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金融时报】四部联合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就我国对外投资相关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在谈到对外投资发展形势时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对外投资保持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深化我国与各国互利合作、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谈到未来发展,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对外投资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原则是明确的,即坚持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原则、国际惯例、政府引导,坚持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对外投资管理方式,把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和防范对外投资风险结合起来,规范市场秩序,按有关规定对一些企业对外投资项目进行核实,促进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约162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金额9619.3亿元人民币(折合1459.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很显然,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对外投资也进入了‘黄金期’,这也是我国经济深度参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之一。”某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从投资的区域来看,对外投资地区分布仍呈集中态势,其中,对美国投资增长迅速,增幅达173.9%。此外,从投资的行业来看,对外投资分布格局继续优化,对制造业投资持续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正在成为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有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在“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机遇的带动下,中企海外并购增势迅猛,尤其是单个金额超10亿美元的大手笔并购显著增多。此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前9个月,我国企业共实施海外并购项目521个,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已经超过2015年全年544.4亿美元的并购金额。 近日发布的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指出,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1456.7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中国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外投资是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最容易被看到的。总结2015年至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我们认为主要有三大亮点:第一,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第二,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在流量上已经超过日本;第三,中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对中国的投资。” 从全球视角来看,报告认为,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强劲复苏,达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跨国并购金额从2014年的4320亿美元增至7210亿美元,增长率为67%,成为经济复苏反弹的主要牵引力。 “当前海外投资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问题;我国企业驾驭国际投资环境和驾驭跨国企业的能力和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表示。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资企业不断“走出去”,在对外投资过程中,来自海外地区的市场风险、社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等都属于高发风险。与此同时,社会责任问题、环境问题等“非传统风险”也越来越凸显,不少对外投资因此受创。 “更加注重对外投资过程中的环境和风险管理,不仅是维护企业和金融机构自身利益的需要,从国家角度来讲,也是维护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需要。”11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CCG特邀高级研究员马骏在第二届绿色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要关注我国对外投资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推动我国对外投资绿色化。 马骏表示:“最近,我们考虑推出一套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环境风险管理的自愿原则,至少在初期要有一套原则来提醒参与对外投资的金融机构和大中企业,必须要考虑环境风险的因素,必须要增加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必须要采用相应的绿色金融工具等。”文章选自金融时报,2016年11月30日
2016年12月2日 -
毛大庆:开启新的人生格局
