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新华社】俞正声会见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大会代表
8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北京会见出席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22日在北京会见了出席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大会的全体代表,并发表讲话。 俞正声充分肯定了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积极投身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智力和人才的支撑,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更加需要依靠人才、依靠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俞正声表示,国务院侨办整合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很有意义,为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对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找准世界先进知识技术和中国实际的结合点,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投身创新创造实践,在各自专业领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用己所长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三是发挥学贯中西、融通中外的优势,内引外联、牵线搭桥,在促进中外科技交流合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中国创新创业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往贡献力量。 国务委员杨洁篪参加会见。文章选自新华社,2017年8月22日
2017年8月23日 -
吴江:建设“一带一路”人才高地 西安要紧抓“两个融合”
专家简介吴江,全球化智库(CCG)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 人才是实现“聚焦 三六九 ,振兴大西安”目标的首要动力。在昨日科技人才峰会暨“梦回长安校友行”活动中,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吴江表示,西安高校资源丰富、后发优势强劲,是全国聚集人才最有优势的地区之一。在建设“一带一路”人才高地的过程中,西安只要紧抓“两个融合”,就能有力推动引才育才工作。西安是人才聚集有优势地区之一 对西安并不陌生的吴江认为,西安是全国集聚人才最有优势的地方之一。一方面西安是文化名城,城市品牌在世界范围内也颇具影响力,有利于汇聚全球范围内的英才。同时,西安的高校资源丰富,在全国名列前茅,雄厚的师资、科研队伍以及近130万大学生,都是创新创业的有利条件。而近几年西安的经济发展态势也快速上扬,西部“排头兵”的重要地位为创新发展增添动力,也能够为人才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 相较于东部沿海地区,西安的发展时间较晚,但在吴江眼中,这恰好是西安人才工作的后发优势,发展的“时间差”使得西安能够少走弯路。对于新兴人才、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来说,西安将是未来中西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镇。 另外一个对于人才极具吸引力的就是今年5月西安出台的“人才新政23条”。吴江认为,着眼于“放权、松绑”的新政十分具有前瞻性,主旨就是为人才搭建实业平台,只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到位,就能起到激励人才,让人才流动的效果。留住人才需要产城融合 育才,仅仅是人才战略中的第一步,要将人才为建设所用,关键还在于如何留住人才。对此吴江提出,打造人才的关键就在于打造环境,而这正需要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据我了解西安这一点做得很好,尤其是近期的 三个革命 后,城市环境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吴江表示,要留住人才就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安居环境,从而构筑“反磁力吸引体系”。 吴江说,过去很多大学生和高端人才都直奔北上广,西安等中等城市有了严重的人才流失危机感。要破解这一难题,政府就要从城市的功能、建设、环境入手,点滴透出新面貌,改善城市环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和一线城市的差距,使人才愿意在这里安居乐业。 具体到个人西安还可以参考广州的“精英计划”,设立奖学金机制。同时效仿纽约开展社区进校园等公益活动,拉近城市与学生的距离,让每位在西安求学的人才都成为新市民,从而留在西安发展。政商融合激发创新热情 留下来的人才咋样才能在西安这片土地有所作为?关于激励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吴江表示最好的手段是政商融合。 “政府出台对人才发展利好的政策,与企业对接,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吴江提出,今天的人才在转型创新驱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他建议政府一定要落实好企业的自主权,降低创新创业门槛,灵活用人机制,使所有企业都能够在人才事业上有所作为。 昨日的活动中,三位院士分别与企业签约成立工作站就体现了政商融合的重要性。吴江说,此类工作站的设立会极大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为更多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范本。加强社会服务打造人才高地 “西安目前的人才工作已经走在前列,但对比一线城市和发达国家还是有差距,原因就是社会组织在其中没有发挥服务作用。”对于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吴江表示要形成制度优势必须把市场做活,让社会共同做人才工作,形成各种人才社区。 吴江说,人才中介、猎头、科技服务平台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人才应该通过这些机构找到自己的位置。以中关村为例,200万人力资源创造着400万亿元的价值,靠的就是200多家社会组织的服务。 吴江分析道,西安的这类社会组织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更加开放,引进海外服务机构、猎头。 此外还要注重“以才引才”,通过“校友会”“鸿雁行动”引进海外高端人才。而昨日的校友会就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途径,发动校友就是社会的力量,这股力量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带来的能量是无穷的,人才供给也是不可限量的。最后吴江表示,“一带一路”为西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西安可以把握这一机遇,把人才平台做大,面向世界招引人才,最终形成“一带一路”人才高地。文章选自西安新闻网,2017年8月20日
2017年8月22日 -
张首晟:人类最伟大的9个思维模型
