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国际商报】“走出去”成全球化必然之选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之时,越来越多看似简单却不易回答的问题随即而至。是谁,又该什么时候“走出去”,为什么“走出去”,怎么“走出去”……在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与会者围绕上述系列问题展开了讨论。是谁,该什么时候“走出去” 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去”分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一批江浙人“走出去”,成为中国“走出去”的先锋。他们的个体规模比较小,但总体规模很大,有些已发展成很有影响力的企业。第二个阶段为国有企业大张旗鼓地“走出去”。第三阶段则是民营企业开始成建制地“走出去”。不同阶段的“走出去”有不同的特色,符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基本格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表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开始主要是依靠国有大企业的数量扩张。因为刚开始“走出去”,亏损和失败的可能性很大,国有企业基础好,有国家资金在背后支持,较为稳妥。一般情况下不鼓励中小企业两眼一摸黑地冒然“走出去”。当“走出去”大的格局形成后,如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的构架已经建立起来了,民营企业再“走出去”则比较合乎逻辑。“走出去”无涉资本外逃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当前,坊间有一种说法:企业税负不堪、投资机会减少、回报率下降,“走出去”其实是资本在找各种借口包装外逃。刘永好和“真格”天使投资基金徐小平对此进行了有力驳斥。 刘永好认为,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企业必须‘走出去’,不‘走出去’怎么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市场很大,但中国市场跟国际接轨是大势所趋,这是必须的,是国家的主体战略。在这个格局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投资是合法、合规的,是中国企业的必然之路,跟有些人通过地下钱庄等方式非法把钱带出去完全是两回事。” 徐小平强调,究其实质,“资本外逃”这个概念犹如吴建民批判的“与狼共舞”的概念如出一辙,是封闭思维、穷国思维和受害者思维。“走出去”是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表示,当欧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中国的宏观经济要得到好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更多企业要到海外去寻找项目,尤其是资本、建设资源相配合的项目,带动国内的过剩产能输出。中国在宏观上需要投资海外、创造海外需求、创造海外对中国传统的需求,来推动贸易发展,进而持续助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国内的产业升级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成建制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携起手来,系统性地去海外扩展。 三一重工的唐修国也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汇率变化频繁。利用机会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是一种形式的未雨绸缪。譬如三一重工当前拥有1000多亿元资产、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如果不在有些国家进行本地化投资安排,利润就可能都被汇率“吃掉”。因此,投资海外是对资产进行全球性优化配置,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的必经阶段。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6年5月25日
2016年5月27日 -
王强:创业者的心胸“只比宇宙大一点点”
理事简介王强,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编 语】 大叔王强非常满意自己作为天使投资人的新生活,“创业的年轻人,个性千奇百怪,想法也千奇百怪。所以,天天跟海内、海外、江南、江北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谈他们的创意,谈他们在生活中逐梦的感觉,很是享受。其间,如果你能找到一个接近商业的靠谱项目,成就感便非常强”。他甚至希望向上天再借30 年,一路工作到80 岁。王强还是有名的书痴,明明爱书如命,无书不欢,却傲娇地给自己的新书取名为《读书毁了我》。阅读这一爱好使王强非常善于抽象总结,在对创业者提供建议时虚实结合,有理有据,娓娓道来。“天使投资,投资的是梦想,梦想怎么能审计呢?所以只要是你这个人的事业,不管你做什么事我们都会投资--哪怕是我们不理解的项目。 王强在判断项目是否值得投资时,原则有三条:“第一看人,第二看人,第三还是看人。”在他看来,没有“投事”的理念,只有“投人”的理念,相比企业本身,对创业者自身的考量更加重要。 王强认为,创业者是否有做事激情,是否怀有梦想,并全心投入来实现,这是判断创业者的关键因素。“天使投资,投资的是梦想,梦想怎么能审计呢?所以只要是你这个人的事业,不管你做什么事我们都会投资--哪怕是我们不理解的项目。”梦想是前提,“天使投资是在真正优秀的人自己对于梦想还懵懂的时候,投资人就开始帮助他,这才是天使投资最本质的东西,有精确数据支撑的那是VC、PE”。例如,猛犸浏览器发明者季逸超并不关注能否上最好的大学,却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全力钻研,结果19 岁就做出浏览器猛犸象。王强对此颇为赞赏:“这个也是新一代创始人的一个品质,做创始公司成为探索人生生命乐趣的一个最终极表现。”“你必须想得非常清楚,你的生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最后创业胜出的人,全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明确的回答。不是为了钱,他要获得人生另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一张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 诚信是创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建立自己的诚信体系,是创业者实现长期发展的必要因素。“你必须想得非常清楚,你的生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最后创业胜出的人,全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明确的回答。不是为了钱,他要获得人生另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一张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 为自己代言的陈欧被王强反复提到。陈欧在做聚美优品时,已经经历了一次创业失败,但他继续将徐小平投给他用于第一次创业的18 万美金作为聚美优品的股权,这样“陈欧建立了一个信用体系,虽然我暂时失败了,但是请你相信我这个人。他其实已经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信用卡”。同理,龚海燕在创办世纪佳缘时,曾找网友借了8 万,虽然对方表示这钱是送给她的,但她在世纪佳缘上市时,用IPO 的价钱折算还给了对方,8 万变成了8000 万,简直可以感动中国。 王强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大智若愚,“真正得天下的人,创业精神中一个最大的基因是什么?是骗钱吗,是哄资本吗,是哄市场吗,是玩脑残粉吗?NO,首先是自己的良知。这两个人获得的不是一摞金钱,他们拿的是人生的信用卡。这种人生信用卡一旦获得,作为引领者的第一块基因就具备了”。“作为创始人,他的心胸和思维方式,应该做到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说的那样:我的心只比宇宙大一点点。