理事简介毛大庆,优客工场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离开效力多年的万科,毛大庆在“共享经济”大潮中找到了新的兴趣点,与此同时,他的目的性也变得更强:要顺势而为,并以此为契机,开拓出更有质感的人生格局。“联合办公+”的典型示范做职业经理人多年的毛大庆,之前其实也想过要独立创业,但直到有机会接触到WeWork——创建于2014年,一家主打办公场地租赁的服务型公司,他才觉得时机到了。彼时,毛大庆并没有预想到,他突如其来的灵感,会在短短几个月之后,便演变成一款新产品——能为中小企业主提供财务、税务、法务、人资关系等服务的众创空间。因为更接近共享经济的本质,被毛大庆命名为“优客工场”的新事业,还一并成为了共享经济时代“联合办公+”的典型示范。成功的背后,毛大庆所付出的辛劳,其实也清晰可见。“从有感而发到梦想照进现实,虽然这中间只隔了几个月的时间,但个中辛苦,却不能一言以蔽之。”重新开启一项新事业有顾虑这事其实很好理解:在共享经济时代,一大波互联网人正试图颠覆传统,引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但成功是个小概率事件,它有时候甚至比中彩票的概率都低。“肯定会纠结,但有了崭新的想法,却不去践梦的话,我又觉得不甘心。”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毛大庆选择向着“风口”进发。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中国创业者生态圈发起者、源动力之父张羽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因为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毛大庆决定“顺势而为”。与嗅着共享经济中的商机而来的年轻创业者相比,有着经年职业经理人经历的毛大庆,可谓是身经百战。“一开始我就知道,不能靠着简单、粗暴地整合线上和线下资源的方式谋求发展,但具体怎么做,我却没有想好。”没错,事实亦如毛大庆所说的那般,优客工场是在他和初创团队的不断试错中,慢慢发展起来的。“不能说我们没走过弯路,但总的来说,我们的发展还算顺风顺水。”开启新的人生格局在投资者眼中,“重起炉灶另开张”的毛大庆,他的工作状态以及精气神,跟之前他在万科当“闯将”时没有什么不同。“其实还是挺紧张的,但这种紧张,不是精神紧张,而是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因为渴望开启新的人生格局,毛大庆转身成为创业者之后,一直都是跃跃欲试的一种状态。而今,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和辛苦摸索之后,毛大庆创建的优客工场,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优客工场已经完成了全国16个城市、36个项目的布局工作;截止到2016年8月中旬,优客工场的估值已经达到了55亿元;预计到2016年底,将有3000家企业会在优客工场搭建的智能化办公平台上实现办公、孵化或是加速成长的梦想……眼见着自己亲手创建的众创空间,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并借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占尽了市场的先机,毛大庆感慨不已。“创业有风险,创业需谨慎”是他的喋血经验,也是他给有创业梦想的年青一代的忠告。“目前来看,优客工场在市场占有率上面已经很有优势了,但现在还不是骄傲的时候,因为我们知道,要永远占据市场的先机,就要永远力争上游。”严于律己、永远保持力争上游的劲头,不是毛大庆创建优客工场之后才有的。事实上,这些年,不管是他以万科职业经理人的身份“攻城略地”,还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创新项目的投融资工作,他给人的印象,始终是积极向上的。“机遇不同情弱者、不可怜愚者,而是永远属于智者和强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上,像毛大庆这般“做事不懂得惜力”的创业者,其实不计其数,但像他这般懂得顺势而为的践梦者,却屈指可数。“讲真,别看我是第一次独立创业,但我相信,只要借助互联网+ 的思维顺势而为,我和我的初创团队就可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除了工作,他对生活也很有一套长期埋头工作的人,多少都会给人缺少情趣的印象,但毛大庆是个例外。“我刚从西伯利亚跑完马拉松回来,精神状态特别好。”视适度休闲为生活调味剂的毛大庆,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全被工作填满,于是,从44岁开始,他开始练起了跑长跑,并保持着每年跑十五六个全程马拉松的节奏生活着。“我的生活方式还是挺健康的,除了跑步,我还喜欢冬泳,每年冬天,我都会去玉渊潭、八一湖这些地方冬泳。”没错,除了在工作中很有一套,在现实生活中,毛大庆也一样很有一套。“不要太在意结果,很多时候我们应该享受的是那个过程,反正我会带着享受的心态去过每一天。”为了不让工作所累,如毛大庆所说,他一直都在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很接地气的事情。“工作忙不是借口,只要你有心,就能挤出时间做你想做的事。拿健身来说,我很难拿出大段的时间去健身房接受系统的健身训练,但不必遗憾,那就挑拣着碎片时间健身就好了。” 毛大庆给出了自己的经验。比如下属来他办公室汇报工作,他会一边认真地听,一边背对着墙壁做着深蹲练习。“同事们早就习惯了,也早就见怪不怪了。”说到底,毛大庆其实还是多年前那个直率的大男孩,愿意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去做各种新的尝试,也愿意活出更多的可能性,拿出更多的时间“一心两用”。《 罗博报告》独家对话“ 践梦者”毛大庆2015年3月,毛大庆从万科辞职,带着12字箴言——时代召唤、个人追求、生命完善,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罗博报告》:优客工场自创立以来,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态势,怎样做到的?毛大庆:应该说,这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还是觉得,如果再努力一点儿,我们的优客工场还会更进一步。《罗博报告》:顺应全球互联网经济和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优客工场,做了下一步计划吗?毛大庆:我们计划到2016年底的时候,会有3000家企业可以在优客工场搭建的智能化办公平台上实现办公、孵化或是加速成长的梦想……为了实现梦想,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努力力。目前最急切要做的事情是借助创业社区为创业者提供广泛的社交和资源整合渠道,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门槛,加速创业者的发展进程,也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新成功率。《罗博报告》:您是那种对生活品质和细节很有要求的人吗?活得很精细,或是活得比较随意洒脱?毛大庆:这要看什么事了。对待工作的时候,我会很在意细节。但回归生活,我就没那么讲究了。比如从十几年来我一直坚持洗冷水澡这件事来看,就能看出我活得相对粗拉,但这件事也能映射出:我有坚毅的品质,身上有一股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骨气。《罗博报告》:是什么事件促使您从44岁开始跑马拉松?毛大庆:其实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时间。另外,我也并不文艺,因为我并不是看了村上春树的小说《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才开始跑起来的。44岁时,我只是意识到自己的身体需要调理了,就想到了跑步。因为我觉得跑步可以有效地锻炼身体。《罗博报告》:你是天生的跑步达人?毛大庆:恰恰相反,小时候我是跑步差等生,最怕的就是体育考试。因为中考跑步不及格的缘故,我甚至都错失了上清华附中的机会。但现在我却很享受跑步这件事,跑步时,我不听音乐,我会利用这个时间自己跟自己对话,说真的,一边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律动,一边静静地思考,真的很有意思。实际上,我做的很多大的决定,都是在跑步的过程中决定的。文章选自罗博报告,2015年11月28日
