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全球化势力对人类社会影响层面的扩张,已逐渐引起各国政治、教育、社会及文化等学科领域的重视,引发大规模的研究热潮。对于“全球化”的观感是好是坏,目前仍是见仁见智,例如全球化对于本土文化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它也会使得本土文化的内涵与自我更新能力逐渐模糊与丧失。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
- 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图片
- CCG世界华商研究所图片
- 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图片
- CCG数字经济委员会图片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联系
- 概况介绍
- 兼职研究员
- 未分类
- 概况
- 全球化
- 全球治理
- 美国
- 国际人才政策
- 中美贸易
-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 中国开放指数
- 新闻动态
- CCG品牌论坛
-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主席/理事长
- 中文图书
- 品牌论坛
- 研究合作
- 重点支持智库研究与活动项目
- 概况视频
- 主任
- 香港委员会名誉主席
- 关于
- 团队
- 国际关系
- 国际组织
- 加拿大
- 华人华侨
- 国际贸易
- 来华留学
- 区域与城市
- 媒体报道
- 二轨外交
-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 高级研究员
- 资深副主席
- 英文图书
- 圆桌研讨
- 建言献策
- 概况手册
- 副主任
- 理事申请
- 香港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 顾问
- 研究
-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 区域合作
- 欧洲
- 中国海归
- 来华投资
- 出国留学
- 大湾区
- 活动预告
- 名家演讲
-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副主席
- 杂志
- 名家演讲
- 媒体采访
- 年报
- 秘书长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主席
- 国际顾问
- 国际贸易与投资
- 一带一路
- 亚洲
- 留学生
- 对外投资
- 国际学校
- 动态
- 名家午餐会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 特邀研究员
- 理事长
- 媒体采访
- 文章投稿
- 副秘书长
- 活动支持
- 香港委员会副主席
- 国际教育
- 非洲
- 数字贸易
- 活动
- 智库圆桌会
- 常务理事
- 智库访谈
- 国际合作
- 总监
-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 研究员
- 研究支持
- 香港委员会常务理事
- 国内政策
- 拉美
- 专家
- 理事
- 直播
- 捐赠支持
- 主管
-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个人捐赠
- 前瞻研究
- 澳洲
- 咨询委员会
- 企业理事
- 其他
- 捐赠联系
- 中东
- 成为理事
- 研究报告
- 建言献策
- 出版物
- 理事申请联系
- 智库研究
- 音视频专区
- 联系我们
- 观点
- 捐赠
- 工作机会
- 香港委员会
-
PIIE高级研究员Mary Lovely:国际社会应持续推动中美两国合作抗疫
2020年4月9日,全球化智库(CCG)以“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主流智库、商会的领导者和代表与CCG专家学者就中美如何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如何促进有大量需求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如何评估疫情爆发造成的中美间的紧张局势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增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中美合作拓展机遇。
2020年4月22日 -
龚炯: 在疫情的影响下,GDP增长趋势将呈Z形发展
2020年4月9日,全球化智库(CCG)以“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主流智库、商会的领导者和代表与CCG专家学者就中美如何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如何促进有大量需求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如何评估疫情爆发造成的中美间的紧张局势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增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中美合作拓展机遇。
2020年4月22日 -
王勇:中美两国应加强对话交流 增强政治信任
2020年4月9日,全球化智库(CCG)以“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主流智库、商会的领导者和代表与CCG专家学者就中美如何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如何促进有大量需求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如何评估疫情爆发造成的中美间的紧张局势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增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中美合作拓展机遇。 CCG 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说明,“地球村”的世界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程度空前加深。面对造成人类苦难的全球疫情危机,一些西方国家应摒弃意识形态的偏见,扩展全球公共卫生合作。中美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两国的团结和合作对两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此次疫情暴露了中美合作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也是中美经贸关系的根本问题,即两国缺乏政治上和战略上的信任。如疫情初期,美国媒体称武汉封城反映出中国政府治理体系的崩溃。他建议,两国领导人以更坦率和友好的方式进行谈话,并立即恢复必要的对话机制。中美双方应就文明治理体系进行深入对话,增强政治互信,并在政治和社会制度上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谋求发展。
2020年4月17日 -
美国商会大中华区执行主任王杰:中美应搁置差异,将重点放在积极合作上
2020年4月9日,全球化智库(CCG)以“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美经贸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美国主流智库、商会的领导者和代表与CCG专家学者就中美如何落实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如何促进有大量需求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的双边贸易的发展,如何评估疫情爆发造成的中美间的紧张局势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增进中美两国的人文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中美合作拓展机遇。
2020年4月16日 -
王勇:疫情下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大变局
