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新闻动态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新闻动态
  • 好莱坞模式不是单一模式:中国电影全球化之路

      2018年4月10日,全球化智库(CCG) 在北京总部举办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路径研讨会。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刘裘蒂深入解析“好莱坞模式”的历史性和局限性,并围绕21世纪的文化霸权、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挑战等话题发表见解。CCG特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伟,CCG 理事、国龙文产集团董事长陆兴东,中信国安新桥影视基地董事创始人、总经理屈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阿笈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勇以及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博士,CCG副秘书长刘宇老师和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博士参加研讨。CCG国际传播总监聂立高主持研讨会。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刘裘蒂在演讲中首先通过回顾好莱坞电影的历史分析道,好莱坞表面上的输出方式是非常软性的,包装的非常好,但是背后事实上也包含了很多所谓锐实力的运作。其实就软实力本身而言,很少有软实力完全靠文化输出的。通过观察每年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排行榜不难发现,排在前十名的国家绝对是人均GDP或者是贸易总额在全世界排行前30名里面的国家。所以,软实力和经济实力是息息相关的。好莱坞电影崛起在20世纪,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硬实力包装而来的。   刘裘蒂表示,好莱坞电影崛起在1920年代,有声电影的出现为好莱坞电影建立了国际口碑,同时,随后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好莱坞带去了很多国际人才,像是德国著名作家保尔·托马斯·曼。当时的好莱坞以其独特的人文环境汇聚了全世界的人文方面的人才。在好莱坞慢慢崛起的期间,美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国力迅速增强,现代技术的中心从欧洲转移至美国。二次大战之后,美国国防部和外交部在对外进行商务谈判的时候会将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捆绑销售”。因此,好莱坞电产业看似是非常商业化,它的崛起也是离不开政府的。   根据2017年美国波特兰公关公司联合南加州大学联合发布的《软实力30强:2017年全球软实力排名》报告,中国由2016年第28位上升至2017年第25位。中国的软实力优势主要体现在文化领域,中国通过在全球各地开设数百所孔子学院,以及为本土品牌进行广泛的国际推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有所加强。而在创新与技术研发领域,中国亦发展迅猛,诸如华为、阿里巴巴等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的中国企业皆是例证。尽管如此,国际上仍然认为,中国对于软实力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   不过,在刘裘蒂看来,国际上对于软实力的评测标准还有待商榷。中国地大物博,可以比较的对象就是美国,但是中国模式不可以完全套用好莱坞模式的,毕竟从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讲,中国和美国或者是西方的主流思潮是有差别的。   好莱坞模式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刘裘蒂分析道,好莱坞模式存在一些特征。首先,好莱坞的崛起是一个相当长历史过程。从好莱坞开始崛起的1920年开始,美国社会一直处在渐进上升的过程中,反观中国过去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是全世界公认的最快的增长级,由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文化输出一方面要大力的布局,一方面要不能够操之过急,要有长久的打算,因为文化的实力要和经济实力相配合。   刘裘蒂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今面临四个方面的困境:第一,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泛政治化的境遇,国际上很多情况下都用政治的观念来评估中国的文化输出;其次,如今的全球化其实等同于美国化,现在的全球化的文化实际上是美国化的文化,这和中国的文化语境完全不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对于国际上的受众来讲就会存在一个门槛,相对于美国文化而言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第三就是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比较喜欢讲故事,而不是演故事。这在表现形式上和国际语言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第四,美国的崛起是的美国式的英语成为了世界的标准语言,甚至在某西欧地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式英语已经取代了英式英语。那么,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国电影的美国观众就不太能够接受有字幕的影视剧,这样的现实问题就产生了中国在向美输出的影视剧中大多以动作片为主,并且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所突破,这也是中国电影业现在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刘裘蒂解释道,和大家认为的不同,好莱坞模式并不是单一的模式,但是国内确实基本照搬好莱坞模式的,比如《战狼2》是《第一滴血》的中国版,《红海行动》是《黑鹰坠落》的中国版。事实上,国际上有很多不同的电影叙事语言,美国有好莱坞电影,欧洲也有很成熟的影视制作传统。相对而言,中国电影的输出呈现出单一化模式,特别在一些想法或者思想方面。这样的环境下,军事片和动作片的输出会造成视觉上的强烈干扰,很多西方观点就认为军事片是一种锐实力的代表,《战狼2》就是非常强烈的典型。   最后,刘裘蒂总结道,好莱坞模式反映出来美国仍然是一个移民国家,有超过4000万美国人是在国外出生,占其总人口的14%。从1920年好莱坞开始最具影响力开始,美国就聚集了全世界的精英人才,尤其是来自欧洲的流亡者。好莱坞传统的八大制片公司的员工都是来自东欧、苏联、德国,以及流亡逃到美国的犹太人,所以他们对好莱坞文化的整个贡献很大,并且无形中就形成了移民文化。移民文化跟世界的各种文化都有不断的联系,能够使全球各地的受众产生共鸣。所以中国现在很需要在现在单纯的文化环境里制造出那样的效果。   随后,CCG特邀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高伟,CCG 理事、国龙文产集团董事长陆兴东,中信国安新桥影视基地董事创始人、总经理屈建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孙佳山,阿笈摩影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勇分别从文化传播、战略投资以及影视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并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路线和未来发展方向。与会嘉宾认为,好莱坞模式是成功运作的电影产业代表,也是当前商业电影的标准典范。中国电影依托着强大的文化底蕴走过百年,尽管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可以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还任重道远。   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表示,习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当前大国博弈风起云涌,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相比较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的基础。因此,文化走出去也是更加深层次的战略。   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中国愈发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而经济实力提高的同时文化的输出也同样重要。CCG作为长期致力于全球化研究的社会智库,在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文化和软实力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具备极大的潜力,未来可能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也需要一张软实力的名片来诉说自己的故事,在此背景下,CCG举办研讨会,邀请文化研究学者和影视投资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为中国电影产业和文化软实力立足国际建言献策,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观点】   CCG举办研讨会建言中国电影走出去

