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观点
  • 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点
  • 汪潮涌:海归推动中国海外投资

        我是1985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派去美国留学学习金融专业,1987年毕业,同年进入华尔街。1999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到现在主要进行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我在过去26年的职业和投资生涯里,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国际上大的金融机构工作,向国内投资或者作为国内企业到国际上引进资本的桥梁。1993-1998年我在摩根斯坦利,这一时期的基本工作是为中国企业到国际上市、融资和把国外的资本投到国内。主要包括:1993年摩根斯坦利投资平安保险;1994年投资福建最大的民营企业;1995年第一个中外合资银行。    第二阶段,创业阶段。在创业之前的2年时间,我和李山一起为世界开发银行建立投资业务做了一些工作。1999年底我创办自己的公司,主要是为海归企业家回国创业提供投资。当时与张朝阳、李彦宏等早期的海归企业家联系密切,也有幸成为他们的投资人。公司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对回国创业的海归企业家的投资。他们实现了他们创业家的梦想,我们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第三个阶段,2006年开始,我们进行外向型的投资,作为具有海归背景的投资人,我们在海外有相当多的优势。例如,垂直基金的募集都是在海外,既有欧美大型的机构,又有家族的基金。我们第一个风险投资主要负责的是欧洲家族债券,第二个外权基金是公募的。    最近我们又开始帮助中国的投资者到海外投资。2013年,刚刚完成了一例境外人民币投资的项目,我们和意大利的投资机构联合控股全球最知名的豪车品牌--奥斯科马汀。这次投资项目的成功与我们的国外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国际化投资理念以及在沟通中的文化和语言优势密不可分。    在海外的投资,海归企业家和投资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觉得现在正是中国海外投资的黄金时期,中国有巨大的外汇储备,需要转化成有高回报的投资,而不是永远去不断买外国低回报的国债。同时,很多的资本和基金需要有经验、有能力、有资源和有团队的机构去管理。    我们的海外投资主要会关注四个领域的机投资。1. 科技领域。无论是在硅谷还是在中国,科技人才创业企业都是我们愿意投资的对象,同时我们也愿意参与高科技公司的运作。2. 有创意、有品牌的企业。奥克科马汀就是我们非常成功的例子,因为它有百年的文化积累,又有英伦绅士风范。国外大的投资机构都非常看重品牌。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是PRADA创始人,PRADA是意大利比较典型的家族公司,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坚持赞助美国杯帆船塞赛。我于2004年底创办“中国之队”。从此这只帆船队就一直参加美国队帆船赛,我也成为160年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帆船队的赞助人。过去这8年里,我们和PRADA家族,路易威登家族以及瑞士的制药大王赞助的帆船队同台竞技。一方面为中国国际航海影响力做出贡献,同时把中国的品牌推向海外。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利用这个品牌,我们接触了一些高端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平台。通过美洲杯帆船赛飞平台,公司在奢侈品品牌等领域开拓了市场,得到了很好汇报。3. 境外投资渠道。这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非常看重的领域。4. 能源领域投资。这一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资源和矿业领域。我们投资的一家在伦敦上市的公司,它就是专门做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另外,公司在南非和澳洲都有大量的投资,这种投资主要是为中国在海外囤积资源。因为中国缺少很多资源,我们可以从海外向中国出口。    综上所述,所以科技、品牌、渠道、资源这是我们海外投资主要专注的四个领域,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海归企业家、创业者和高科技管理人才能够加盟我们,在上述几个领域合作投资。    2013年,我们还做了一件提升中国品牌影响力的项目,公司和中央电视台、国家计委三家共同发起举办了中国越野拉力赛,它号称中国的达喀尔。越野拉力赛的线路从北京出发,沿着丝绸之路驶向终点敦煌,总共有150个车队参加。拉力赛项目一方面有助于西部开发,把西部很多的创业资源和旅游资源通过赛车运动展现在国内和国际投资人面前;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非常愿意帮助中国汽车产业创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虽然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大国和汽车第一大消费大国,然而很多核心技术没有解决,中国并没有自己的知名汽车品牌。我们希望通过打造国际级的汽车赛事,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打造品牌,打造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赞助商宣传他们的品牌,宣传他们的国际影响力。

