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China Daily】HK should tap bay area for development, says ex-finance chief
Antony Leung Kam-chung delivers a speech at a round-table seminar held by think tank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in Beijing, March 16, 2017. [Photo provided to China Daily]Hong Kong should find ways to conduct "breakthrough" cooperation with mainland cities like Shenzhen and Zhuhai and work together to build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Bay Area, said former finance chief Antony Leung Kam-chung at a round-table seminar held by think tank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 in Beijing on Thursday."When we signed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CEPA) in 2003, our cooperation became ’closer’, so now we should aim for ’breakthrough’ ones," said Leung, currently CEO of property developer Nan Fung Group.His idea also resonates with the plan outlined in this year’s Government Work Re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ity cluster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This year will mark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 Leung said the next 10 years will be key to the future of Hong Kong.As one of the most globally connected regions, Hong Kong’s future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emerging trends. Leung used "VUCA", namely vulnerable, unclear, complex and ambiguous, to describe the future world, which is under great impact from new technology, globalization, aging population and so on.So he proposed that Hong Kong should make use of its advantages, take measures to attract global talent, encourage innovation, creative ideas and entrepreneurship, as well as actively take part in the Road and Belt Initiative.From China Daily, 2017-3-17
2017年3月20日 -
【财新网】美前TPP谈判代表:TPP未来或重回美国
卡特勒3月13日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亚太经贸展望”研讨会上表示,“我个人看法是,在某个时间点,TPP会重回美国。这何时会发生,以何种形式,我不知道。但我对此很乐观,因为这是个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好协议”。 “我个人看法是,在某个时间点,TPP会重回美国。这何时会发生,以何种形式,我不知道。但我对此很乐观,因为这是个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好协议。” 美国前代理副贸易代表(Acting Deputy USTR)、前TPP谈判代表、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华盛顿办事处副主任卡特勒(Wendy Culter)3月13日在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亚太经贸展望”研讨会上表示。 “美国宣布退出TPP,我个人感到很失望,”卡特勒13日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举办的“亚太经贸展望”主题研讨会上表示。“我从未想到我们会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而美国总统却在强调‘美国优先’,抨击美国的贸易协定。” 卡特勒表示,现在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依然“还未成形”(work in progress)。“美国过去20多年对自由贸易的支持,现在似乎正面临质疑。我们的向前之路目前还不清晰。从积极方面来说,美国政府承认贸易与投资的重要性。但我们接下来几个月可能面临一些冲突,但事情会随着时间和内阁成员确认入职而逐渐平息。” 3月14至15日,中国政府参加了在智利举行的“亚太一体化倡议高级别对话:机遇与挑战”会议,原本是拉美4国组成的“太平洋联盟”的一次峰会,智利政府邀请TPP签约国及中国、韩国参与今年会议。 卡特勒对财新记者强调,在智利的会议并不只是探讨中国和韩国是否想要加入TPP,“是比这个更基本的问题”。卡特勒表示,智利邀请TPP国家及中国和韩国是为了探讨美国退出TPP后亚太地区如何在贸易上向前推进。“因此,我不认为这次会议将发布重要决定。”卡特勒认为此次会议是亚太地区必要的一次对话,来探讨向前推进的最好方式。是开展双边贸易,还是尝试在美国退出的情况下与现存成员国继续推进TPP,或是微调TPP并容纳中国和韩国等其他国家,这些问题都将是会议讨论的范畴,均需详细的讨论。“我认为每个国家都需要决定什么方式是符合自身国家利益。” 卡特勒曾表示美国退出TPP会留出“真空”(vacuum),中国或填补这一真空。但她对财新记者指出,这种“真空”并不是指中国取代美国领导TPP,而是在亚太区域的贸易领导地位。“美国退出TPP,表明美国将不会领导自贸协定。由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承担一些领导责任,这符合逻辑。”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表示,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对已经达成或者希望达成的一些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持开放态度,也乐见其成”。“关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涉及中国的,有条件的,我们持开放态度,愿意去进行推动。我们不会越俎代庖,不会超越区域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李克强表示。 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研讨论上回忆,TPP最初谈判时就有声音称其设计初衷是反中国的,但几年前卡特勒就坦诚回复自己,TPP背后并没有反对中国的阴谋。 龙永图强调,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对TPP的解读要专业化和去政治化,否则会误导大众。“贸易就是贸易,不要与政治因素混淆。”对于中美贸易,相信共同的利益会把各方联结起来。贸易摩擦可以存在,但要尽力避免严重的贸易冲突,甚至贸易战,这将同时给双方带来损失。龙永图总结道,过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基于共同利益合作,就会找到解决办法。 商务部美大司原司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何宁在研讨会上强调,看到中美双边贸易关系时勿忘中美都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成员。何宁表示,中国加入WTO最大的红利,不在于贸易伙伴对中国的贸易减税,而在于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成员国家在多变贸易体制下的约束关系;正是这种约束关系使中美贸易保持稳定。 卡特勒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中国加入WTO,使中美双方需共同遵守一系列规则,这有助两国解决潜在的贸易冲突;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这都是加入WTO的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美国国内认为中国放慢改革和市场开放的步伐,也有一些迹象使许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开始将投资机会对外资关闭以促进国内产业发展。”卡特勒对财新记者表示,“我认为两国政府需要尽快坐下来好好讨论这些问题。” (记者 张琪)文章选自财新网,2017年3月16日
