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参考消息网】专家建议中国宜加快自贸谈判: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参考消息网7月20日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9日发表文章称,一位政府前高级官员和一些行业分析人士称,中国与美国针锋相对的贸易争端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机会,可以推动与其他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 商务部前副部长魏建国说:“中国应该加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以对抗美国的压力。” 他说:“现在也是就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举行更多会谈的良机,以巩固中国在这个多边贸易安排中的影响力。” 魏建国说,与美国的争端表明,中国需要同时在商品和服务部门进行“高水平的”自由贸易谈判。魏建国曾参与最终于2008年达成的中国同新西兰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文章称,在周一于北京结束的中国-欧盟峰会上,双方承诺将更加紧密地合作,以捍卫全球贸易体系,加快有关投资协定的谈判和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的讨论。 包括新西兰在内,中国已经签署16个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协定。今年生效的与格鲁吉亚的自贸协定是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签署的首个类似协定。 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正在与包括新加坡在内的13个国家商谈升级自贸协定,并与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另外10个国家就可能达成的协定进行研究。 中国商务部早些时候说,希望在RCEP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RCEP涉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以及东盟10国,这一谈判始于2012年底。 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亚洲问题首席经济学家冯秀(音)说,有这么多国家参与其中,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就这一区域贸易协定达成共识并非易事,可能还需要数年时间。 她说:“鉴于(近期的)贸易波动,现在参与该贸易协定的国家会有更大的动力来达成协定。” 文中提到,与此同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今年晚些时候访问北京,贸易料将成为重要议程。 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说,中国应该寻求扩大其贸易基础,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他说,随着中国与其邻国印度和日本的关系得到改善,中国与这些国家在贸易上的互动也会增强。 他说:“贸易多样化可以帮助中国降低对美国的依赖。中国不应该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文章选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7月20日
2018年7月23日 -
【Global Times】China confident in coping with global uncertainties
China’s top economic planner vows to offer ‘targeted support’ to firms affected by U.S. tariffsAn official from China’s top economic planner said Tuesday that the commission will speed up an assessment of negative impacts on domestic companies arising from the ongoing Sino-U.S. trade row, and will provide ’targeted support’ after this assessment.The official of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however, did not give any further details.The remarks came after data from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n Monday showed that in the second quarter, China’s GDP rose by 6.7 percent year-on-year, slightly lower than 6.8 percent in the first quarter. However, the figure fell into the normal range of 6.7 to 6.9 percent.Some observers had suggested that the unst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would pose difficulties for China to achieve its economic growth target in the second quarter."The decline of some related indicators does not necessarily mean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slowing, and some positive factors such as consumption upgrading are not be reflected in these indicators," said Yan Pengcheng, spokesperson for the NDRC, adding that China’s investment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been continuously optimized."We have ample policy tools to cope with the shocks brought by the uncertainties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o maintain sound and stable economic growth in the second half," Yan told a regular conference on Tuesday.He Weiwen, a senior fellow at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said that for some companies that might suffer higher costs due to the U.S. tariffs, the government might consider compensation in terms of subsidies. As for those who lose their jobs amid the dispute, the government might compensate them in other ways such as by providing training or re-employment."But there are also a certain number of companies that provide goods that the U.S. can only import from China, so the situation depends" on the specific details, He told the Global Times on Tuesday."China’s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is declining.