    2013年9月22日
  • 陈启宗:留学生的学习和继承

        田溯宁是80年代出去,薛澜是80年代出去的,而我是1967年来出国的,而且从香港出去,之后我回到了香港,由于香港回归了,我也就顺理成章成了海归。    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关注留学,设立侨办,设立欧美同学会。历史证明,回国的留学生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海归,恐怕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为什么出国留学?是因为我们落后。我的“中国梦”就是再过不久,我们中国人就不需要再做留学梦了,同时也成为外国人的“留学梦”的一个国家。    最后讲三点。第一,留学生该学什么;第二留学生学不到什么;第三留学生不该学什么。    第一,留学生学到了什么?一百年来的留学史,我们基本上学到的是先进的技术,还有一点点先进的思维。这些都是对国家大有好处,但是我认为该学的还不只是这些技术性和学术性的问题,真正要学的是以下三件事:1. 法治的精神跟法治的意识;2. 学术的严谨性,这是美国富强的主要原因;3. 理性的思维。我们中国人是比较感性的民族,我们的语言和艺术都是比较感性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保留和引以为荣的。然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比较忽视理性思维方面的训练。    第二,留学生学不到的什么?留学生在国外学不到的是读书人的“士大夫精神”。这是我们中国人优良的传统,是留学生在海外学不到。    第三,留学生不该学什么?例如,西方的文化背景是对抗的,西方的文化基本上是犹太教跟基督教的斗争史。如果你没有读过《圣经》,根本不可能明白西方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另外,现在西方所谓的自由民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很多不良影响都慢慢显现出来。我们在这个关口上学人家那些短处,并将其引到自己的国家里来,是不可取的。

    2013年9月20日
  • 张亚勤:回国创业时海归人员的心态要做调整

        国际化竞争从物质、贸易转向金融,现在已走向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的全新时代里,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心态“接地气”很重要。中国创业环境跟海外是不同的,许多人在创业时心并没有落地,不能适应环境,因此在回国创业时海归人员的心态要做调整。    科技研发方面,我国研发在硬件方面已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在重点项目方面上的科研经费已经超过了欧美。我国的科技研发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机制问题。1. 科研经费如何使用?科技部长万钢对科技经费的使用的腐败问题感到震惊和心痛,这个问题需要得到重视。2. 人才的使用机制。海归人才在国企和公共服务领域,除了几个向李山一样成为国企的CEO以外,基本上是全军覆没。而海归在创业、外企和高校等领域,则相对比 较成功。    第二、海归人才的心态。很多海归虽然人回来了,但是他的心并没有落地,没有接地气。他们认为自己是留学回来的,应该受到特殊的待遇,应该做一些和别人不同的事。    第三、宽松的人才环境。企业只有尊重海外人才,为他们提供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够使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微软研发集团成立15年,由于微软开放和自由的人才使用环境,积聚了世界上大批顶级人才。阿里巴巴和小米的研发团队中许多人都是从微软研发集团出去的。    另外,还有一点我比较担忧。中国的高房价和环境污染使得许多30多岁的国内精英选择移民海外。真正富人出去几个也没关系,留学生出国最终可能也会回来,而作为社会基础的精英移民后,会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2013年9月19日
  • 郭盛:海归结交“圈外圈”,回国尽早“接地气”

