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Li Cheng: Why Is It Hard for China and the U.S. to Cut a Deal on Trade?
Li Cheng,academic advisor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director of the John L. Thornton China Center and a senior fellow in the Foreign Policy program at BrookingsTrade tens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s not a new phenomenon. Since China’s ascen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n 2001,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rought as many as 35 disputes against each other. Yet, the recent series of events is different and threatens to be escalatory and prolonged. Since the U.S. imposed trade sanctions on China four months ago — stemming from a Section 301 investigation — many have begun referring to this current spat as a “trade war.”The factors that have prevented both sides from cutting a deal are not limited to the economic domain. Unless we assess the political and security issues playing out on the sidelines, we will not fully grasp the nature, current deadlock, and possible trajectory of the ongoing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two largest economies in the world. Three factors are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current stasis.Serious political considerations limit China’s optionsAlthough a trade war would hurt both countries, the country with the trade surplus is usually hit harder and thus is more likely to be driven to compromise. This was true of Japan in the 1980s, for instance. But only the first half of this equation is likely to be true for China. China has already begun feeling the pain and can expect more. The trade war not only affects key engines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Greater Bay Area,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rridor, but also has broad implications for all economic sectors because of the country’s reliance on foreign trade. Stock markets have reacted negatively to the trade spat, with Shanghai entering bear market territory and Hong Kong dropping to a ten-month low. Further fallout could throw off the government’s delicate balancing act by leading to increased capital outflows and accelerating problems in the country’s shadow banking industry and its local debt management. Extended trade confrontation could also affect Chinese property prices — a tremendously sensitive issue for the Chinese public.By contrast, the U.S. has a relatively strong and stable economy. To maximize pressure, China’s retaliatory trade actions have focused on specific industries and geographical reg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largest share of tariffs is assigned to agricultural and food products (38%), thus heavily concentrating on counties that voted for Trump. However, because the U.S. imports far more from China than vice versa, China’s ability to inflict pain through tariffs alone is limited.Such costs to the Chinese economy — especially if they leak into the property sector — will place great political pressure on the Chinese leadership. President Xi Jinping will be harshly judged for how he handles this trade war, and any major missteps could prompt a political crisis. Under the dire circumstances, the Chinese leadership will likely search for a solution other than compromise on the trade front. Chinese media has diffused some of the pressure by attributing U.S. actions to a “crazy” and “greedy” President Trump, buying some time for Xi’s preferred tactic — negotiation. Also, to the benefit of the Chinese leadership, the Chinese public has come to view escalatory U.S. trade actions as part of a “conspiracy” to undermine China’s rise. However, continued escalation by the U.S. and the resulting political pressure in China may limit Xi’s options. Lest Chinese leaders be seen as capitulating to U.S. demands, rising domestic political pressure may leave them with no choice but to stand firm.Improved relations between Beijing and Pyongyang diminish Trump’s bargaining chipsPresident Trump favors highly transactional exchanges, in which trade, security, and political issues are inter-linked bargaining chips. He has demonstrated this in the past by walking back on claims that China is a currency manipulator in exchange for cooperation with Beijing over North Korea, thus compromising on the economic front in pursuit of a security interest.However, relations between Beijing and Pyongyang have improved dramatically, so Trump’s pool of bargaining chips has shrunk. In the lead-up to and immediately following the Singapore summit, Kim Jong-un made three high-profile visits to China, despite making none in the seven years prior. China had been willing to coordinate with the U.S. on North Korea to avert a crisis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exacerbated by the exchanges between Trump and Kim in the media), especially amid the Chinese leadership’s simmering frustration over Kim’s relentless missile testing, the execution of his pro-China uncle, and alleged assassination of his half-brother who was under Beijing’s protection. With the patching-up of Beijing-Pyongyang relations, China will be less accommodating of U.S. demands for continued maximum pressure on North Korea.U.S.