2016年12月1日 -
王强:无知与远方
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他是指点迷津的创业导师,是行走书丛的“书痴”骑士,又是好奇追索的跨行学者,他时而叹人间、时而察尘世、时而悟人生。来到长江,重踏求学路,他又变成了“太阳下慵懒的虎”,悠闲地任阳光的颜色烙进他古老的斑纹,肆意地任无知与好奇精神淌进他的血液。他寻觅着:“如果让学者无穷无尽想象和好奇的血液流进我们主动清空了的企业家被过往经验和已知状态‘遮蔽’的灵魂,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新物种? ”这是他在长江商学院企业家学者项目(DBA)开班仪式上提出的问题,抑或是思考。无知与远方Innocence & Destination演讲者/ 王强能代表新同学谈几点期待和想法, 我觉得非常幸运也非常荣耀。其实在场所有人都能讲得比我更好。为什么让我讲,也许是因为我岁数比较大,离人生谢幕更近了,所以先让我“谢”一下。(现场笑)作为一名新同学,我想用5分钟的时间来谈谈我为什么报名来长江商学院读“企业家学者项目”(DBA)——学生过去的几十年,我实际上都是在做学生和做老师之间交替进行的。在北大做完学生之后,又留在北大教英国语言文学。90年代去了美国,去了之后我才发现没法生存,就改学计算机。做这个跨行决定并不是自信我的聪明,而是分析了所有非文学类 、能够有助于找到工作,并且我唯一可以领悟的学科,恐怕就是计算机相关的;因为当时我的理解是,计算机大概是围绕着逻辑的一门学科。我拿着北大四年的文科成绩单去纽约州立大学数学系计算机专业申请的时候,那个教授非常绝望。他说,你直接要读计算机硕士,恐怕不是想象得那么简单。你没有任何相关背景,没学过一门数学课,计算机课也一门没学过,你为什么不从头学起?我当时没告诉他,我申请这个不是由于我的智商多么高,而是我想省些钱。我没有读4年本科的钱,读博士也读不了,只有一个性价比最高的选项:硕士。当时我跟这位教授有一段简短却重要的对话。他说你的全文科成绩不行,没有任何基础。人总是穷则思变。这个时候,我必须把我自己的潜能向我心中的目标强行推进一步。我毫不犹豫地辩解说:教授您等一等,我认为我是最适合,最有资格走进计算机这个领域的学生。他说你解释给我听。我说:第一,我们称之为计算机的这个东西,它是通过运行软件来完成任务的。软件是什么?就是人发出的一系列逻辑指令;而人向机器发出一系列的指令,必须通过唯一的媒介,就是人们称之为计算机程序的东西。那程序是由什么完成的?必须用一种编程语言来完成。既然叫它编程语言,它就应该是语言的一种。在语言这个领域,我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我本科学习的是英国语言,母语汉语又是另一种语言,所以让我再学一种(编程)语言,我觉得我的基础会超过至少不弱于其他没学过这两种语言的人。听到这儿,老教授说,这点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厉害。第二,我对计算机其实有所了解。坚冰已破,我趁势开了个玩笑,比如我学过的中共党史,这门课其实和计算机是有关联的。他说有关联我怎么没有学过?我说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使用算盘最早的政党,算盘的原理极大地启发了计算机的设计原理,所以我说学完中共党史,其实你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的另外一个侧面。听罢,他哈哈大笑。第三,虽然我十几年都是搞人文的,但我觉得人文让我获得了一种审美的能力,这能力能使我在短暂时间里从观察描摹的对象中迅速发现它的本质。这可是极强的科学抽象能力。比如见到一个女孩,如果你有这种艺术的直觉和抽象能力,她向你走来的刹那,你就能够迅速断定她漂亮还是不漂亮,用不着四五天后才能回味过来。这能力科学研究很关键。如果我当时没敢灵机一动走出这一步,我也不会有后来的事业发展。所以现在再来到长江读DBA,我又把自己放进了学生的状态下;我的期待是,在这里,从智力层面、情感层面、视野层面把自己全部清空,然后注入新的鲜活的知识和视界。无知昨天面对同学们的友情,同学们的坦诚,我也情不自禁忘乎了所以,在长江担当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场指挥,虽然我对乐谱根本不懂。小时候,我梦想中最想当的一个角色就是交响乐队的指挥 。来到长江商学院,从昨天开始,我好像进入了某种状态,这种状态就是把自己的有知清空了,变得无知,然后再把无知在新的层次上变得有知。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位神经科学的教授,在哥大开了一门课就叫《无知》。这门课开了几年越来越吸引人,后来很多诺贝尔数学、物理、生物学奖获得者都去听,因为他谈到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他说,阻挡一个人进步的不是知识的局限,而恰恰是你有知的状态。所谓有知的状态会让你忘掉那些你根本看不到的,你不屑去看的东西。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好奇心会被知识的已知状态遮蔽住。所以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特别是我们这个企业家学者项目,如果让学者无穷无尽想象和好奇的血液流进我们主动清空了的企业家被过往经验和已知状态“遮蔽”的灵魂,将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新物种呢?他一定会在自己的行为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并敢于在自己无知的地方去发现崭新的转机、发现还没有诞生的未来。当你认为自己有知,当你认为自己有经验的时候,它恰恰正是你人生最大的障碍。当你剥掉了这一障碍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有的东西原来别人也有。绝望里你不得不舍弃已知 望向未知,去看大家没有看到,甚至不屑一看的地方,因为那里才是真正需要倾注于你的激情、你的观察,和你的全力思考的地方。如果我们这样去做了,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无论是情感还是友情,必将会获得新的完全不同的收获。这个年纪来到长江商学院,来学一个难度非常大的课程,对我的人生挑战是,从现在起,真要把我50年来积累的有知完全忘掉,这个“忘掉”不是一个语言描述的忘掉,而是真正从行为、智性、视野层面真正的“清空”,重新达到人生第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种好奇状态。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我们才可能真正重新看世界、看人生、看未来。就像刚才朱学长用那些浩瀚的画面向我们展示的一样,当人生的视野不断在突破、提升、打开的时候,才是我们智慧获得的开始 。佛教讲从人凡胎的肉眼到慧眼到天眼,最后达到佛陀悟入的境界法眼大开, 就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无所不见的时候,我们其实才获得了征服任何人生障碍的真正的武器和力量。