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运全:全球变局中,全球化应向更高形态演进
2025年5月27日2025年5月22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在论坛开幕环节,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表如下观点:
感谢苗博士的介绍,尊敬的王辉耀理事长,沈昕副会长,张军秘书长,尊敬的康京和会长,戴克澜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应邀出席本届论坛。作为论坛的协办方,我们也向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300多位在座的朋友致以诚挚的问候,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下百年变局持续加速演进,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上升。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动能减弱,地区和平与发展面临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本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25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人类发展进程已经放缓至35年来最低的水平。年初,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强调随着技术加速、地缘战略变化、气侯变化和人口结构分化等长期结构性力量的持续作用,我们面临一个分裂的世界,全球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不确定”成为超过半数受访者对未来两年全球前景预期的关键词。
本届论坛以多极世界的全球化发展为主题,恰逢其时地回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的《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的主题是“多极化”,认为我们生活在由多极化塑造的世界中。因此,多极化与全球化一样,作为客观趋势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世界需要怎样的多极化、什么是真正的多极化、多极化将会带给世界什么,对此,西方与东方、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的理解并不相同,有关多极化的叙事差异将影响多极化的走向,乃至世界发展的前景。我们希望借助本论坛的讨论,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减少不确定性。
刚刚沈昕副会长分享了他对全球化的一些见解,我想与多极化一样,目前全球化和多极化都还在发展中,并没有确定性的答案,但有一些思考的维度值得讨论。我认为真正的多极化不是地理板块的重新划分,而是文明对话的相互激发。真正的多极化在本质上应是不同文明体系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写照。真正的多极化不是阵营对抗,而是不同发展模式的和合共生,需要构建文明共生的和合生态。真正的多极化不是全球化的终结,而是全球化向更高形态的演进。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人们开始超越单一国家视角,以全球视野探索相互协调、合作治理的路径。随着以发展中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性崛起,20国集团、金砖机制、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机制发展,展现出多极化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共同成果和重要标志。
尽管全球化与多极化都是历史范畴,随时代发展而演进,但其中体现出的团结、合作、共商解决人类共同问题的精神一以贯之。也正因如此,今年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显示,近七成的专家认为缺乏全球合作,将使各国经济增长和其他政策推进面临巨大挑战。
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冷静和理性地讨论,以寻求合作之道。当然,寻求合作大国需要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需要发挥建设性作用。智库在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看到王毅同志在会见康京和主席的时候,对智库在中美对话发挥的建设作用予以肯定。我们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在推动全球治理、文明互鉴的实践当中,也一直将推动全球化、多极化作为重要使命。我们希望与王辉耀理事长率领的全球化智库等国内外的合作伙伴一同,为多极世界和全球化发展,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我们智库的力量。
预祝本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本文依据嘉宾在由由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CPAFFC)联合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ACCWS)与中美交流基金会(CUSEF)协办的“第十一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链接-
第11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60国代表近300嘉宾踊跃参会
多极化时代的对话与共识: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第二日聚焦中欧关系与中东格局
历届回顾
CCG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如何加强中美欧与全球合作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扩大开放、应对全球化新挑战——第五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互塑和推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与全球化新未来 ——“第四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举行
推动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全球命运共同体与中国企业发展新思路–2015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