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omestic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investment and exports, to consumption, the services industry and domestic demand," said Yan, adding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umption and services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reached 60 percent.He also added that external elements such as Sino-U.S. trade tensions would have a limited influence on the country’s economy.According to He, exports to the U.S. account for 2 percent of China’s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by value, so even if the U.S. imposes tariff on half of imports from China, only 1 percent of industrial output will be affected. "People should not ’exaggerate’ the impact of the U.S. on the Chinese economy.""Now, the priority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continue deleveraging, in a bid to prevent domestic financial risks," He noted.From Global Times,2018-7-18
2018年7月23日 -
【中国新闻网】近50位专家学者齐聚山西 共话中国商帮发展
山西财经大学副校长马培生致欢迎辞,并宣布第二届商帮论坛开幕。 杨杰英 摄 “中国有着十大商帮,而晋商则被誉为十大商帮之首。在一个国家同时出现十大商帮,细数起来可能还不止,这在世界历史上、世界经济史上都是一个罕有的现象。”21日,全球化智库(CCG)世界华商研究所所长康荣平在山西财经大学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21日,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在山西财经大学举办。 杨杰英 摄 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由中国商帮论坛、全球化智库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和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承办,吸引了来自中国商业史学会、全球化智库世界华商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中国科研机构、高校等机构的近50名专家学者参加。 与会专家学者聚焦“商帮与营商环境”“商帮与商人社会责任”“商帮与国家利益”“商帮与国际竞争力”等议题,以晋商、粤商和浙商等传统的中国商帮、新兴的温州商人、锡商、海商以及海外华商等为例展开探讨和交流。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由中国商帮论坛、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商业史学会主办,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和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承办。 杨杰英 摄 “此次论坛是国内外商帮研究、古今商帮研究的融合、是陆商研究与海商研究的交流,对学界、企业界、产业界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盛会。”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院长张亚兰主持本次论坛的开幕式时表示。 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在致辞中提到,近年来,中国商业史学会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中国商贸经典文化”项目,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本次论坛主题“商帮与营商环境”“商帮与家国利益”,就是围绕“商贸力量”在这两个层面的表现做多方研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商业智慧。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现场。 杨杰英 摄 历史上,晋商是十大商帮之首,商号曾遍及中国各地,且广布欧亚大陆。晋商雄霸商界500年,山西太谷更有着白银谷之美誉,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的华尔街”。 “中国商帮论坛在晋商故里山西举办,这对研究晋商文化的专家学者而言,意义非凡。”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会长李茂盛说,中国商帮论坛集聚了高素质的商业研究的专家学者,是最具权威性的中国商帮研究的学术性组织。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能为晋商文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考。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现场。 杨杰英 摄 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以搜集收藏晋商文化遗存,整理出版晋商文献,保护开发晋商文化遗产开展晋商文化学术研究等工作为重点。李茂盛透露,目前,该基金会己收集晋商实物史料藏品1793件,为了使这些藏品得到更科学、更专业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决定筹办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届时,基金会将把现有藏品及今后再征集到的藏品,无偿捐赠给博物馆,面向社会公开陈展。第二届中国商帮论坛现场。 杨杰英 摄 另外,作为本次论坛的亮点之一,由商务印书馆刚刚出版的《晋商史料集成》(共88册,附赠2册索引)首次亮相,在与会专家中引起强烈反响。著名学者葛剑雄、辛德勇、朱荫贵、降大任等为此书做序。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六万七千多件史料的面世,将对晋商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选自中国新闻网,2018年7月21日
2018年7月23日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China sets up think tank allia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US
China is gearing up efforts to improve its analysis of US affairs with the finance ministry setting up an alliance of around 20 top Chinese think tanks to come up with better policy advice as it looks for ways to handle the trade war with the US.The alliance, comprising researchers from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and Peking University, will study the lates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trade situation in the US.The move follows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s imposition of 25 per cent tariffs on US$34 billion in Chinese imports earlier this month, which led to Beijing retaliating with the same tariffs. The White House also said it would impose tariffs of 10 per cent on another US$200 billion worth of Chinese products by August.The alliance was set up on Saturday, but the ministry announcement was made on Monday.The tit-for-tat trade war has forced Beijing to try and understand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However it has struggled to find clues to the US president’s intentions. Its previous efforts to avert a trade war met with failure, including two trips to the US by Vice Premier Liu He.Analysts say the new alliance is yet another effort by Beijing to reduce rising tensions with Washington over trade tariffs, but it is still unclear if it will be successful.