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于运全:各国应协同努力建设全球卫生共同体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需要了解共同的未来和责任,建立一个全球合作的国际社会,特别是为应对疫情实现一个全球卫生共同体。此时,多边主义对于建设全球卫生共同体的作用显而易见,也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020年8月19日 -
王辉耀:全球开发银行应加强合作,共推国际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近年来亚投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多边合作,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向世界展示了其开放包容的形象。为了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信用度、透明度和效率,更好地填补亚洲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缺口,亚投行与世界其他开发银行应加强合作,可组建全球开发银行联盟,使多边合作制度化。中国也可以通过遵循透明、可持续的国际规则,更好地防范外债风险,帮助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2020年8月18日 -
芮泽:多边主义并不总是未来发展的“万能药”,但它是个必要要素
联合国与世界银行成立以来取得了瞩目成就。中国也为抗击贫困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多边主义为实现这些成就提供了可能。新冠疫情让国际合作与援助变得更为重要,因为很多脱贫者可能因疫情瞬间回到贫困状态,同时,疫情也暴露出了全球食品供给、商品流动性等方面的问题。今后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应有更多话语权,多边主义合作也应更多元化。
2020年8月4日 -
全球化在颠覆性倒退? CCG在中国欧盟商会2019年会发声
2019年12月3日,中国欧盟商会2019年会“全球化还有未来吗?”在北京成功举办。欧盟使馆使节、众多经济学家、智库领导者、中国和欧盟的企业高管以及在全球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就全球化、多边合作、“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发展以及中国-欧盟关系等话题展开研讨,为应对全球化挑战寻找新机遇,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机制,推动维护国际治理进程以及促进深化中国与欧盟等国家及地区的双边及多边合作建言献策。本次年会上,中国欧盟商会主席Joerg Wuttke(伍德克)致开幕辞。欧盟驻华大使Nicolas Chapuis (郁白)以及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分别发表主旨演讲。CCG理事长王辉耀受邀参加论坛并发表讲话。 随着民粹主义的兴起,美国从多个多边协议和共识中退出,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被蒙上了一层阴影。在国际形势发展与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节点上,全球化挑战引发了对发展经济的长期信念的重新思考,而为应对新挑战并找到对策已成为所有利益相关方的优先事项。 在此背景下,本次年会共设三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全球化进程所面临的挑战展开研讨,为完善国际治理方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发展以及加强中国-欧盟合作关系等提出建议与对策。
2020年7月5日 -
杨洁勉:世界秩序接近“百年巨变”前夜
目前,国际社会不具备公共卫生的高度权威机制,美国的公开挑战又干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工作。在地区范围内,也缺少地区公共卫生机制,即使在欧盟内部也各自为政,一些原来通行无阻的边界重又关闭。
202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