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中国海归从政研究
随着两会临近,中国政府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将会亮相。中国经济腾飞,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同时也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包括科技创新 和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面,中国必须启用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员,其中包括一大批已经回国的海归。近年 来,中国国内在这个领域有了重大突破,仅仅在2007年一年,就有两位海归直接晋升国家有关部委的部长。
2014年2月19日 -
新世纪的中国留学与海归潮
“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当年中国的“留学第一人”容闳曾如此表达自己留学的目的。中国留学大潮自清代官派“留学幼童” 以来,先后涌现出孙中山、黄兴到陈独秀、李大钊再到周恩来、邓小平等数代杰出人物,这些留学生归国参与国家历史进程,改变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
2014年2月19日 -
海外技术人才及社团推进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中的作用
1. 引言
2014年2月19日 -
转型的中国:海归的新机遇和新使命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惠于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将“中国制造”洒遍世界每个角落,与低工资劳动力相结合使中国成为低成本制造业的世界工厂。政府的项目资金、政策、科技园等投资行为以及外国直接投资还带来了日益繁荣的低端高新产业,最终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二大对外贸易国,以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一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挑战也日益严峻,中国急需要面对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转型发展,国家建设需要打造创新型国家;国家发展需要从偏向“效率”到偏向“公平”的转型,在要求机会均等、社会公正、收入分配合理、实现个人多元化价值的社会需求面前,要加大制度改革、政策创新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投资;经济建设上也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
2013年2月25日 -
海归创业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海归回国创业成为了一个值得瞩目的现象。在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以后至今的15年中,海归们踊跃回国创业推动了国内互联网、IT、通讯、传媒等诸多领域的发展,甚至包括传统产业的发展。
2010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