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光明日报】【光明日报】为我国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理论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等机构日前在京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中文版)。 发布会上,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从全球生产贸易实践的角度,论述了全球价值链演进对全球经济的重大意义。在他看来,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影响世界、影响全球价值链的40年。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获得了稳定的外部环境,逐步实现了制度性的开放,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他强调,中国始终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提出G20“中国方案”、为金砖合作机制贡献“中国智慧”。这些努力,将为我国在更大范围内作用于全球价值链奠定基础。 新时代如何深化全球价值链研究?陈德铭建议,要关注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待贸易失衡与价值分配不均问题,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有效应对各国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情况并探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霍建国提出:可针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挑战来深化全球价值链研究,比如引导和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其寻求现实路径;从解决好进出口贸易平衡问题出发,发挥全球价值链更多效用。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表示,应进一步研究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情况,包括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议题,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角度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视角。同时,还应关注WTO当前面临的问题,以更好地为其走出困境提供思路。“中国智库要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助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多责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忠秀介绍,《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旨在帮助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公众理解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演进,描绘各经济体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相互依赖模式和比较优势的演变,为发展中国家深化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理论参考。接下来,全球价值链研究院还将关注数字经济、包容性增长、技术进步等议题,就我国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以及绿色价值链建设等问题贡献智慧。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1月日
2018年1月12日 -
【人民网】中国人才50人暨“国外人才发展丛书”圆桌研讨会举办—— 中国应采用更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 1月10日,中国人才50人暨“国外人才发展丛书”圆桌研讨会在全球化智库(CCG)召开。与会学者就“人才强国研究出版工程”《国外人才丛书》和如何实行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展开探讨。 “国外人才发展丛书”首次在国内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国外人才发展模式。丛书汇集了20多位我国研究国外人才发展经验和政策制度的专家学者的代表性著作,同时引进翻译美国、芬兰等国人才学专家的专著,系统展现我国学者关于世界典型国家人才发展政策法规和创新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了解典型国家人才发展历程和成败经验提供了借鉴。 人才强国出版工程总主编吴江院长介绍,国外人才丛书在“聚天才英才而用之”的大背景下,从提高全球配置人才能力角度,从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战略资源角度来审视人才工作。 中组部党建出版社总编辑张阳升重点介绍了“国外人才发展丛书”的四个特点:第一,系统介绍和研究国外人才政策,具有创新性。第二,全面梳理典型国家人才发展经验,具有参考性。第三,研究内容贴近现实需要,具有实用性。第四,聚焦各国人才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具有前瞻性。 人社部原副部长王晓初发言认为,丛书对人才建设的国际借鉴和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从十九大报告角度来讲,应从全球高度看待中国人才工作。 中国人才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王通讯认为应该多观察、学习美国的人才研究与人才学术,并建议人才生态学的研究应该提上日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蓝志勇作为作者之一,针对我国人才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全景式的综合人才管理,建立人才战略资源共识。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曾湘泉针对我国的《职业大典》的现状及问题,建议扩大国际交流。 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局长胡建华指出干部需要更多的了解学习国外人才方面的制度、政策、规定等。进一步的贯彻落实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使现在的人才政策、制度更加符合当前的情况,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马抗美重点从人才流动方面,提出用“一池活水”解决现在“三区一线”等地的人才集聚问题。目前国家人才区域差别明显,应打破人才跨行业流动壁垒,在人才个体流动当中实现人才群体的稳定,实现人才城乡环流态势,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所长杨耀武指出翻译过程当中人才合作交流的成果比较显著,并从上海角度讲了如何去实行开放、积极和有效的人才政策。 人科院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黄梅介绍了目前正在从建立国家治理框架的视角研究工程师制度,重点针对工程师教育和工程师认证如何衔接,在国际事例框架下如何推动工作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刘军仪重点讲解了提升政策工具选择的科学性需要关注社会文化、体制、机制方面的革新。文章选自人民网,2018年1月11日