2017年3月20日 -
【China Daily】Company taxes, fees are to be trimmed
China will help enterprises reduce their tax burden and cut fees to help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Premier Li Keqiang pledged on Wednesday.The costs of broadband access, electricity and logistics will be further reduced, with the total cuts in costs and taxes expected to reach 1 trillion yuan ($144.7 billion) this year, Li said at a news conference at the end of this year’s two sessions.Cost reductions for enterprises mean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ighten its belt", he said."The central government is required to take the lead in reducing government expenses in order to leave room for cutting costs for enterprises," Li said.He added that China will not reduce imports or retreat from the opening-up process to support domestic enterprises.Li’s comments were in response to complaints of high tax burdens in the private sector.Ding Mingshan, CEO of China Wallink Holding Group, had anticipated the government lowering taxes of all types on enterprises, given that companies are likely to be more sensitive to costs when encountering economic pressures. Ding also i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Zhang Lianqi, also a member of the advisory body, said that while such complaints by companies make sense, the government also need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lowering costs for market players and ensuring basic and necessary fiscal spending.Zhang said policies lowering taxes and fees are expected to be rolled out this year to mesh with the nation’s need to support the economy’s stabilizing trend."Policies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delivered by Premier Li this month will facilitate the speed of improving the current tax system and let the market players feel the real benefits," said Zhang.China will consolidate four tax rates into three,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The government also will cancel 35 administrative fees paid by 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the report.There are about 500 administrative fees that enterprises in China may be subject to, according to a report released by the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iscal Science last year.Efforts such as simplifying the tax regime will help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ax system and reduce problems encountered while collecting taxes, said Jia Kang, director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New Supply-side Economics. (By Wang Yanfei)From China Daily, 2017-3-16
2017年3月20日 -
【China Daily】Li: Nation is open-minded on free trade agreements
Inspectors check imported cars at a port in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Premier Li Keqiang said on Wednesday that China vigorously advocates globalization and free trade. [Photo/China Daily]Premier says that globalization is key to world peaceChina takes an open attitude toward regional free trade arrangements that concern it and where the conditions are in place, Premier Li Keqiang said on Wednesday.Li said China has no intention of exceeding its duties and entering arrangements in which its due role is not recognized.The premier made the remarks when asked whether China is filling the United States’ place to lead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nd his opinion about the current global trade map at a news conference after the close of the annual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in Beijing."China has been focusing on the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and other free trade deals with countries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and Israel," said Jiang Shan, a researcher at the Beijing-based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Jiang said that even though a number of trade deals