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是CCG全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最早以全球化命名的智库,CCG创办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并设置全球化相关国际议题;在海内外举办了“WTO改革”、“多边治理”、“一带一路”等专题研讨会,把“一带一路”这一主题首次带到国际安全与治理领域的世界高规格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基于多年对全球化领域的全面研究,CCG发布出版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方案及实现路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化向何处去:大变局与中国策》等研究报告和图书,其中Edward Elgar 出版社出版的Handbook on China and Globalization是为数不多的由智库在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书籍。CCG提出的两项倡议入选首届巴黎和平论坛,为中国智库更充分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开拓了崭新模式。此外,CCG与WTO、UN 、经济合作国家组织(OECD)、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众多国际组织、国际智库和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
-
傅晓岚:中美应将彼此视作可以产生积极溢出效应的邻居
2020年4月29日,全球化智库(CCG)围绕科技与新冠疫情为主题举办了线上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科技界政策专家及资深从业者就现阶段中美两国的科技界发展、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疫情后经济秩序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为全球抗疫探索国际合作的新路径建言献策。 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首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可能会有的创新格局。她认为,这场疫情敲响了全球创新合作的警钟,一方面可以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开发测试盒方面进行了合作,但另一方面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可能会引发地缘政治危机,并进一步损害全球创新体系。在这种背景下,她就四个中美可以进行合作的领域提出了建议,即开展研究与创新大流行病的应对、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协调科技和创新政策以及稳定全球供应链。她表示,中美之间需要心态的改变,不要将彼此视为竞争对手,而是视作可以产生积极溢出效应的邻居。
2020年5月7日 -
美国国际教育协会Peggy Blumenthal:增进美中学生交流将成为美中关系的粘合剂
2020年4月17日,全球化智库(CCG)以“新冠肺炎如何改变国际教育未来蓝图?“举办线上研讨会,邀请了数位知名国际高校与中外合资大学的校长、专家与学者就疫情下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线上教育的广泛应用对国际教育产业结构的影响以及中美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和中国的人才培养战略的影响等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疫情下的国际教育发展议题的学术交流,为在全球共同抗疫的关键时期的国际合作拓展机遇。
2020年4月22日 -
进博会上举办“新消费”论坛,CCG助力数字经济全球化
2019年11月7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小红书共同举办了进博会配套活动”新消费--重塑全球消费市场的未来形态”论坛,来自政商学研各界的300余位中外嘉宾和媒体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探索新消费趋势下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数字经济的全球治理。本次论坛是第二届进博会的高规格配套论坛活动之一。
2019年11月11日 -
梅林德:WTO有能力让成员团结在一起
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9中国“引进来”与“走出去”论坛暨第六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于2019年11月2日-3日在北京举办。CCG高级研究员、前日内瓦贸易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中心(ICTSD)总裁Ricardo Melendez Ortiz(梅林德)发表以下观点:
2019年11月7日 -
周立群:“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文章选自新浪网,2019年8月17日
2019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