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

    英美留学增速放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来华留学主要增长点 留学蓝皮书 | CCG   2016年,全球化发展走向十字路口,全球留学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全球化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留学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12月18日,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由王辉耀博士和苗绿博士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社科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在发布会上致辞,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发布了蓝皮书报告。   全球化发展近两年进入新阶段,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对全球化发展出现分歧,逆全球化的兴起和美英等国的签证和移民政策收紧导致2016-2017学年赴美国际学生1,078,822人,同比增幅3.4%,与上一学年的7.1%相比降幅超过一倍。尽管如此,留学的大趋势并未改变;另一方面欧洲难民影响进一步扩大,国际人才流动出现新的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发展中国家人才流失现象逐渐放缓,人才回流开始加速。以中国为例,根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生学成后回国发展,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中国作为最大的留学国,持续影响全球留学的发展状态。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各项开放政策的支持,来华留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也快速发展,泰国、印度以及巴基斯坦等沿线国家来华留学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不仅大大缓解了留学赤字,也为中国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化发展和全球治理积蓄人才。   为反映我国留学发展的最新情况、分析我国留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热点问题,全球化智库(CCG)与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全书由总报告、调查篇、专题篇和区域篇四部分组成。《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汇聚了留学发展领域的权威专家和学者的观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展现了2016-2017年度全球留学的最新发展概况及中国留学的发展现状。本书同时还总结了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留学现状,研究了2017年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对2011~2013届留学研究生毕业三年后的现状进行了解读;就中国吸引留学人才回国发展、海归就业面临的挑战、“一带一路”与来华留学发展和港澳台学生来中国大陆学习等主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北美、欧洲、大洋洲和亚洲地区热门留学国家的发展情况等。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蓝皮书自全球化智库(CCG)2012年编写以来,今年是连续第六年发布。本书课题组指出,中国留学发展表现出诸多新特点,如留学生数量连续保持全球第一位置,留学人员增速放缓,低龄留学人群更倾向于向学历留学发展,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迅速;与此同时,留学回国人员增速再次超过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来华留学生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的主要增长点,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政策取得新的突破。报告还进一步分析了留学安全、海归就业压力凸显等问题。在对2016年中国留学发展情况研究的基础上,报告还就如何推动留学价值回归,提高留学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促进“一带一路”来华留学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为留学人员和相关主体提供参考,也希望相关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的健康发展。   总报告从宏观角度对2016年全球留学、中国留学和来华留学三方面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形势分别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解读,重点探究了海归人才就业、各国移民新政及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留学新动向等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并基于对2016年全球和中国留学发展动态的最新分析,蓝皮书总报告篇还提出了促进中国留学及来华留学健康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报告指出,在逆全球化和国际难民等问题的深刻影响下,留学生作为国际移民群体的重要一支,其在2016年的发展情况也出现新变化。《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主编、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分析指出,美英两国的国际学生增速首次呈现下降趋势。总体来讲有两方面原因: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对留学美国带来了显著影响,其新录取留学生人数十年来出现首次减少的情况;在英国,经济的低速发展使英国在留学、工作和移民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留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通过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持续降低,英国留学生增速放缓。报告显示,在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下,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极。   此外,报告通过对全球留学生生源地研究发现,十大生源地中,亚洲占6席(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和印度尼西亚),中等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生源将进一步增加。而博士研究生中留学生比例持续增加,美国近40%博士生为国际生源,瑞士已超半数。   中国出国留学的形势在过去一年中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虽然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较2015年增速继续下降,但仍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最主要留学生源国。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超三成,占日本和韩国比例更高达半数及以上。   从专业上看,工程科学和工程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社会科学专业的选择比例下降,外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专业保持持续增长,工商管理学专业持续回暖。