要比你的行业、比别人的期望大一点点。” 创业者不是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而是要建立团队一起战斗,“创始人要能够以别人无法替代的方式把不同阶段需要的人才吸引过来。一定要有意识地聚拢能够面对不同方向的核心团队”。 要建立起强大的创业团队,同样需要创始人本身的素质,优秀的人才能吸引来优秀的人,“如果你抱怨为什么招不到优秀的人,那么潜台词就是你不够优秀”。创业大事,要有胸怀,王强用了一个诗意的比喻:“作为创始人,他的心胸和思维方式,应该做到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说的那样:我的心只比宇宙大一点点。要比你的行业、比别人的期望大一点点。” 值得注意的是,王强认为,与老一代比起来,新一代创业者在胸怀方面尤其需要加强,不要自我意识太强,太过计较一些不重要的小事,“倘若一直把不重要的无限放大,那这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触摸那些最重要的东西。你会频繁地找人、更换团队、追求权力的感觉,不停地循环。老大要学会包容,老二老三要学会认理,不要总是一味地挑战老大的权威”。创业者要加强自我管理,培养自己宽容的胸怀,这是创业成功的必备要素,“如果创始者不能有包容、宽容的心态,那么只能自己干。有了宽容的胸怀,才可能和团队一起把事情做成,只有真正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才会有最后的回报”。本文选自《世界这么大,我们创业吧》,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苗绿、CCG主任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5月26日 -
让智能无处不在 云天励飞带您看懂深圳智“惠”
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酷炫的“天眼”系统是智慧安防追求的终极形态,随时调用全球任意位置摄像设备,让搜索目标无处遁形。事实上,借助于视觉智能技术,“天眼”的部分功能已经能够实现,云天励飞研制的第一代机器人“深眼”系统已经在深圳龙岗公安分局完成试点建设,通过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用10秒时间就可在百万人区域内搜索出某个嫌疑人长达两年的历史行迹,实现了全球首创的“百万人群、秒级定位”。 深圳是我国安防产业的发源地,孕育了4000多家安防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安防之都。而在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的新趋势下,智慧安防将成为深圳下一个支柱产业。2015年深圳智慧安防行业总产值约为1420亿元,增长率为7.9%,产业增加值为104亿元,占全国行业总体比重为30.3%。云天励飞公司将会为传统安防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视觉加速芯片和云服务,以拥有高科技技术产权的视觉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改变产业素质低,产品技术含量低,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的资源消耗赢得市场的模式,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深圳的工业正走向高端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季度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预计未来5年,深圳就能成为国际化先进智慧城市。云天励飞将通过机器学习和新型处理器芯片设计的跨界创新,突破人工智能大规模产业化的瓶颈,为平安城市、智慧商业、无人机船车、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等行业的1000家企业提供视觉芯片和智能解决方案,以智慧的力量变革家居、社区、交通、医疗、商业等场景,惠及民生,让智能无处不在。文章选自云天励飞,2016年5月3日
2016年5月26日 -
【国际商报】中企国际化道路愈加宽广
在经济全球化愈发迅猛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积极投身到全球竞争中。 诚然,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和调整的阶段,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较慢,新兴经济体亦遭遇诸多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如何在国内、国际的多重压力下进行突破,如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如何加强经贸合作和国际人才竞争,如何把握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水平……5月15日,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于北京举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官产学各界就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了深入探讨。中企加速国际化 “十二五”期间,中国开放型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对外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3.1%,年直接投资额由“十二五”初期(2011年)的601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1180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9.33亿美元承揽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项目、中建总公司以8.23亿美元承揽阿尔及利亚机场新航站楼项目、上海电气集团以26.36亿美元承揽埃及汉纳维燃煤电站项目……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措施引领下,我国对外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开局良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1~4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914.5亿元,同比增长71.8%;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3840.2亿元,同比增长3.8%。海外并购也表现不俗,一季度海外并购项目142个,实际交易额165.6亿美元。机遇与挑战并存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十三五”规划指明了发展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入实施,国际产能合作、国际装备制造业合作在不断推进……这些都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中国加入WTO、“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这些战略性的选择均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更多机会。“全球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更大的舞台,也要求中国企业遵循全球化规则,加快企业竞争。”CCG主任王辉耀指出,中国企业如何在全新的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通过创新实现增长的路径,挖掘增长的新潜力;面对经济全球化,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优势在哪里;如何整合全球资源、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如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的提质增效……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课题。