专家简介张首晟,CCG学术委员会专家,著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2017年7月21日,张首晟团队发现天使粒子(马约拉那费米子),这是继“上帝”粒子、中微子、引力子之后量子物理的又一里程碑发现,震动世界。 在张首晟看来,人类历史上有9个最伟大的思维模型。本文为张首晟在混沌大学的一次演讲精华内容。我想以一个问题开始:假设世界末日到了,诺亚方舟上只能够携带一对动物和一个信封,信封背面,你可以总结所有人类知识,那你们会写下什么?我分享下我会写下什么,这堂课将围绕这些答案:1、自然界基本常数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我觉得人类文明最高的建树还是科学真理。科学真理最重要的是两点,一是能量,二是信息。对能量最深刻的认识来爱因斯坦,就是E=mc²,如果总结人类最知名的公式,这是首选。大家说物质本身也很重要,但是通过E=mc²,就发现物质和能量是一回事。对信息的认识,是人类对大自然最重要的认识。怎么描写和衡量信息,也有一个非常奇妙信息熵的公式:S=-p log p。这个公式不像E=mc²那么知名,但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等到人类的知识往前推进,牛顿力学可能不对,量子力学可能不对,相对论可能也不对,但信息熵的公式是永恒的。我们这个时代,可能觉得科学万能,但第三个公式告诉我们,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的伟大,在于能够告诉科学的界限在哪儿。这就是量子力学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科学有一个永远不能跨过的界限,你不可能把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重量,或者它的速度,同时精准地测量出来。哲学上讲,客观世界完全独立于主观世界的存在,但是这是个伪命题,并不是真正存在的。真正能观察到的,是客观和主观之间的结合,由于观察者和被观察的世界相互作用,我们不可能无穷精准地把客观世界了解清楚。这是第三个公式的伟大,因为它不只是讲了一个科学的原理,更说明了一个哲学的原理,告诉我们客观的世界和主观的世界,不能完全割裂。 2、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的文明不只局限于科学,还有哲学,政治,法律⋯⋯如果用一句话来描写整个世界里,最值得告诉下一代的话,就是“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譬如中医讲“气”,好象是非常神奇的东西,这个气,本身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别的物质产生。不只是地球,整个宇宙的原子,和我们这里的原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我们怎么会知道?因为每个原子会发出一些特殊的光来。譬如说我们知道太阳上有氦原子,氦原子发出光的那个性质,所谓的光谱和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的光谱一模一样。整个宇宙世界里,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个道理大家是要慢慢想。但是这个概念是个非常伟大的概念,虽然真正对原子的理解,是20世纪初由于量子力学的奠基。但是大家知道了不起的一点,两千年以前,原子的概念就被希腊的人提出来了。所以,这是一种思想方法,就是要把世界上万物的复杂性归纳到原子的简单性。我们知道元素周期表特别简单,那么千变万化的世界,归纳到最后就是这100多种元素,这就是思想方法的伟大。好像是非常抽象的科学概念,和我们今天办企业有什么关系?做任何的企业要能赚钱,就是用简单的办法来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3、欧几里德的几何定理以上是物理的概念,也是化学的概念,如果用数学来描写,最精华的思想是什么?希腊文明的伟大,除了那些公式之外,是把数学思想已经基本奠定了,这就是欧几里得的公理系统。这么错综复杂的理论体系,它一定要建设在五条不言而喻的公理上面:比如两点可以划一条直线;所有直角都全等⋯⋯这个事情我们觉得真是太不言而喻了,根本不需要证明。欧几里得把它作为基本的公理,就是第一性原理。再复杂的知识体系,你一定要归纳成最少的几条不言而喻的公理。欧几里得的妙处就是出发于那些显而易见的公理,来整理他整个知识的体系,把它变成一个丰茂的大树,这些大树的根就是一些公理。在这种情况下,物理的思想和几何的思想也是统一的思想,把万物归到一个最最简单的原理上。4、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生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好像不容易总结出非常简单而普世的规律,其实,如果整个生物用一句话来描写的话,就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所以,生物之所以能够进化,是因为周围的环境一直在改变,能够适应环境的生物就能生存,不适应的就会被淘汰,这是进化的最原始动力。我们每次讲公司的生和死,其实已经潜意识把公司看成是生物,公司也是同样适者生存,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但是越是极地环境下生存的公司,就越优秀。5、人人生来平等讲起人文的思想,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就是“人人生来平等”。这是美国《独立宣言》上的第一句话,基本上模仿了欧几里得的公理系统。它说我要建一个国家,国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但也要建在一个基本的原理上。这个基本的原理,一定要是每个公民觉得是不言而喻的一个真理,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美国的宪法200年不变,为什么?它是把科学的基本理念用在治国。既然欧几里得复杂的定理系统能够建立在几条显而易见的公理上,我们建国为什么不可以?使得每个公民根本不需要任何知识,一讲他就知道?这样国家才能真正地牢固,这是人人生来平等,这是一个基本的原理。6、自由的空气在飘扬说到办一流的大学,大家都会想到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这些百年学府。斯坦福大学牛在哪儿?它的校训是“自由的空气在飘扬”。这是一个百年学府成功的前沿思想,就是学术环境一定要有自由,一不要受政治的影响,二不要受功利心的影响。7、笔胜于剑如果我要总结整个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用一句话来描写,我会说“笔胜于剑”,笔远远比剑来得更重要。历史上,亚历山大征服了世界。他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他的父亲腓力二世,教他怎么用武力征服已知的世界。另一位老师叫亚里士多德,同样教他改变世界,不是用武力,而是知识,真正把人类的知识彻底整合,彻底征服。所以亚历山大有两个改变世界的志向:一是征服人类已知的世界,他打到阿富汗时痛苦一场,认为下面没有可以征服的地方;二是亚历山大图书馆,他的目标是收集人类所有的书籍。他征服过来的帝国,在他过世一年之内就全部崩溃,但他真正给人类文明留下的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由于信息极端密集,也吸引了很多学者汇聚,影响了人类历史。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大家在用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它的深意,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故事深入思考。8、隐形的手如果讲起经济学,也要有一句话,我想就是亚当斯密所讲的,“市场是一个隐形的手”。这句话的道理,我想大家已经讲得很多,但是做起来,往往会不太明白,尤其是政府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就有一个无形的手就会变成一个有形的手。但是这个道理非常的深刻,你在用有形的手干预市场的话,很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些效果,但肯定不能打造百年老店,不可能形成千年思想。9、大道至简刚才这些都是西方人留下的思想,我们中国千年的文明,留下的思想哪一句应该写到信封背面呢?“大道至简”。很多人说起谁牛,就说是专家,其实专家并不牛,把大道用简单的话讲出来,让人人都听懂,这才是真正牛的。千年思想的确最最精华的都是大道至简,你看宇宙美妙在哪儿?E=MC²这样一个公式,能够描写小到原子,大到宇宙。真理的共通点就是“大道至简”。讲个故事,4的根号等于几?很简单,2和-2,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狄拉克初中时,就觉得这个回答非常非常奇妙,为什么开根号的时候总是有一个正根,有一个负根?他突然想到把这个原理推广了一下,就说宇宙上面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个反粒子,有个电子就有个反电子,有个质子就有个反质子,有个中子就有个反中子,这是个非常非常神奇的发现。所以,科学大师,你看他为什么能够做出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就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大道至简”,后来狄拉克得到了诺贝尔奖。文章选自正略管理评论,2017年7月23日
2017年8月22日 -
【China Daily】Cui Fan: Roadmaps to be made to open finance industry
