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昕:以合作和发展共塑全球化美好的未来

2025年5月27日

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论坛开幕环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发表如下观点: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出席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所有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谈到全球化,我不禁想到20年前曾经风靡一时的一本书——《世界是平的》。在这本书里,托马斯·弗里德曼先生揭示了他在全球旅行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即全球化正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平坦。他还分析了让世界变平的十大因素,包括冷战的结束、互联网的兴起等等。当时,我充满热情地读了这本书,心中满怀对一个平坦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20年后,我特意重新读了这本书,发现书中对未来的畅想还是不够大胆。20年来,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科技迭代眼花缭乱,全球化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高歌猛进,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的前进方向。这个世界比弗里德曼先生预想的更加平坦了。

但是,弗里德曼先生同样没想到的是,作为全球化进程的发起者、推动者和规则的制定者,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面临着反全球化思潮的冲击,并争先恐后地推出各种逆全球化的举措。

全球化究竟怎么了?一个平坦的世界难道不好吗?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分享对这些问题的一点粗浅思考和看法,也算为本次论坛抛砖引玉,请各位专家指正。

回望过去20年,全球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显而易见: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创造了1.5亿个就业机会。1990–2019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日均生活费<1.9美元)从 19亿人降至6.5亿人,贫困发生率30年里下降了60%。

同期,全球商品贸易额从3.5万亿美元增至25.3万亿美元。 国际贸易增加使商品价格降低,从而让普通人的日子过得更好。以美国为例,消费品价格整体因此下降了15-30%。

全球化还推动了医疗资源在世界各国更加均衡的分布与流动,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1990年的64岁增至2019年的73岁。 非洲儿童疫苗接种率从1980年的20%升至2020年的75%。

全球化给各国人民带来的好处不胜枚举,那为什么在当今世界,尤其在制定了全球化规则、管理着全球化进程的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的浪潮反而大行其道呢?

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其著作《全球化逆潮》(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中提出,每个国家都有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如果赢家能够拿出一些收益,与输家分享,这样每个人的境况都可以更好。但遗憾的是,赢家作为一个群体是自私的: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政治更多地掌握在赢家手中,特别是在美国,金钱在决定政治结果上有很大的影响力。全球化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管理全球化。

美国联邦参议员桑德斯多次提到,美国最富有的三个人拥有的财富相当于美国底层1.7亿民众的财富总额。位于金字塔尖的1%的精英拥有了美国90%的财富。美国跨国公司的CEO的平均薪资是普通员工的300倍。就在少数人拥有巨额财富的同时,有8500多万美国人没有社会保险或者保险不足。80万人无家可归。排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美国普通人的实际工资50年来就没有获得增长。

面对全球化造成的困境,很多人开始怀念,甚至想重新回到“美好的旧时代”。一些政客正是抓住了这一怀旧心理,煽动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试图将自身内部的矛盾包装成全球化带来的外部威胁。这样的“内病外治”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发展瓶颈,反而会损害各国正当权益,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对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合作造成严重冲击,给全球带来巨大混乱和不确定性,最终将反噬自己。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机遇,以包容聚合之力,更合理、更公平地处理收益分配问题,让全球化得到更多民众的拥护,让经济全球化进入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关于经济全球化,中国领导人次深刻指出,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应该相互视对方的发展为机遇而非挑战,相互把对方当作伙伴而非对手,让“同球共济”、团结协作、互利共赢成为时代主旋律。

在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下,中国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正确的历史选择,为世界带来更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

在固步自封和改革开放之间,中国坚定选择改革开放。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在封闭状态下实现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是中国发展的活力之源。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不仅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在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之间,中国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多极化的世界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正在成为新的现实。共同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中国发展的理念支撑。推动构建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是我们对多极世界的真诚期许。中国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将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

在社会极化和共同富裕之间,中国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3000年前,中国的思想家就提出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抱残守缺和守正创新之间,中国勇敢拥抱守正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的破局关键。中国政府努力为年轻人搭建广阔的创新舞台,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和包容的试错环境,鼓励年轻人打破常规、探索未知。前不久在北京亦庄举行的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被大家津津乐道,虽然赛场上机器人没有人类跑得快,顺利完赛的也屈指可数,但多年后回望这场“不完美”的赛事,人们可能会说这是引领机器人技术变革的伟大开端。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赋能、市场规律和国际分工向纵深演进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我们深知,全球化的发展不会一路坦途,但世界各国应该坚持“握手”而非“挥拳”,“拆墙”而非“筑垒”,“联通”而非“脱钩”。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要做的不是回到从前,而是携手共塑美好的明天。只要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开放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沟通中扩大国际合作,就一定能找到互利合作的多赢之道,把全球化的“蛋糕”不仅做得更大,也分得更好。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外宾走进北京城市副中心

历届回顾

从大国竞争到重塑多边,这场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看点拉满

60多国代表踊跃参会,第10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年度重磅 2020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十字路口的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大咖齐聚CCG论道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

关键词 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