抢抓战略机遇期 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抓住战略机遇进一步加速“走出去”,崔明谟建议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给我国“走出去”企业带来了红利。据商务部统计,1~4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49.1亿美元,同比增长32%;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1401个,新签合同额311.2亿美元,同比增长58.9%,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3%。 三一重工在“走出去”的10多年时间里,在美国、德国、印度、巴西等国投资了10个工厂。公司董事长唐修国透露,其海外分公司盈利能力最强的是印度。正如王辉耀所言,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要看到发达国家,也要看到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其人口众多,拥有很大的市场,GDP增速甚至超过中国。这样的国家孕育了很多机会,除机械重工,还包括能源、交通、环保、环境、城市建设等。“企业可以充分运用经贸合作区的优势,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通过此平台来开展全球化经营。”崔明谟认为。目前,我国已在34个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70多个,吸引1200多家企业入区,其中就包括720多家中资企业。 切实做好属地化经营,融入东道国是与会专家与企业的共识。崔明谟表示,“走出去”的企业一定要坚持合法合规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增加当地就业和税收。对此,唐修国的切身体会是:产品要适应当地客户的需求;要研究当地的经济,投资安排要契合当地的经济发展;要寻找最佳伙伴;要持之以恒打造自身品牌。陈爽则特别强调了要对接当地文化。 此外,全球化经营企业要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培养全球化经营人才。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企业“走出去”不仅要有战略思维,还要有战术考虑。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6年5月25日
2016年5月26日 -
徐小平: 所谓“资本外逃”是一种封闭思维
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CCG副主席,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在发言中指出,在互联网领域,过去是中国复制美国,现在美国也开始复制中国。从创业、投资和技术的角度,中国正在与世界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关联。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前几天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美国在拉斯维加斯实验了一个高速铁路的设想。他们打算用火箭加冰球的力量,把它发到一个目的地。当时王强就说如果这个成功,整个世界就会变成迪斯尼世界。它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2、3千英里。目前要投入商业运作的速度是1200公里。北京到上海只需要1个小时,中国变小了,世界也变得更小了。真格基金有幸投到了这个项目,它也是一个中国企业。全球化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可阻挡,除非把它关闭了,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挡,这是世界顶级高科技中的黑科技,中国的企业和投资人正在参与。真格基金投了许多项目,第一天起想的就是面向全球市场,甚至都不考虑中国。比如世界第一台载人无人机,输入地址就可以把你载到任何地方,它的第一个定单就来自美国。 在互联网领域,过去是中国复制美国,现在是美国开始复制中国。中国的企业,像猎豹,有一个东西在美国年轻人里面排名第三、第四的游戏,是中国人做的。从创业、投资和技术的角度,中国正在跟世界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关联。 投资全球化这个角度,有人把其称为资本外逃。其实资本外逃这个概念犹如吴大使批判的与狼共舞的概念,我觉得都是封闭思维,都是穷国思维,是受害者思维。90年代说资本外流、人才外流,但现在没有人说人才外流了,因为这是全球化必然的结果。现在所说的资本外逃也是一样的,这是一种穷人思维。实际上资本到全世界各地去买人家的资产,都是中华民族的海外资产,这也是很好的。 (本文根据嘉宾在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论坛简介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国内少有的由智库举办的全面汇聚官、产、学各界高层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旨在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2016年第二届圆桌论坛由一场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午餐会、青年领袖圆桌晚宴组成,近两百位官、产、学界精英出席论坛。
2016年5月25日 -
【中国经济时报】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日前,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举行。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CCG副主席、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广发,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巡视员、研究员魏加宁,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参与了“产业转型升级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的对话。CCG主任、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持讨论。嘉宾们就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CCG主任王辉耀指出,改革开放每十年有个政策,比如,20世纪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农民积极性的释放。20世纪90年代城市住房私有化,房屋私有产权带来了中国房地产繁荣几十年,都是巨大的政策红利。2000年左右,中国加入WTO,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十年都有巨大的红利,户籍制度推动市场改革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红利。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指出,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我们既面临着短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面临着中长期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来把握这个趋势。在城镇化改革方面,可以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来推动城镇化结构,从现在的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转型。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的五大理念之一。新能源产业现在的增长速度平均每年为20%左右。如果绿色产业能获得足够的融资,让它的增长潜力发挥出来,对整个经济的增长会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同时还能加速城乡一体化转型,使经济尽快进入低碳、清洁的模式。 