Cui Fan, Non-resident senior fellow with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On August 16,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A Notice on Measures to Promote Foreign Investment (Document No 39), stating schedules and roadmaps will be made to further lower market access thresholds in industries including as special vehicle and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ship design, aircraft maintenance, international sea transportation and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along with business sites of internet access services, call centers, gas stations, artist booking agencies,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The document, which follows a State 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 on July 28, is the second piece designed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ssued within the year. It is rare for the State Council to issue two documents on foreign investment within one year.Based on experiments in Free Trade Pilot Zones, China has started to grant pre-entry national treatment with negative listing to all foreign investments from October 2016 nationwide. This is an important unilateral proactive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measure. In principle, foreign investors face the same requirements as local investors when setting up businesses; however, exceptions are listed on the negative list. More than 95% of cases of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do not need to go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and approval procedure as in the old regime any more, and only a simple registration procedure is required. A revised Catalogue for the Guidance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dustries, which includes a negative list,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July 28. The new catalogue has lowered the investment market access thresholds, leaving only 63 items on the negative list down from 93 items in previous versions. A negative list, with an even lower threshold, has also been implemented for free trade pilot zones since July 10.While China has made progresses in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facilitation, certain industries, otherwise known as sensitive industries, are still with significant entry barriers to foreign investment. Finance is such a sensitive area. For life insurance, securities brokers, investment fund management companies, futures investment companies, foreign ownership shall not be more than half. Although wholly foreign-owned banks are allowed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the total share of foreign capital as originators or strategic investors in a single Chinese commercial bank shall not exceed 25%.Regulators have started to loosen restriction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US funded firm Fidelity International was awarded a license allowing it to invest in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on behalf of Chinese investors in January. In March 2017,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 (CBRC) further opened up the banking industry by allowing wholly foreign-invested banks and joint venture banks to deal with certain business, such as underwriting treasury bonds without applying to CBRC for permission; instead they only need to report to CBRC within five days of the deal completing.However, China’s finance regulators are also concerned with the risk brought about by opening up finance industry.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plunged from almost $4 trillion in June 2014 to around $3 trillion in January 2017. Certain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to curb capital outflow. The quinquennial national financial work conference, which ended on July 15, has decided to set up a new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committee to strengthen regulation to root out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With more stringent regulation, a doubt has arisen as to whether China will further open up its finance industry.On a meeting of Central Leading Group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Affairs on July 17, President Xi Jinping reaffirmed China’s plan to open up the finance industry while he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tion. The State Council Document No 39 is the latest signal to show China’s determination of further opening-up. Schedules and roadmaps to open up certain industries shall be published soon. According to the State Council executive meeting on July 28, such schedules and roadmaps shall be made no later than the end of September in principle.We will have to wait and see what these schedules and roadmaps will look like. For the finance industry, certain foreign share restrictions may be eliminated. Some industries may be opened first in free trade pilot zones before other regions. Regulations may be revised or made if necessary. No matter what the plan is, businesses will face fewer roadblocks and enjoy more opportunities.From China Daily,2017-8-21