-China relations have also changed in important ways in the past few months. Trump’s 2018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named China—alongside terrorist groups, rogue states, and Russia—as a rival. Bo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th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characterized relations with China as a strategic rivalry. This kind of language is deeply alarming to China. Furthermore, Beijing’s concerns in the security realm have been augmented by U.S. actions related to Taiwan, including the passage of the Taiwan Travel Act and plans for a U.S. Navy port visit. This environment of mistrust will drive Chinese leaders to treat any new deals offered by Trump with suspicion. The domestic political environments in both countries make it difficult for either side to reach a deal.A hawkish policy team and hesitant business leaders in the U.S.Trump’s current team may also complicate efforts to bring both sides to the negotiating table.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the departure of Gary Cohn and the marginalization of Jared Kushner have left few members of the Trump team who have positive working relationships with China. The officials who remain, such as Robert Lighthizer, Peter Navarro, and John Bolton, are hawkish on China, and Navarro and Bolton are well known for their pro-Taiwan views. These skeptics of China will not offer much margin for negotiation or compromise.Nor can China hope to make its case through U.S. business leaders, who are less willing than before to talk Trump down or bring the two sides together. Though American companies have complained about the costs of current trade measures and oppose a trade war, they are nevertheless disturbed by Chinese industrial policy, the incorporation of party branches into joint ventures, the new national security law, and other negative trends in China’s “state capitalist” system. These concerns are compounded by frustration over years of undelivered promises to open up. China, therefore, has few friends in the U.S. and must try to reduce tensions while muddling through the rotating cast of actors that comprise Trump’s team.The bigger pictureThese security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make the environment for negotiation and compromise difficult. Of course, we can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y that either side will dramatically change its position and push for a resolution. Trump himself has been known to turn on a dime. China could find unconventional solutions by exploiting Trump’s views o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ecurity issues as interlinked bargaining point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these political and security pressures could constrain the leaders and pressure them to stay the course or even escalate tensions.These obstacles should urge us to look at the bigger picture. These security and political factors should demonstrate the seriousness and urgency of our current predicament. Not only does a trade war hold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for both countries, but it elevates the risk of an actual war. Such a hot war would be unimaginable and globally destabilizing.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se consequences that we must address the obstacles that prevent us from reaching a resolution. Perhaps it is this risk — of escalation from a trade war to a real war — that can bring the two sides to the table. We must return to engagement on the most important, shared security concerns and to recognizing the complementary nature of both economies. It is only in doing so that we can prevent a vicious zero-sum competition, which will in fact yield no winners at all.From China-US Focus ,2018-7-26
2018年8月20日 -
陈文玲:从长周期看中国的历史巨变与当前的中美博弈
专家简介陈文玲,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我知道这个团非常重要,是美国国会议员助手团,希望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和中美关系这三方面内容,我先就大家关心的三方面问题,先代表中心课题组谈一谈看法,如果有什么问题,请你们提出来,或者是感兴趣的问题随时可以打断我的发言,今天下午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中心在座的各位同事,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战略研究部副部长任海平先生,交流部副部长袁幽微女士,科研处负责人、战略研究部副处长、副研究员颜少君女士,战略研究部副研究员梅冠群博士,交流部的杨迪娜女士。我先谈谈你们关心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成立了,1978年10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然后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到现在的40年。中国改革开放40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我想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的GDP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2.24万亿美元,40年间,中国年均GDP增幅达到9.6%,而世界经济在同期年平均的增幅是2.78%,中国增幅是世界的三倍多。按照国际组织的数据,1980年中国在148个国家里面的排位,人均GDP312美元排位130位。2017年中国在232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均GDP排位上升到70位,达到了9481美元。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1979年是109亿美元,2017年达到了4.1万亿美元,居世界货物贸易进出口的第一位。中国对外投资近几年上升很快,累计已经达到了1.9万亿美元,已经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业产值从2010年首次超过了美国,占世界的19.8%,美国自二战以来首次下降到第二位,占全球制造业产值19.6%。2016年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25.5%。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中国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中国脱贫人口占全球脱贫人口的76%。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期的43岁,到2017年已经到了76.7岁,我知道美国是77岁,还差0.3岁。所以,我特别理解特朗普总统,他认为中国成了美国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对手,他要保持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美国再次伟大,他把中国当成了他最主要的敌人。