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主任应邀出席东盟领导力论坛并发表演讲
东盟峰会期间,由亚洲战略与领导学院 (阿斯利) 与联合组织者 RSIS 国际研究学院、社会创新公园和东盟商业咨询理事会 (亚太经合组织)共同举办的第15届“东盟领导力论坛”在新加坡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为 "加强韧性, 促进创新, 推动数字空间"。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受邀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CCG秘书长苗绿博士出席论坛。
2018年5月7日 -
中加智库剖析世界贸易新秩序,“301调查”实则针对“中国制造2025”
2018年4月26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CIGI)联合举办了“世界贸易体系新秩序”圆桌研讨会。加拿大国际治理创新中心总裁Rohinton P. Medhora及中心研究员Anton Malkin和Alex He等一行人就世界贸易体系相关议题同CCG专家代表深入研讨。CCG主任王辉耀,CCG高级研究员、中国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原中国驻美商务公使何宁,CCG高级研究员、中国WTO研究会理事、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和旧金山前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加拿大驻华使馆经济一秘Alexandre B. Cérat,CCG“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孙晓军和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博士等学者专家出席研讨。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介绍嘉宾并主持研讨会。
2018年4月28日 -
CCG看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市场和政策相结合 建立人才发展长效机制
CCG高级研究员、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现在人才争夺面临的问题。首先,人才争夺战一方面是个好现象,这是对人才的重视,人才争夺战说明各地不只是尊重人才,还已到了“求才若渴”的阶段。另一方面,各地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给人一种“一窝蜂”的感觉,有点同质化。各地应该针对自己的特点、区位的优势、未来发展方向综合考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哪一行业的人才,才能有针对性的吸引人才,而非别的省市出台政策,跟风来出台政策,而是要针对人才有需求。第二,各地政府要有很好的人才数据库,政府要了解自身发展的项目或产业,从长远角度来看要制定出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确定本地需要哪一类人才,并为人才创造出环境,适应人才的发展。 以市场为主导推动人才合理流动 CCG常务理事、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副董事长兼集团投资并购总裁王天鹏结合自身经历从个人与企业的角度就人才的合理流动等问题发表了观点。王天鹏首先肯定了“人才的综合培养”与“避免人才内战”作为“顶层设计”的两个方面的重要性。然而他表示,对市场化的企业来说,为了生存“人才内战”不可避免。王天鹏强调了两点,第一,人才应该合理流动。他认为人才流动的背后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后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这样的状况仅仅依靠企业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政府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导;第二,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知识领域不断发展之时,人才现有的知识体系是不完整的。而知识结构的更新必将对未来人才市场中高精尖人才总量的提升起较大作用。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周满生认为,全球人才发展经历从人才流失到人才溢流再到人才环流三个阶段,目前中国正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吸引人才的政策在不断调整,因此,城市间出现人口竞争的状况,既有市场因素的影响,也有政策的导向。国际上以市场因素为主,我国在引进高端人才方面也是市场和政策相结合。周满生强调,吸引人才宜疏不宜堵,政府要尽量去疏导,而不是限制。吸引人才是大趋势,市场的作用不可忽视,强行制定政策无法解决本质问题。应该以市场手段为主,政府的支持作用和市场作用是共生关系。现在各个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应该是良性竞争,对此,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更好地结合起来,对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十分有利。 人才战是一场由下而上的改革,CCG常务理事、 智联招聘CEO郭盛表示,这场人才争夺战打破了资源垄断,加强了资源配置,非常符合十九大的精神。第一,从整体职位的增长量、人才流动的数值看,职位增长量最大的并非北京、上海,而是新的一线、二线、三线甚至四线城市。人才战并非政府为了自身发展,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使二线、三线城市发展更均衡,从而提出的改革措施。第二,从实效看,这促进了经济的流动,促进了资源配置人才流动。政府通过人才战改变了一些不太合理的规则,打破了现有的规则,拆除了一些门槛,促进了人才的流动。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规则的不合理性和资源的缺失。第三,吸引海外人才,通过吸引海外人才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打破户籍壁垒人才改革要从根源出发 CCG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王辉耀在本次研讨会中指出,从改革开放出现的“劳工荒”,到未来四十年可能出现的“人才荒”,是一个大的进步,体现了各地政府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各地招才引智引发的激烈竞争。王辉耀强调,目前国内的人才竞争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层面,而招才引智应拓展目标群体,还应该关注到在大城市居住的非户籍人才,与一些职业技能人才、制造业人才等。同时他认为政府应提供配套的公共服务,思考引进人才之后该如何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他提出,正如早期招商引资的发展阶段,招才引智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需要行业领袖、权威专家、政府机构的参与,来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与人才体系的不断完善。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人口与未来网站联合创始人黄文政则认为,由于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人才争夺战应该称之为人口争夺战。