2017年8月22日 -
【China Daily】He Yafei: New world order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He Yafei, co-chairman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and former vic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President Xi Jinping, foreign delegation heads and guests pose for a group photo at the Leaders’ Roundtable Summit of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t Yanqi Lak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 in Beijing, May 15, 2017. (Photo/Xinhua)After decades of turbulence, the world order led by the United States has begun to change, with the 2008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ossibly being the turning point and this year signaling a new beginning.On the global front, the strength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greatly increased. For example, China has been playing a greater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as propound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has predicted the share of high-income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purchasing power parity-based GDP will drop from 64 percent to 39 percent, with Asian emerging powers’ share increasing from 12 percent to 39 percent, with China taking 21 percent.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is not about the decline of the U.S. but about the rise of other countries, as Fareed Zakaria, a CNN journalist and author of The Post-American World, said. Nevertheless, global governance is set to change from West-led governance to co-governance by the West and East, a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s a wish shared by all countries.A multipolar world order and globalization will be the highlights of the new era.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are willing to compete and cooperate on the basis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yet the deadlock between emerging powers and the established ones will continue for some time.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has also caused uncertainty, instability and increased geopolitical risks, especially because the U.S. still practices "American exceptionalism", worrying about the rapid rise of emerging countries. As a result, the U.S. has been more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 "rebalancing to the Asia-Pacific" strategy, and complicating the Korean Peninsula nuclear and South China Sea issues.Another feature of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is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nflicts between countries that support and oppose globalization. Interestingly, the roles of countries in pushing forward globalization have changed: Developing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firmly support globalization while some Wester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who initiated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are opposing it now.Washington is also trying to change the global economic rules which it considers harmful to U.S. interests.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hat former U.S. president Barack Obama energetically pushed forward to the "America First" policy of incumbent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he U.S.’ focus has been to increase its own benefits. The fact, however, is that only when they cooperate with others can they benefit from each other to have a win-win outcome.What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refuses to accept is that the rejection of globalization will destabilize the world in a long run. In contrast, to strengthen globalization, China has proposed projects such a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Moreover, the concept of regional and global security, too, is changing. As such,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competitive military alliances and global security partnerships, eventually all countries have to cooperate to seek common security and peace.Afte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U.S. entered into many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military alliances to maintain its supremacy, based on which a global security system led by it was built. But in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U.S.