    2018年4月1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并发表演讲

    图为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现场。

    2018年4月11日
  • CCG上海分会理事交流会——区块链与人工智能

      2018年3月30日,全球化智库(CCG)上海分会在宽资本举办了主题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理事交流会,二十余位CCG上海地区理事代表及相关行业精英人士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2018年4月3日
  • CCG协办第二届“中英峰会” 探讨数字科技挖掘中英双边经济潜能

    2018年3月25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协办的第二届“中英峰会”在伦敦瑰丽酒店盛大开幕。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对本届峰会表示高度关注并发贺信祝贺,梅在贺信中强调,今年峰会以“数字高峰对话”为主题,将为英中企业和创业者之间开展对话的宝贵机会,为双方未来合作建立联系、打下基础,并将英中关系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8年4月2日
  • CCG研究著作《人才成长路线图》和《人才战争2.0》发布

    贸易战之外的另场战争 CCG最新著作聚焦”人才战争“与”人才成长“

    2018年4月2日
  • 【论坛二】应对世界不平等的挑战

    解局:中美贸易如何解读,究竟怎样才能突破困境,回到世贸组织的初心? 解局 3月2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举办高端论坛,近日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成为论坛上热议焦点。特朗普贸易战背后的原因,世界对中国有怎样的期待,中国当前最好的应对是什么,CCG为您呈现论坛上精彩纷呈的“唇枪舌剑”!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崔洪建 “特朗普政府想利用这种单边行动来代替现行的多边主义的合作与协商。对于中国来讲,我想要认识到,我们要不断地去尝试找到解决方法,找到一个经济上的手段来走出现在的困境。”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 “美国总是想攻击那些跟他最贴近的竞争者,而中国确实从经济上来说非常靠近美国.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贸易赤字存在,就成为了一个借口。”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前世界银行官员、美国财政部驻华特使、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David Dollar “整体来说,美国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因为支持这些方案和政策。但是在贸易上有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这种贸易平衡可能不是受贸易政策的影响。”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 “跨太平洋的贸易关系有这样一个东亚内部贸易不平衡及不公平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现实的生产端,整个东亚地区的生产链条都是牵扯进来的。”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军控与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滕建群 “在这一轮贸易摩擦之后,两国关系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对待美国会有什么新观点,双方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两国面临和需要思考的挑战。” 专 家 对 话 ❇  贸易赤字是美国维护世界领导地位的借口,贸易战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国都需做一定让步和行动,从而实现世贸组织自由化和互惠性贸易的真实原则。 杨  锐 特朗普总统签署了六百亿美金贸易增税的计划,对中国的投资也宣布了一些限制计划,以保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特朗普总统总想把美国放在第一位,但是不平等的差距并没有弥合。这种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是否会引发一场让全世界都遭受损失的贸易战? 孙永福 我认为不会发生贸易战,龙永图先生也讲到他不喜欢贸易战的提法。贸易摩擦是有的,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也是现实存在的,但这个贸易赤字并没有造成美国就业的丧失。他们指责我们操控汇率,然后窃取美国的就业机会,这样说是因为,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自然会成为美国人攻击的对象,就像之前俄罗斯一样。如果人民币是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货币的话,我们自然会受到攻击。比如在2008年期间,欧洲的欧元也受到很多诟病。美国总是想攻击那些跟他最贴近的竞争者,而中国确实从经济上来说非常靠近美国,所以我觉得这是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因为有这样的一个贸易赤字存在,就成为了一个借口。通过谈判其实能解决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所以我们还是要用一些时间来进行更多的贸易谈判,相信谈判与合作可以实现双赢。 