人口争夺战的第一大背景是年轻人口的快速萎缩,且未来的可用人才将继续萎缩,尤其在当下更多的人口集中到了大城市。人才流动呈单向流动趋势,中国的户籍制度导致不想留在大城市的人群也不想放弃户籍,而贫困偏远地区的人口中老幼年人口占多数。如果户籍完全放开将有效缓解单向流动的局面,与此同时人才的不断流入也加剧了城市包括教育,医疗,服务等不同领域的负担。政府对人才的选择没有市场来选择的好,而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来选择人才是目前人才最好的发展方式。人才或者说人口争夺战,放松户籍是一个很正面的制度。国家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来平衡人才问题,也为各地域的人才竞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各地出台人才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有帮助,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原主任陈化北强调道,各地吸引人才要与当地的特色产业、资源结合。要利用市场的配置资源、流动人才导向的作用。所以,人才政策总体向更松动的方向发展。同时,虽然各地都出台鼓励人才的政策,但优秀人才到三、四线城市流动的可能性较小。而且,户口目前仍是制约人才流动发展的因素,我们需要进一步放开户口。第二,在华留学生的开发利用存在问题,虽然中央引进人才的文件,留学生在华取得硕士学位可以在中国工作,但如何实行、如何解决工作签证,还没有真正操作,为此,要尽快出台鼓励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工作的政策。同时,对于留学生回国方面,应该逐步放宽放松政策。 人才政策要同转型升级相结合迎合各地产业发展需求 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博士认为,我国政府对社会资源掌握和集中调配能力较强,各个地方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招商引资的政策,尤其地方政府在其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招商引资转变为招才引智,同样需要各地政府的积极作为,户籍和房产等资源与人才息息相关,政府调节的作用尤其明显。当然,人才内部争夺战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整,也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不能是“混战”。运动式的人才争夺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起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从而产生重视人才的积极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主要还是以围绕自己目前需要的特色产业发展为主,但容易短视,如何更好的从长远眼光,调整此次人才内部争夺战还需要中央政府的积极协调,宏观把握。现在是人才内战,而中国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期,国内人才也不能够满足众多新兴领域和多层次的需求,社会对于外籍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以往的外国人来华就业政策有很多专业、年龄等限制,只能持商务签证来华短期工作,频繁出入境办签证,不利于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而十九大之后的政策优惠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才方便在中国生活工作。政府政策的不断支持目光由内及外,也将成为国际人才引进问题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 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分析到,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近几年人社部和教育部都有出台相关政策,此外还有国务院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但是户口问题这里并没有涉及。实际上,很多城市的政府要优先解决本地人口的就业,这也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目前,政府需要做的工作就是从就业政策这个角度去思考怎么能够给大学生更好的一个就业机会,挖掘更多就业岗位,不仅是大城市的政府,因为对于大城市来说,创新创业的机会会多一点,但是引导大学生向基层,特别是向艰苦边远地区流动,这个方面是需要政策发力的。另外就是教育问题,即教育和市场对接不充分,不顾市场需求量的盲目大战可能会再次引发类似于扩招这样的教育结构调整,因此,吴江认为,各地政府在制定政策的同时要理性思考如何将产业和人才政策对接。 北京市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调研员王选华主要谈了北京市的人才发现现状。目前,北京市主要瞄准的是海外高端人才。王选华表示,人才争夺和各地政府的政策转变是紧紧相连的,以前中国很多地区都是以招商引资为主。通过不断的发展,不同地区的地方产业体系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当下需要的是转型升级,因此也更需要人才的不断引进。以深圳为例,深圳市目前的常住人口为1200万,户籍人口为430万。深圳落户的优惠政策已经很到位了。但是本地人口依然满足不了产业升级的需求。因此,北京市当下的主要政策是由人才引领产业发展,如量子通信等顶尖高科技行业。 CCG长期致力于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人才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连续多年出版《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海外华人华侨专业人士报告》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蓝皮书和数十部人才研究著作,奠定了在人才研究领域的领先定位。近期发布的《人才战争2.0》一书全面分析各国人才新政和世界各国人才吸引模式,书中还就如何将国外人才和即将流失的人才留在中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2018年4月27日 -
“2018年中美直接投资趋势”圆桌研讨会
从井喷到锐减近三成,中美经贸专家研判2018中美直接投资“双行道”
2018年4月23日 -
CCG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孙晓军出席凤凰卫视“一带一路”国际论坛
“凤凰卫视‘一带一路’国际论坛走进山东暨‘好品山东’品牌全球化之路”活动,2018年4月10日下午在山东会堂隆重举行。全球化智库(CCG)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孙晓军应邀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浪潮集团执行总裁袁谊生、岚桥集团首席经济顾问姚伟新等各届代表与会。论坛由凤凰卫视知名主持人卢琛主持。
2018年4月17日 -
王辉耀:中国国际学校“一带一路”发展路径