出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偏向低龄化,其中,中学留学生增长速度超过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的增长速度。超四成美国国际中学生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已过半。   安全问题是近年影响留学的一大因素之一。报告指出,“章莹颖事件”使得留学生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公众注意。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和领保中心受理的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数量呈加速发展态势。   报告显示,学术诚信问题再次引起中国留学发展领域的关注。中国留学生曾经是国际学生中“勤奋”“刻苦”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学术造假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对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快速,为“留学”提供了新选择提。在我国低龄留学现象明显的同时,通过就读国际学校增加进入世界名校的机会也成为很多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方式。截至目前,中国约有550所英语国际学校,成为全球拥有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16年海归增速再次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海归人数也持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褪去“光环”后的海归正在面临就业压力的严峻考验,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在全球留学和我国出国留学出现各种新态势的情况下,来华留学也呈现出新特点。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持续推进,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为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随着更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这一区域国家来华留学还将有较大增长。   报告强调,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及创新创业的政策取得新的突破。全国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突破了现行留学政策中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在我国就业或创业的严格限制,为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CCG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由于来华留学工作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障碍,来华留学人员数量仍然远低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人员数量,留学赤字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PPT   年度留学“据”献——大数据告诉你全球留学最新动向 以下为《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总报告篇部分要点:   美国、英国留学生增速放缓 中国成为主要增长极之一纵观整个2016年的留学形势,CCG课题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2016全球留学发展呈现出不同于往年的新态势: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和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对传统留学目的地造成强烈冲击,导致英国和美国国际学生人数增长速度下降。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简称IIE)“Project Atlas”研究数据,2016-2017学年,世界八大留学目的国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总数达3533999人,较2015-2016学年增幅稍有下降(0.04%)。同时,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较上一学年增幅下降3.7个百分点,而英国仅上升0.3个百分点。相反,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三个国家的国际学生持续增长。中国继续保持第三大留学国位置,2016-2017年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442773人,同比增长11.4%,较上已学年增幅上升5.9个百分点。可见,近三年来全球最大留学目的国(美国和英国)在留学生增速方面均有所放缓,中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成为近三年来全球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的主要增长极。 另根据IIE《2017年门户开放报告》报告显示,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学生占美国高等教育学生总量的5.3%,占全球国际学生总量的24%,位居所有留学目的地国家第一。然而,从新录取留学生的增速上来看,2016-2017学年,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新录取留学生较2015-2016学年同比下降了3.3%,增幅同比下降5.7个百分点,近十年来首次出现新录取留学生人数减少的情况。 美国留学生数量增速下降主要集中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从大陆学生获得F-1签证的数量可以看出,2016财年大陆学生获得F-1签证数量为14.80万,较2015财年下降幅度达到46%。此外,印度和韩国等美国留学主要生源国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与特朗普就任后工作签证和移民等相关政策的变化有直接关系。 亚洲为最主要留学生源地,中国仍是最主要留学生源国, 学校的综合排名为首要择校参考 从留学生主要生源地的排名来看,2015年全球十大留学生生源地中,亚洲占6席,包括中国大陆地区、印度、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伊朗和印度尼西亚。此外,欧洲占3席,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北美占1席,为加拿大。 报告显示,中等收入国家和中高收入国家对于留学的需求较大,而随着财富的进一步积累,以及对教育水平和未来发展的更高追求,该区域留学生源将会进一步增加。 学校声望是中国留学生更关注问题,占到受调查者的61%,其次为申请成功率48%、学校位置40%和毕业后的收入能力39%;印度留学生则更关注申请成功率,达到64%,学校声望和毕业后的收入能力关注度分别在49%和40%,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留学生并不特别关注学校的位置,反而更看重有更多深入研究机会的院校,选择比例达到41%。此外,该项研究的数据显示,留学生并不特别关注留学的费用问题。 英美工作和移民政策紧缩  国际顶尖人才竞争却更激烈 报告显示,工作和移民政策是影响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欧美发达国家为国际学生提供了通畅的发展途径使其能吸引大量国际学生。报告主要从美国、英国和德国三个OECD国家的工作和移民政策具体分析了政策对留学发展的影响。美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特朗普就任后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以“禁穆令”、H-1B签证制度、移民制度等针对国际劳工和移民为代表的政策改革对留学发展影响最大。特朗普时代,国际人才政策虽然缩紧,获得H-1B签证人数的增长则相对缓慢,但引进高端人才的核心没有任何变化,国际高端人才竞争愈发激烈。 