2018年1月12日 -
【中国网】《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中国网1月9日讯(记者 齐凯)昨日下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CCG北京总部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中文版)。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王直,布鲁金斯学会John L. Thornton 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杜大伟(David Dollar),世界银行贸易与竞争力全球实践局主任若泽·吉勒尔梅·莱斯(José Guilherme Reis)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商务部原部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在主旨演讲中生动讲述了他对全球价值链的理解,并从经济学理论以及全球生产和贸易实践的角度,分别论述全球价值链对全球经济的重大意义。基于其长期主持我国商贸工作的经验,陈德铭高屋建瓴地分享了其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整体认识,并高度评价了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实践。陈德铭指出:“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打造APEC“中国印记”、提出G20“中国方案”、贡献金砖“中国智慧”。这些新的努力,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塑造和引领全球价值链发展奠定了基础。” 陈德铭也为今后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研究提出了他的思考与建议。他认为包括全球价值链研究院、CCG在内的中国智库今后在从事相关研究的时候应该思考几个问题,包括如何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待贸易失衡与价值分配不均,如何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有效应对各国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抬头,以及如何从全球价值链角度探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而今天《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的发布,在陈德铭看来,将给所有从事国际经济研究的人提供一个更新的视野,一种更广袤的启迪。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在主旨发言中首先赞扬了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的研究工作,认为《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乃至已经建立的“UIBE指数”,都是非常杰出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具有丰富国际贸易谈判经验的孙大使指出,其实按照全球价值链的理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远不如传统的贸易算法。因而,如果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能够让美方接受,对于解决中美贸易争端意义重大。 对于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未来,孙振宇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包括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议题,而从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为这些课题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全球价值链研究也应该积极和WTO目前面临的困境相结合,以更好地为走出困境提供思路。他强调,中国今后参与全球贸易的过程中,改善自身营商环境,以及控制“一带一路”的投资风险,也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他也期待,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中国智库,可以在理论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助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多责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忠秀教授对《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进行了发布,并对全球价值链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的重要成绩以及研究员未来的发展规划做了介绍。 CCG主任王辉耀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二战后70多年来,我们之所以获得和平的环境,与国际经贸的不断升级换代以及中国对全球化的参与密不可分。而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不止对全球化,对中美关系也能扮演稳定剂的作用。因而在当前全球化处在十字路口的关键时期,CCG和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这个研究报告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集合各机构的研究力量,旨在帮助公众和各国政策制定者理解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演进,及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它首先探讨了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深化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在价值链上的升级。指出重视和研究增加值贸易和全球价值链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官方贸易总值统计数据可能产生对许多国际贸易现象的误解,并分析了从增加值的角度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与基于官方贸易统计数据分析所得到的结果的差异性。基于详实的研究和崭新的视角,从全球的格局着眼,解读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收入、就业等问题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既是对现有国际贸易、全球化研究的重大突破与补充,也为发展中国家参与、深化全球价值链提供了极佳的理论参考。 据悉,《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的英文版由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RCGVC-UIBE)联合出版,并于2017年7月10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了发布仪式。文章选自中国网,2018年1月9日
