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并发表演讲
2015年7月20日,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唐纳德·卡贝鲁卡(Donald Kaberuka)访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总部并发表演讲。非洲开发银行行长访问CCG见面交流会由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CCG副主席、国家开发银行原首席国际业务顾问李山代表CCG致欢迎词。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卡贝鲁卡在演讲中分享了其在担任非洲开发银行行长十余年的宝贵经验,并对非洲发展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是非洲最大的原料进口国与非洲第一大投资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到2020年将对非洲直接投资1000亿美元的目标。卡贝鲁卡博士在演讲中表示,中国与非洲开展产能合作密切,前景广阔。“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快速增长后,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准大幅提高,部分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到了向外转移的时候。二者的关系更像处于制造业重新配置的过程。”卡贝鲁卡说,制造业产能从先发国家逐渐转移至后发国家是历史潮流必然,因而他确信非洲将逐步承接中国富余优质产能。他特别指出,26个非洲国家不久前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范围更大的非洲大陆自贸区谈判铺平道路,自贸协定有助于本区域内人员、货物的自由流动,无疑为非洲制造的产品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未来中国的制造业还会在非洲继续发展。 非洲开发银行自1964年成立至今,为促进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亚投行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卡贝鲁卡认为,非洲开发银行在非洲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且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基础设施建设、商业市场扩展和投资状况改善方面投入了很多资金,并且我们期望最终能达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市场规模以及促进个人发展的预期目标。”谈及非洲开发银行的经验,卡贝鲁卡说,非开行目前的不良贷款率低于行业标准的3%,并且在未来这个数值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过去五十年,非开行从未经历借款人违约的状况,除了索马里、苏丹等政治局势较为动荡的地区或是一些被卷入战争的国家。卡贝鲁卡认为,财务安全措施以保障资金安全与充足的资金同等重要。截止目前,非开行从来没有遭遇资金不足的情况。“非开行中发达国家占股40%左右,即使是刚果发生了战争,我们也能维持运转。我们还向国际市场筹资,我们并不只是借钱,而是为了获得发展,以在基础设施、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有更长足的进步。” 卡贝鲁卡博士十分看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并期待双方在未来能够携手合作,共促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他认为,目前,全球尤其是非洲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缺口非常大,而作为国际开发金融机构的新成员,亚投行的成立将为基础设施融资提供新途径,也为21世纪新型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良好范本。 随后,卡贝鲁卡博士与出席活动的国内外银行、金融和投资领域的精英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并接受媒体采访。与会嘉宾就企业等走出去主体在非洲及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机遇,以及如何把握在非洲投资的新机遇等进行了探讨。 参加交流会的CCG咨询委员会理事成员和嘉宾还有非洲开发银行办公室项目主管李新星、非洲开发银行基础设施与能源部主任Alex Rugamba、非洲开发银行复杂融资(Finance Complex)副主席Charles Boamah、非洲开发银行传媒部首席信息官Felix Njokwu、非洲开发银行执行董事Hausing Tse、非洲开发银行总顾问Kalidou Gadio、国龙文产投资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陆兴东、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副总经理刘建昌、工商银行专项融资部地区主管任忠鑫、通用电气油气事业部罗卓辉、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刘婷、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伟清、世泽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刘洪川、尼日利亚詹尼斯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代助理吕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Daniel Garst博士等。 关于卡贝鲁卡 卡贝鲁卡博士在2005年第一次被选举为非行行长,是自1963年非行成立以来的第7任行长。他在格拉斯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大学任教并从事经济学研究,曾任卢旺达的财政部部长。在其领导期间,非行飞跃成为非洲最有影响力的多边发展机构。在这期间,非行一直保持AAA的信用评级,资产连翻了三倍。卡贝鲁卡博士于2014年荣获福布斯非洲终身成就奖。此外,他目前还担任世界经济论坛的董事,曾任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区域的主席,被誉为“非洲之声”,“非凡的领袖”。