而英国方面则因为经济低迷使其在留学、工作和移民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以至于留学生在结束学业后通过工作签证留在英国的可能性持续降低。2017年11月,为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和发展创新产业,内政部宣布将T-1签证的数量增加一倍。 相比较英国和美国由于留学移民政策紧缩导致国际学生增速下降,德国凭借发达的经济、先进的学科技术水平和独特的文化受到国际学生、寻求职业发展机会的年轻人和移民的青睐,但其2016年开始对工作签政实行打分制,收紧的移民政策趋势显现。与此同时,由于德国政府大举接收难民,德国社会内部矛盾加剧,对吸引留学生和国际人才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OECD国家博士研究生持续增长 生源国需注意促进人才回流或环流 随着学位教育级别的提升,国际学生所占比例也呈现增长的趋势。CCG调查显示,从2012-2015年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留学目标国家不但呈现出留学博士生占该国在读博士生群体较高比例的情况,而且还在所占比例上出现了连续增长。例如瑞士达到54%,较2012年连续三年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美国作为留学大国,其留学博士生占比从2012年的29%上升到2015年的38%,增长了9个百分点。 留学博士生比例的持续增加,为发达国家在专业学科领域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而对高端人才的来源国家来说,如果不能形成有效人才回流或者人才环流,也意味着存在高端人才的流失的风险。 中国留学生数量领跑全球 “互联网+”刺激工商管理相关专业比例持续回升 与接受国际学生的持续增长不同,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速放缓,但留学生数量保持全球第一位。报告援引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同比增长3.97%,较2015年增速下降9.93个百分点,也是自2000年以来第6次出现个位数的增长率。从累计数据来看,1978-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达458.66万人,其中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学习和研究的留学生为136.25万。 全球化智库(CCG)《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研究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仍然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英国等国家的最主要留学生源国。据统计,中国留学生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留学生的比例超过30%,占韩国和日本留学生比例更是达到57.3%和49.3%;而在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虽然中国留学生占比并未超过10%,但也是该国最主要的留学生源国。从中国留学生占比变化情况来看,2016年中国留学生在各主要留学国家的比例变化基本不大。其中,澳大利亚、瑞士占比增幅较大,分别为6.2和6.86个百分点;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占比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6.6、4.7和6.3个百分点。可以看到的是,虽然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韩国和俄罗斯占比下降,但并没有影响中国作为最主要留学生源国的排名。 2016年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出国留学的专业选择上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工程科学专业和工程技术专业继2014年后继续下降,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专业、数学与统计学专业、社会科学专业较2015年有所下降;工商管理学专业、外国语言文学专业和教育学专业选择比例继2014年后保持持续增长。2015-2016年,工商管理学专业选择比例持续回暖,或与工商管理相关领域的发展需求再次放大有关,包括金融领域、贸易领域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在“互联网+”的刺激下产生新一轮的增长。 中国留学继续平民化发展 中国中学留学生在国际占比较高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指出,我国中学留学生数量在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国中占比较高。根据IIE《Globally Mobile Youth》报告数据,2016年在美留学的中学生中来自中国的学生达到33275人,占美国该学年国际中学生总量的41%,较2012-2013学年增长了48%,超过了学位学生和交换学生总数12%的增长速度。此外,中国中学留学生在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际中学生增速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学学生的平均增速,英国和澳大利亚国际中学生的数量占比分别为55%、23%和54%。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际中学生增速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学学生的平均增速。 IIE报告指出,中学留学生持有F-1签证与J-1签证的变化情况,表明了该学生群体更青睐于获得美国中学文凭的意愿,而他们当中有约69%的学生计划在中学毕业后申请高等教育学校。 留学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学术诚信问题凸显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指出,“章莹颖事件”把留学生安全问题带到公众的视野,尤其是在当前留学低龄化趋势日渐凸显和种族歧视依然存在的情况下,留学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根据外交部领事司数据,外交部中国驻外使领馆和领保中心受理的领事保护和协助案件数量呈加速发展态势,案件总数量从2012年的3.68万起提升至2016年的10万余起,涉及的留学生数量也从2014年的932人增长到2015年的6185人。 中国留学生曾经是国际学生中“勤奋”“刻苦”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学术造假事件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对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留学生被劝退有学术表现差(39.86%)和学术不诚信(32.57%)两个主要原因;其中,因学术不诚信而被劝退的人数比例明显上升,由去年的24.56%增至32.57%。 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提供“留学”新选择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指出,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快速,提供了“留学”的新选择。在我国低龄留学现象明显的同时,通过就读国际学校的以增加进入世界名校的机会,也成为很多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方式。截至目前,中国约有550所英语国际学校,成为全球拥有国际学校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海归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家庭成为新一代留学生回国发展主因 从留学回国角度看,报告指出,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不断下降,就业压力进一步凸显。