2018年4月14日上午,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丹华,广东省副省长黄宁生,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等出席大会。论坛由海龙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化北主持。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发展论坛上就“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国际学校发展和基础教育如何“走出去”发表主题演讲。
2018年4月17日 -
CCG香港委员会举办座谈会 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凝聚智慧
近日,全球化智库(Center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香港委员会(CCG Hong KongCouncil)与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于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一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与香港国际都市定位”座谈会。近十五位CCG香港委员会成员和专家共同探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香港特区、广东省以及中央政府在国际金融、专业服务、创新科技等领域中政府影导力量与产业界及社会公众的协调及公共政策以促进大湾区建设与发展。 本次建言献策交流会由CCG香港委员会以及一国两制中心主办,邀请产业界内专业人士就香港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角色以发展进行意见交流与探讨,并为中央政府、特区政府与香港社会作出政策建议与呼吁,旨在以加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与香港贸易、航运、国际金融等大中心地位,强化香港因应国家的战略规划,本身的优势和区域的发展大势,应在大湾区发展中担当独特的角色。 座谈会聚集了香港学界、产业界等十余位嘉宾,包括CCG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霍英东基金会永远董事、CCG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霍震宇,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CCG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张利平,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CCG 秘书长苗绿, CCG常务理事黑石集团亚洲私募股权基金董事总经理迟海,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黄国滨,CCG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陆文齐,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中国业务首席顾问易珉,威格斯资产评估顾问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宏业,中国人寿保险海外投资战略部总经理黄鸿威,安学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徐耀良,若比邻机器人创始人CEO邱宇峰,深圳前海中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洋,CCG香港委员会合作总监宋高祖。本次座谈会由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及一国两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博士共同主持,CCG 秘书长苗绿介绍嘉宾。与会嘉宾们在席间充分交流探讨,共同为大湾区发展以及香港国际都市定位的角色凝聚智慧。 与会嘉宾分别就大湾区中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建设大湾区进行了讨论。嘉宾认为,应该在公共服务以及社会政策方面进行协同合作,由税率、就业签注及许可、医疗、保险、养老等方面构建共同的生活家园。大湾区的建设离不开软实力与人才的参与及吸引。香港所具备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可以在大湾区建设中成为提升产业水平的积极力量。例如在广州南沙新区建立国际人才港,打造“硅谷”式的人才港和科技基地,聚集港澳台和外国专家人才、促进大湾区生产要素自由流通,必须做到人员流通,可以先由香港与深圳接壤的河套地区形成一个科技新区,实现人员自由流通,或先实现科技人才自由流通,试点先行,并且应该取消港澳人员在内地工作不得超过183天,否则要缴纳内地所得税的规定。 同时,与会嘉宾也认为加强要且容许港澳车辆可经港珠澳大桥自由往返广东地区以及建设完善的轨道基础设施形成交通中心,发挥联结全国高铁网络的优势,辐射全国各主要城市并藉由城际轨道交通与大湾区内各地连结。与会嘉宾也建议两地政府可仿照珠海横琴,形成澳门的一个境外飞地,如在南沙扩建特区,成为大湾区粤港合作的试点地区建立未来新型社会结构的实验城市。并且藉由一国两制的优势以及大湾区中辐射华南地区的市场需求,使得香港成为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汇集大湾区中资金的投资与管理需求,由香港富有国际金融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以及市场化。 CCG主任王辉耀指出,CCG香港委员会将定期举办交流会以及各种公共政策研究论坛和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为中央政府及特区政府建言献策,并为筹划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出力。在场嘉宾对于CCG香港委员会开展各种研究项目与会议活动表示支持,并期勉CCG能更做好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 CCG香港委员会作为由CCG在香港打造的以香港及其国际化定位与战略为主要关注的国际化高端智库,其成立得到香港首任特首董建华先生、前特首梁振英先生支持,并得到香港各界精英的支持。CCG香港委员会汇集了香港社会各界贤达精英,并获得了香港众多机构、企业、学术界和社会人士的支持。通过凝聚香港各界思想智慧,结合CCG多年来积淀的国际影响力与政策推动力,CCG香港委员会不仅致力于为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建言献策,同时将提供香港经验以促进全球化下区域融合中的全球治理,促进香港为重心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提升香港在全球化中的作用,并发挥香港东西方汇合优势,研究促进香港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全球创新和聚集人才的作用。 全球化智库(CCG)香港委员会的发起方全球化智库(CCG)是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在国内外有近十个分支机构或海外代表处。CCG秉持“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宗旨,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人才国际化和企业国际化等领域的研究。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CCG位列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91位,成为首个进入世界百强的中国社会智库。
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