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人民日报海外版】外国游客也能“扫码”逛中国
导语国际旅游是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入境旅游既有助于提升综合国力,也有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国际旅游事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自2017年以来全球化智库(CCG)与携程(Ctrip)联合开展调研,探究了来华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连续发布《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今年10月,在2019世界文化旅游大会峰会上,CCG发布了系列报告之四《推动新时代“来华旅游”高质量开放发展》。报告指出,电子支付已经在国内广泛使用,但由于外汇管理方面并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外国游客暂时无法在中国体验便捷的电子支付。对此,报告建议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协同创新,深化改革,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上逐一解决,将中国发展的成果展示出来,有效提升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真实体验。而就在近期,中国的移动支付便利性有了新的突破。支付宝、微信纷纷开通支持海外银行卡绑定,为移动支付的中国体验打开“方便之门”, 这让即便是短期来华的游客,也可以“一码”行遍中国。《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系列报告一《入境游增长乏力,中国旅游赤字明显》系列报告二《推动中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全域效应提升惠及全国》系列报告三《出入境游赤字加大,签证改革大有可为》系列报告之四《推动新时代“来华旅游”高质量开放发展》以下内容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冬日北京,寒意随着黑夜渐浓,游客“必访”的北京南锣鼓巷正一点点升起灯火与人气。人群中,不同肤色的脸庞不少,而购物付款这个小小的动作,比如是“扫码”支付还是现金、刷卡支付,则“暴露”着他们来到中国时间的长短。 过去,短期访问的外国游客因为没有国内银行卡或手机号码等,往往无法注册使用中国移动支付。而近期,支付宝、微信纷纷开通支持海外银行卡绑定,为移动支付的中国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即便是短期来华游客,也将可以“一码”行遍中国。 想要尝试的“中国体验”——不能扫码支付,是一些外国朋友来华旅游的一大烦恼 见到阿蕾莎时,她正要从酒店办理退宿,使用的是国际信用卡。“我注意到了,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几乎所有商铺都有移动支付的二维码,扫一扫付款,非常高效。”阿蕾莎说,这是她第二次来华,去年第一次来的时候,就想“接轨”中国生活,用上移动支付,但因为需要中国银行卡和手机号才能成功注册,不得不放弃了。 阿蕾莎来自意大利,她说,现金和信用卡基本可以在中国畅行无忧,但是跟同行的中国朋友比起来,要现金找零或是刷单签字,自己动作常常“慢半拍”,因此,像本地人一样“扫码”通行,也是她一直想尝试的“中国体验”。 许多短期来华人士,有着跟阿蕾莎相似的体会。近期,国外社交媒体上有一项有趣的调查,结果竟然显示,在近20%的外国网友心中,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用手机支付,是他们来华旅游时最大的烦恼。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多家国际青年旅社,不少工作人员反映经常有外国客人咨询如何开通扫码支付,也时不时有请求工作人员帮助处理二维码支付的相关情况。“遇到外国客人十分想用移动支付,却又无能为力。情况终于要得到改变啦。”一位国际青旅工作人员说。 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同比增长4.7%。这一庞大群体对移动支付的需求不容小视。同时,业内多位人士指出,进一步提升入境游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也需不断改善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类体验。 另一方面,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中国移动支付的确受到越来越多在华外国人的欢迎。“在我两位中国室友的推荐下,我一来中国就开通移动支付了。用手机可以‘扫一切’,速度超级快,非常好用。”来自美国的弗朗西斯卡说。 科技部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2018年中国累计发放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经超过95万人。许多来华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国人跟弗朗西斯卡一样,也获益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移动支付突破障碍——支持绑定海外银行卡,“下次来中国,一定试试” 短期来华外国游客如何也能自如用上移动支付? 10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关于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支持上海建设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探索突破外籍用户应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障碍,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开展非接触式支付、生物识别技术支付、智能穿戴设备支付等支付方式创新。 政策一出,市场立马有所响应。 近日“支付宝海外版”已经推出。外国用户可以下载支付宝海外版,通过“TourPass”小程序,申请到一张上海银行的电子“消费卡”。用户在认证身份后,绑定自己的海外银行卡给这张中国“消费卡”充值,即可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线下扫码支付。从衣、食、住、行、游到方方面面的消费场景支付,都能获得和中国用户近乎一致的体验。 据了解,这种专用电子“消费卡”,单次充值有效期为90天,且可多次充值。90天后,卡内剩余资金将原路退回用户的海外银行卡。为了让外国友人更好体验“中国移动支付”,至2019年12月31日,“消费卡”充值将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我们欣喜地看到,得益于中国开放的金融科技市场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合作伙伴,我们能够帮助更多外国朋友享受到安全、便捷的移动支付。”