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以下简称“海归”)达到43.25万人,超过8成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较2015年增加了2.08万人,同比增长3.97%,较2015年增速有所放缓,增速方面同比下降6.4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海归增速再次高出当年出国留学人数增速(1.75个百分点),海归人数与出国留学人员数量之间的差距有所减缓,但人数差距仍然存在。 报告分析指出,虽然近半数海归认为自身的竞争力高于国内同类学生,但海归群体的劣势仍然明显,65.9%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阻碍其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45.3%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适应国内人情社会,难以获得发展机会,41%的海归受调查者认为不熟悉国内市场环境是影响其求职的主要原因。 海归调查报告指出,当前海归群体的出生年代越来越集中在1980-2000年之间。在受调查的海归群体中,9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53.3%,80后回国的海归占受调查者数量的42.3%。因此,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1980年后出生的人普遍为独生子女,出国留学对于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大,回国发展有很大的因素与家庭团聚有关。 出国以后更加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 留学价值回归引深思 与此同时,CCG此次报告最特别的部分是在对出国后爱国情怀的调查中发现,由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实力日益壮大,作为中国公民,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与日俱增,其中,有62.7%的海归对出国以后更加热爱祖国的看法表示认同,对于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团结有着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随着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曾经光鲜亮丽的海外文凭也已经不再是就业的稳妥保障。褪去“光环”后的海归正在面临着就业压力的严峻考验,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一方面,留学教育大众化使得留学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一些“野鸡大学”涌现,也造成留学生经济成本、时间成本等诸多方面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留学产业化发展迅速,留学服务机构成为很多学生申请国外学校的好助手,但也有依赖留学服务机构的情况发生,使得准留学生对于留学申请过程没有良好的了解与体验,对于学校选择与未来的发展没有自己明确的规划,造成留学成本与留学收益不匹配;此外,国内人才市场越来越注重求职者的工作能力与经验,仅凭借在国外的学历已经无法成为求职的稳妥保障。 王辉耀博士表示,面对海归就业的“青铜时代”,留学生和准留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留学的价值与意义。一方面,留学并不是万能的,留学仅仅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或者渠道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对于出国留学需要有准确的定位,即通过留学希望获得哪些成效,有哪些方面可以提升;另一方面,留学前及留学过程中的规划必不可少,社团活动的参与、实习机会的把握以及社交能力等都应当是留学生在良好地完成学业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发展机会。面对越来越国际化的中国市场,仅依靠留学文凭而“裸归”的海归群体,可能会在就业发展阶段遇到更大的困难。 来华留学生比例持续增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增长点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著、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调查数据显示,来华留学生同比增速再次达到两位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来华留学发展的增长点。 报告援引教育部来华留学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数量达到44.3万,较2015年增长11.3%,再次达到两位数增长,较2004年的11.1万增幅达到299%,上涨接近3倍。对此,王辉耀博士指出,由于来华留学工作起步较晚、且存在诸多障碍,来华留学人员数量仍然远低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人员数量,留学赤字问题依然严峻。 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项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数量持续增长。来华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韩国、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中,泰国、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老挝都属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增幅的平均值超过20%。 王辉耀博士表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也为汉语言文化传播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许多国家和地区将汉语列为战略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学习也成为个人发展和商业合作的需求。 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政策取得新的突破 报告指出,国际学生在华实习就业政策取得新的突破。2015年7月颁布的公安部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12项出入境政策措施中,就来华留学实习就业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进行了突破创新,人才新政支持在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在上海进行毕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其办理有效期2年以内的私人事务居留许可。此后,关于允许外国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措施也先后在北京和广东得到突破创新。 2017年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外交部、教育部共同发布《关于允许外籍优秀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没有工作经验的外籍高校毕业生放开了在华就业的限制。《通知》规定,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包括在中国境内高校及境外知名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且毕业一年以内的”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毕业生,发放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就业有效期限最长达五年。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不仅突破了现行留学政策中外籍留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在我国就业或创业的限制,还为引进外籍青年人才、推动国家创新创业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017年12月19日
  • CCG协办东湖论坛 参与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应做些什么