-centric military alliances to maintain world peace or ensure the U.S.’ own security. According to a Pew Research Center poll across 37 countries, global trust in the U.S. has been declining sharply.Still, as a pillar of the U.S.’ global strategy, Washington’s military alliances will not end in the short term; instead, they could gain in strength.Even the developing new world order will create some challenges related to globalization and geopolitics that will continue to bothe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he urgent need is for all countries to make sincere efforts to achieve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China, as a responsible power, will keep pursuing the path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to help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future generations.From China Daily,2017-8-21
2017年8月22日 -
【中国教育报】全球教育趋势下中国教育如何发展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速,教育本身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也出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话题。”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教授谢志华说,“比如,当我们觉得我们的教育在人才、人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缺陷的时候,却发现英国人到上海来学习怎么教数学。当我们觉得我们的教育竞争力存在一定不足的时候,我们的很多大学在全球各种排行榜上名次不断提升……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关键是教育为我们这个时代培养了许多拔尖的、引领发展的人才。” 首届“全球教育50人论坛”便在这样的基调里于8月18日在京举行。全球教育趋势下中国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据主办方介绍,该论坛旨在为关注中国教育改革的资深学者提供一个“探索全球教育未来、建言中国教育改革”的国际性学术交流平台,邀请教育界、政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本次论坛聚焦于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为提升中国教育在世界的领导力建言献策。论坛由全球化智库、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国教科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小平故里书院等机构协办。 分析全球教育发展大势,是本次论坛的一个主旋律。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教育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全球教育发展趋势呈现这样几个趋势,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都重视教育,对教育的投入在持续增加。二是教育的国际化趋势明显,特别是跨国留学呈上升趋势。三是教育与互联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四是教育的终身化发展特点越来越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教育面临哪些挑战呢?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强认为,目前中国教育发展有两大背景,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上了一个大台阶,民众对教育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财力和教育投入较40年前大幅增长,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教育?二是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怎么办? 李强既有对教育的宏观研究,也有对具体教育问题的深思。《王者荣耀》等网络游戏让很多孩子欲罢不能,“这是害孩子的,现在却没有办法攻破。”对孩子来说,游戏太重要了。有一些游戏是培养民族性的,美国人、日本人喜欢的棒球游戏,就是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游戏。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我们应该为孩子设计出能够培养民族性等美好品格的游戏。借助“一带一路”,中国高等教育如何承担国际交流合作使命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国际交流合作成为我国高校的第五项职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各种挑战,国内高校纷纷做出尝试,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便是其中之一。 苏世民书院副院长、教授程文浩说,苏世民书院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未来全球领袖,开辟的全球领导力学位,为一年制全英文硕士学位,主要课程包括公共政策研究、经济管理、国际研究等。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要达到清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标准。书院鼓励师生同吃、同住、同学习,书院里有各种各样的教学和生活设施。 西安外事学院校长陈爱民认为,中国高校的使命是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我们不仅为清华大学在世界排行榜中进入前列欢呼,也要思考中国特色怎样能够影响全球。比如“一带一路”倡议带着比较浓重的中国的声音和中国倡导全球经济发展的导向性,教育怎么样为它服务? 为“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已经成为国内很多高校的自觉追求。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教授田立辉说,我们要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欢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师生来华学习,也积极推动师生出国进修。 顺利推行“一带一路”倡议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家开发银行行务委员郭濂列出了清晰的“人才单”:一是勇于开拓、善于识别和防范金融潜在风险的国际型企业家人才;二是具有国际经济金融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三是了解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微电子、光信息科技、自动化等的信息化人才;四是掌握和了解土木、交通建设标准、基建、海洋生物、太阳能、核电、高铁、输油等方面知识的人才;五是市场开发、贸易、跨界电商、电子物流、国际采购等方面的人才;六是文化政策、民族宗教、政治法律、民族资本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七是语言人才,在交流、翻译基础上还能够了解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内容的人才;八是园区建设和管理人才;九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人才;十是熟练的运行人才,比如贸易方面有防范意识的国际货代业务员、报检员等。 