皮书由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文中医专业受欢迎,理工科吸引力不足 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与声誉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际留学生选择在中国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学习汉语,作为日后工作技能的储备;二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国际留学生。 “来华留学生规模指数”显示,当前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北京得分接近最大值1分。这与当前我国高校的分布情况,以及高校在吸引国际留学生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天津在该指数以0.42分位居第三。可以看到,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来华留学规模普遍不大,反映出我国当前来华留学工作的推进仍然存在困难。 从国际留学生的来源来看,亚洲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区域,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0.40%,其次分别为欧洲、非洲、美洲以及大洋洲。 另外,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专业主要集中在汉语语言、人文社科和中医等传统专业方向,理工类专业留学生在来华留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体规模较小,发展也相对缓慢。2012年,来华留学生分布在12个学科专业,工科、理科比例虽有所提升,但也仅占7.69%。与此同时,我国选择出国留学的多为学科内的拔尖生源,而在留学专业选择上也以前景较好的理工科专业为主,地域选择则多为欧美发达国家。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上海排名第一 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课题组发现,总体来看,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中国国际人才比例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区域上来看,上海竞争力指数为3.91分(六个维度,每个维度最大值为1,最大指数为6),成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按百分制来换算,仅以65.17分刚刚跨过及格线。北京、广东和江苏位列2-4位,与上海共同形成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第一梯队(综合得分为3分及以上)。这一梯队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共性,其中,江苏和广东长期位列中国GDP省份排名前两位。 东南沿海和中西部发展较快的省份构成第二梯队(综合得分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担任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但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若细化到各个分指标来看,两个梯队的差距并非归咎于个别因素。第二梯队还包括辽宁、山东、天津、福建、四川、云南、湖北、河北、安徽、陕西、广西、湖南、江西、黑龙江、重庆和河南,得分跨度为2.31-1.51分。 第三梯队主要为中西部地区国际化发展较慢的省份(综合得分为0-1.5分),依次为新疆、吉林、内蒙古、海南、贵州、山西、西藏、宁夏、青海和甘肃,得分分布在1.49至1.15之间。虽然其中不乏与其他国家接壤的省份,但由于深处内陆,接壤国家的人才以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现阶段并未给接壤区域带来显著国际人才红利。吸引国际人才需顶层设计与软实力建设并进 蓝皮书还以省域为划分,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的国际人才竞争力绘制了指数雷达图,并进行了逐一分析。 为了解决我国各区域在人才管理与服务、人才政策创新与突破、人才新政推广与实施、城市软实力提升、国际人才开发合作等方面发现的限制和问题,蓝皮书还基于全球化智库(CCG)和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多年来在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积累,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引进国际人才顶层设计的落实工作,设立专门的国际人才管理机构;第二,加大操作层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国家创新区域应持续发挥创新引领与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头作用;第三,持续推动示范区国际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积极探索城市群国际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第四,进一步加强城市软实力建设,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第五,建立国际人才合作组织,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文章选自教育家杂志,2017年9月12日
2017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