CCG副主席,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广发认为,人才培养和教育的转型在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转型需要从娃娃(学龄前儿童)、教师和国际接轨三方面的转型抓起。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魏加宁提出,产业转型升级首先需要制度的转型升级。也就是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的转型,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然后带动经济的增长。 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十三五”是关键。“十三五”是大调整、大分化和大变化的阶段。改革开放到现在的35年是“快”,强调速度;未来的新35年是一个字“慢”,强调质量。过去35年,可以称为汗水驱动,主要靠投入的增长来实现;新的35年,可以称为智慧驱动,要靠改革和创新。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上要做到三点:宏观政策上彻底放弃“货币万能主义”,中国不能再走“货币刺激”的老路;要放弃“互联网万能主义”,互联网不能代表一切,新工业革命的范畴不仅仅是互联网,更重要的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要放弃“短期利益至上”的心态,不能投机取巧,要关注长远的科技研发和长期投资。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由智库举办的,汇聚官、产、学等各界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记者:徐蔚冰)文章选自《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5月20日
2016年5月25日 -
【China-US Focus】Trade with China at Stake Due to Downward Pressure in US Economy
By He Weiwen, Senior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The US economy had a poor start in 2016 with first-quarter GDP growing by a meager 0.5%, after an already weak Q4 of 2015 (GDP grew by 1.4%),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release by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Growth of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CE), which accounts for 71% of GDP and had remained mostly resilient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lso slowed to 1.9%. Fixed private investment, another key fundamental of the economy, even decreased by 1.6%, after a small increase (0.4%) in the previous quarter. The Conference Board leading economic indicator rose slightly to 123.4 in March, but still below the level of December 2015 (123.5). IMF revised downward its estimate of US GDP growth rate by 0.2 pct in its latest WEO, released in April, and projects US GDP growth at 2.4% for 2016 and 2.5% for 2017. Just 15 months ago, IMF put its US GDP growth estimate at 3.5% and 3.6% for 2015 and 2016 respectively. A downside revision by one-third! The US economy seems entering a new normal: no steam, no recession.Poor Demand Drags Down GrowthThe poor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has dragged down US exports. Net exports of goods and services contributed a negative 0.34 pct to GDP growth. Poor domestic demand caused de-stocking which contributed another negative 0.33 pct. Among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undamentals, PCE has been slowing down, and fixed investment moved into negative area, with equipment investment experienced continuous sharp falls (-8.6% in Q1 2016, after -2.1% in Q4 2015). The two combined contributed 1.0 pct to GDP growth, which represents, more or less, the basic scenario of the economy.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this slowdown over the past two quarters reflected accidental, non-cyclical factors (for instance, caused severe weather), or real economic cycles. The growth rate in Q1 2016 was very similar to Q1 2015 when GDP grew by only 0.6%. During Q2 2015, however, there was a strong rebound to 3.9%% and laid the base for the whole year growth rate at 2.4%. We have to follow closely Q2 of 2016 to see if there will be a similar strong rebound, and get a better picture by mid-year. Nonetheless, the current downward pressure in the US economy is worth enough caution and close examination.Root Causes behind the SlowdownThe silver linings of the US economy are a sound employment situation, good performances in asset markets, and higher growth than most of other developed economies. However, all those have been more based on financial supports and monetary measures, rather than on a solid real economy.A convincing indicator is the fall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The total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dex stood at 103.4 (2012=100.0) in March 2016, 2.0% down over a year