2015年7月22日 -
美国华人组织百人会在纽约举行创会25周年庆祝活动
美国百人会创会二十五周年庆祝活动4月9日晚在纽约曼哈顿哥谭镇大厅举行。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章启月、美前国务卿基辛格、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美前商务部长骆家辉、百人会会长关德铨等400多位来自中美两国政界、商界、学界和艺术界的人士与会。 当晚,活动首先回顾了创会二十五年来,百人会致力于推动中美建设性关系和促进美国华人权益的光辉历程,并向贝聿铭、马友友、邓兆祥、唐蹓千、杨雪兰和已故的吴健雄博士等五位创会领袖致敬。随后,基辛格博士和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分别作为演讲嘉宾进行了主旨发言,分享了对中美关系的观察与看法。晚会最后还向科特基金会的苏万和老牛基金会的牛根生颁发了“公益慈善卓越成就奖”。 百人会还于10日举行全天会议,包括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黑石集团董事长苏世民、以及身为百人会会员的香港恒隆集团董事长陈启宗和美国宇航员焦立中等美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作为嘉宾出席并发言,并就中美关系、中美跨境投资、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与华人、全球和跨国公益慈善事业等议题展开了探讨。 百人会成立于1990年底,现有成员154人,均为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美籍华人领袖人物。百人会为无党派非政治团体,对各项议题秉承“求同存异”原则,同时保持独立立场。自创建以来,百人会汇集其杰出会员的集体力量,致力于推动中美之间互信、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和促进美籍华人获全面容纳,并就此在中美两国设立和开展多个项目。其中,百人会每年均举办以“求同存异”为主题的年会,探讨中美两国在经济、环境、政治和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的全球影响。与会者包括来自财富500强的领袖、高级政府官员、以及来自艺术和娱乐界的卓越代表。往届的演讲嘉宾均为一时之选,其中有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奥斯卡奖最佳导演李安等。 本次活动的六位共同主席均由百人会会员出任,包括百人会会长关德铨、副会长李渊祈、Megatoys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泽群、海航集团首席执行官陈国庆、艾滋病专家何大一和威特集团董事长李学海。文章选自人民网,2015年4月
2015年7月21日 -
【大连日报】国际化人才为城市带来国际化思考
让大连引领东北亚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为发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智力、创新和人才优势,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6月10日-12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市委统战部、留学报国大连基地组织的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来我市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开展有针对性的项目对接服务。活动中,记者专访了多位专家,听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思考,给城市带来前瞻性的国际化定位。。 王辉耀 博士生导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团长。曾担任国家经贸部官员,中组部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专家等。在加拿大温莎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国际管理博士学位,担任过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在人才战略、企业国际化、国际管理、创业创新、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人员群体和智库研究等领域有广泛的学术研究,发表有关中英文著作50部和有关中英文专业文章上百篇。 作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团长,王辉耀在接受采访之初就表达了此次来大连的美好愿景,“多年来,大连一直以专注创新创业,每年的海创周等一系列对外开放交流活动,更是不断传递着一个共同的信息——大连,愿意敞开怀抱,欢迎国际人才。