我也特别欣赏特朗普总统,他要使美国再次伟大,使美国保持第一,这种雄心壮志,我觉得非常值得钦佩。但是我必须指出,特朗普不太懂得人类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的规律,国际关系的规律。一个国家要保持第一,不能抑制别人的发展,用靠抑制别人的发展保持第一,这从根本上是错误的。按照我们去年的人口统计,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13.9亿,而美国是3.1亿人口,要让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能够摆脱贫困,能够人人有饭吃,能够使所有的人过上小康的生活,这在人类历史上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就应该值得全世界肯定,褒奖,表扬,或者钦佩。而中国取得的这些成就,虽然是一个奇迹,但是从总体水平看,从人均水平看,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还非常之大,比如说人均GDP中国才排在70位,而美国现在是第5位。人均收入水平,中国还是美国的五分之一到七分之一。比如说科技发明,很多原创性的发明、颠覆性的技术、共性的技术,这些发明美国在全世界占最大的优势。比如说军事力量,美国的核弹头全世界第一,美国的军费开支全世界第一,美国的军售全世界第一,美国年度的军费支出是中国的四倍还要多。所以,美国特朗普政府没有必要把中国作为对手,作为敌人,作为主要的打击和遏制的对象。中国经济发展是快速的,社会进步是快速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快速的,这些东西并不是任何人赏赐给中国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大风刮来的。是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努力,每一天每一天的辛勤劳作,还有中国政府制定的持续不断的连续性政策,使中国像一艘大船缓慢地在世界的大海中航行前行。我可以给大家说一个数字,在1978年的时候,中国有1.7亿人在城市,而有7.9亿人在农村,而我们现在有56%的人在城市,农村只剩下44%的人,也就是说城市的人现在到了8亿人,而农村的人现在是5亿多人。而进入城市的这些大量的“农民工”,就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在制造业的产业链上,他们长期以来是低工资,低福利,低待遇,在城市里没有房子,他们的老家还在农村。像这样辛勤努力的几亿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加上城市的工人,加上城市的职员,加上政府的公务员,他们共同努力,然后才一步一步使中国经济获得了今天的发展。在那个时候,每年到春节前后春运的时候,几亿农民工回到他的家乡,有的坐火车,有的骑摩托车,有的甚至骑自行车、步行,回到农村去过年。2008年的时候,中国遭遇了非常大的冰雪灾难,这一场冰雪灾难一直到广东的韶关,下了大雪长时间不化,我们有上亿的农民工在道路上,在湖南的郴州,在道路上汽车停留了13天,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高铁。你们想象不出来,有超过美国总人口两倍的农村的人,在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产业链上,用低的工资,低的福利,包括没有住房保障,来参与这样的一个商品制造过程,然后才有了中国的低价商品在全世界市场的销路,包括在美国市场,为什么中国商品的价格那么低廉。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美国次贷风波引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中国政府一次性投资4万亿,开始在中国修建高铁,开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有一些产业在那个时候上了产能,导致了之后的产能过剩,比如说钢铁。我当时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任综合司的司长,我记得当时中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政策,曾遭受了很多人的批评,他们认为中国没有必要出手。实践证明,这四万亿的中国投资,虽然是导致了一些产业的产能过剩,但是造成了三个比较好的、持续的后果,一是稳定了世界经济,使在G20会议上各个国家采取正向、趋于一致的宏观经济政策,缓解了美国次贷风波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二是稳定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经济没有陷入1930年连续13年的大衰退之中。三是像高铁这样的投资,形成了中国的高铁生产能力,在中国目前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铁网络体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大幅度增长。所以每当我听到美国批评中国过剩产能的时候,我就在想,实际上最不应该批评中国的应该是美国,如果没有当时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美国要承担的国际责任要更大,美国经济衰退的时间会更长,渡过金融危机会更难。我概括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认为不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确实是伟大的,这些成绩主要是概括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改革开放采取了世界通行的市场经济制度,焕发了人的积极性,焕发了企业的积极性,使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释放。刚才我说了现在从2000多亿美元到了12.2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第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城市化从改革开放初期不到20%,现在城市化率到了56%,按照城市人口,如果没有包括农村户口,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口来算,也接近50%。第三,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现在的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人均收入水平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倍,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了3亿人。当然,我们所说的中等收入和美国的中等收入是有差别的,因为美国最低的贫困线是年收入3.5万美元以下,在中国就应该是富裕阶层了,因为我们的价格指数是不一样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所以按照中国的中等收入概念,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了3亿多。第四,对外开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从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是一个自主的、渐进式的、从试点开始的开放,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开始了制度性的全面开放。我记得当时中国为了适应WTO的要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当时是中国加入WTO政策评估小组的成员之一,所以我参加了每一年度中国履行WTO承诺的自查情况,从2001年到2006年五年间,中国废除了20多万部地方的法律法规,清理了2000多部国家部委的法律法规,关税总水平从15.6%下降到9.8%,我们做出承诺的领域全部开放,开放了102个领域,近几年中国又进一步推进了改革开放,很多的方面又超过了我们当时对WTO的承诺。我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自主开放、主动开放的阶段。习近平主席在今年4月份亚洲博鳌论坛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进一步开放,包括进一步的降低汽车船舶这些商品的关税,比如说汽车的关税原来是40%,在我们进一步开放中降到了15%,特朗普说15%还不够,美国汽车的关税2.5%,还是高,但中国原来的基数是40%,下降的幅度还是非常大的,如果对等开放到2.5%,也是可以谈判的。这说明了中国在进一步开放,中国在WTO承诺汽车的关税下降到25%,这也超出了我们的承诺。比如说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提出金融11个方面的开放,也就是说再经过3年过渡期以后,我们的银行、证券、保险,会取消大批设限,这样的一个开放承诺是非常大的进步,而且意味着中国金融的全领域的开放。第五,中国政府执政水平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大家知道,中国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迈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们向美国和发达国家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变革,在这些方面都迈出了很大的步伐。第六,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水平也不断的提高。其实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习近平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又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也得到了大多数参与国家的支持和拥护。第二个问题,关于中国发展的趋势。从中国发展的大方向来看,第一,开放是中国选择的大方向。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是不会关上的,只会越快越大,所以开放是中国的一个大方向。第二,发展是中国选择的大方向。中国不管是从建国初期,还是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到未来我们都会保持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发展态势,而中国的发展,我想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一个具有14亿人口的大国,能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我们从来没有提要中国第一,但是我觉得既使中国第二,既使中国第三,哪怕第四,只要让人民过上好的生活,那么中国政府的执政目标就达到了。