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傅晓岚:中美应将彼此视作可以产生积极溢出效应的邻居
2020年4月29日,全球化智库(CCG)围绕科技与新冠疫情为主题举办了线上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科技界政策专家及资深从业者就现阶段中美两国的科技界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疫情后经济秩序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为全球抗疫探索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建言献策。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首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可能会有的创新格局。她认为,这场疫情敲响了全球创新合作的警钟,一方面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开发测试盒方面进行了合作,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可能会引发地缘政治危机,并进一步损害全球创新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她就四个中美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提出了建议,即开展研究与创新大流行病的应对、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协调科技和创新政策以及稳定全球供应链。她表示,中美之间需要心态的改变,不要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视作可以产生积极溢出效应的邻居。
2020年5月7日 -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Peggy Blumenthal:增进美中学生交流将成为美中关系的粘合剂
2020年4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以“新冠肺炎如何改变国际教育未来蓝图?“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数位知名国际高校与中外合资大学的校长、专家与学者就疫情下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对国际教育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美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中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疫情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议题的学术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国际合作拓展机遇。
2020年4月22日 -
周延礼:绿色保险守护绿水青山
在全球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险资产所有者要将稳健周全作为投资策略的关键因素。
2020年1月2日 -
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在美发表演讲:中美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合作更重要
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0日,中国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全球化智库(CCG)名誉主席陈德铭在美国纽约参加“中国年会:竞争还是合作”论坛,并在会上发表演讲,从三个方面阐述“中美关系”,强调中美间既有竞争和合作,但合作更重要。 关于全球化经济环境下的大国关系,陈德铭表示,二次大战前,全球跨国贸易只占全球GDP的5%。直到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16年,全球贸易占全球GDP的30%。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原来的规则和现实世界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落差,例如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在原来是不敢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全球性交流、生态环境保护、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等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有一些更具体、可操作的方式来制定全球多边经济规则。世界贸易组织想达到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未实现,确实需要改革。在这一问题上,中美两国在去年阿根廷举行的G20峰会上也达成一致。但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构导致这些新的议题很难通过,但是另起炉灶或者放弃现有规则是不可行的,而是要体现大国的担当。特别是中美两国,更是世贸组织能否成功改革的关键。 对于信息技术革命下的大国关系,陈德铭指出,信息化时代下,在海量信息面前,解决长期困扰人类的奥秘,仅凭一国之力已经无法胜任,跨国合作才能事半功倍。数据显示,中美两国的科学家每年合作数千份论文,数量远远超过美国和其他国家科学家之间的论文合作数量。也有数据显示,中国位居美国科研合作伙伴之首,18.7%的美国科学家与中国同行合作,提供了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等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促进经贸交流。中美甚至还可以合作在5G的基础上进行6G的研发。他认为,中美经济冲突论是疯狂的,脱钩论应该“见鬼去”。 谈及超级大国和新型大国的关系,陈德铭认为中美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是按国际市场规律竞争,合作是更重要的。美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但是如果不守规则,也将失去竞争力。美国不应把自身国内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归结于国际。而中国是一个较大的自由经济市场,虽然总GDP只有美国的65%左右,但是国内市场已经达到了美国的99%,与美国基本相同,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在贸易领域,中美两国优势互补、利益共享。2018年,美国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中国市场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举办进口博览会的国家。今年11月的进博会,有192个美国企业参加,比去年增加18%,为所有参展国中最多。再过20天,中国新的《外商投资法》即将生效,说明中国正在向更加开放的方向迈进。也是明年,中国还将开放金融投资,允许外国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 本次论坛由南华早报主办,南华早报行政总裁刘可瑞在会上致欢迎辞。美国传统基金会国际经贸中心主任、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Terry Miller,美国驻新加坡前大使、礼德律师事务所纽约办事处的合伙人David Adelman,美国驻香港及澳门前总领事唐伟康(Kurt Tong),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Craig Allen,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会长、国际安全与外交事务高级研究员Daniel Russel,美国前贸易副代表、前TPP谈判首席代表、ASPI副主任Wendy Cutler和美国中国总商会副会长、中国工商银行美国区域管理委员会主席肖玉强、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等350余位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相关行业专家、政府官员和商界领袖出席论坛,共同为中美经贸合作、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CCG主任王辉耀应邀参加会议并在大会论坛中发言,为应对全球挑战商议对策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贡献中国智库的力量。中国驻纽约领事馆总领事黄屏、副总领事钱进以及经商参赞顾春芳出席会议。 在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关键节点,本次“中国年会”共设10余场包括以世界经济走势、社会环境、贸易和技术等为话题的平行论坛和活动,与会者纷纷表达了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担忧,并为中美双方能够达成协议、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出谋划策。 在以“两极分化:对立的意识形态是否可以共存”为主题的大会论坛上,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与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会长、国际安全与外交事务高级研究员Daniel Russel,美国华裔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杨安泽的外交政策顾问、《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作者李淯和Live Nation 中国区首席战略官 Grace Chen就中美如何认同合作、展开良性竞争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本场会议由南华早报执行总编周松欣主持。 王辉耀博士指出,中美间有太多太广的共同利益,贸易联系十分紧密,根本无法“脱钩”,但若保持现状中美关系或将陷入恶性循环,对全球价值链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双方现在亟需转换思维重建互信,接受“和而不同”时代的到来。他期待中美贸易谈判能够取得成功,中美能在未来展开更多合作,共享未来。 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原驻美公使、CCG高级研究员何宁,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商务部办公厅副处长杨超,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负责人丁洁,CCG副主任高志凯,CCG秘书长苗绿和CCG副秘书长唐蓓洁等也出席了会议。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还有,美国中国总商会理事、比亚迪美国公司总裁李柯,华为的美国国会、地方政府事务负责人Donald Morrissey,杨一美咨询公司创始人、美国百人会领袖杨一美,瑞银集团全球财富管理美洲首席投资官Michael Ryan,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Stephen Roach,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亚洲政策高级主任Naomi Wilson,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创始人、总裁Robert D. Atkinson,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及中国商业与全球化教授项兵,傅尔曼大学詹姆斯·杜克教授;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成员白荷婷,美国国际教育学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Allan E. Goodman,《中国千禧一代》作者Eric Fish,Politico Pro首席经济记者Ben White,南华早报副执行主编褚瑞丹,南华早报美国区总编Robert Delaney,南华早报技术编辑蔡康禾,南华早报北美地区副总编Jodi Xu Klein以及南华早报政治经济新闻主编周昕等。 “中国年会”是由南华早报主办的极具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系列论坛。今年2月,“中国年会-展望未来40年:撰写中国新篇章“在香港举办,超过250名中国内地及香港商界领袖、政府官员及初创企业家出席,为香港在中国未来长远发展中的角色、如何充分利用大湾区计划、企业应如何开展互利合作,以及中国如何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建言献策。本次是年会首次在美国纽约举办。
2019年12月13日 -
进博会上举办“新消费”论坛,CCG助力数字经济全球化
2019年11月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小红书共同举办了进博会配套活动”新消费--重塑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形态”论坛,来自政商学研各界的300余位中外嘉宾和媒体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索新消费趋势下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经济的全球治理。本次论坛是第二届进博会的高规格配套论坛活动之一。
2019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