我想这恐怕是我和同学们来长江商学院读DBA的初衷。爱神最后我想分享一个细节。当年我给学生讲莎士比亚的时候,莎士比亚有句关于爱情的话,说得独特犀利,Love is blind。大家通常将它翻译成“爱情是盲目的”。后来我偶然涉猎绘画时发现,从十四世纪开始,法国的彩画家画爱神丘比特,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他们画出来的丘比特全是“白内障”,丘比特都没有瞳孔(睁着眼睛,但是白白一层翳障盖住了眼睛)。我忽然意识到, 丘比特从来是不会用凡胎的肉眼看待凡人的,因为他是“爱神” 。如果他用我们凡常的肉眼去看,那和我们凡胎就没有了区别。只有获得了“神”的状态,即超越于我们肉眼的状态,才能看到我们凡胎看不到的东西。原来莎士比亚描述的是爱神的“视界”,当他“看穿”两个人相爱,就用金质的箭簇射去;当他“看穿” 两个人不该在一起,又用铅质的箭簇让你们分离。对“爱神”而言,真正的爱情不仅不“盲目“,而是它早已“看穿了”更本质的东西,刹那中洞悉未来遥远的结局。这才称得上是智慧。在长江商学院,作为企业家,如果我们身上扎实注入学者好奇追索的血液,获得丘比特神性般穿透表象的认知和能力, 我们一定会看得更远些、再远些…… END 文章选自2005委员会,2016年11月22日
2016年12月1日 -
【Global Times】China need to address difficulties as more companies go global
In 2015, China’s outbound direct investment grew by 18.3 percent year-on-year to $145.7 billion, entering a golden era and for the first time ranking second globally. China also became a net exporter of capital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5. Despite the overseas investment highlights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here are still difficulties that need to be addressed during their attempts at going global. First, political risks - normally caused by instability in a country’s politics, policies and foreign exchange system - affect Chinese enterprises’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Chinese economy. Chinese firms need to facilitate evaluations of security risks in their overseas investment and establish a mechanism that manages overseas emergenc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needs to improve the insurance mechanism in case Chinese firms encounter overseas political risks, including the issuance of insurance that covers risks both on the policy and commercial levels, and the signing of agreements on mutual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s.Second, Chinese firms’ participation in sett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still lag behind developed economies which has impacted their overseas operations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respect, Chinese firms need to revise existing standards, enhance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within industries and establish an effective system of standards for their products based on market and client needs. Additionally, further government funding to cultivate relevant expertise that promotes Chinese standards to go global is needed. The government also needs to facilitat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set up relevant institutes for standardization and improve its translation mechanism that foreign professionals can refer to. Third, as many Chinese firm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operation of host countries’ labor unions,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firms can be seriously hurt by inadequate communication with unions. During overseas negotiations, Chinese firms need to actively seek consensus with local unions and respond to their concern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role that bridges domestic firms’ investment with the needs of local governments in foreign countries, step in when necessary to relieve pressure from unions and help Chinese firms in diplomacy. Fourth, the insufficient employment of foreign professionals by Chinese firms could hinder their outward investment. When it comes to implementing international strategies, domestic companies are advised to form an international team at the senior management level, try their best