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re for China and Globalisation, which is also part of the alliance, said China’s existing research on US affairs is not deep enough.“Beijing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bilateral trade figures and US domestic law. With better research, Beijing’s US policies would be more specific,” he said.Wang said the alliance’s initial target is to better tackle the trade dispute with the US, and it would probably expand its research areas to other US affairs in the future.Liu Weidong, a US affairs expert from the Institute of American Studies, another alliance member, said it remains to be seen to what extent Beijing’s policies could be influenced by Chinese think tanks, since research by such groups did not play a big role in Beijing’s policymaking process.Liu said in addition to forming think tank alliances, China needed to focus more on US domestic policies, such as what state governments cared about before the mid-term elections later this year. This “could help change Washington’s thinking”.“The dispute would last as long as the US has the upper hand,” added Liu.Zhou Wuqiang,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Economics Centre of the Finance Ministry, told China’s state media CCTV on Saturday that the alliance could improve China’s research capabilities and help produce usefu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the country’s trade war with the US.Fu Ying, China’s former vice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and now chief expert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Global Strategy, said China urgently needed to cope with a changing situation.From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2018-7-17
2018年7月19日 -
王辉耀:理智应对当前中美贸易摩擦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在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下,中美两国都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虽然贸易争端这次是美国发起,中国只是被动应对,但双方都应该做好应对关税措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准备。同时,中美双方应该为当前的紧张局势尽快找到缓解之道,并防止进一步产生共同损失。这是对双方决策者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最糟糕的情况是看到双方苦战到底,整个世界经济也被拖下水陷入发展的困境。 尽管此前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威胁举动,但这些措施的后果与中美两国全面贸易战相比远不是一个量级。中美两国加起来共占全球经济的40%,2017年两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更是超过一半。。可以想象,中美“贸易海啸”将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何等规模的伤害。 白宫秉持着的“美国第一”的准则,持续煽动对中国的敌对情绪,美方的自负与零和博弈的心态可见一斑。尽管在之前的谈判中,中国已经承诺增加对包括农业、能源和其他高质量产品及服务领域的商品采购,双方也达成了不再进行贸易对抗的承诺。但是现在,美国已经完全放弃5月份北京与华盛顿方面达成的共识,置中美两国和整个世界的利益置于不顾。 虽然人们对久远过往的贸易战没有印象了,但我们要从当前正逐步展开的贸易对抗中及时吸取教训,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避免产生更大更多的损失。正如中国一句古话所说,“祸兮福所倚“,只要美国愿意改变方向,回到合作轨道,一切就仍有回旋的余地。 下面,我将概述四个中美充满前景的合作领域,这些领域的合作将有望部分解决美方关切的贸易平衡、工作岗位增加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即可以实现特朗普政府对选民的承诺,也可以让中国通过双边合作从中受益。 第一个领域是服务业,其在平衡中美经济关系中扮演重要角色。WTO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在服务业上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达到540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33倍。鉴于中国人民不断增长的收入和对优质服务的需求,中美服务贸易的增长空间巨大,尤其是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产品方面。 举例说明,旅游业占到了美国对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 CCG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旅客访美人数增长了15%,达到近300万,在美消费增长了9%,达到330亿美元。进一步深化双边服务贸易合作不仅有助于减少贸易逆差,也为双方增进交流和相互理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二,加强中美之间的互联网商业的合作。来自中国4亿多中产阶级的强大消费能力和不断发展的消费喜好为美国出口企业提供了重大机遇。其中,网上购物最为显著地反映了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 在去年11月11日的网购热潮中,中国消费者1天内的支出就达405亿美元,通过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CBEC)的达成交易在过去三年中每年增长超过50%。 