第三,合作是中国选择的大方向。中国实际上是在开辟和各个国家能够和平发展、合作发展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寻求合作之路。比如说中国主动向美国提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在去年5月份海湖庄园会晤的时候,中国主动提出来制定百日计划,增加从美国飞机、牛肉、能源的进口,而中国也按照百日计划,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我们从美国进口能源增加了8倍,从美国进口的波音飞机增加了,从美国进口的牛肉增加了。去年6月14-15日,我在纽约参加了中美智库的对话,在这次对话中,我在发言中算了几笔账,我认为如果中美合作对两个国家会带来非常大的收益,而如果中美对抗是两败俱伤。中美两个国家GDP的总量合计占世界的40%,制造业产值合计占全球40%,人口合计占全球25%,对外贸易合计占全球接近25%。这两个国家合起来占世界的比重是巨大的,如果合作会产生正向的能量,对两个国家带来巨大的好处。如果是对抗,如果是打贸易战,那么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在2013年曾经和彼得森研究所分别研究了中美启动FTA谈判和中美基础设施双向投资两个专项的课题,彼得森研究所做了量化的分析,结论是如果中美两国能够启动FTA谈判,能够构建中美FTA,可以使我们双方的贸易额增加5000亿美元,可以给美国带来480万人的就业。所以,合作是中国的一个大方向,中国希望和美国合作,中国也希望和世界上其他大国合作,中国也希望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合作,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所以,合作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大方向。第四,和平是中国选择的大方向。我们希望世界和平,我们希望周边和平,我们希望与美国共同创造和平的世界,我们希望世界上的人类更加美好。中国在几十年快速发展过程中,没有挑拨任何一个国家发动颜色革命,没有支持任何一个国家进行局部战争,没有主动和任何国家在哪怕是局域发生战争。中国希望14亿人口能够发展起来,作为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一个文明古国,能够受到世界的尊重,因为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得到世界的认可。所以,我觉得有一个事必须要说明的,就是中国的发展确实速度很快,但这个速度也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和代价的。比如说中国也和美国相似存在贫富差距大,比如说我们接近3亿已经在城市工作的农民,还需要解决他们的住房、医疗和子女的教育。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水的污染,土壤的污染,空气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治理,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很快,高楼大厦,大家一看很发达,但是我们的地下管网非常落后,既使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它的地下管网也是管道,也不是地下管廊。比如说我们过去经济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发展方式是粗放的,就拿城市建筑来说,城市建筑的生命周期平均下来才不到30年。比如说,虽然2020年要使全体中国人民脱贫,但是这个脱贫还是低水平的脱贫。我们脱贫的标准是人年均4200元,4200元实际上才700美元左右。比如说,政府的执政方式还需要改进,如何更好发挥市场的作用,使中国的政府执政能力,治理现代国家的能力能够大幅度提高。比如说腐败问题,前几年中国政府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腐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腐败并没有从根本上完全解决。所以,我认为中国领导人非常清醒,认为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不是与美国的矛盾,不是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的矛盾,而是我们要解决自身的矛盾,自身的问题,自身的发展。因此,我认为特朗普总统现在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打击对象,遏制对象,是选错了时代,选错了方向,选错了对手。而美国社会也有一部分人产生了一种错判,或者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不仅美国,包括欧盟,包括日本,也包括其他不少国家。有一些研究机构,有一些经济学家,他们现在也认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皮尤调查中心调查的结果,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民意超过了40%,认为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比中国低10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认识上的误区。所以特朗普觉得你比我强大,我怎么保持第一呢,所以我必须要打击你。我看了最近几个美国的调查结果,我觉得还蛮有意思的,8月1日华盛顿邮报的网站报道,说特朗普总统执政558天,说了4229个错误的或者是误导性的声明,他是美国历届总统说错话最多的总统。说得错话最多的是今年6、7月份,也就是说在两个月中,特朗普平均每天说16句错话。我还看了一个盖洛普的民意调查结果,这是今年6月25日发布的,调查问您如何评价特朗普总统,其中56%的人回答说特朗普是一个很聪明的总统,51%的人回答说特朗普坚强而有决断力,50%的人回答说特朗普将为美国带来了所需要的变革。我这里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对,可以讨论,我认为特朗普总统说了一些错话,错话率比较高,这不算是总统的问题,因为他在推特上发的东西多,推特是想什么就说什么,所以不断来纠正他自己所说的错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的错不在于错话多,而在于在大的判断上错了,就是把中国作为他的竞争对手,这一点上是错了,而是战略上的错判。我认为,如果特朗普及其周边这些决定政策的人,能够换一种思路,我觉得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 美方代表1您想听一听我们代表团的一些反馈意见吗? 陈文玲 可以。 美方代表1感谢您今天接待我们,并进行交流。在我们的代表团中,有美国众议院议员以及工作人员,有美国参议员的助手,我想在座的代表团的成员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是,在我们看来,如果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认为,因为刚才您提到了对中国的看法,仅仅是特朗普总统一个人,那我想中国政策制定者这种意向和看法是错误的。现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大部分的问题上都是有分歧的,但是在美国国会中涉及到中国的投资和贸易政策,美国国会达成了罕见的共识,这种共识就是中国采取了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这种行为损害了美国的劳动者利益。对于美方加征中国商品的关税,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的办法,在国会是有争议的。但就目前局势的严重性,以及必须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两党是没有分歧的。很明显我们不能够再一切照旧了,以上是美国国会中大部分民选议员看问题的视角。我想请我的同事也介绍一下他们的想法。美方代表2在您刚才的发言中,您提到美方不应该把中国在军事上视为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也不寻求跟美国和国际社会其他的成员进行对抗,但您这种说法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目前的南海形势,我认为您的说法跟目前的南海形势是不能协调的。今年美方的国防战略对其发布的内容有了重大的调整,在2001年911纽约和华盛顿发生了袭击之后,反恐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但今年的调整是首先俄罗斯,然后也因为南海形势把中国也加进来,列为美方的潜在的威胁。美方代表3我也有一个问题,您刚才也提到了华盛顿邮报的网站上跟踪特朗普总统说的谎言和误导性的陈述,我想问中国是否有报纸也会跟踪中国领导人发表的言论,如果有这样的报纸,是否能够让人们看到,还是这样的报纸会被屏蔽掉?陈文玲刚才三位都提出了问题。首先,我回答第一个问题,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达到高度一致,您认为加征关税是有争议的,但是对于中国的判断,对中国的看法,还是一致的,您说目前的局势非常严峻,对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两党没有争议,这就正说明现在的问题所在。因为,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不是总统个人产生了什么误判,而是美国的社会民意形成了一种合流,包括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合流,包括社会民意的合流,这种看法越一致,实际上对中美的关系未来的危害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说整个社会是清醒的,认为中国是美国的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中美之间的问题解决难度就小得多。而整个的国会如果说民主党和共和党形成共识,认为我们的敌人就是中国,中国夺走了我们的工作岗位,中国对我们不公平,中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必须把中国和俄罗斯并列在一起,而且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潜在敌人,两国就缺少了解决问题战略互信的基础,这是问题最可怕的地方。如果说你们认为这样的东西是对的,这个基础是正确的,那么解决中美之间的问题就会越来越艰难。如果我们在座的各位认为中国是善意的,中国希望和美国通过合作,通过协商来解决两国存在的问题,那我认为中美之间解决问题的难度就小得多。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给在座的各位包括民众提出了非常严峻的,也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就是说作为美国的民意,到底怎么来认识中国,中国到底是你们的敌人,还是你们的朋友?