此次,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服务团来到大连,让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了解到,大连愿意搭建更多的平台,为海外人才提供机会、提供舞台。” 王辉耀是大连的老朋友,欧美同学会大连基地建设他就是见证者和推动者之一,凭借对大连的了解,他认为,“中韩自贸区已经扬帆起航,大连基于独特的战略区域定位,应该拥抱新机遇,在打造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龙头’作用,并引领东北亚踏上‘一带一路’新征程。”王辉耀建议,大连应该牵头举办中日韩企业家大连高峰论坛,侧重中日韩企业家的天时、地利和经贸往来频繁的优势,提升大连,打造东北亚经济发展的枢纽和区域中心,发挥大连在国家“一带一路”宏伟发展中引领东北亚的战略牵引和推动作用。 在与记者的进一步交流中,王辉耀还分析,“大连未来发展,既要提升巩固软件和服务外包等传统产业,又要着重支持国际教育、国际旅游会展、养老和医疗等新兴产业,我们专家团队带来许多的前瞻性的国际化思考、定位,能为城市‘十三五’规划提供参考。” 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历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似乎很“年轻”,而今的大连软件业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具备了较强的国内竞争力。经过近20年的沉淀,大连软件外包业已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待我们的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世界软件服务外包业唱响大连的声音,定位大连的高度。王辉耀建议,“还要不断催生服务外包新业态,比如企业后台数据处理、日语呼叫服务、日韩酒店预订等。” 一个城市要发展壮大一个产业,一定要充分挖掘本身所具备的优势,“突出城市品牌差异化”。大连有着良好的城市环境,又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同时又具备对日经贸频繁和日语人才充足等优势,结合大连的特点,王辉耀建议大连可以打造国际大学园,办国际合作学校,培养工艺、高级技师等国际技能人才,打造“中日韩人才特区”。当然,一个城市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必须再加以政府的大力推动。在王辉耀看来,大连应该注重政策创新,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做法,诸如对于重点行业,引进海外人才可以简化或者优先办理往返签证等等,“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流动,只有人才流,才能带来物流、技术流和资金流”,才能真正推动一个城市国际化的脚步。(记者:石联)文章选自《大连日报》A3版,2015年6月15日
2015年6月17日 -
【CCTV新闻1+1】如何防止低龄留学热背后的“流血”事件
近年来,随着中国低龄留学生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缺乏独立生活经验、缺少自我管理能力的中小学生大批到海外学习和生活,这同时带来了许多的安全问题,近期出现的一系列留学生刑事案件更是牵动了广大留学生家长的神经。 针对近期留学生在海外出现的问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接受CCTV新闻频道“新闻1+1”采访。他指出,小留学生在出国前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并熟悉所在国的文化,而家长也要多咨询有经验的人士,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尤其要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 被抓捕的6名被告中有3人是未成年人,轰动一时的中国留美学生绑架案,透露出了令人咋舌的细节。据受害者之一刘某讲述,她所遭受的暴行包括扒光衣服、用烟头烫伤胸部等等。 孩子惹祸,家长试图“花钱摆平”,6名被告留学生中的1名学生家长,因涉嫌贿赂证人被抓。高速路上飙车、过量饮酒身亡、帮派打架斗殴,中国留学生在海外为何新闻不断?留学变成“流血”中国留学生群体近来多次闯祸 5月28日,美国司法部发表声明,起诉15名涉嫌“聘请他人替考”的中国公民。6月3日,美国洛杉矶地区留学生绑架虐待案在波莫纳高等法院开庭审理。6月4日,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中国留学生涉嫌在美殴打同胞,并参与违法组织“城管帮”一案判定,被告李梦龙严重伤害罪、殴打罪两项罪名成立。这仅仅是过去十几天与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关的新闻。 “时而愤怒,时而蔑视,时而嘲讽,时而不屑,甚至不断冲着身边的翻译对证人的证词品头论足,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美国《侨报》在6月5日的报道中,这样描述中国留学生翟某在法庭上的表现。 (被告人翟某在法庭上与另一名被告人张某眼神交流) 随着庭审进行,洛杉矶中国留学生绑架虐待案的更多细节被媒体披露。美国《侨报》的报道指出,此前翟某及其帮手对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刘某进行了长达7个小时的殴打,刘某遭受到拳打脚踢、上百次耳光、被泼冷水、被扒光衣服、吃沙子、被剪头、强迫吃头发等施暴行为。酷刑罪可判无期涉案留学生对法律后果估计不足 此案涉案的12人均是高中学生,受害者2人。被捕6人,其中3人是未成年人。另外还有4人在逃,涉嫌绑架和酷刑罪。 有报道指出,涉案的中国留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受到美国法律的惩罚,对后果估计不足。 