崔洪建 很不幸,短期内我觉得未来还是会面临一定的贸易摩擦,可能是以战争的名义,可能我们还会受到一定的不确定性的困扰,美国政府或者是一些右翼的政府势力,他们可能采取一些保守政策,带来一定影响,但这也是一个重新思考的好时机。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我们的初心是什么,我们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看一下世贸组织的成立,当时整个国际社会都发现,我们应该有一种经济的解决方式来应对所有的贸易摩擦问题,我们要找到一个通用性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所有的贸易冲突。那现在呢?我们也需要找到一条道路,现在有三大主要任务。首先要建立自信,我们要重拾自信,尤其是对于这种多边贸易的自信,而且要确保这种多边以及双边关系中的一个处理模式;第二个是我们要建立一个体制机制,也就是说要实现一个全新的WTO,现在有许多标准、问题和行动是在贸易摩擦发生之前就应该到位的;第三个是我们现在要处在一个做事情的过程中,中国曾高调宣布要鼓励自由贸易,那我们就要实现自由贸易和所谓的互惠性贸易之间的平衡,因为这两个观念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则,也是世贸组织真实的原则。 滕建群 关于所谓的贸易战,可以用和平方式解决,可能两国都需要做一定让步。我觉得美中两国都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战争,他们都承担不起,因为两国之间相互依赖程度很高,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处理好两国关系。我并不是特别关心这一轮的贸易摩擦,而比较关心的是未来两国的关系。在这一轮贸易摩擦之后,两国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对待美国是会有什么样新的观点,双方关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才是两国要面临和思考的挑战。近期我也参加过其他场合的对话,有来自厦门和华盛顿的教授,我在他们的对话过程中就感受到,两国之间存在的误解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是学者之间也存在这种误解。这种观念上的差距是存在的,我们应该通过一些方式找到新的解决方案,来消除这种摩擦。 ❇  贸易战有其国内问题,但也要从国际视角考虑。特朗普的单边行动可能是一个政治作秀,其实是保护“日落产业”。中国发展面临很多陷阱,要找到经济手段来走出现在的中美贸易困境。 杨  锐 合作而不是对峙,这才是两国之间的长久之计。说到贸易摩擦,无论有什么样的定义,怎么预测我们接下来的前景? 崔洪建 我们要看一下最近发生的情况和趋势,比如说所谓的贸易战有一些国内的问题,其实从国际上来看是有不同视角的。特朗普先生签署了这样一个贸易限制还有增税计划,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要挑战。他们想利用这种单边行动来代替现行的多边主义的合作与协商。我们看一下目前情况的话,对于中国来讲,我想要认识到,我们要不断地去尝试找到解决方法,找到一个经济上的手段来走出现在的困境。我们不应该重蹈其他国家的覆辙,比如说利用这种政治经济,然后贸易投资方面的借口,来处理国际关系。从华盛顿角度来讲,美国有时候说他们想跟中国进行继续谈判。我觉得其实对于特朗普来讲,可能是一个政治作秀,因为他是一个商人,他应该能够理解发生所谓的贸易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杨  锐 很多国际研究的知名专家说到中国前景的时候,会讲到我们在国内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在国外有一个修昔底德陷阱,其实应对这两个陷阱是不容易的。还有一个就是数字陷阱,有一个国际杂志说到,中美两国之间正在争夺数字化的一个霸主地位,也就是说到底中美两国哪个会在数字争夺战中赢得这种世界的领导地位?我们可以看一下贸易摩擦的清单,美国在数字竞争方面其实是有一些担心的,觉得中国在数字化这方面其实发展得非常地快,比如说我们有最快的计算机和数据方面的优势。 David Dollar 我不想把问题过于简单化,如果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不同的贸易行为,其实它这个政策前后是不一致的,比如说对于钢铁和铝是有一些关税,我相信这些传统的行业不会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他其实是在保护这些“日落产业”。当然,他非常关心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其实从我自己角度来讲,我觉得这是一个宏观经济的现象,跟贸易政策没有什么关系,跟中国的高科技政策也没有什么关系。如果只是看到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保护不了美国的产业。但是,美国的这些高科技企业还是比较担忧的,尤其是担忧对中国的政策,美国的这些高科技公司非常怕以后不能在中国投资和运营。所以从美国角度来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目的的,有时候政策上没有一致性。 杨  锐 我听到了关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差距的这种消极声音,这些消极的声音可能是来自于这样一个现实,即美国拒绝出口一些高科技产品,他们说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大概是3700亿美金。如果美国向我们销售一些比如说炸弹等这些军工产品的话,那么可能就很容易让美国去弥合这种贸易逆差了。 David Dollar 是美国自己不愿意销售,我觉得这是没有办法弥合贸易逆差的,假设一下,中国突然预定了这些数以几十亿、几百亿计的高科技产品的话,它会带来一些非直接的影响,美国的消费量可能会有所下降,它并不只是针对国外的市场,并不是简单地说中国购买了更多产品就能够改变美中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它并不会是这样的运作方式。 ❇  贸易保护主义并不能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反而会让很多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解决中美贸易问题需要从现实的生产链、人民币国际化和国内改革等多角度寻找突破口。 