2018年1月11日 -
【中国发展网】2017年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发布 专家学者展望全球价值链未来
中国发展网 1月9日 记者宋璟报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日在CCG北京总部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中文版)(以下简称《报告》)。 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出席《报告》发布会并做主旨发言。 对于全球价值链研究的未来,孙振宇指出,应该进一步研究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包括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等议题,而从全球价值链理论可以为这些课题提供新的视角。同时,全球价值链研究也应该积极和WTO目前面临的困境相结合,以更好地为走出困境提供思路。 近年来,全球经济贸易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现有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传统全球价值链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和重塑,新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正在形成。《报告》集合各机构的研究力量,旨在帮助公众和各国政策制定者理解全球价值链的发展和演进及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报告》认为,地理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价值链至关重要。根据零部件的大宗贸易的统计数据,世界似乎形成了3个相互关联的生产中心。这3个生产中心分别在美国、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特别是德国)。撇开中国,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在外围,并且往往与地理上最接近的中心进行贸易。很多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参与。非洲总体来说与任何已经存在的中心距离都很远。在发展中国家内部,似乎只有大公司才参与到了真正的全球生产网络中。例如,在拉丁美洲,小公司很少同拉美地区以外的地方进行贸易。 《报告》建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控制腐败、简政放权、以及对投入(包括服务)实行零进口关税来改善制度环境并全面降低贸易成本是融入全球价值链非常有效的措施。事实证明,一条有效的路线是通过“深层”贸易协定。一个深层的贸易协定超越了简单的关税削减,会涉及关于法律和法规方面的承诺。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多轮协议主要涉及降低进口关税,这对制成品贸易产生的影响最大。优惠贸易协定(PTAs)的迅速推广,表明它对于加深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方式。 据悉,《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的英文版由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RCGVC-UIBE)联合出版,并于2017年7月10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行了发布仪式。文章选自中国发展网,2018年1月9日
2018年1月11日 -
【中青在线】中美贸易摩擦不断 专家提出中国新思路
中青在线北京1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陈小茹)“从2001年中国入世开始到2016年,美国对华贸易的逆差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个老问题不断被炒作。但如果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角度来分析,中美贸易(逆差)大概只有实际传统统计的48%到56%。”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1月8日在《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发布会上发表主旨演讲说,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可为我国乃至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提供新思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发表主旨演讲。图片由CCG提供。 陈德铭介绍说,对于中美贸易的顺差或逆差的数字,每年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商务部都会对一次表,达成统一的数字。他说:“如果按照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它(逆差的数据)要打一半左右的折扣,但美国政界引用的数据都是双方未对表前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字。等中美达成共识后,美国商务部只发布一小条消息,常被人忽视。” 以2016年度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美国对中国货物贸易逆差为3660亿美元,但根据中方统计,中国对美国的顺差为2540亿美元,双方统计的货物贸易逆差额相差了1120亿美元。 陈德铭指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复杂,包括统计差异、转口贸易、服务贸易等,因而,“如何准确地用全球价值链的数字进行核算和分析意义重大”。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也表示,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远不如传统的贸易算法,如果全球价值链的概念能够让美方接受,对于解决中美贸易争端意义重大。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会长、中国首任驻WTO大使孙振宇。图片由CCG提供。 不过,陈德铭也提醒说,全球价值链分析不能解决我国客观存在的贸易顺差、逆差、国际收支平衡问题。不能否认传统进出口统计方法的意义,“我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所用,应该互相借鉴,不可替代”。 在陈德铭看来,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寻求开放促发展的重要的利器。