      2017年12月9日,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和国家治理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等单位协办的第三届“全球治理·东湖论坛”在武汉开幕。大会主席团成员、CCG副主任王欣出席研讨会并就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问题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加纳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150多名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论坛。

    2017年12月14日
  • 美国资深媒体团“了解中国行”走进CCG

      2017年12月4日,美国亚洲协会(Asia Society)2017年度“了解中国行”活动(“Understanding China” Travel Program)在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举行。亚洲协会中国项目主任安平与PBS News Hour执行制片人Sara Just、《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Catherine Rampell、《外交事务》杂志副主编Stuart Reid和《彭博视点》高级执行编辑David Julian Shipley组成的美国媒体团与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何宁,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和CCG特邀研究员、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等在紧张愉悦的气氛中就中美关系以及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中美两国政策、朝核问题、“一带一路”倡议与包容性全球化等多项议题展开讨论。CCG副主任王欣主持了讨论会。

    2017年12月12日
  • 制造业回流美国是伪命题 CCG专家热议特朗普税改

    2017年12月7日,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美国减税的全球影响以及中国应对”研讨会,会议就美国通过大规模税改展开研讨。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何宁,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所长倪锋,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寿慧生,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以及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博士等专家出席。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主持研讨会。

    2017年12月8日
  • 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

      2017年12月3日-5日,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省乌镇举行。

    2017年12月7日
  • “2017上海全球智库论坛”举办,中外智库专家共论全球视野下的智库建设

      2017年12月1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复旦发展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建设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承办的“2017上海全球智库论坛”在上海举行。

    2017年12月6日
  • CCG发布《2017人工智能人才报告》 聚焦世界互联网大会新机遇

    2017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报告   2017年12月4日,全球化智库(CCG)携手乌镇智库发布《2017中国人工智能人才报告》。报告发布正值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人工智能正是本届互联网大会的亮点,BAT等互联网巨头均推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人工智能人才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最高领域,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素,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集聚已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重点,中国正在加快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AI | 人工智能

    2017年12月6日
  • 
  • 238
  • 239
  • 240
  • 241
  • 242
  • 
  • 共【 340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日历检索

推荐阅读

  • 王辉耀接受BBC,彭博社、美联社、半岛和TRT等国际媒体采访谈特朗普关税战

    CCG | 2025年4月14日

  • CCG 1-3月动态 | 2025繁忙开年,多场高端论坛直击国际前沿

    CCG | 2025年4月8日

  • CCG 7月动态 | 盛夏交流 热情互动 深化国际合作

    CCG | 2024年8月1日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