通过设立一份允许协调贸易便利化措施等相关条例的双边CBEC协议,中美两方可以同时发挥CBEC的潜力,将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与美国的大小企业连接起来。此举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优质产品,同时也有助于减少贸易逆差,为两国创造就业、创新和投资机会。 第三,扩大中美能源贸易。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只是时间问题,而目前中国能源超过半数都依赖于进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提升,中国对外的能源需求会进一步加大。 而在页岩气革命的推动之下,据估计到2022年,美国有望成为净能源出口国。这代表了全球能源领域的重大转变,而中国将成为吸收美国出口增长的理想市场。2017年,中国每天从美国进口22万桶原油,并且在未来几年,美国对中国的能源出口有望实现进一步的显著增长。中国资本还可以通过改善美国能源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解决目前限制能源出口增长的基本问题。 第四,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很多的合作机会。特朗普总统在竞选期间承诺未来10年在交通网络、供水、通信和电网等基础建设方面将投入1.5万亿美元,而中国积累的资金和基建方面的建设经验可以实现与特朗普政府的基建计划的互补。充分利用中美在基建合作方面的协同作用,不仅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并促进出口,还可以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创造动力。 我们希望美方决策者避免陷入固执情绪和零和思维,充分考虑到本国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福利,用开放态度对待建设性的建议。及时地从目前的关税争端中汲取教训,不要一意孤行。避免更为严重的损失。本文翻译自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发表在国际在线ChinaPlus上的英文稿件Rational approach is key to resolving the current trade riftWang Huiyao: Rationality is key to resolving the trade rift
2018年7月19日 -
【参考消息】 专家分析中美贸易紧张深层原因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折射了当下美国对中国日渐加剧的三个担忧:中国在偷走美国工作、导致美国高薪工作流失,以及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形成威胁。”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心东亚项目主任、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胡永泰(Wing Thye Woo)如是指出。 他强调,美国以上的这些想法以及对中国提出的一些要求和“解决方案”是错误的。近日,在中国全球化智库北京总部,胡永泰分别从中美两国视角以及国际变局的大背景,分析了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深层次原因,阐述了相关问题处理不当的后果,并就中美两国如何化解贸易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贸易战反映美国担忧 胡永泰说,在过去几年中,“我经常在圣诞节到来时松一口气:庆幸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中美贸易战未曾发生”。这是因为克林顿总统时期实施对华接触政策,并称中国为“战略合作伙伴”。 到2000年小布什在竞选时开始称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不过,事实是,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两种关系实际上是共存的。9·11事件后的中美合作也有效稳定了中美双边关系。但现在,特朗普上任后,“竞争对手”的言论占据上风,导致中美紧张关系日益严峻。 中美贸易战的背后折射了当下美国对中国的担优。胡永泰指出,首先美国失业问题被视为中国贸易顺差的副产品,而美方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的办法来补救,然而这种想法和解决方案都是错误的。 美国贸易逆差只是导致贸易失衡的一个因素,仅要求人民币升值并不可能改变多极世界的现状。他举例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1985年实施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美国减少从日本的进口,但同时从其他国家购买了很多,最后导致美国的整体贸易逆差还是基本保持不变。 实际上,中美贸易失衡源于中美两国经济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国内储蓄率高,而美国高昂的军费开支和频繁的减税政策则为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创造了条件,就业保障不足和低效更使人们对美国贸易逆差的意见越来越大。 胡永泰指出推动人民币升值不仅不能解决美国在全球的贸易逆差问题,还会对中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反而令人忽略了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纠正中美经济体系中结构性要素的缺陷。 因此,要想解决贸易顺逆差问题,中美双方都需要做出努力,而不是一味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汇率上面。胡永泰指出,中国和美国间的技术竞争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美国企业抱怨中国利用自身的市场规模,将技术转让作为外商合资企业进入其大型市场的条件。他说,当美国公司同意时,他们的产品通常会获得高额垄断价格,这是一个商业上的“愿买愿卖”的交易,就像沃尔玛从其供应商获得“批量折扣”一样。胡永泰提醒,虽然如此,中国对外资企业的反对声也不应该置若罔闻。 如果欧洲和日本、加拿大等G7国家跟随美国的脚步,开始抵制中方利用市场力量加速技术进步的行为,结果不容乐观。 多极世界中建立“安全感” 胡永泰指出,在国家安全方面,美国现如今深感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也是政府如此积极保护最前沿知识产权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中国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尽管中国不会成为全球霸主,美国仍然对中国的迅速崛起感到担忧。胡永泰认为,从前英美都曾当过世界霸主,而如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重现历史。 随着国际秩序从美国主导的霸权时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重叠的势力范围将深化经济和政治摩擦。因此,全球的发展繁荣需要各地区的领导者维护并加强多边自由贸易体系,这就需要合作伙伴,而合作的前提则是建立在国家安全利益之上。在如今这个阶段,中美两方同时感到威胁,双方如何建立安全感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美国方面,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改革指南中,提出了两点针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建议。第一,禁止向中国出口具有军事用途的高科技产品;第二,限制与中国企业和学术界的合作。 胡永泰认为,这两点建议不仅过于宽泛,无法运作,并且十分浅显和短视,从长远来看,中美两方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并且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的竞争。 中美贸易不能单纯看数字 那么中美两国应该如何解决此次贸易争端?胡永泰就中美双方在解决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问题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的可行性选项。 对美国来说,第一,应当放弃要求人民币升值,并认识到调整美国政策内结构性因素才是解决贸易失衡的真正办法;第二,督促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实施产业激励政策;第三,通过改革CFIUS,增加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需做出同等努力。第一,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加强社会保障网的建设;第二,从产业政策方面,加快提升研究发展能力,缩减贸易补贴;第三,设立类似CFIUS的针对外资的审查机构,并保证运行透明。 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研讨会上指出,对于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传统的计算方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来看,中美贸易间的赤字并非表面上所显示的数字差额。 中美在贸易结构上有很大不同,应当把留学生、旅游业等服务贸易也计算在内。另外,中国在帮助美国降低通货膨胀方面贡献颇深,这些附带的利益也应该被计算在内。 王辉耀指出,长远来看,中美在基础设施、第三方合作、跨境电商和能源等领域有很多共赢的合作空间,同时中方也应该发挥亚洲国家文化背景相似的优势,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合作,进一步实现贸易平衡。文章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17日