        我是智联招聘的,在加入智联以前是麦肯锡中国的合伙人。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海归的劣势到底是什么?如何克服?如何在中国取得成功?    海归基因里有创新,然而海归在中国社会进行创新需要接地气,创新基于对用户和社会的了解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社会分为两个部分:精英社会和吊丝社会。企业家往往把精英服务变成吊丝服务,从而赚取很好的利润。像爱康国宾就是把精英服务变成了普通大众都可以享受的服务,这点很重要,接地气。    我们公司里有很多海归,他们有非常好的思路和想法,但是不接地气,往往他设计出来的产品看着非常漂亮,但是用户不会用。很多海归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吊丝”的世界里。我希望海归回到“吊丝”的世界里。像莫天全的搜房网模式,可以为全世界的用户接受。他们充分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才创造了受到消费者喜爱的模式。    现在学生和就业单位之间的期望值之间有很大的落差,也就是双方的期望值不一样。企业对90后的期望值是希望他们吃苦耐劳。90后对企业的期望值就是允许他们犯错。    海归需要接地气    海归只有生活在吊丝里,生活在互联网里,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这一过程就是接地气,也就是从洋到土的过程。怎么实现接地气?    第一、从意识上把海归的模式打破,比如说,刚刚回到中国,很多成功的人都会选择进入到中国化的企业,而不是进入具有西方管理模式的工作环境;    第二、打破朋友的圈子。互联网有一种说法,人类都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里,所有的信息都是在这个部落里。互联网和媒体让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叫“揭部落”。让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城市,通过“揭部落”我们获取了许多其他人不了解的信息,从而比别人在眼界上高一级。不过,现在微信和微博出来了,我们又没这个优势了。每天打开微博、微信都有自己的圈子,现在的社交媒体又把我们放到再部落的圈子里。    海归不要把自己圈在这个部落里,让自己融入到普通的圈子里去,微博里不要全是加入身边的朋友,加一些收入比你很低的人做好友。我相信当他作为一个吊丝,在医院里走了一圈的过程,而不是作为特殊贵宾,高级干部走了一圈的过程,他对这个医疗体系将会有非常好的体验,他会知道哪些地方是医疗的弱点,    所以接地气就是打破海归自己的圈子,先把原先的朋友放一放,交一些新的朋友。    第三、一定把海归看作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投资,大家不要急着两三年内就可以成功,大家看看台上坐的这些嘉宾,其实我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而且是经历过许多挫折。成功是没有捷径,不要以为自己是海归,就可以在两三年内马上成为一个富翁。海归在创业的初期,将会是不断煎熬,不断折腾的阶段,只有到经过了这个特别难受的极端才能够看到成功。    以莫天全股价为例,现在已经翻了五倍。我认识一些搜房网的投资人,初始阶段,他们也有一段特别煎熬的时期,熬过来了,才实现了股价翻了五倍。    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创业初期不要看这些成功的人,而是去想想如果我失败后会怎么样?我能不能熬过去这样的失败?这样的话离成功就更进一步。    有一件事情我希望海归一直保持,不是我们的知识,不是我们的技能,也不是我们在国外的人脉,我觉得海归最大的财富是经过国外教育和海外工作生活获得的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式是海归和国内的很多人最大的区别。海归的逻辑思维能力,缜密的做事能力、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是巨大的财富,千万不要在国内待了几年就把这种思维方式丢了。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让你在职场上走的很远,这种财富当你刚刚进入职场时可能认识不到,一个大专生做的互联网产品可能和你做的差不多,但是只要保持你这样的思维方式,接一下地气,我相信两三年以后中国任何的专业人才都不是你的对手。    只有秉持着海归变海带的心态,放下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心理,从零开始,这样才能真正走的最快,走到最后。