蚂蚁金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说。 腾讯公司近日也宣布,已与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Discover Global Network(含Diners Club)、JCB五大国际卡组织开展一系列合作,支持境外开立的国际信用卡绑定微信支付。目前已支持用户在12306购票、滴滴出行、京东、携程等覆盖衣食住行的数十个商户消费。腾讯方面表示,后续还将在监管指导下、在严格落实反洗钱相关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有序放开更多使用场景。 这些消息一出,立马在国内外社交媒体上引起了热议,也受到不少在华外国人的密切关注。弗朗西斯卡看到了这条新闻,她在一个“老乡”微信群里分享,发现有朋友已经跃跃欲试。正要结束中国之旅的阿蕾莎刚刚惊喜地获知这个变化,“下次来中国,我一定试试。” 开放脚步从未停下——致力于实现“一部手机”游世界,为商旅往来增加便利,让奔波的人们倍感亲切 实际上,从让中国人“一部手机”游世界,到让外国人“扫码”畅行中国,中国移动支付一直在开放中探索前行,不断用金融科技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最近,一些境外游客或许已经发现,移动支付在机场退税也能用了。 10月1日,腾讯金融科技团队为境外旅客推出的“We TaxFree Pass”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并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完成了第一笔交易。外国游客在离境退税柜台交还退税申请单后,打开微信“扫一扫”就可以实时退税到微信钱包。 据机场退税柜台的工作人员介绍,之前办理业务的支付渠道只有现金和银行卡两种,而微信小程序为旅客提供了新的选择。尤其是万元以上的大额退税款,到账时间由原来的平均5个工作日缩短为实时到账。 “离境退税越便利,入境游客消费积极性越高。”北京华联百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采用移动支付方式退税很好地提升了入境游客的购物体验。未来,更多移动支付的便利举措有望持续推出。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出国出差、旅行,中国移动支付带来的美好体验有目共睹——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们可以像在家门口的超市一样,拿出手机,“扫一扫”那熟悉的二维码。 截至今年9月,支付宝及其9个境外本地钱包合作伙伴一起,在全球服务超过12亿用户。其中,服务中国人出境游的海外商家遍布56个国家和地区。 微信支付已支持英镑、港币、美元、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欧元、新西兰元、韩元和泰铢等16个币种的交易,其跨境支付业务在过去4个季度迎来了近200%的增长。以日本为例,到2019年6月,微信支付在日本接入门店数量同比增长665%,覆盖了日本市场主流药妆店、便利店和众多餐饮连锁。 今天,“地球村”的人员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繁忙。而中国的移动支付正在为之增加便利,让往来的人们感到亲切。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2月3日《从出入境旅游看中国全球化发展》系列报告系列报告一《入境游增长乏力,中国旅游赤字明显》系列报告二《推动中国入境旅游快速发展促进全域效应提升惠及全国》系列报告三《出入境游赤字加大,签证改革大有可为》系列报告之四《推动新时代“来华旅游”高质量开放发展》
2019年12月6日 -
【中国经济网】中国服装产业如何角逐全球话语权?周一奇:时尚体系是薄弱环节
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这个道路上,有两大因素:第一是制造能力;第二是文化能力。 “拥有15万家规上企业、在2018年占据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10%,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非常完整的产业体系,然而我们并没有掌握服装领域的趋势主导权。”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周一奇在12月2日举办的“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时尚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上说。 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由全球化智库(CCG)、汉帛集团、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助力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与全球化布局的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从全球风险、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公共政策等战略层面对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进行创新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全球竞争力。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 在研讨会上,周一奇指出,中国服装产业的竞争优势是产业链优势,而不仅仅是大的优势。“这个优势现在应该说是有相当的国际竞争力的,包括现在的先进技术、智能制造领域里,我们的柔性制造生产在全球应该也是领先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环节还做不到,就是时尚文化。从制造的角度来衡量,中国的服装产业应该是有相当的竞争力的,但是在时尚文化这个领域或者这个时尚文化的体系建设中,我们还不够。” 周一奇认为,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这个道路上,有两大因素:第一是制造能力;第二是文化能力。“现在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就是时尚文化体系。目前中国在时尚领域里的时尚文化的体系建设,跟我们工业性质的产业体系建设是不匹配的,现在这是个问题。” “我们的经济实力要跟时尚影响力逐渐匹配起来。”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指出,提升中国时尚产业全球化,不是要推倒重来,也不是拒绝西方文明,要更加丰富它,和而不同,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是一个多极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时尚在这里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展现中国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面。”