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智库走出去:CCG在纽约举办中美慈善研讨会
-
第三届哈佛校友中国公共政策论坛——暨“中美慈善研讨会”在哈佛大学举行
新春伊始,2015年2月22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在美国波士顿的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举办了中美慈善研讨会。
2015年2月25日 -
CCG 主任王辉耀、副秘书长唐中参加新华社研讨会
2014 年12月24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主任王辉耀博士和副秘书长唐中女士参加了新华社主办的有关留学问题研讨会,就“我国留学问题出现的新特点、我国人才输出和外国人才输入输入出现的新变化、留学人员归国的新态势”、“留学工作如何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人才”等话题进行热烈研讨,并积极献计献策。
2015年2月11日 -
2015年CCG全年论坛和研讨会
2015年2月6日 -
CCG代表出席第六届世界华人经济论坛
2014年12月4日下午,由中国贸促会和马来西亚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华人经济论坛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出席开幕式。 此外,国家有关部委相关负责人,重庆市有关领导,部分外国政要、使节,工商界人士、专家学者等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裔锦声应邀出席开幕式。 本届论坛主题为“平衡增长、共享繁荣”,下设“中国在全球与区域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新挑战、新趋势与新机遇”、“推动全球和区域的业务增长--企业和企业家成功的关键因素”、“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互联互通、物流和供应链建设”四大议题。这也是该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代表近500人参加。 据悉,世界华人经济论坛是在马来西亚政府高层的支持和指导下,由马来西亚智库机构--亚洲策略与领导研究院(ASLI)于2009年发起的,旨在提供一个国际性的经贸交流平台,探讨中国、东盟与世界经济合作,促进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是马来西亚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经济论坛之一,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性论坛。 该论坛此前已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成功举办五届。2013年,ASLI与中国贸促会商定,于今年在华共同主办第六届论坛,来自中国及22个国家和地区约450名企业代表参会。(据重庆日报、华龙网综合整理)
2015年2月4日 -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参加2015百度教育行业峰会
2015年1月14日,2015百度教育行业峰会在北京千禧大酒店隆重举办。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参加峰会,并作为颁奖嘉宾,为2014年百度品牌数字资产榜颁奖。 此次峰会,百度依据自身的大数据优势,为中国教育行业画像,发布了2014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 移动互联网新兴行业快速发展以来,在线教育发展势如破竹。传统教育想互联网教育的转变以及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百度教育行业峰会邀请了新东方教育集团执行总裁周成刚,中国青年报副总编辑董时、沪江创始人于杰等教育行业专家,分享了百度在线教育行业转型中的实践经验,共同探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行业所面临的变革、机遇与调整。
2015年2月4日 -
“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在京召开
2014年12月14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产业改革发展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工信部、中国社科院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媒体和企业家代表共200多人参会。会议以“新常态下的产业改革发展之路”为主题,来宾主要深入探讨和交流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常态”的新形势下,中国产业转型的创新驱动力及其长远发展等相关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彭森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吴天林,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中国社科院农村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中国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浩,中国体改研究会产业委员会会长廖明,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中国技术交易所副总裁徐向阳,中国普天集团高级副总裁陶雄强等嘉宾就“深化产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以创新驱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 “民营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等议题发表精彩演讲,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新常态背景下的产业改革和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等热点话题。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参与“改革促调整,创新驱动促发展”的主题研讨。他首先从产业角度谈了产业的新发展给予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王辉耀认为中国过去35年的发展有几个特别大的改变。从早期的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恢复高考、派遣留学生,到后来的联产承包、农业改革,再到后来的住房改革,90年代的住房改革,把它产权化,带动了中国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繁荣。2001年,中国进入WTO,这又是一个里程碑巨大的跨越。加入WTO后,中国的汽车行业、手机行业、互联网都有了迅猛的发展,国际贸易也翻了5、6倍。但是也要看到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减缓,人口红利开始消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下一轮的机会在什么地方?确实非常重要。 他表示,下一轮的红利还是在改革和开放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第一,城镇化是中国下一轮的增长高峰所在。我们的城镇化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在53%左右。但是,真正的具有城镇户口的人只有35%。所以,我们要达到国际上的城镇化,达到80%、90%,还差得很远。此外,城里和农村新盖住房的空置率也很高。北京可能有20%-30%。有的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可能更高。2亿多农民工在城里没有高楼大厦住,但是另外一方面,农民工挣钱回家,在农村的宅基地盖房子,这些房子也有空置。所以,两头空置率都非常高。城镇化也带来了5000万的留守儿童。农民工的老人、孩子留在农村,守着又空又大的房子,也是浪费。这部分怎么调动起来,实现下一步的红利非常重要。如果能让农民的宅基地流转起来,就能把农村的土地抵押或者转让,或者能够买卖的话,农民就能在城里买得起房,就能够让这些空置的房子住起来,二手房资产交易就更活跃了,二三四线城市的人就能住进去,真正享受当地城镇居民的待遇,而后可以带动教育、医疗和产业发展。这是一个未来的巨大增长点。 第二,中国现在进入老龄社会,养老在中国未来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一个子女负责4个老人或者更多。所以,养老行业实际上现在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第三,就是医疗改革带来的产业发展机会。看病难、看病贵,一个医生一天看一两百号病人,匆匆忙忙,质量也并不一定高。这些情况都是可以通过改革带来新的方向。比如外资可以来参与办医院,医院是否也可以向民营更多地开放。回想当年中国国企开放搞中外合作,搞三资企业,中国经济一下子活起来了。我们的医院,甚至包括教育都可以走这个道路,所以医疗行业未来是很大的发展,如果可以开放这一块市场。 再有,目前我国教育全部都是国有的,使我们的教育不能很好地发展。现在每年出国留学达到50万人,累计出去好几百万人。现在中国中产阶级在全世界范围选择学校。教育改革可以更多鼓励办中外合作的大学,接受各种国际教育。这些都是未来教育产业增长点,但是还要进一步的开放,以开放促改革。 另外,王辉耀主任针对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机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王辉耀表示,今年中国企业“走出去”会迎来一个拐点,我国的对外投资额要首次超过吸引外来投资额。结合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企业发展的主题,他认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须要走出国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的机会。在中国企业走出去领域里,他主要谈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就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方式而言,可以采取中小企业“走出去”,也可以采取当年外资“走进来”的模式,以合资合营的模式走出去。外国公司当年到中国来都是采取合资合营的模式走进来的,最后独立。我们现在很多企业走出去,投资巨大,交了很多的学费,因为没有合作伙伴,没有外面的积累,很容易出现问题。合资合营,逐步发展是一种稳妥的海外投资拓展方式。 其次,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发展,扩展全球版图,须要利用好国际化的人才。王辉耀举例说道,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会充分利用中国本土的人才为其服务。为什么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不能利用海外当地的人才呢?当地的人才对于本土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着更深的了解,也不存在文化上的疏离。善用这些人才,将会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整合和发展起到重要的联结作用。 再次,企业国际化需利用好政策红利。今年国家宣布10亿以下的对外投资不需要审批,20亿以上到国务院审批,现在审批权已经下放了。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这个方面未来有很多的机会所在。
201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