    2013年9月16日
  • 胡祖六:世界品牌的建立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

        共产党在革命时代,因为要打江山,肯定要吸引很多有理想、有才华的年轻人。邓小平在文革十年浩劫后,要改革、要开放,特别重视人才。第一次全国科协大会就是在全社会掀起真正尊重人才的文化。然后开始恢复高考,这时我们在座的很多人才有了留学生涯。邓小平改革的思路是“现代化建设一定要靠人才,靠科学家,靠管理人才。”    而最近五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只有中国是一枝独秀,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着较好的态势。许多人自我感觉良好,不是很赞赏政府引进人才。三十年来高速发展,这个成就我相信炎黄子孙都是感到自豪。    然而我国还是中等收入的国家,过去我国经济靠出口,相对比较容易。只要你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便宜,外商就会来大陆投资,中国就顺势成为了世界工厂和出口大国。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出口大幅下降,我国通过投资拉动、地方融资和大量信贷扩张也能支撑我国经济保持几年的增长态势,然而这种投资拉动的模式虽然容易,但是不能持久。今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需要依靠创新,这条路是不能变的。创新不能靠领导喊喊口号,而是需要靠知识产权和科技研发。我国应该加大研发投入,这种研发也是一种生产力,你花的钱并不一定赚的多,最后世界品牌的建立归根到底还是靠人才。    海归需要更多的进入企业进行创业。过去许多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都进入大学、国企等大的机构,其实我觉得下一代的留学生应该更多地选择去创业。当然,大学还是需要很多教授做基层研究和教书。然而现代社会,由于互联网和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学生可以在国内听到国际一流老师的课程。我认为并不是所有最好的人才都要到大学。他们更多的是去创业,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国家现阶段已经到了历史选择点,如果不能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如果在IT、医疗、消费、新能源等许多领域不能够创新创业的话,国家的发展是将会出现滞后,从而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9月16日
  • 张黎刚:海归可以在销售领域发挥自身优势

        我是来自爱康国宾的张黎刚。刚才徐小平谈到雾霾问题,我们是专门为大家做健康的。我是1998年回国的,回国后发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国人普遍喜欢洋品牌。    我认为海归的优势在销售而不是进行本土化创新。最近流行的微信都不是海归创立的,而是土鳖创立的。爱康国宾希望把IT和医疗结合起来,但是很惭愧地说,接受爱康服务的人对我们的IT平台很不满意。在中国医疗行业创新的话,我觉得最大的软肋是IT。    爱康国宾在医疗行业第一家推出了微信客户平台,将来,我们希望可以做到一个人从家出门的时候,他的手机APP会根据户外的各种指标为你提供出私人的出行建议。例如,它为具有花粉过敏体质的人提供以下建议:“根据你的你体检结果,您对对花粉是过敏的,今天的花粉浓度达较高,你需要戴口罩。”另外,如果一个人是糖尿病前期,他需要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则在吃饭的时候提醒他控制对淀粉的摄入。同样,如果客户需要通过减肥来控制体重,那么我们的微信平台将会给他提供个性化的参考食谱。

    2013年9月14日
  • 徐昌东:中国即将进入通用航空发展期

        我是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徐昌东。基金主要关注三大领域:旅游度假、建材和生产直升飞机。    美中基金就是做投资装备制造,大家比较熟悉的海明堡飞机美中基金占97%股权。中国低空产业开放以后,我国的通用航空(私人飞机)可以做到提前40分钟规定好行程,而不是现在的16个小时。    今天我们的主题讲的就是创新。如果在技术上要进行创新,现在很难看到希望,但我们可以在管理上创新,将时间缩短。以通用航空为例,美国有23000个通用机场,26万架通用飞机。而中国只有383个通用机场和1000架通用航空飞机。和美国相比,我国的通用航空几乎为零。按照国际惯例和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中国马上就进入了通用航空发展的阶段。现在有很多的企业家准备买飞机,然而我国低空航空还没有开放,《通用航空法》也没有出台,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快通用航空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度。    通用航空飞机跟普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25年前人们很难想象中国的汽车产业超过美国,然而就在六年前中国的汽车产能实实在在超过了美国。我认为中国用不了26年就可以实现通用航空飞机超过美国的目标。    我讲一下医疗行业的海归优势。第一、全球顶级的医疗集团还是在欧美,海归在引进海外先进的医疗模式上有优势。第二、今后,会有一批中国顶级高端客户到全球享受顶级医疗服务,这一业务的市场推广和相关服务就会使海归发挥他们的优势。

    2013年9月13日
  • 
  • 1178
  • 1179
  • 1180
  • 1181
  • 1182
  • 
  • 共【 1182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今日中国】全球化智库(CCG)秘书长苗绿:凝聚国际青年 共同担负未来
  • 文汇报 | 百年变局见证中国外交新时代
  • 王缉思:莫让反华阴谋成“新华盛顿共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