中国是可以合作的,还是必须要对抗的,这是认识问题的一个前提。中国也是如此。其实在中国社会也有很多的看法,很多人认为我们必须和美国搞好关系,美国现在是世界老大,美国各方面的实力都在中国之上,而且中国改革开放是向美国学习的结果,中国采取市场经济的道路,采取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是在向美国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中国的一种认识。中国的第二种认识,就是说现在美国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的民意,中国人民是不理解的,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那么多的人,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美国去接受教育,希望我们的下一代在美国学习,在互相学习中使中国更快的成长和进步。中国第三种看法,认为中国政府太软弱,特朗普政府提出对中国贸易制裁,而且500亿美元不行,加2000亿美元,2000亿美元不行,加3000亿美元,5000多亿美元,2000亿美元加征10%说不行,马上又加征到25%。中国的政府一直在做工作,一方面表示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这是一种贸易讹诈,这不是贸易制裁,这是违背WTO规则的,美国单方面用国内的法律制裁另外一个国家,也是错误的,要按WTO的规则来处理。世界有世界的规则,没有规则,世界大乱。所以很多中国的老百姓认为为什么对美国这种贸易讹诈不做出更强硬的表态?所以,中国的民众、中国的社会也是处在各种看法纷争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需要两方面做工作。一方面中国政府引导中国的民众,正确地认识中美之间的差距,正确地认识中美之间现在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正确地处理中美之间的分歧,这需要引导民众。美国也需要两党有识之士引导舆论,正确地看待中国,正确地看待中国对美国的友善和友好的态度,正确地处理中美之间贸易存在的问题。而存在这些问题,美国不能一个帽子扣下来就说中国是经济侵略者,导致这些问题有中国的因素,也有美国的因素,美元是结算货币,美元输出换回了商品,中国何罪之有?美国市场老百姓有需求,美国企业要从中国采购商品,是中国政府让你来的吗?是中国企业让你来的吗?是中国老百姓让你来的吗?是美国市场有这样的需求,所以美国企业才来采购,所以才有贸易逆差,怎么能是中国的错误呢?如果是错误,打板子应该打在美国经销商身上,谁让你去采购中国商品的?将来美国政府要制裁,你直接制裁和管制美国企业就行了,美国企业就不要从中国进货了,凭什么你从中国进货,造成了贸易逆差呢?所以,双方面的问题都有,都有一个正确引导舆论、正确看待事物本身的问题。现在不能说因为您说的大家都同意了,民主党和共和党高度一致了,你们的做法就是正确的了。中国14亿人都同意了,我们同意的人口比你美国多10亿人,那就说明我们说的所有东西都对了吗?所以,不能说在国会两党认识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就是对的。在中美之间这个时刻的对与错,让历史来见证吧。现在来看,美国是有美国的错误,中国有中国的问题,如果不以这样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中美之间变成一种对抗的关系,我认为对中国不利,对美国也不利。而从长期来看,对美国产生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更大,全世界都在看,美国为什么这么霸权呢?美国采取这样霸权主义的做法来制裁另外一个国家,采取这种霸权主义的做法,用国内的法律来制裁另外一个国家,这是没有道理的。不能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就采取这样的行动,而这种行动毫无国际法的依据,这是我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刚才您提出来关于南海的形势,我认为现在南海形势现在很好。一个是中国和南海诸国已经签署了南海行为准则的协议,再一个最近中国与东盟会议上,中国和南海诸国还进一步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南海问题我认为在域内看,这个问题处理是平稳的,也是正确的。南海问题并不涉及到美国的航海安全,也不涉及到航海自由,因为南海历来就是一个航道必经之路,但是从来没有因为中国在其中有什么问题,导致了航海的自由,或者是南海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现在南海的问题不在于南海诸国,南海诸国和中国的协商机制已经形成,而且形势是平稳的。我不知道您担心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第三个问题非常尖锐,我觉得我也非常赞成您的观点,说特朗普的言论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这不是我说的,是华盛顿邮报网站公布的,他一公布,当然全世界都知道了,不是我们错误的引用。您说为什么中国的网站没有人来攻击中国政府领导人言论的错误,我觉得是这样的,因为中国领导人的言论一般都是通过会议报告和讲话发布的,并没有像特朗普总统一样发推特,他们发表言论的方法是根本不同的。推特的特点是新媒体,传播快,发文短,说得更直接,而且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如果他说的话错了,传播得也很快,如果说的话是正确的,传播得也很快。我倒是希望华盛顿邮报和CNN各个美国的媒体,能把你们总统说的金句,就是特别好的话,特别伟大的话,也把它统计一下,然后向全世界推介。中国领导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开设推特,也没有人有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所有言论都在媒体上,或者是书面的文章,或者是在中央电视台上。他们所有的言论在发表的时候,几乎都是有文字稿的,比如说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所做的32440个字的报告,虽然很长,但并不保密,是在实况下全中国全世界公开进行的转播,所以不存在他们的言论需要回避民众。允许不允许民众评论呢?我认为是允许的,而且您可以看到在每发布一位中央领导的讲话,还有中央领导某个行为之后,后面都有很多的跟帖,这些跟帖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但是他们没有推特,所以他们不会犯推特上的错误。还因为他们本身的讲话是严谨的,他们都经过各级地方长期的历练,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政治家执政。而特朗普先生是一个商人,他是做商业的,他讲究效率,所以他表达也很直率,也导致你们的报纸上有这么多的评论。美方代表3也许您是误解了我提出的问题,也许我们的交流出现了误解,是因为我们这次交流是通过翻译来进行的,我的意思并不是对推特这样的媒体性质,对准确性而言来进行一次全民公决,也不是对特朗普总统是不是跟真相过不去这个事进行全民公决。我可以明确说,我当时没有投特朗普的票,我也认为他是一个跟真相是有点说不过去的总统,但是我觉得特朗普总统并不是美国第一个说谎的总统。我首先指出的是在特朗普总统之前,我们的媒体因为是自由的媒体,可以对总统不真实的做出表述,无论他是无意中的,还是有意误导公众做出的表述,我们的媒体是可以自由地进行分析和批判的。您刚才提到了华盛顿邮报,这是我国最大的报纸之一,也是最可靠的报纸之一,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对于领导人的表述进行跟踪,但是在贵国,纽约时报是被屏蔽的,华尔街日报是被屏蔽的,英国广播公司BBC是被屏蔽的。我认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政治家都有可能有的时候出于某种目的,没有说出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报纸是否有权利称这样的政治家是说谎者,如果真的某家报纸说领导人是说谎者,这样的报纸是不是被封掉,或者屏蔽掉,在贵国,我国的诸多媒体是被屏蔽掉的。 陈文玲我理解了您的意思,我觉得关于媒体的屏蔽问题,这可能是中国政府有关宣传部门在媒体宣传方面,有一定的规制。美国也不是说所有的媒体都可以自由的评论,像对特朗普先生的这些评价,特朗普也是非常的反感,而且他说媒体都在说谎,那么到底是总统在说谎,还是媒体在说谎,这在美国现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媒体管理和美国的确不同。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而且中国是一个转型中的国家,我们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它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14亿人的社会思想和认识观念,不能形成非常分裂的状态,也不能使社会陷入非常混乱之中,那就会使中国无法集中精力求发展,这是中国和美国所不同的地方。美国经历了近250年的建国历史,美国建国之始采取的就是三权分立的制度框架,而中国在长达几千年是封建主义制度,在建国初期几十年是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我们才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有一个转轨的过程,中国政治文明也有一个逐步进步的时间跨度,也有一个逐步转变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是不能让这个国家由于思想的混乱出现分裂的,因为作为一个经济上还不够强大的人口大国,作为具有这样一个基础的国家,它和美国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觉得你不能用现在的美国和中国做这样的比较,这种比较的基础是不存在的。美方代表3我再解释一下,刚才是您提出的例子,说明新闻媒体是跟踪并指出了我们总统说谎的次数,您还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如果出现中国领导人说谎的时候,哪家媒体是能够进行跟踪和揭露?陈文玲我再一次回答您的这个问题,中国领导人的言论,所有的讲话都是公开的,没有什么时候可以秘密地去说一些错误的话。另外,中国领导人和美国领导人是不同的,没有推特,不会随意随时发表自己的言论,也不会在推特这样一个新媒体上每天都在发表完全不同的混乱言论,媒体跟踪的都是公开的消息,公开的消息都是可以评论的,也是可以批评的。中国新闻的管理,新闻的自由,有些管理工作也有待于改进,我并不是说我们的管理完美无缺,但是中国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是不同的。 美方代表2中国现在人口有13.9亿,因此不能让中国社会出现思想上的分歧,这会导致混乱,我觉得贵国是不会出现这种思想问题的,因为贵国政府就是不允许的,除非这个问题解决了,否则的确中美两国之间这一方面是不能够进行对比的。陈文玲我并没有在这个方面和美国作对比,因为中国有中国的治理方式,美国有美国的治理方式,每个国家治理自己国家的方式,都没有相同的一种模式,包括对于国家的管理方式,包括对媒体的管理方式。所以,我认为我们要考虑的是中美两个国家怎么来相处,而不是去考虑对方应该怎么治理国家,对方治理国家是对方的自由。