4月9日晚,“中国与世界”专题讲座的第一讲“疫情下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大变局”于腾讯会议成功举办。本系列讲座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各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主办,目的在于帮助大家更加有效清晰地理解中国、世界现在所处于的位置和可能到来的变化。首场讲座由北京大学研究生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会联合主办,邀请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勇教授为主讲教师。约400名人员参与讲座,气氛热烈。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王勇教授 一、 疫情的蔓延与全球经济的影响 这次疫情可以说是194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而且这次危机的形式非常特殊,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处在一种停滞的状态。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这种“停摆”情况未来会更加严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各国团结起来共度难关,称新冠疫情是“联合国成立75年以来最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跟联合国秘书长通话的时候表示,“新冠肺炎病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国际社会必须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习总书记本人多年来在国际场合上倡导的,是中国贡献国际社会的非常宝贵的政策思想,展示了中华文明“世界大同”的理想与期许。 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证明了全球化意识的重要性,然而人类的意识落后于现实的发展,这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今天线上活动结束半小时后,我将与美国主要智库进行连线,就中美关系、经贸关系、中美与WTO、世界贸易组织等相关话题进行对话并做专题发言。通过与类似这样的沟通,希望能够促进美国同事、美国朋友们朝着这样的思考方向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一些人近年来一直在推动中美之间经济和科技“脱钩”,人文和社会“脱钩”,这是非常不现实的,逆全球化潮流的,损人不利己,其他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会遭受损失,也同样损害美国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全球疫情至少有三次冲击波 第一波主要是在中国,疫情在中国的大规模爆发。对中国而言遭遇的是第一波的冲击,对全世界的经济而言冲击的是全球的供应链即全球的制造业。 第二波主要是疫情在欧美大规模的爆发,冲击的是全球经济,全球的股市暴跌等等。现在我们看到中国加快复工复产,但是我们出口的产业却面临没有订单、没有需求的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这些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 4月3号美国确诊病例累积是245,000人,到4月6号已经到33万多人。病例的高速增加说明检测手段的发展,同时也从侧面说明美国在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非常有可能至少将一些新冠肺炎病例当成普通流感来看待了。奇怪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美国公布的病例数据都是来自美国的学术机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美国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并未发挥很大的作用。现在面临的是新形式的全球危机,有人说其冲击力度超过1929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大萧条导致金融危机,同时伴随大规模失业,失业率超过35%,也包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出现的状况。 第三波可能是发展中世界,尤其像印度等人口大国,如果疫情持续大规模爆发,感染人数可能会更多,全球卫生危机会进一步扩大。由于存在全球化的基本特点,未来疫情可能会有更多的冲击波。疫情有可能在南北半球不同国家间之间来回循环,有可能对人类生活造成持续长时间的影响,除非人类开发出疫苗或特效药。 美国经济的走向:美国与全球股市大跌的主要因素 3月12日,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引发了美国股市大跌,至少发生了4次熔断,距离美国股市最高峰时期,估值已经跌去了百分之四十多。美国政府采取几轮救市措施,包括美国推行基本“零利率”的政策,无限额的量化宽松,美联储绕过金融机构直接购买美国公司债券,相当于美国一些重要的企业与金融机构由国家接管了。3月底,美国国会推出2万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受益者既包括大企业,也包括中小企业与个人家庭。现在又开始讨论是否有必要推出2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刺激计划。 美国经济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与中国及东亚地区差别比较大。股市对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美国是一个以股市融资为中心的经济,也是一个建立在信用、信贷基础上的经济。疫情不断扩大有可能触发美国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疫情与金融等问题叠加在一起,有可能重演2007年次债危机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但是,美国政府吸取了2008年的教训,政府救市措施一步到位,首先保证市场上的流动性,政府采取的上述诸多措施就是为了安定投资人的信心,避免恐慌和抛售,这些救市举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因为疫情走向不明,美国股市表现是暴涨、暴跌,与股市最高峰时相比还是跌去了20%左右的市值。 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给普通民众发钱,因为美国的个人与家庭储蓄率非常低,美国40%多的人或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现金,这是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不太一样的地方。尤其是一些领周薪的中下阶层,在疫情影响下没有工作、工资,如果不给他们提供生活费用,后果不看设想。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非常高了,而且还在继续攀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甚至超过“大萧条”时期。如果政府不集中发钱的话,美国又可能发生大规模的骚乱暴动,对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加。 (一)投资人担心疫情大规模扩散 投资人担心股市大跌,美国经济不好,担心疫情大规模的扩散,尤其在美国扩散。美国前一阶段准备不足,医疗物资短缺、检测有限、防控不得法,可以说耽误了我们用巨大的努力甚至是牺牲生命为全世界赢得的宝贵的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现在美国国内对特朗普政府的批评不断增加,尤其是来自民主党方面的批评。2020年是美国的大选年,党派斗争会进一步激烈。按照相关研究,美国的疫情达到峰值可能要到5月底6月初,现在还是在上升的过程中。
2020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