美国的酷刑罪指对他人身体造成极大伤害,为了报复、勒索或者其它目的而虐待、故意对别人施加残忍或者极端折磨的行为。有律师说,酷刑罪甚至有可能判无期。知情者透露,被告翟某和张某被捕后第一次出庭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终身监禁。 此外还有报道称,涉案中国留学生中,目前已经有数人逃回了中国。律师表示,他们逃走也躲不过检察官的起诉,被告如果不出庭就会被列入黑名单,除非这辈子再也不回美国,否则即使十年二十年后回来,也会因为列入黑名单而在机场就被抓获。家长制造案外案试图“花钱摆平”贿赂证人被拘捕 这起留学生绑架虐待案还传出了案外案。6月3日开庭当天,6名被告留学生当中的1名家长,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企图行贿证人,结果锒铛入狱。 事实上,中国家长试图“花钱摆平”不成,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丑闻时有发生。2012年4月,一名中国留美学生被控强奸罪遭起诉。他的父母赶到美国后,因救子心切,试图找人用钱来说服被害女子改口供,随后被警方以“贿赂证人,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拘捕。 中国留学生涉强奸女房主,父母欲买通受害人遭逮捕 稍具戏剧性的是,虽然检方表示有足够的起诉证据,但检察官基于“文化差异”的原因,撤销了对这对父母的指控。而对这对中国家长的做法,多数美国人表示“根本不能理解”,“简直是愚蠢的行为”。“入乡”要“随俗”家长和留学生都应增加法律意识 从1978年至今,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狂飙猛涨。1978年几乎是0,到2000年左右开始快速上升,到2013年已超40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商会的重要创办人王辉耀指出,这些年来出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而在法律教育方面也需要“入乡随俗”。“如果法律教育不跟上,那么子女出去读书,特别是低龄子女出国,会面临风险,而且容易做出家长意料到的事情。”留学门槛逐渐降低中等资质留学生出国后成弱势群体 2007年以后,美国开放了对中国低龄学生的签证政策,只要经济负担得起,都可以去美国读书。 美国厚仁教育研究机构首席发展官陈航表示,他所在的留学机构每年会接触处上千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在他看来,迅速增长的留学生人群,让一些中等资质的留学生到美国后,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显得有些吃力。 杨慧瑾是美国一名本科二年级的学生,两年的美国大学校园生活让她看到了不少中国同学被迫离校的例子。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跟语言有关,在美国的高校中,中国学生“过度抱团”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让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口语进步缓慢,而且更加难以融入美国的校园以及社会文化。 语言有障碍,融不进当地的生活及文化,这让很多家庭环境较好却又缺乏监管的孩子,开始去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留学低龄化态势加剧除了金钱父母还要准备什么? 不仅人数越来越多,留学生的年龄也越来越小。“小留学生”要出国的时候,父母除了准备钱,还应该准备一些什么? 王辉耀建议:首先,培养心理素质特别重要。在孩子出国之前,有意识让他们独立,进行事前锻炼。 其次,一定要熟悉所在国的文化。比如通过正规的辅导班提前感受、接触。 第三,孩子本身要有自制能力。很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出国后往往会有很多问题。 王辉耀提醒,低龄小孩出国后心里往往有很大的落差,家长要及时跟他们沟通保持联系,同时还要多咨询有经验的人士,避免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特别要注意的是,尤其要避免法律方面的问题。文章选自央视新闻网,2015年6月12日
2015年6月16日 -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孙立哲
孙立哲,华章出版公司董事长、万国集团董事长。1969年延安插队知青。文革后首都医科大学的第一届外科研究生。1982年赴美留学,1992年回国创业。先后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纽约大学斯腾商学院、马里兰大学史密斯商学院、波兰法学院的医学、法律、金融、管理和MBA等多学科学位。跨学科研究兴趣包括行为金融学与投资决策、系统动力学与企业战略、肿瘤治疗学与新药开发、侵权法与公司治理、心理学与脑神经科学,情感经济学与幸福学、进化生物学与文化基因等。目前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专业会员。同时或先后担任清华大学心理系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健康与卫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东北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和延安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欧洲法律与医学研究院共同院长、商业银行及制药公司独立董事等。 孙立哲现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
2015年6月1日 -
“领导力论坛”暨新书发布在北大举行