所以,我认为您在这个问题上的执拗,如果反复强调这个不属于两国关系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世界上各个国家有很多不同治理国家的方式,中国有中国的,印度有印度的,俄罗斯有俄罗斯的,美国有美国的,我认为对所有的国家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衡量,一种管理方法来要求,不能说只要是采用美国这个方式就是对的,其他方式就是不对的,各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国情治理国家,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这是无可指责的。 美方代表1令人遗憾的是这次活动到此结束,我们还有另外的活动。再次感谢您今天招待我们,为了表示感谢,我给你带来一个礼物,这个礼物就是美国国会大楼穹顶中局部的一个复制品,美国一位艺术家在美国国会内部有多个绘画作品,我给您带来的是他给我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的一个画像,一个复制品。 陈文玲谢谢!附: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国会议员助手团名单1. 约书亚·辛克曼(Joshua Sheinkman) 团长,俄勒冈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罗恩·怀特(Ron Wyden)的立法主任2. 露西·莫菲特(Lucy Murfitt)阿拉斯加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莉莎·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的高级顾问3. 克里斯托弗·索霍(Christopher Soghoian)俄勒冈州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罗恩·怀特(Ron Wyden)的高级顾问4. 萨姆·比弗(Samuel Beaver)德克萨斯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约翰·科尼恩(John Cornyn)的政策顾问5. 塞斯·恩达尔(Seth Engdahl)印第安纳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彼得·维斯克洛斯基(Peter J. Visclosky)的立法助手6. 亚当·斯图尔特(Adam Stewart)犹他州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罗布·毕晓普(Rob Bishop)的立法主任7. 凯特兰德·杰克逊(Kateland Jackson)亚利桑那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杰夫·弗来克(Jeff Flake)的顾问8. 汤姆·布兰特(Tom Brandt)堪萨斯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杰里·莫兰(Jerry Moran)公关主任9. 罗伯特·萨姆纳(Robert Sumner)爱达荷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迈克·克拉(Michael D. Crapo)的新闻秘书10. 卡罗琳·范维克(Caroline Vanvick)佐治亚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戴维·珀杜(David Perdue)的公关副主任11. 伊丽莎白·惠特洛克(Elizabeth Mann Whitlock)犹他州共和党众议员约翰·柯蒂斯(John Ream Curtis)的立法助手12. 布伦丹·戴利(Brendan Dailey)西弗吉尼亚周共和党联邦参议员谢莉·穆尔·卡皮托(Shelly Moore Capito)的立法助手13. 安娜丽斯·戴维斯(Annaliese Davis)马里兰州民主党联邦众议员斯坦尼·霍耶(Steny Hoyer)的新闻助手14. 埃里克斯·麦克奎德(Alex Mcquade)众院外委会听证会协调员15. 劳伦·麦卡锡(Lauren McCarthy)众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顾问16. 杨杰宾(Winston Nyo)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副会长17. 克里斯托弗·科尔(Christopher Cole)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副会长18. 瑞秋·威尔金森(Rachel Wilkinson)美中跨太平洋基金会公关主任文章选自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8年8月16日
2018年8月20日 -
北青报图书连载CCG图书(四) | 《人才战争2.0》
《人才战争 2.0》 | 王辉耀、苗绿 著“本书作者王辉耀为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作者苗绿为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人才战争2.0》以未来为视角,介绍了目前人才流动的情况以及全球人才市场未来的趋势,并详细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的吸引高端人才的举措和移民政策。作者根据他国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使我们在未来愈演愈烈的人才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加拿大前移民部长肯尼曾坦言:“我们吸纳的外国留学生还不够多。”他承认留学生每年支付高昂学费,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 有研究者表示,加拿大更需要的是能从事本地公民不愿做的职业的低级劳动者以及拥有大量资金的投资移民,“他们之所以喜欢高学历的移民,是因为认为高学历人的后代犯罪率比较低,而不是有合适的位置给高学历者”。因此,高技能人才、投资人士、外国留学生方是加拿大政府移民政策的优先考虑对象。 值得关注的是,加拿大是全球首个实行积分制移民制度的国家,并根据各个省的情况采取省提名移民计划,还会根据国内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地更新移民政策,以更好地满足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套移民制度有效地引进了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先后被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等所效仿。 2013年,加拿大又在全球首创“创业移民签证”(Start-up Visa Programme),延揽海外高端精英人才、高科技人才和企业家,鼓励他们赴加创办高科技企业,这被视为加国企业家移民制度的重大改革。 吸引外国留学生,也是加拿大既补充人才又创汇的重要战略。加拿大是全球第七大留学生接收国,留学性价比较好,中国则是头号生源国,2015年在加留学生约8.7万人,占加国吸引留学生总数的32.5%。加拿大前移民部长肯尼曾坦言:“我们吸纳的外国留学生还不够多。”他承认各所大学都很欢迎留学生,因为留学生每年支付高昂学费,是他们的“收入来源”。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则是进一步放宽在读留学生打工范围,调整工作政策甚至调整积分评估等移民政策促进留学生在加就业。 吸引移民的同时,加拿大也在对抗人才外流。20世纪90年代是人才流失高峰期,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签署后,每1名美国技术人才移民到加拿大,会有3~6名加拿大技术人才移民到美国,“脑力外流”十分严重。然而,1999年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加拿大虽有人才流失到美国,但每流失1名人才的同时也从其他国家获得了4名人才进行补充——中国,正是补充人才的重要来源国!2015年约128万加拿大人生活在海外,占公民总数的3.45%,与吸引来的移民数量相差6倍多,可见引才战绩优异。 2017年1月艾哈迈德·胡赛因宣誓就职加拿大的移民、难民和公民部长。他很年轻,40岁,口才好,平易近人。胡赛因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出生和长大,后来索马里内战加剧,他跟家人逃到了肯尼亚,16岁时又辗转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在这儿读书,当律师,又踏上从政道路。无独有偶,华人伍冰枝祖籍广东台山,以难民抵达加拿大,后来成为加拿大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第一位非白人和第一位没有政治或军事背景的总督。从中可见,加拿大给移民提供了参政议政和治理国家的发挥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加国的移民融入工作值得借鉴。 加拿大自由党在移民政策上比保守党更为开放。小特鲁多上任后,下令联邦移民部进一步降低移民门槛,具体包括:“将依亲子女移民的年龄上限由19岁恢复至22岁”“申请入籍时,以留学生身份在加国居住的时间可以重新‘折半计算’成移民后的居住时间”“撤销本国政府剥夺双国籍人士的加国公民身份的权利”等。透过这些移民新政,我们不难发现,加国正在将目光投向世界各地的年轻力量。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8月17日
2018年8月20日 -
人民网 | 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举行