2018年7月19日 -
【人民日报】专家解读商务部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关于301调查的声明》的声明
商务部在声明中说,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政府都将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国际经贸体系,与世界上一切追求进步的国家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开放是为了有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做大互利共赢蛋糕 “商务部声明重申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透露的信息是明确的。中国将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改善贸易投资环境,为自身发展和世界繁荣敞开大门,为拥护自由贸易与投资的伙伴国提供‘中国机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说,中国不断推出的改革开放举措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坚决维护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系。” 李永认为,开放是中国的既定方针,是为了有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做大互利共赢蛋糕。“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基于发展需要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改革开放的总体方向是中国自身发展和担当国际责任的需要,不会受外界压力的影响。” “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有其自身的国内政治考虑,也基于其荒谬的逻辑,但是我们自主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也不会被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所打乱。我们会用更大的开放力度,推动更大的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所长李伟说。 “最近中国在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方面有一系列举措。”李永说,第一,中国公布了11条金融业开放措施的具体落地时间表;第二,中国发布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22个领域推出开放措施,限制措施减少近1/4;第三,国务院出台文件,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明确反对强制技术转让;第四,中国主动扩大进口,自7月起降低汽车和零部件及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涉及近1700个税号产品。“前几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提出改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条件等4项举措。我国还将于今年11月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开放的方向上从来没有改变,而且力度逐步加大。”中国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也为国际市场的繁荣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孝松说。 今年世贸组织发布的年度全球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商品贸易出口继续位居世界第一位,而中国商品贸易进口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超过12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2017年吸引外国直接投资13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4462.9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中国努力的方向是明确的,即坚持建设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扩大开放和改善营商环境,力求通过对话沟通管控分歧,积极维护多边贸易机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罗雨泽说,中国投资环境改善的成效有目共睹。根据中国美国商会今年发布的《2018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64%的会员企业表示收入上升,75%的受访企业表示实现盈利,是过去3年比例最高的一次。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18》报告也显示,超过一半的会员企业计划扩大在华运营规模,还有日本国际协力银行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再次成为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投票评选的最有潜力业务发展地。 “从知识产权看,我们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知识产权保护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保护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我们也让全世界获益。”李伟说。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我们改善投资环境作出的庄严承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认为,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良好的营商环境,会为世界提供一个巨大的投资优选地,从而拉动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国际经贸环境因贸易保护主义而充满变数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需要更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中国为保护企业利益所做的努力事实上就是在创造这样的环境。”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说。 罗雨泽认为,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会坚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提升开放水平,改善营商环境,提高人民福祉,扩大我们的‘朋友圈’。”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17日
2018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