杨  锐 关于这个贸易战有很多的担忧,请嘉宾请对中美关系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做一个预判。 孙永福 我个人非常相信自由贸易,许多国家能够从全球自由化的贸易中获利,我不相信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能够成为解决方案,来解决贸易逆差问题的。我觉得贸易摩擦需要认真地去解决,尤其是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因为两国是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和美国会从这种经济关系恶化中受到伤害,还有很多其它的国家也会受苦受难,因为贸易是存在一定的转让效用的。如果不能够以一种正确的方式解决,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可能会受到影响。对于贸易摩擦来说还是需要合作。 杨  锐 对于自由贸易的黄金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时候重新思考一下公平的贸易,苏教授您对此怎么看? 苏 浩 是的,我认为公平贸易非常重要,但是我的观点并不是针对特朗普所关心的。从中国角度来说,跨太平洋的贸易关系有这样一个东亚内部的一种贸易的不平衡以及不公平的问题,这是一个现实了。这些产品可能不仅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也可能是东亚制造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贸易问题确实涉及到不公平的问题。我们现在有各种生产上的分配,所有东亚地区的经济体都牵扯到了这种生产要素的分配。有一些负责某些产品零部件,然后中国进口这些零部件进行再加工,这些零部件引入到中国之后再进行中国制造,形成了这种所谓中国制造的产品,然后再出口到美国,所以这是牵扯到整个东亚的问题。谈到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他们对于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为来抵制这些所谓中国制造的产品,而不管中美之间不管关系是不是平等。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现实的生产端,整个东亚地区的生产链条都是牵扯进来的,所以我还是比较担忧整个经济的现实。 杨  锐 有观点认为,中国是从廉价劳动力中获利的,我们的净利润也因此得到了提升,但是美国国民觉得这样的利润是分配不公平的。 杨  锐 20世纪70年代制定了一个黄金标准,可以看到美元起到了一个主导作用。在石油市场甚至上海的石油市场都已经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这种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帮助我们消除美元主导造成的这种差距。在贸易保护主义还有特朗普执政以后所带来的变化的情况下,相不相信“石油美元”能够更多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大的石油市场上,人民币国际化是不是会带来很快的影响? David Dollar 我觉得美元的地位现在还是OK的,我们有一定的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这已经是固定的了,短期内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可能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是非常认可人民币的,非常认可人民币的国际化,也认可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对于世界来说,让中国的人民币作为一种国际货币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就能够做很多金融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是要花很长时间的。可是整体来说,美国是支持这个过程的,因为支持这些方案和政策。但是在贸易上是很不确定的,有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这种贸易平衡可能不是受贸易政策的影响,而它是否会受到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现在还很难回答。 所以我觉得我会跳出这个关于美中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的探讨,我会关注其它更具体的领域。比如说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未来市场的开放,还有你谈到的人民币和石油市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改革领域。   (本文根据3月27日首届CGTN-CCG高端论坛第二场论坛“应对世界不平等的挑战”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4月2日
  • 【论坛一】2018年中国新政策信号

    中美贸易竞争?特朗普只是在寻求一个“替罪羊”

    2018年4月2日
  • 
  • 240
  • 241
  • 242
  • 243
  • 244
  • 
  • 共【 348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日历检索

推荐阅读

  • CCG 4-6月动态 | 全球出访、智汇四方,CCG春夏交汇期精彩回顾

    CCG | 2025年7月11日

  • 王辉耀接受BBC,彭博社、美联社、半岛和TRT等国际媒体采访谈特朗普关税战

    CCG | 2025年4月14日

  • CCG 1-3月动态 | 2025繁忙开年,多场高端论坛直击国际前沿

    CCG | 2025年4月8日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