to retain local employees after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require Chinese employees to adapt to the local environment. To attract international talent, the threshold on the application for a Chinese green card could be lowered. The government could also provide a platform for former diplomats and commercial counselors to consult with domestic firms in their overseas endeavors. The article was compiled by Global Times reporter Wang Wei based on the Report on Chinese Enterprise Globalization recently released by the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bizopinion@globaltimes.com.cnFrom Global Times,2016-11-30
2016年12月1日 -
【人民网】中国与东盟建立劳动力自由流动示范区可实现双赢
人民网11月29日电 中国国务院参事王辉耀日前指出,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应该考放开劳动力自由流动来解决劳动力缺失的问题。 自2012年开始,中国已连续4年出现劳动力总量减少的情况,劳动力年龄明显老化,青壮年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现象突出,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中国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照料等功能严重弱化,导致越来越多的家庭照料负担加剧,面临照护人员不足的问题。为此,有些地方开始探索进一步引入外籍劳动力,并允许其进入家政等服务业领域。 比如,为了更好地引进海外人才,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2015年上海公安在原公安部发布的出入境新政基础上进行了细化规范,推出的10项细则,规定外籍人才无论在上海进行创新创业、长期居留或是申请“绿卡”,都将获得更多便利支持,同时,外籍高层次人才家庭可以聘雇1名外籍家政服务人员,这也意味着“菲佣”来上海从事家政服务将成为可能。 种种迹象表明,开放劳动力市场既是需求也是趋势,安邦智库早在1999年就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中国可以考虑放宽签证,通过合法的途径引进劳动力,弥补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上涨和沿海劳动力的短缺,一定程度上也能弥补老年人照护人员不足的问题。文章选自人民网,2016年11月29日
2016年12月1日 -
【国际商报】CCG:推进“一带一路”陆径可为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报告(2016)》蓝皮书对推进“一带一路”发展路径提出了六点建议,以从政府、企业、智库、国民等多样化主体上,共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加快建设产业园区 毋庸置疑,企业“走出去”在海外不是孤军奋战,需要发挥中国企业的群体优势。积极投建“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产业园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理想的战略布局之一。在海外园区建设上,CCG首先建议,减少在投建海外园区时的指令性任务,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在园区开发时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海外园区在经营发展中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海外园区应建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其次,政府应在海外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发挥政策指导作用。企业与政府携手合作,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整体规划优势;企业具体投资、落实园区的项目建设。再次,在对海外园区的支持上可以从资金和海外风险防范两方面着手,尤其是对建在地缘政治不稳定、恐怖主义高发的沿线国家的产业园区,驻外使馆应对其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最后,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政府间双边、多边的紧密合作。对于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公共外交途径,间接地助推中国企业与东道国开发计划的接驳。打造合作样板工程 CCG主任王辉耀指出,“一带一路”已有顶层设计,目前需抓具体项目实施,因此有必要打造合作样板国和样板工程,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树立模板。首先,可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选择与中国关系相对友好的国家作为范例。例如巴基斯坦、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等,先赢得这些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以它们为着手点,从而带动周边其他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这一区域合作的热情。其次,也可以以区域内有一定影响力和领头作用的大国作为切入点,形成范例。如与印尼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东盟各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中亚各国。充分发挥智库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60多个国家,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具有独特性。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沿线国家虽然积极响应,但是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与理解有待提高。CCG认为,不应仅限于政府之间的交流,更应提倡民间二轨的建设交流,让中国智库参与其中,通过中立的民间学术、友好对话,积极与沿线国家探讨合作方案与机制,寻求各个利益体的多方面平衡。