人民网北京8月19日电(徐祥丽 刘晶)19日,第13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在京举行。论坛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本次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40年伟大进程和新时期中国留学人员使命”。有关部门领导,知名海归人士,包括在双创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企业界、创投界、以及学术界的代表性人物出席本届论坛,与各界海归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实践,共议创新发展之计。 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在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走进世界,开放经济和市场,融入了全球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步成为全球生产链、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从中国的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两个方面来看,中国的留学生都是受益者。全球化,全球市场的形成,给广大留学生和海归人士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自由的流动,促进知识、科技、人才的双向、多向流动业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随着中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这个机遇将更加扩大,而今天还有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这也给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学习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经验的机会,促进了双向交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指出,回国人员要主动融入国家,要想改造中国,要想发展中国,必须懂中国。最忌讳的是用外国的尺子来测量中国,一旦尺寸不合就说我们自己不好,就得改掉。因为光知道目标,不知道路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他建议留学人员,要把在国外学习的东西跟中国实际相结合,包括思想不解放的部分的实际。碰到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要了解环境,融入环境,才能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回顾140余年来的中国留学浪潮,不同时期都呈现了鲜明的特点,海归从拯救中国到建设中国,到创新中国,从留学潮到海归潮,已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世界级的国际人才流动的良性循环的现象,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不同阶段留学生群体的际遇和挑战,王辉耀将中国的留学运动划分了6个留学潮。其中,第五代留学生为1978年到2000年间的留学生,是改革开放第一批的留学生;第六代从2000年至今,在施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王辉耀概括了改革开放40年来,第五代和第六代广大留学人员的作用。第一,他们推动了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在国家科技战略的制定上做出重要贡献;第二,改革与创新教育机制,提升重要的国际学术水平;第三,海归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活跃推手;第四,海归开创和引领中国的创业大潮;第五,海归积极参与治国理政,成为智囊团,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第六,海归成为公共外交的生力军,包括中国提升国际话语权;第七,海归输入了全新的融资模式和现代管理理念;第八,引领中国社会创新,助推中国在环保、慈善、非盈利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创新模式和发展。 论坛还讨论了新时期人才发展政策和创新环境、青年海归的创新创业、金融投资、未来40年与海归新使命等议题。文章选自人民网,2018年8月19日
2018年8月20日 -
北青报图书连载CCG图书(二) | 《人才战争2.0》
《人才战争 2.0》 | 王辉耀、苗绿 著“本书作者王辉耀为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作者苗绿为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人才战争2.0》以未来为视角,介绍了目前人才流动的情况以及全球人才市场未来的趋势,并详细分析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日本、以色列、印度、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的吸引高端人才的举措和移民政策。作者根据他国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使我们在未来愈演愈烈的人才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为获得数百亿元的“留学红利”和无价的“人才宝藏”,美国近年则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求学与工作的政策,覆盖了留学生从入学到工作乃至移民的全过程 美国移民入境制度本质上是为其人才战争服务,美国所谓的自由、开放、多元的移民风格,是建立在“学历”和“技能”的限制之上的,写满了“只欢迎人才”。 美国将入籍、绿卡、签证等移民入境制度当作武器,既设置临时工作签证应对短期人才需要和人才环流,又设置劳工证要求与本土人才互补,避免“临时居民”转正为永久居民会变成美国的负担。而对于各个领域世界顶尖的“杰出人才”以及能够贡献美国“国家利益”的人才,则不拘一格地特别表示欢迎。 世界银行最新研究显示,美国是全球高技术移民首选目的国,吸纳约40%的全球人才,中国、印度则是最大来源国。 除了直接从海外吸引高级人才,美国还通过吸引留学生来为本国培养所需的人才。2016年,在美国际留学生达到104.4万人,同比增长7.1%,首次突破百万大关。为获得数百亿元的“留学红利”和无价的“人才宝藏”,美国近年则制定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求学与工作的政策,覆盖了留学生从入学到工作乃至移民的全过程。例如,2014年11月,时任总统奥巴马宣布将中国公民赴美留学签证延长至5年;2016年5月,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OPT(实习许可)延期的新法案正式生效,留学生毕业后可有长达36个月的实习期,从而提升了获得H-1B签证的几率;在美留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国际学生,均可以申请为期12个月的实习许可,从而为在美国合法全职工作奠定基础。 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是美国第一大生源地,2016年在美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达到32.9万人,占美国吸引留学生总数的约31.5%。虽然近年来回国人数也节节攀升,但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回来比例还是少的,据美国能源部所属橡树岭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11年发布的调查数据:2006年获得科学与工程类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2007年滞留在美国的比例为92%,2009年这一比例下降为89%,到2011年下降为85%。但85%的滞留比例依然很高,为所有其他国家留美学生中的滞留比例最高的。 2017年4月18日,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签署了行政命令,拟要求联邦部门紧缩H-1B签证,“通过这项行政令,我们向全世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们将捍卫我们的工人,保护我们的工作,最终把美国放在第一位。目前H-1B签证是以完全随机的抽奖方式发放的,这是错误的。相反,它应该给予最有技术和最高薪水的申请人,永远不应该被用来替代美国人(的工作)。”特朗普这一招确保只有外国高级专业人才才能获得H-1B签证在美国工作,在挡住非法移民和中低端人才的同时,他并不想阻断最优秀的高级人才入美的通道。8月2日,川普再出重拳,宣布了旨在未来十年内大幅度降低合法移民数字的移民改革议案:《改革美移民强化就业法案》(Reforming American Immigration for Strong Employment Act)草案,川普将此议案称为是美国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移民改革。虽然这份《改革美移民强化就业法案》还停留在提案阶段,却深刻反映出美国决策者对移民尤其是非技术、低技术移民的风向趋紧,而更加专注地吸引美国需要的高精尖人才。文章选自《北京青年报》,2018年8月15日
2018年8月17日 -
对话郑永年:特朗普推出“全政府对华战略”,中国如何应对?
【侠客岛按】 当地时间8月13日,特朗普在美国一处军事基地签署了2019年度国防授权法案,总额达到7160亿美元,增幅2.6%,是美国军费9年来的最大涨幅,创下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以来的新高。 这么大一笔钱,除了购置大批武器装备、推进先进装备的研发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对于战略对手和“假想敌”的针对性。比如,俄罗斯就认为这份法案“令人警觉”,因为其中有拨款支持美国及其盟友在欧洲、尤其是俄边境的巡视行动;法案也授权允许美国政府针对俄罗斯进行制裁,禁止华府销售国防设备给使用俄罗斯科技的国家。 在中国看来,这份法案则从多个层面表达了针对。例如,法案要求美国国防部制定“全政府对华战略”,并除国防部长豁免外,不再邀请中国参加“环太平洋”系列军事演习;要求支持并强化台湾的“国防军事实力”、扩大美台联合演习、军售及高层军官交流,促进美台官员互访;以及纳入“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强化外国投资委员会对在美投资的审查。 对此,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商务部等均作出回应,认为美国这份法案充满了冷战零和博弈思维,触及了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联合公报精神,损害中美的互信合作。 特朗普这次又是打的什么牌?“全政府对华战略”意味着什么?是否又会在南海、台海等问题上带来变数?我们今天继续对话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先生,聊聊这些话题。 1、侠客岛:我们知道最近蔡英文过境美国。从此前的《台湾旅行法》到这次国防授权法案说要提升台湾的军事能力、甚至美军参加台湾军演,甚至再早一些特朗普胜选后跟蔡英文通话,都可以视作是美国在打“台湾牌”。怎么看这种局面? 郑永年:台湾问题不要孤立地看。美国对中国政策的改变是全面的,不光是一个台湾问题。用中国话来说,美国在到处找中国的茬,只不过是看哪个更有效。其实,不光是国防授权法案,他的贸易战、“太空军”计划、外国投资评估法案,都是针对中国。台湾只是众多牌中的一张,甚至朝鲜问题、南海问题都在牌局之中。当然,台湾对中国很重要,也是中国的底线。 我们这几年一直讲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这个陷阱实际上是美国人提出来的。根据美国的研究,从1500年以来,排名世界综合国力前两位的大国之间有过16次权力转移,其中12次战争。最近没有发生战争的一次,也就是冷战,是以苏联垮掉、美国获胜结局的。美国学界这几年发表了很多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论文,只不过我们大多忽略掉了而已。他们深信这个陷阱一定会来。