不仅中国,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用全球价值链来指导自己的经济体改革与发展。他指出,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经济全球化的规律,看出全球价值链当前的发展以及未来会往哪个方向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找到自身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宏观政策,而通过这两者的互动我国的经济和贸易才能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走”。他强调说:“中国一直是全球经济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地位,加快建设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打造APEC“中国印记”、提出G20“中国方案”、贡献金砖“中国智慧”。这些新的努力,也为在更大范围内塑造和引领全球价值链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注意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月8日联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7——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是中美两国学界针对全球价值链问题的首份联合报告。报告不仅探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深化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度,进而实现其在价值链上的升级,还从全球的格局着眼,解读贸易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收入、就业等问题的影响。 孙振宇大使也向记者表示,未来中国的全球价值链研究也应该积极和WTO目前面临的困境相结合,以更好地为WTO走出困境提供中国新思路。文章选自中青在线,2018年1月9日
2018年1月11日 -
与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先生二三事
从英国《金融时报》今天的消息得知:全球化的倡导者,曾奔走于全球各地的爱尔兰人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先生去世了,享年71岁。可能目前国内知道萨瑟兰先生的人不太多。在他担任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领导期间,曾促成世界最大的多边贸易协定之一,在1994年一锤定音,签订了“乌拉圭回合” (Uruguay Round)协议。 在萨瑟兰领导“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理事会期间,他说服123个国家就农业、纺织业、劳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新规以及贸易争端解决机制达成了一致。当年美国贸易代表米基•坎特 (Mickey Kantor)曾将萨瑟兰誉为“全球化之父”,那时“全球化”这个词还没有今天的这么多负面含义。 萨瑟兰曾任爱尔兰总检察长、爱尔兰驻布鲁塞尔代表。他在1995年卸任由GATT而来的WTO的总干事一职。是他力挺并积极促成了中国加入WTO。 他从1997年到2009年担任英国最大的公司英国石油公司(BP)的董事长,从1995年到2015年领导美国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位于伦敦的国际业务(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萨瑟兰先生是个具有大智慧,大格局,开放眼光和谦逊的绅士。 我在英国石油BP公司供职期间曾有幸和他有几次交往。图中中间为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先生, 左一为笔者,右一为英国石油中国区公关经理赵远恒先生 萨瑟兰先生在担任BP董事长期间,先后多次访问中国。和很多中国的领导人见面,就中国的能源行业走向世界和跨国公司与中国公司的融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他和英国企业界的传奇式领袖, BP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John Browne)勋爵的合作, 对中国能源企业的国际化起到了深远的推动作用。 中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深入改革和国际化早在大约20年前,随着中国的改革发展, 汽车逐渐进入家庭。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号称三桶油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面临深化改革和走向国际化的挑战。作为BP的董事长,萨瑟兰先生非常乐观,是他和当时BP首席执行官John Browne勋爵及中国总裁德开瑞(Gary Dirks)的共同努力下, 促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中石油,中石化在美国上市(IPO)。为此萨瑟兰先生面见了当时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江泽民主席。 图中前排左三为彼得萨瑟兰先生,前排右三为盛华仁部长,前排右一为笔者 萨瑟兰先生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具有非凡个人魅力的领袖人物。有一件小事令我终生难忘。在当时江主席的接见活动中,我为萨瑟兰先生担任全程翻译,他和江主席握过手后,直接把我介绍给江主席说:“江主席, 这是我的中国同事易珉”。(见下图,中间是萨瑟兰先生,握手的人为作者) 后来害得搞接见的外交部礼宾司的人员不知如何安排我的站位,把我放在了和领导照相的第一排的位置。站在后排照相的领导们都比我官大。(见合影照) 记得为了推动中国能源公司在海外上市这件事, 当时BP的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见了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朱总理非常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但会面中有些担心第一次在美国上市的风险, 问道:BP能否帮助中国公司上市?(见下图,左一为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左二为作者)约翰布朗先生回答说,我是给董事会打工的, 我得回去汇报。最终BP董事会在萨瑟兰先生的领导下,批准BP托股购买近20%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美国上市的股份,成就了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 左一为英国石油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左二为笔者为了具体操作细节,约翰布朗面见国家发改委主任曾培炎, 左一位约翰布朗,左二为笔者 萨瑟兰先生在华趣事:萨瑟兰先生任BP董事长期间,曾多次访华,我均有幸陪同。2000年初的那一次,我陪同他去上海考察。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我陪着他开车去苏州转转。我和公司领导们一汇报,上下都非常紧张。又是找保安,又是找警车开道,忙的团团转。他上车后发现这么多随从就和我说,把他们都赶走, 我就想坐着小车一路看看中国南方的小城镇和乡间, 找个小馆子吃顿正宗的中国饭。 