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CG承办大连低碳经济论坛
低碳生活渐渐引领潮流,低碳经济也越来越受到关注。2010年6月30日,“2010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主体活动之一——低碳经济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在大连国际金融会议中心举行。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市委统战部、高新园区管委会、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留学报国大连基地、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承办。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王辉耀,北京市侨联副主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陶庆华主持。大连市委副书记里景瑞,大连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董长海,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武献华等出席。
2010年7月1日 -
海归投资银行在中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大型国企开始现身国际资本市场舞台,海外上市也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 首选方式。2003年,中国人寿、中国人保、首创置业等国有企业赴海外上市;2004年,中芯国际、蒙牛在海外上市;2005年神华集团、交通银行、建设 银行在香港上市。2006年,中国工商银行采用A+H同步发行,创造了全球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发行。
2010年3月31日 -
欧美同学会2010年北京论坛在京举行
2010年6月27日,以“新人才,新机遇,新发展“为主题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于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主办,苏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留学人员发展基金会协办,欧美同学会商会、建言献策委员会、企业家联谊会、青年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承办。全国人大、中组部、统战部、科技部、人社部、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侨联、国家外专局等有关门领导也参与大会与嘉宾们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还有海内外优秀留学人员代表、千人计划代表、创业企业家、投资专家、创业园代表、跨国公司高管、学界翘楚等社会各界精英共超过6百人参加了本届论坛。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等有关领导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精彩的重要讲话。 论坛由本届论坛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主持。
2010年3月19日 -
海归企业上市华尔街
目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共50多家,总市值400多亿美元;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中,高管大多有海外留学背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企业正推动新技术及传统产业发展,创造了企业在中国发展、在海外融资的新模式。
2010年3月17日 -
“千才汇聚,让人才在国际上流动起来”圆桌论坛
近日,加拿大亚太基金会(APF)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丽晶酒店举办了"千才汇聚,让人才在国际上流动起来"的圆桌论坛。正在中国访问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Gordon Campbell,加拿大驻中国大使马大维,加拿大亚太基金会总裁胡元豹、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出席了研讨会。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千人计划提出以后,第一个在国内有海外机构和政府参与的有关国际人才流动的研讨。本次圆桌论坛的主题是“让千人精英流动——中加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合作”。这次研讨会由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共同发起,并且得到了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的支持,本次论坛的焦点即关注中加两国在人才交流发展方面的优势。
2010年3月16日 -
CCG举办“跨国企业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圆桌座谈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跨国企业已经由外来经济因素演变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社会、生活形成了重大的影响。在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进行经 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外来跨国企业如何在中国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在“不差钱”的时代如何继续看待外来跨国企业的作用,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面对更加激烈的本土竞争,如何面对新的产业政策和自主创新,跨国企业如何实施“当地化”的战略,如何更好地与本土企业进行合作与 共赢式竞争?同时,跨国企业又如何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这些议题在官产学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新的重视。
2010年2月27日 -
2009年留学意向调查报告
据介绍,1-3月间,以往鲜少来中国直接招生的法国佩皮尼昂国立音乐舞蹈学院、南锡国家音乐学院、鲁昂音乐学院等顶级艺术院校都有计划访华、招生。与国内的教育机制不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是海外院校排名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在扩招保证财政平稳和维持就业率保证学校声誉之间的抉择,往往是一届校长最重要 的决断。
201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