ago. Total industrial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was 74.8, compared to 77.3 a year ago, and was not only lower than the 1992-2015 average of 80.0, but also lower than 1990/91 recession low (78.8).Out of total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ex grew by only 0.4%, while mining was sharply down by 12.9%. The index of consumer-goods production had zero growth, while that of investment goods fell by 1.7%. It means that both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were weak.President Obama,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of his tenure in early 2009, called for a resurgence of manufacturing, and resting the economy on a solid base of real economy. Seven years have elapsed and that is not yet in sight.The direct reason for poor performances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poor investment. The poor investment, in turn, was caused by poor profit status. Total corporate pre-tax profit was $1,890.3 b (annualized) in Q4 2015, down 8.4% from Q3 and 15.0% lower than the whole year of 2015. The year in turn, was 5.1% lower than 2014. With a weak profit prospect, there was little drive for production and investment.An important reason for personal consumption slowdown lies in the slowdown of personal income increase. Total disposal personal income reached $13,681.9 b (annualized) in Q1 2016, a nominal growth of 0.8% over Q4 2015 and 2.1% up over whole year of 2015. The weak growth of income resulted in an even weaker growth in consumption, which grew by 0.6% and 2.0% respectively, as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tends to spend less when there is not a strong income growth future on the horizon.Implications for the world economy and China-US TradeAs the world largest economy, the US accounts for 22.5% of total world GDP in 2015 and contributed 0.54 pct to world growth of 3.1% and has been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world growth. The slowdown in the US economy will not only reduce contribution to world growth directly, but also affect other developed economies indirectly. The IMF has projected world GDP growth rate at 3.2% for 2016, accelerating by a tiny 0.1 pct. The absence of a strong rebound in the US economy will add weakness to the already weak world economy.The downward pressure in the US economy has also cast a shadow in China-US trade. After two years of weak growth, the bilateral trade fell considerably during Q1 of 2016. According to China Customs data, Chinese exports to the US fell by 8.8% y-o-y, and imports fell by 14.1%, thus adding difficulties to its own growth at home.The US official data has shown a different problem. The US Census data showed that, during the first two months of 2016, the US good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hit $57.05 billion, more than 50% of its total global trade deficit ($112.14 b)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due to much worse performance of its exports to China than imports from there. If this trend continues, trade frictions and complaints from US interest groups are likely to rise.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will also find it difficult to expand imports considerably from the US due to inadequate home demand.A possible solution is increasing the U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exports to China, not only helping Chinese industrial upgrading, but also helping the US production. The second solution could be a closer collaboration between both governments and business to clinch more PPP projects in US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which certainly supports manufacturing and jobs in the US , and exports and green-field investments from China. The third solution lies in the acceleration and conclusion of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which will give a significant push to two-way cross-border investments and provide a fresh impetus to both economies.From China-US Focus, May 12, 2016
2016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