我只好遵命,把其他车子赶走,就我自己陪他,司机开车。一路他异常兴奋看着中国南方的农村说:“这么大的人口基数,做什么样的商业都会成功!” 路上,他问我,你懂战略吗?你懂孙子兵法吗?我惭愧地回答:“不太懂。” 他笑笑说:“我也不太懂, 但战略是要能看懂外部环境和自己在这个外部环境中至少十年以后的机会和风险。风险多大,机会就有多大”。他的这句话,开启了我研究企业战略的大门。 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小顾,是个很胆小的人。进到苏州城区后,在一个路口被警察拦住了车。他不小心把车子开进了单行道。当时的警察只是要扣驾照,小顾急得快哭了。我们在车里发现情况不对, 下了车和警察解释。一开始警察执意要扣驾照, 我求了半天,说认罚款,别扣驾照,警察不干,要司机去交通队接受教育。当时没有并扣分的惩罚。萨瑟兰先生下了车子,从容的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雪茄递给了警察说:"我是爱尔兰人, 我们爱尔兰乡下人都不认识路,麻烦你了。"笑着要给警察点烟。警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忙说"Sorry, Sorry。"还给了司机驾照说:"请走吧,请走吧…….."可他笑眯眯的一定要和警察合影,吓得小警察先跑了。 萨瑟兰先生是个智慧幽默的绅士,他对中国的进步做了很多努力。对我也很有启发。作为和他有过几次交往的人,我怀念他。 易珉 2018年1月9日于北京
2018年1月11日 -
萨瑟兰先生逝世 CCG理事长王辉耀回忆这位“同事”对中国全球化的杰出贡献
IOM移民顾问理事会(Migration Advisory Board)第一次会议于瑞士日内瓦IOM总部举行(右二为彼得·萨瑟兰,左三为王辉耀) 世界贸易组织(WTO)首任总干事、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国际移民组织(IOM)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曾被誉为“全球化之父”的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于2018年1月7日,在爱尔兰都柏林去世,享年71岁。 彼得·萨瑟兰先生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同为 IOM国际顾问理事会理事。IOM国际顾问理事会是IOM最高端的顾问和咨询理事会,专门针对当前全球移民趋势与现状为IOM决策层提供独立的、客观的咨询建议。 作为国际上最权威的有关国际移民和人才流动的组织,IOM有169个成员国和8个观察员国参加,而IOM国际顾问理事会仅由10人组成。担任IOM 国际顾问理事会的国际知名专家均来自国家前首脑、重要政要,联合国前官员和世界著名高校的权威专家。 除了WTO首任总干事、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彼得·萨瑟兰之外,理事会专家还包括牛津大学马丁学院院长伊恩·高登,菲律宾内阁秘书长伊梅尔达·尼古拉斯,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前总统萝扎·奥通巴耶娃,美国移民政策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凯瑟琳·纽兰,孟加拉国外交部长沙德希·哈克,荷兰亲王康斯坦丁·冯·奥兰治-拿照·冯·阿姆斯伯格殿下,国际天主教移民委员会政策部主席约翰·宾汉姆等国际知名人士。王辉耀博士是IOM国际顾问理事会中唯一来自中国的人选,也是国内少有的在知名国际组织中担任国际高级顾问职务的中国专家。 彼得·萨瑟兰曾任爱尔兰总检察长、爱尔兰驻布鲁塞尔代表,他的足迹也遍及全球各地。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Leo Varadkar)为萨瑟兰致悼词时说,萨瑟兰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家;他是一名爱尔兰人,是欧洲坚定的一份子,是一位自豪的国际主义者”。瓦拉德卡说:“他毕生都在捍卫个人自由与经济自由。” 1992年6月9日,关贸总协定(GATT)理事会任命爱尔兰人彼得·萨瑟兰为该机构总干事。他于1994年说服123个国家最终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Uruguay Round),加速了乌拉圭回合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促成了最大的多边贸易协定之一,并出任WTO第一任总干事直至1995年。当年美国贸易代表米基·坎特(Mickey Kantor)曾将萨瑟兰誉为“全球化之父”。 萨瑟兰从1997年到2009年担任英国最大公司BP的董事长,从1995年到2015年领导美国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位于伦敦的国际业务高盛国际集团(Goldman Sachs International)。 CCG常务理事、香港铁路中国首席执行官易珉先生曾供职于英国石油BP公司,多次陪同萨瑟兰先生访问中国,他表示,“萨瑟兰先生是个具有大智慧,大格局,开放眼光和谦逊的绅士 ”,还推动了中国能源公司的国际化。他回忆到,早在大约20年前,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号称“三桶油”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面临深化改革和走向国际化的挑战,BP董事会在萨瑟兰先生的领导下,最终批准BP托股购买近20%的中石油和中石化在美国上市的股份,成就了这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 CCG理事长王辉耀表示,与萨瑟兰先生共同担任IOM国际顾问委员会理事以来,萨瑟兰先生一直非常杰出。在与王辉耀先生交流中,萨瑟兰先生多次谈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非常重要,希望中国在WTO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更多参与和推动多边贸易体系进程。 2016年6月30日,国际移民组织举行特别理事会,通过决议批准中国政府和外交部于6月13日提交的加入申请,中国正式成为使该国际组织的成员国。王辉耀先生表示,萨瑟兰先生生前积极支持中国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而CCG作为国内唯一致力于移民领域相关研究的智库,持续推动着中国加入该国际组织。 在随后的9月,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斯温在约200个国家代表们的见证下正式签署协定--国际移民组织加入联合国系统。萨瑟兰先生曾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特别代表,他对此历史性协议的签订也积极给予赞同和支持。 IOM是世界上最大的处理国际移民事务的政府间组织,主要任务是协助确保有序和人道地管理移民流动,促进国际移民合作,协助寻求移民问题的可行性解决方案,并为有需要的移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正式成为IOM成员国,将助力中国在移民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有助于我国加强对移民的服务和管理,并且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 回顾这些重大历史进程,CCG理事长王辉耀非常怀缅萨瑟兰先生:“萨瑟兰先生对于促成中国2001年加入WTO,推动中国于2016年加入IOM,以及推动IOM同年加入联合国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2018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