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G主任参加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2015年1月21日,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正式开幕。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参加了北京政协的会议和小组讨论,并积极为首都人才发展建言献策。 为促进首都人才集聚、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王辉耀博士在人才教育改革、国际人才发展、企业国际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并提交了提案。王辉耀博士认为,当前北京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北京市人才规模将由2010年的350万人增加到510万人,高端人才队伍达到6000人左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5%,人才贡献率达到50%。大力提升北京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北京吸引和聚集国际高端人才的能力,已经成为建设世界人才之都、促进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世界城市建设的战略性选择。 国际移民规模越来越大,发达国家数量超过总人口的10%,而北京的外籍人士所占的比重仅为0.5%,距离国际大都市的最低标准相差甚远。加大国际人才集聚力度,对于推进北京世界城市建设意义重大。他建议北京市制定发放人才绿卡,建立和完善海外人才猎头机构、以中关村为试点、允许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留华工作和生活、聘请海外专家和海归人才担当政府顾问等人才政策。
2015年1月27日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获聘深圳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顾问
12月30日,首届深港(前海)人才合作年会暨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研讨会在深圳前海举办。此次年会由深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前海管理局联合主办,是前海合作区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以深港人才合作为主题的大型研讨活动。来自中组部人才局、广东省、深圳市组织人事部门的官员,北京、上海、广州的人才专家和学者,深圳和香港金融、法律、物流、科技等领域超过50家行业协会的代表,以及前海入驻企业代表参加年会。 前海管理局张备局长为大会致辞。他表示,前海集三大国家战略于一身,在全国独一无二。有理想的人到深圳,有梦想的人到前海,前海除了能为人才提供一系列创新服务,更是干事创业的绝佳平台,能为优秀人才追寻梦想提供最大的可能。 14位来自内地和香港的知名专家和人士,就如何加快推进前海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展开研讨。中国人事科学院原院长王通讯、吴江,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南方人才研究院院长王辉耀,华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广东省政府人才顾问谌新民,香港太平绅士、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前会长蔡惠琴,毕马威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伙人龚永德等7位人士获聘为首批前海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人才顾问。 参加研讨会的诸位专家学者主要围绕人才战略和前海现代服务业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国际化与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前海产业政策与人才发展;深港人才合作未来展望,人才环境建设等方面展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南方人才研究院院长王辉耀、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以及毕马威中国华南区首席合作人龚永德针对人才国际化和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做了专门发言。 此外,深港两地行业协会代表在年会上宣读了人才合作倡议,并进行深港行业协会人才合作集中签约,前海深港博士后交流驿站和前海留学人员创业园也于同日揭牌。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国家新时期的重大战略平台,同时肩负着建设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的历史使命。 据悉,此次年会旨在进一步深化前海与香港企业、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等各个层面的人才交流合作,打造深圳人才优势,突出人才法治化、机制市场化、服务国际化等特色,进而推动深港合作和前海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深港人才合作系列活动今后有望每年举办一次,将成为深港人才常态化交流合作平台。
2015年1月4日 -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新闻通稿
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新闻通稿 12月18日上午,由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发布。该报告自2012年起每年发布,已连续发布三年,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12月12日至13日首次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分别作出关于留学工作的重要指示。习近平强调,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李克强指出,要以全球视野和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推动留学工作跃上新台阶,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大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召开这一大背景下发布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本报告总结出中国留学发展的新特征,汇总了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国的新政策,汇集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就理性留学、在华留学生学费定价、国际留学政策借鉴、国际学校与中外合作办学等主题进行了探讨,并为相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以期推动中国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和社会关注并收获“留学红利”。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蓝皮书中提出,未来三十年,我国要靠人才驱动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国际上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须善用其优质资源培养出优秀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在宏观层面支撑我国的发展战略。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启新纪元,大量国企、民企纷纷涌向国际竞争舞台。在此过程中,急需大批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而留学,正是培养该类人才的重要途径。