这样的专业人才,怎么去培养呢?郭濂强调,培养“一带一路”人才,要处理好几个辩证关系:一是要增大“一带一路”德育的比重,中国古代育人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然后才讲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接下来才是技能。“士、农、工、商,尤其注重培养‘士’”。郭濂说。二是要改变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三是不要单方面培养中国人才,还要培养所在国人才。四是消除文化隔阂,这是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前提,我们不能仅仅培养了解外国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协助所在国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也就是培养外国的“中国通”,特别是“文化中国通”。五是创新引进来、走出去模式,推广中国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要重视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可引进国外“一带一路”实践型优秀人才来中国院校讲课。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七是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未来的中国教育具有什么样的风采 中国教育曾经处于世界教育的中心,它有可能重新回到“中心”吗?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书国认为,中国的宏观教育发展趋势将经历跟跑阶段、并行阶段、领跑阶段三个阶段。未来中国将和美国、英国、德国,甚至包括日本,还有印度,在北纬30度到45度之间,出现一个世界教育中心城市带。2020年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形成教育强国奠定基础;2030年基本形成教育强国,同时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2050年前,中国跨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而且在教育发展的思想、教育发展模式道路方面发挥着引领作用。 为此,中国教育应做如下努力:第一,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开放的教育体系。第二,承担一个教育强国的国际责任。第三,成为世界教育中心改革和发展的引领者,总体上中国要在教育思想上影响世界,改革上影响世界,教育质量上影响世界,教育模式上影响世界,教育治理方式上影响世界。第四,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教师队伍,面向发展中国家,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做国际教师培训中心。第五,全面提升中国教育理论和模式的影响力。(杨桂青)文章选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20日
2017年8月22日 -
【神州学人】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何以吸引力强大?
本网讯(记者 王焕现)8月12日,由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主办、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第12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举行。当天,一场大雨伴随三伏降临京城,但它却不能减低人们的参会热情,近800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海归冒雨前来,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创业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海归如何把握机遇创新创业深入交流。望着大厅爆满的场面,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幽默地说,大家的热情压过了大雨的影响啊!论坛持续到晚上,仍有大批忠实听众,令嘉宾啧啧称赞。 为什么这个论坛这么有吸引力? 吸引力一:论坛领导讲话,实在、管用 海归最为关心的创新创业,涉及多个国家部委,各部委的施政理念和措施如何?论坛为此请来了四个部委的领导: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教育部原副部长刘利民、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等。几位领导的讲话既放眼全局高屋建瓴,又实实在在接地气。国侨办副主任郭军直接就说,牢记空谈误国。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戴均良:希望广大留学人员发挥创新创业的骨干和先锋作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用好独特优势,把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把先进知识和国内实际联系起来,把个人梦想和报国梦想统一起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郭军:留学人员和海外侨胞一样长期生活在海外,都有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心。以留学人员为主的知识精英数量在持续增长,逐渐成为海外侨社的中坚力量。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侨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努力。希望广大留学人员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 教育部原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竞技场上,中国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关键要抓住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这个中心环节,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资源。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比任何时候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人才。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战略目标, “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一系列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相继实施。作为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留学人员迎来了实现自我价值的黄金时代。 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李璟:十八大以来,以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为核心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不断奏出人才发展与伟大事业同频共振的华美乐章。当前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已形成,中国成为各类国际人才挥洒才智和追逐梦想的磁场、高地和乐园。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节节攀升,人社部将同各方满加强合作,共同为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创业,为国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吸引力二:论坛六大议题,紧盯趋势、内容走心 论坛一:“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归的作用与使命”,紧盯全球化发展潮流对海归越来越倚重的需求,研讨嘉宾围绕近年来海归对全球化发展贡献的新模式、新理念和创业契机展开探讨,并对全球化时代如何发挥海归的独特优势提出建议。