传统制造业如何逆袭 据介绍,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2018 年,中国共生产了456亿件服装,市场销售总额 3.08 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年将有 4%—5%的增长。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在接受经济观察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家都觉得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服装不行了,大家都去了非洲和东南亚,但事实是过去大量的品牌把制造又回流到了中国。为什么会回流到中国?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高速的发展,信息化的对称,其实对整个迎合消费者需求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协同。对于服装产业来说,产业互联网将是新的机会所在。 汉帛国际于1992年成立,是一家典型的中国传统制造企业。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服装企业之一,汉帛为包括ZARA、H&M、C&A等提供OEM和ODM服务,并为ARMANI、MAXMARA、BCBG等顶级品牌进行订单加工服务。高敏认为,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我们其实已经在主导世界很多产业的话语权。在这个时候,需要通过时尚产业去把我们的文化语言表达出来,把我们的文化的符号给提炼出来。这也将反过来帮助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 CCG秘书长苗绿指出,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中国是最大的时尚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时尚产品消费国。但是,在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缺乏时尚创意和文化符号的创意环节。文章选自中国经济网,2019年12月3日
2019年12月6日 -
【国际商报】赋能时尚文化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全球化亟需助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消费市场的快速变化,中国时尚纺织服装与时尚产业需要发挥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资源集聚和产业协同优势,推进世界级先进纺织集群建设,建设现代化产业链。中国新消费群体的理念正在不断地升级,对中国与国际时尚产业提出新的需求,中国的时尚产业需要对他们的需求进行回应与引导,并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迫切需要加快推动品牌的高质量发展。在现阶段的全球变局与国内新消费模式的转变下,CCG、汉帛集团、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于12月2日成立“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旨在助力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与全球化布局的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从全球风险、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公共政策等战略层面对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进行创新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全球竞争力。 在“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CCG秘书长苗绿从制造业方面发表了看法。她说,中国是最大的时尚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时尚产品消费国。但是,在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缺乏时尚创意和文化符号的创意环节。为此,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聚集海内外各方面的资源,为中国的时尚文化产业跨境、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研究支撑,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全球时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提到自己深受影响的打造以“ZHI”(质量、智慧、智能)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生态的概念。她指出,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向中国的回流实质上是因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的对称,对整个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协同。此外,从媒体的传播到产品的输出,文化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时尚产业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中国的文化输出。成立研究中心是希望唤醒大众对时尚产业的重视,同时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时尚产业来输出和引入更好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与互换。 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WWD中国董事长刘炳森谈到了中国纺织业的制造和消费量与受国际重视度不匹配的问题。通过对汉、唐朝与英、俄以往全盛时期的对比,他认为中国历史更有底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没能很好地“走出去”。时尚实际是文化最好的一种表现,是文化的先驱,也是一个文明了解另外一个文明、一种文化接受另外一种文化的第一个接触点。时尚可以帮助文化的传播,通过生活美学影响到全世界,甚至影响到国际政治,改善国际误解问题,缓解世界纷争局面。他表示,研究中心的成立与未来的发展,旨在帮助改变中国现状,协助促进中国在全世界中与人交流、被人接受甚至提高国际话语权。 据了解,在政策研究上,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将致力于促进中国时尚产业探索与确立创新发展方向,引领与带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融入绿色环保、科技与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中国时尚制造在全球时尚产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发展建议上,研究中心将围绕中国文化的创新传承与全球化进程、中国时尚产业集群与国际化路径、中国时尚产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时尚产业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等课题展开;在中国时尚产业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中,研究中心致力于将时尚文化产品作为传播中国思想文化、价值观与生活美学的“可视化载体”,使其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日常化沟通方式”。文章选自《国际商报》,2019年12月4日