基辛格博士就设想,特朗普胜选后会联合俄罗斯对付中国,也是这种总体思想图景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打台湾牌不是为了台湾利益,只是当作中美博弈的一个工具、一张牌在打。我从不认为这是美国政客宣称的为了“保护台湾”,所谓“保护美国和台湾的民主自由”只是一种说辞罢了。无论是北朝鲜、台湾、南海还是贸易战,美国就是要找一个对付中国的方式而已。 2、侠客岛:这里面体现出特朗普和前任们思维的变化。 郑永年:没错。比如奥巴马时代,说的更多的是“改变中国”,其实也就是让中国接受美国的领导、服从所谓的国际规则。最终和特朗普是一样的,维护“美国第一”。如果借用中国古代“王道”和“霸道”的分异叙述的话,以前美国用得更多的是包装过、有意美化过的“王道”,现在则是赤裸裸的“霸道”——就是要“美国优先”,我是老大我怕谁? 特朗普就是这个心态,就是要让你屈服。对中国如此,最近对土耳其的办法也是一样。他的哲学很简单:我是老大,你需要我,我不需要你。 要深刻意识到,特朗普现在做的是对国际旧体制的抛弃。二战之后的世界体系,美国是最重要的参与和建设者;但现在特朗普的做法深刻地触动了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秩序的变化。这已经不仅仅是中美关系,而且会成为区域秩序大变动的根源。 3、侠客岛:特朗普从竞选到贸易战喊得最多的口号是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工人和制造业的利益,号称要保护“锈带”和白人中下阶层。不过,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到这次国防授权法案,背后似乎也可以看到军工派的利益。在您看来军工集团在这背后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项法案能在多大程度上付诸实际? 郑永年:当然,特朗普上台之后,军工派的利益越来越大。他们是以打垮苏联出名的。小布什政府时代,新保守主义背后也是军工派,这个力量一直存在。在特朗普集聚下,他们的力量又壮大起来了。 军工集团利益的特点是把中国和俄罗斯看做最大对手,但两国还不太一样。在他们看来,俄罗斯只是麻烦制造者(trouble-maker),乌克兰问题、克里米亚问题,顶多干预下美国选举,但是俄罗斯改变不了,也威胁不了美国整体安全。但在军工派看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 法律这东西,最终要看本身是哪些利益去推动,看谁去使用。从目前看,这次的国防授权法案是给军人、给国防部授权,实际上是授权了国防部和情报部门;从这一点看,军工派的利益占了优势。如果美国政府背后是资本、华尔街占主导位置的话,这个法案的影响力就会小很多;但目前看,这个法案近乎于军人政府的操作了——当然,特朗普政府中本身军人、前军人就非常多,这一点从人员构成上就可以看出,法案背后的军工势力非常强大。 4、侠客岛:我们看到,此法案一出,中国的几个相关部门的反应都相对比较激烈,也会持续对法案的影响力作出跟踪并制定对策。在您看来,美国下一步的行动将引向何方?中国真正的应对之道是什么? 郑永年:美国的行动烈度取决于中国的反应。如果中国的反应不够坚强有力,他们就会更肆无忌惮。这是权力的本性。我们常说权力需要制衡,不仅国内如此,国际上也一样。如果权力不受到阻力,一定会往前发展;这就跟资本一样,有自己的扩张性。除非受到阻力、有了制衡的力量,某些权力才会回收、内敛。 比如我们看到,美国在国际上权力最大,所以它会把自己的国内法当作国际法。 侠客岛:比如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就是赤裸裸“食言”,不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在国际问题上用国内法进行“长臂管辖”。 郑永年:对,美国的资本有扩张性,它所谓的自由民主体制也有扩张性,它的权力当然就更有扩张性。 对于台湾问题当然要强硬,否则美国和台湾当局还会得寸进尺,这一点不用怕什么。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根本利益,在这些问题上该硬就要硬,不要有天真的幻想,不要以为我们示弱投降美国就能怎样怎样。我们要对台湾挑明,美国这样做,完全是以牺牲台湾利益的方式来对付中国大陆;虽然我相信台湾也不会有多少人相信,但也不能让台当局有迷惑民众的机会。至于环太军演,中国不受邀请也没有什么。这个军演本身就是把中国作为对手,不过是两国高层有军事交流意向罢了;无论如何,中国本身都不太可能整合进美国及其盟友的武装序列。我们也可以做得更巧妙。军工派是大的利益集团,但不是整体的美国、全部的美国。白宫本身就是一大堆利益集团的代表,这些利益集团之间总有分化、不同的地方,我们要利用好这些分化。 现在中国的策略很明确,比如贸易战,要打,虽然不愿意打,但是不得不打;在斗争的同时,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加紧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比如,美国国防授权法案限制中国资本去美国,但是我们可以更开放,吸引包括美国资本在内的国际资本来中国,毕竟资本对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一次聊天时我们说过,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吸引资本,这意味着真正的国际影响力。我不认为白宫可以限制资本流动。中国是一个大市场,是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美国的资本不可能放弃这么大的市场。印度还早着呢。 军工是美国的利益集团,其他的呢?美国的技术也需要市场。对美国政府来说,失去了中国市场无所谓,你有更多的东西依赖于我,政府安全更重要。但对企业来说呢? 侠客岛:对,我们上次分析听证会就注意到这一点,包括半导体在内,美国许多高科技行业在内都反对贸易战。他们的理由是,美国在设计研发上有优势,一旦加关税,只不过是给了其他国家的同行以优势;同时美国不放开高科技产品出口,其实是贸易逆差相当大的原因之一。 郑永年:对。国家安全不是抽象的,企业利益也是其中重要一环。技术如果没有市场,有什么用呢?现在技术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就需要越来越大的市场。技术跟市场是硬币的两面,没有大市场,技术的成本就收不回来,也赚不到钱。谷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在美国本土已经遇到瓶颈了,需要开放市场;汽车,没有美国也还有其他国家的大市场。 所以,不要把美国看作铁板一块的整体,否则就会不理性。美国是不同的利益集团组成的美国。华尔街看起来现在对中国比较强硬,但他们跟军工系统、跟冷战派的目标不一样。 我们要多利用美国利益分化的现实。只要中国不着急关起门来,美国就很难封闭中国。文章选自侠客岛,2018年8月17日
2018年8月17日 -
【CGTN】China’s shrinking trade surplus isn’t only from US tariffs
In July, China’s global exports surged 12 percent, higher than in June. At the same time, the value of gross imports to China jumped 27 percent last month. And it came with China’s global trade surplus narrowed by 40 percent from a year earlier to 28 billion US dollars.Is the decline of the trade surplus due to tariffs enacted since July 6?He Weiwen, a researcher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CCG), gave his perception of the massive shrinking of the trade surplus in July during his appearance on CGTN’s Dialogue.“That`s true in RMB terms. But in dollar terms, it`s another picture,” He Weiwen said.“Tthe single month in July, we are still in a good surplus of up to 28 billion US dollars, about the same similar monthly average as the previous six months of this year.”“The export growth is still at over 12 percent from over a year ago. So we say that we should follow this trend, so far the trend is OK,“ He added.As well as that, the chief strategist of Cinda Securities, Jiahe Chen, pointed out other cause of surplus decline.“The trade surplus did drop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in previous months. That is not due to the shrinking trade, but the huge rising in the imports.”“That is because China is delivering some of its promises to import goo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aid Chen.It is still unclear how much further China’s trade will be impacted as the tariffs have implemented. However, China is still making its effort to find a way out of this dilemma.“We (China) should have different tools in pocket and use them when necessary.”“We should find alternative export market or we should try to sell domestically. That means to encourage domestic consumption and expand domestic market.”All these steps and strategies share the same confidence that China’s market cannot be easily replaced by that of US.“Many Chinese products in the US will not be replaced very soon. At least, 50 percent of total items that US depend heavily on are imported from China.”In addition, “the reason of the depreciation of the RMB also helps.”From CGTN,2018-8-10
2018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