5月25日下午,由北大培文主办的“顶层视野:领导力论坛”暨《顶层视野:塑造我们世界的领导力》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英杰国际交流中心2层举行。该书作者迈克尔·林赛博士与王辉耀博士(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兼主任,国务院参事)、柏迈高先生(Michael Barbalas,前上海美国商会董事会成员,前美国商会会长)、丹特博士(Dante Rutstrom,伊士曼化工公司副总裁兼亚太区常务董事)、牛军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政商和学界专家,展开深入对谈,探究美国顶级领导人的养成,及其对当下中国的借鉴意义。 北大培文总裁高秀芹博士致辞 如今,“领袖”这个词用得比较轻率,既可以指一种理想化的最卓越的人物,也可以是比较随意的。而随“领袖”派生的“领导力”常常成为著述和演讲的主题,然而,对于那些位居全世界最有权势的组织性金字塔顶端的人们的生活,我们相对来说所知寥寥。他们是谁?他们是如何达到权力顶峰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权力的呢? 王辉耀博士和迈克尔·林赛博士 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顶层视野:塑造我们世界的领导力》一书,就针对上述种种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作者迈克尔·林赛博士是大学校长(戈登学院)和社会学家,同时也是领导力问题的最重要的思想者。本书以一项规模最大的“领导力研究项目”为基础,这项历时十年的研究是对美国最有权势的人如何思考和行动的考察。作者迈克尔·林赛博士深入访谈了包括两位美国前总统以及哈佛大学、通用电器、摩根大通、AT&T等在内的美国550位顶级CEO和政府高官,结合作者本人深厚的社会学素养,探讨了成就顶级领导力背后所潜藏的东西,揭示了塑造当今世界面貌的权势人物的个性和行为特征,总结出当好领袖人物的七条黄金原则。 在书中,迈克尔·林赛博士通过与《财富》100强的CEO们、美国总统以及宗教、学术和慈善机构的领导者们的深度访谈,揭示了他们是如何踏上领导岗位的,他们为什么要从事领导工作,以及他们为权力所付出的代价。基于这个庞大的第一手数据资源,他清晰地呈现了关于究竟是什么因素催生了杰出的领导者这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呈现了关于我们每个人应当给我们领导力的武器库添加的特征、才能和技巧方面的洞见。他同时还向我们揭示:如何创造条件以激励未来的人们寻求激情和目标,以便他们能够培育对于更新我们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组织而言必要的道德与实践能量。 参加论坛活动的代表合影 这次高端论坛也是迈克尔·林赛博士首次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中国同行和读者分享。文章选自搜狐读书,2015年5月25日
2015年5月27日 -
哈佛教授眼中的中国与全球贸易——第三届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在CCG总部举办
2015年5月22日下午,第三届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举办。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劳伦斯在论坛上发表“中国与全球贸易”主题演讲。来自中粮集团、中国华能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等的三十多位校友出席论坛并参与讨论。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校友孙玉红主持。 在本次论坛上,罗伯特·劳伦斯积极肯定了中国加入WTO以来自由贸易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并对明年将于中国杭州主办的G20峰会即将讨论的议题进行了预测。罗伯特谈到,自2001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数额在不断增长。他认为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发展中经济体的代言人,这可能给中国在参与贸易安排制定的过程中带来更多抉择。而越来越多的多边与地区贸易安排的出现将会给WTO带来更多压力,某种程度上也会促使其加快改革步伐。 劳伦斯教授是哈佛肯尼迪学院教授和贸易政策项目执行主席,曾任美国总统顾问委员会经济顾问,在国际贸易研究方面有着很高建树,著有《罪与伐--WTO下的反击》、《地区主义、多边主义、还是更加一体化?》、《美国还有竞争力吗?》、《全球化走得太远了吗?》、《直面公开贸易的恐惧》等。 2013年1月13日,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大卫.埃尔伍德,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爱什中心主任托尼.赛奇教授,执行主任Julian Chang教授亲自启动了哈佛校友公共论坛,来自国内外的150多位哈佛大学校友相聚北京国际饭店,由此拉开了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的启动序幕。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定期邀请哈佛大学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来华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搭建起哈佛大学和中国各界的公共政策交流桥梁,在碰撞和交流中凝聚共识,推动中国公共政策科学化、合理化和建言献策的提升与发展,同时为哈佛中国校友之间公共政策交流提供咨询和帮助。
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