CCG提倡,两国智库或是多国智库举办“一带一路”智库峰会或是成立智库联盟,让国家背后的第四力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上的协同发展、共赢建设。“一带一路”人才储备先行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需要熟悉沿线国家人文社会、掌握东道国语言、了解当地文化、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参与。因此,加快“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吸引和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实现人才的“互联互通”。为此,CCG提出:建议政府主导设立“一带一路”留学基金,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交往,加大培养一批熟悉、理解、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人,即“知华派”,为中国企业走进“一带一路”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储备十分必要;依托海外孔子学院输出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所需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充分发挥我国华侨华人的作用,放宽人才流动的限制,建立优惠政策,同时放宽移民政策,加大华侨华人力量。旅游成为落地先导 CCG认为,在“一带一路”实施初期,可从旅游入手打造民间外交。2015年中国出境游消费达1045亿美元,与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总额1180.2亿美元相比非常接近,可见,旅游这种民间层面的交流很受欢迎。 首先,旅游业的人文属性和经济属性应并重。旅游不仅可以间接地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增进老百姓之间的了解及国与国之间的友情。旅游业具有促进交流沟通的独特产业作用,能打破意识形态壁垒、经济贸易壁垒。通过旅游,能获得沿线国家的理解、认可和文化包容。 其次,加强“一带一路”旅游开发合作,互相简化旅游出入境手续。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协同合作,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CCG表示,目前中国的海洋旅游资源竞争力不大,因而可以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展海洋旅游,如投资滨海旅游度假村等项目。同时,应逐步完善出入境旅游政策,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我国的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其中。 再次,提高公民旅游修养,宣传文化旅游。既要对外加强旅游合作,也要自我修身,提高公民道德素养。旅游合作可以强调文化之旅,应该在旅游业宣传上增加我国公民对深层次文化旅游的认识。探索文化交流新模式 CCG建议,要打造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如通过推广中国美食文化来加强交流合作,从而助推“一带一路”的实施。要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引导民间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政府基金扶持文化类企业和投资“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企业。借助华侨华人既了解中国、也了解所在国文化的优势,便利文化交流,使文化传播深入当地民众生活。文章刊于《国际商报》,2016年11月30日
2016年12月1日 -
【中国新闻网】研究报告预判中国三类国际学校发展趋势
中新社北京11月28日电 (孙翔)目前,中国有国际学校661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东部发达地区。中等教育国际学校作为链接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创新载体,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数量增长迅速,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王府学校联合发布《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 《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以国际学校的办学性质和接收学生人群为依据,将国内中等教育国际学校分成三类:面向外籍人员和港澳台胞的国际学校、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以及民办的国际学校。 《中国国际学校报告蓝皮书(2016)》分别预判了三类学校的发展趋势。 中国现有面向外籍人员的国际学校122所,占中等教育国际学校总量的18.5%。此类学校由于只能招收外籍学生的限制和严格的政策规定,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突破,数量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但随着中国加快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未来一段时间,对外籍子女国际学校的需求仍将平稳增加。 蓝皮书显示,公立学校国际部共218所,占总量的33.0%。公立学校凭借较好的教育基础和资源,有出国意向的学生愿意选择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作为出国留学的跳板。 但2005年至2013年,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迅速引发了社会对教育主权与教育公平的争议,教育部门对公立学校国际部的政策也不断收紧,如2014年北京市教委明确表示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目前,公立学校的国际部正在出现与本部教育体系剥离、自行发展的新趋势。对于公立转民办,学校身份的界定、教师身份的界定、投资问题仍然会存在不清晰的问题。 中国现有民办国际学校321所,占总量的48.6%,是当前中国国际学校发展中的主要力量。 蓝皮书认为,2010年之后,国际学校需求旺盛,公立学校国际部备受争议而面临整顿,民办国际学校更加受到市场的关注,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考虑到目前留学市场和国际教育市场上对高水平的国际教育的需求,民办国际学校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蓝皮书指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是民办国际学校未来发展要正视的问题。(完)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6年11月28日
2016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