2019年12月6日 -
朱民:大象可以抱着西瓜跳舞同时捡芝麻
专家简介朱民: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2019第一财经金融科技峰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演讲中指出,技术具有普适性,金融科技会颠覆整个金融业而不只是赋能,金融业真的变了。通过海量数据、行为建模、客户画像、风险核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效率大大提升,成本大为降低。他认为,“AI+5G+区块链”技术将在未来的10年彻底颠覆和改变金融业,一个崭新的全球金融生态正在浮现。 我们以前说这是科技金融的专利,网上银行、蚂蚁金服、百信、微众。是的,它们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今天同样看到,比如说建设银行、比如说中国银行同样用这个模式开始做大规模的小微贷款。建设银行今年上半年做了3000亿的小微企业的贷款,占了全国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的50%,不良率低于1%。 所以技术具有普适性,银行真的变了。科技并不只属于金融科技企业。建行的例子表明:一个大象同样可以抱着西瓜跳舞,还可以捡芝麻。 所以,特别是在智能风控方面,我前一阵子在做金融科技企业的研究,我们把金融科技企业几乎全部跑了一遍。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海量的数据、行为建模、到客户画像、到风险核定,精准度可以走得很高。 蚂蚁金服发一笔贷款现在是3分钟,没有人的介入,成本从我们大银行的2000块一笔贷款成本降到2.4元人民币左右,不良率低于1.2%。建行同样用这个模式,今年发了3000亿,不良率低于1%。 我还是想强调,金融科技它会颠覆整个金融业而不只是赋能金融科技业,金融业真的变了。如果我们从今天看AI+5G+区块链的话,我觉得AI和5G、区块链正在全面地颠覆金融业。 在今天这个时点上,2019年正在过去,2020年未来的10年正在出现。我们有理由憧憬在未来的10年,金融业会在根本上被颠覆和改变。一个崭新的全球金融生态正在浮现,它是金融、它是货币、它是国际监管。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在传统意义上理解的金融和金融生态,因为这个颠覆的力量的组合,力量是如此巨大,颠覆会以超过人们想象的速度发展。所以,张开你的双臂,拥抱新的金融世界吧!文章选自新浪财经,2019年12月3日
2019年12月6日 -
中国新闻网 | 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
12月2日, 全球化智库(CCG)、汉帛集团、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在北京宣布成立“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旨在为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的创新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2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汉帛集团、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在北京举行“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CCG秘书长苗绿在成立仪式上表示,中国是最大的时尚产品消费国之一。但在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缺乏时尚创意和文化符号的创意环节。“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将为中国的时尚文化产业跨境、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研究支撑,为全球时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整个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协同。成立研究中心是希望唤醒大众对时尚产业的重视,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时尚产业来输出和引入更好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与互换。 据了解,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将致力于促进中国时尚产业探索与确立创新发展方向,引领与带动相关行业协同发展,融入绿色环保、科技与金融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中国时尚制造在全球时尚产业的影响力。 同时,在中国时尚产业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中,研究中心致力于将时尚文化产品作为传播中国思想文化、价值观与生活美学的“可视化载体”,使其成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的“日常化沟通方式”。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9年12月3日
2019年12月4日 -
【环球网】环球网 | 我国服装产销世界第一 时尚品牌亟待跟上