他还认为,来华留学将可以成为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突破口,加快实现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平稳进入“新常态”;甚至可以结交更多外国青年友人、培养未来政治领袖,助力我国构建大国外交宏伟蓝图。 在发布会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本报告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北亚区总裁林至文、中国区总监李思彦,新东方前途出国留学公司常务副总裁孙涛,燕定美中教育创始人、美国教育与职业规划专家高燕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秘书长孙玉红,副秘书长苗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皮书中心编辑、《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责任编辑陈帅等专家和学者做了相关介绍和研讨,并和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该蓝皮书研究编写机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研究智库,致力于国际人才等领域的研究,目前拥有全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总部位于北京,在广州、青岛、东莞设有研究院,在香港、纽约、华盛顿、温哥华、巴黎、法兰克福均设有海外代表处。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分析了世界和我国留学发展特点及趋势,并针对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其内容要点如下: (一)全球学生跨国流速加快,我国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留学来源国 (二)中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第一大生源国,在美读中学人数近3万 (三)中国在美攻读研究生人数持续增长,本科生增长势头更加强劲 (四)我国来华留学生比例不足1%,亟需开放来华留学,成为真正留学大国 (五)改革来华留学学费定价政策,是发展来华留学的关键因素 (六)中国留学未来发展应更关注“留学红利” (七)将“国内留学”纳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议题 (八)各国竞推移民新政,收割“留学红利” (九)“学习不好才出国”失之偏颇,中国留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尖子生占半壁江山 (十)新时期我国留学发展呈现“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特点 (十一)中国学生如何选择留学目的地?北美、欧洲和亚洲各有不同“吸引力” (十二)当代留学生更“现实”:职业发展为影响留学选择的第一因素 (十三)蓝皮书掀开“看上去很美”面纱,直击赴美留学体验 (十四)蓝皮书关注国际学校在华的健康发展 (十五)蓝皮书详解“四种世界大学排名有何不同?” (十六)蓝皮书带你憧憬“未来大学”——对15年后大学的预期和畅想
2014年12月23日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
2014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本蓝皮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编者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王辉耀博士与苗绿博士。该本专注国际人才领域的研究报告已连续发布三年,是国际人才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2014年12月23日 -
CCG主任王辉耀参加“新华网思客会·新经济跨界谈”圆桌讨论
2014年12月17日下午,由新华网思客举办的“新华网思客会·新经济跨界谈”暨思客4.0发布在京举行。本届思客会以“跨界视角下的新经济”、“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和跨界融合”、“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路径”等为议题,12位知名学者从法治、教育、互联网、宏观经济、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跨界讨论。 众多业界精英参与该次论坛。法学泰斗、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姚洋,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美国国际教育科学院院士赵勇,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高红冰,香港大学荣誉教授肖耿,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创始人王辉耀等多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将出席论坛,参与发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与肖耿、滕泰、杨培芳、杨庆兵等经济领域专家在“圆桌对话:新经济下的产业升级和跨界融合”环节展开一番思想交流和碰撞。 滕泰认为,传统产业除了关门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硬件上附着上更多满足人们需求的软的东西,这样才能重新焕发生命。杨培芳则认为,跨界意味着进步和创新,但跨界也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肖耿也表示跨界实际上反映的问题就是在新经济常态下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都同时大大增。杨庆兵强调了“创新发展的模式”的重要性。 王辉耀首先指出新经济实际上是科技、教育、人才等因素,包括我们新的模式作用于传统经济,并带来的新变革、新突破。谈到新经济里面还有哪些新的增长点,王辉耀主要提到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输出的留学生很多,但是引入的留学生不多。我们外国留学生来中国的留学生的比例不到1%,其他国家普遍较高,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有新的更多的增长点的改变。第二个就是城镇化,这里面也有很多新的政策红利有待于释放出来,比如城市中很多房产是空置的,农村里面有不少宅基地是空置的,有很多农民工是在城中村里面蜗居。我们住房改革制度的推出也要考虑如何推动新经济的发展。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要走向世界,中国今年对外投资可能要超过来华投资,这方面都有很多机会和潜力。 此外,王辉耀指出,跨界除了跨行业以外还有跨国界和区域的问题,也要考虑人才的跨度。美国奥巴马宣布了中国十年的多次往返的签证,货物流动有WTO,资本流动有IMF,但是人才流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失国,我们没有机构来管理,所以我觉得跨界可能还要在区域和国际问题上做一些文章。在全球化时代,仅仅考虑物质的跨度或者行业的跨度是不够的,实际上我们要考虑人才的跨度。我们要考虑各种机制的跨度和各种思想、物质全方面的跨度,比如中国从13亿里面选人才,就和从70亿里面选人才不一样,实现了人才的跨界才能让行业的跨界成功。
2014年12月17日 -
中国医疗改革所面临挑战与未来前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4年12月11日上午,“中国医疗改革所面临挑战与未来前景圆桌研讨会”于北京慈铭大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共同主办。慈铭健康体检管理集团参与协办。来自国际和国内医疗界的顶级专家与智库学者与会探讨中国医疗改革的得与失,并对中国健康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2014年12月12日 -
东莞实行经济顾问聘任制度 “智力”城市未来发展
12月5日,东莞市召开了2014年市长经济顾问专题咨询会,邀请并聘任七位市长经济顾问就东莞“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未来发展,作专题咨询,为城市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2014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