该论坛由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主持,论坛嘉宾为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冯国经冯国纶基金教授(经济学)、前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凤凰新媒体CEO、执行董事、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运营总裁(CCG)刘爽,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兼院长薛澜。 论坛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中国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紧盯在数字全球化时代,海归应如何抓住发展机遇,应对现实挑战?围绕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对技术、产业、管理带来的颠覆性变革需求,研讨海归如何审时度势,站在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制高点发展相应的产业与事业。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奇点大学投资人关新担任主持,嘉宾为中国电信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毕奇,北京全景赛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忠苏,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晓庆,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和今日头条顾问、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张宏江。 论坛三:“海归如何参与推动科技发展、产业投资和经济转型”,紧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经济背景,研讨高新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投资带来的巨大机遇,指出投融资的方向、领域和时机才是技术推广、产业转型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海归及投资企业应把握机遇,结合新兴产业和经济转型,实现自身发展,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南方科技大学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CCG副主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刘科主持论坛。论坛嘉宾为星河互联CEO傅淼,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深圳道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欣,敦煌网创始人、CEO王树彤,赛伯乐投资集团总裁兼赛伯乐国际董事长王阳,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中国业务)易珉,以及深圳前海润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小平。 论坛四:“年轻一代与共享经济的中国创新”。紧盯共享经济和年轻一代海归创业者,围绕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探讨共享经济的科学发展模式、持续健康发展。本论坛与会嘉宾平均年龄低,其中不乏95后,但他们展现出了良好的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苗绿主持该论坛。论坛嘉宾为四合兴集团行政总裁洪明基,劳瑞德国际教育集团中国业务副总裁李思彦,美国史迪威国际战略咨询集团总裁李曦,中英峰会创始人、飞尚集团海外副总裁李宗洋,深圳青铜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汪之涵,怡海集团副董事长、怡海集团北美公司执行总裁辛迪灏,“爸爸的选择”创始人兼CEO王胜地,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和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朱伟卿。 论坛五:“优化人才发展和政策环境,持续激发海归创新创业”,紧盯海归发展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建设, 围绕如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等展开研讨。提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人才竞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各部门各地方要在人才工作方面积极作为。应充分考虑海归关切,制定和优化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广纳海内外英才,更好地激励海归的创新创业热情。全球化智库(CCG)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副院长陈亮担任主持。论坛嘉宾为海南省儋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纪少雄,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统计局局长、民进东莞市委会主委、东莞博士创业促进会会长梁佳沂,朝阳区组织部副部长刘静,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北京王府学校董事长王广发,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于海蛟和湖北省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曾支农。 论坛六:“大健康产业,中国的下一个金矿?”,紧盯近年来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健康卫生等备受关切和攸关长远的重大议题,围绕大健康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形势和海归如何作为展开研讨,提出在世界各地生活和学习过的海归应发挥对国外的健康、医疗、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技术和市场更为熟悉的优势,同时认清中国国情,在推动形成较好的环保健康理念,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同时,发挥出发展相关产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全球化智库(CCG)执行秘书长李卫锋主持论坛。论坛嘉宾为惠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跃驹,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EdiGene博雅辑因公司董事长魏文胜,北京医院副院长许峰,阜外心血管医院主任医师、欧美同学会医学分会秘书长郑宏,康宝莱中国区总裁郑群怡,中国旅美医学专家学者联合会主席、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心脏血流动力实验室主任朱光烁和瑞尔集团创始人兼总裁邹其芳。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说,该论坛坚持14年,连续举办了12届,正是因为中国正处在发展升级转型的重要阶段,海归作用凸显,论坛才更有吸引力,加之论坛紧盯趋势和留学人员关切,围绕交流我国近年来在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探索如何充分发挥广大海内外留学人员在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开展民间外交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与活力,使得论坛越来越受到海归群体和各方面的重视和欢迎。 据闻,成立于1913年的欧美同学会近年来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活力。2013年欧美同学会100周年纪念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留学工作、留学人员和欧美同学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18大以来,欧美同学会工作不断有新开拓。欧美同学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顺势而为,善作善成,坚持办好发挥留学人员群体交流与建言献策,连续成功举办留学人员论坛,有力地促进了留学人才工作的开展。
201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