“中国服装产业大而不强,时尚、文化等环节还十分薄弱。”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周一奇担忧地说。 据介绍,中国不仅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消费国。2018 年,中国共生产了456亿件服装,市场销售总额 3.08 万亿元人民币,预计2019年将有 4%—5%的增长。 此前,中国服装制造业大量外迁至东南亚、非洲地区,但近年来,大量服装品牌又重新把制造搬回中国。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针对中国服装市场的发展指出,回迁的原因是中国有全球最全的服装产业链。同时,服装产业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质量要求在提高,此外时尚和文化也对服装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是中国发展时尚产业的优势。 但是,中国时尚品牌一直无法与国际一流品牌同台竞技。 “时尚是文化的最好表现,是文化的先驱,是不同文化最先产生接触的领域。”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WWD中国董事长刘炳森认为,中国的文化很有特色,中国时尚品牌应该更多地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 中国本土时尚的发展,不仅是服装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还搭建了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桥梁。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异军突起,但目前在文化、时尚领域可能还是“后来者”。中国的软实力、中国的时尚影响力和中国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要匹配硬实力。 “我们的经济实力要跟时尚影响力逐渐匹配起来。”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指出,提升中国时尚产业全球化,不是要推倒重来,也不是拒绝西方文明,要更加丰富它,和而不同,更加多元、更加丰富多彩,“我们是一个多极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时尚在这里面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展现中国非常有吸引力的一面。” 同时,中国时尚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未来将迎来更大的市场。 数据显示,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至少有4亿人。到2035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增至8亿左右。消费理念的不断升级,正对中国与国际时尚产业提出新的需求。 2019年12月2日,全球化智库(CCG)、汉帛集团、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了“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指出,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将致力于促进中国时尚产业探索与确立创新发展的方向,提升中国时尚制造在全球时尚产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文章选自环球网,2019年12月3日
2019年12月4日 -
【人民网】人民网 | “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
2019年12月2日, “全球化智库(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国时尚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在成立仪式上,CCG秘书长苗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WWD中国董事长刘炳森就研究中心的成立发表了演讲。 据了解,“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旨在助力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与全球化布局的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从全球风险、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公共政策等战略层面对中国时尚与服装产业进行创新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协助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全球竞争力。 CCG秘书长苗绿表示,从制造业的角度来说,中国是最大的时尚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时尚产品消费国。但是,在时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缺乏时尚创意和文化符号的创意环节。在中国文化需要创新传承与国际传播的新时代,“CCG全球时尚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的成立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聚集海内外各方面的资源,为中国的时尚文化产业跨境、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提供研究支撑,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为全球时尚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助力中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 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汉帛集团总裁高敏提到了自己深受影响的打造以“ZHI”(质量、智慧、智能)为中心的全产业链生态的概念。她指出,全球价值链中制造业向中国的回流实质上是因为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全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高速的发展,信息化的对称,对整个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协同。此外,从媒体的传播到产品的输出,文化在其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时尚产业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中国的文化输出。她总结道,成立研究中心是希望唤醒大众对时尚产业的重视,同时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通过时尚产业来输出和引入更好的资源,实现资源的交流与互换。 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WWD中国董事长刘炳森认为中国历史更有底蕴,但是中国文化一直没能很好地走出去。时尚实际是文化最好的一种表现,时尚是文化的先驱,也是一个文明了解另外一个文明,一种文化接受另外一种文化的第一个接触点。时尚可以帮助文化的传播,通过生活美学影响到全世界,改善国际误解问题,缓解世界纷争局面。文章选自人民网,2019年12月3日
2019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