such as the TPP, the RCEP, and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Pacific are being discussed, they must be aware that if one is too idealistic or radical, if the standards are too high or the pace is too fast, the result may not necessarily live up to expectations, and may turn out to be just the opposite."The issue is how China views the nature of the TPP and other deals. We can also list a long string of alternatives such as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China-Japan-South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and the China-US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said Zhang Wenkui, a researcher at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Premier Li stressed that the Chinese people understand the country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of globalization through opening-up, no matter what the challenges are.All countries have benefited from globalization, though there have been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Li said."China is willing to 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improve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he added.Globalization is inseparable to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he said, adding that closing the door and adopting beggar-thy-neighbor policies will solve no problems.Li said China does not want to see a trade wa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that will result in no benefits to bilateral trade.He also urged the European Union to ease its high-tech export restrictions on China, concerning the bloc’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China has no intention of pursuing a trade surplus. In fact, China prefers a trade balance, otherwise it won’t be sustainable," Li said, pointing out that European companies are situated at the higher end of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and already making a lot of money on the Chinese market.China looks forward to a positive response from the EU on the ongoing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negotiations, the premier said, adding that even without a BIT for the moment, China will further open its market to European companies and treat them the same as domestic ones.A high-standard B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 will aid bilateral opening-up, said Li.From China Daily, 2017-3-16
2017年3月20日 -
王强:天使投资有五个思考判断的维度
理事简介王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真格基金联合创始人。 第一个思考:创始人的精神品质 真正做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创始人身上最需要什么精神品质? 第一个,你必须想得非常清楚,你生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最后创业胜出的人,全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明确的回答。不是为了钱,他要获得人生另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一张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用卡。跟你分享一个故事。 2007年我和小平(徐小平)第一次做天使投资的时候,投了世纪佳缘。世纪佳缘是小龙女做的一个婚恋网站。从投资角度来说,我们当时也不应该投,因为小龙女一直融不到钱,一到资本面前,她就无话可说,既陈述不清楚她怎么赚钱,也没有展现出一个领袖应该展示的势如破竹的魅力。当时国内有几家婚恋网站已经跑到他们前面了,因为他们至少先于小龙女半年融到了一千万到两千万美金不等的资金。小龙女跑出来的概率已经不大了。 我们和小龙女一起喝了三四个小时咖啡,没有听到任何赚钱的主意。但是我当时跟小平说,我说从她身上看到了俞敏洪的影子,女版的老俞,吃苦、耐劳、坚韧,像骆驼一样。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和小平认为非投她不可。小龙女告诉我们,2003年,她做家教,每个月攒下几百块钱。她要买服务器,要上万块钱。她跟一个叫渔夫的网民借钱,渔夫这个人在杭州开一个软件公司,每年赚几十万块钱,渔夫说你需要多少钱,小龙女说,如果可能想多借一点,连生活费带服务器,一共借八万块钱。2003年,八万也不算小数字,但是对渔夫来讲无所谓。渔夫说你告诉我银行卡。第二天,果真八万块钱汇到了小龙女的账户上。后来渔夫就把这个事儿忘了。 到2007年开始融资,小龙女一直跟我们讲一个原则,如果没有当年的八万块钱,我没有今天。所以你们要想投我,你们必须同意,把八万块钱折算成股份。后来,我们当然被这种故事打动了,当然同意了。渔夫的八万块钱变成了世纪佳缘原始股。 2011年5月11号光棍节,世纪佳缘上市敲钟,小龙女在网上搜寻渔夫这个人,结果发现这个人仍然在网上,仍然每年赚几十万块钱,非常惬意地保持匀速地发展。小龙女说,你记不记得2003年,你在网上借给一个网名小龙女的人八万块钱?渔夫说,没事儿,当时八万块钱就想送给你的。 小龙女说,我今天通知你,5月11号我经营的公司将在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婚恋网第一股上市,我邀请你作为敲钟的嘉宾,顺便还给你当年借给我的八万块钱。如果按照IPO的价钱,你这八万块钱已经成长了一千倍。也就是说,八万块钱,到2011年5月11号,世纪佳缘的IPO价,就变成了八千万。 确实像阿甘正传一样的神话。当我们跟中影韩三平他们谈的时候,他们要拍成电影,觉得中国还有这样的愚蠢的事情发生。这种愚蠢真正是巨大的智慧。真正得天下的人,创业精神一个最大的基因是什么?是骗钱吗,是哄资本吗,是哄市场吗,玩脑残粉吗?NO,首先是自己的良知。这两个人获得的不是一摞金钱,他们拿的是人生的信用卡。 哪怕小龙女投资失败了,她再想创业的时候,所有的投资人都会在第一时间,甚至在梦中都会答应给她钱的。因为这种人生信用卡一旦获得,作为引领者的第一块基因就具备了。 第二,分享你的梦想,让大家一起跟你实现这个梦想。合伙人的精髓是什么,就是分享。当年老俞从加拿大游说徐小平,当然小平一下就回来了,因为他待业,只要有一个工作就来了。 老俞当然非常清楚我的薪水,他作为资本家,他很知道怎么有效地控制成本,因为当年在北大我们读的都是马克思的著作,我和小平读的是《共产党宣言》,他读《资本论》,我们是撒热血的,老俞非常懂得控制营收。 他当时跟我说,王强,你现在答应回来,不要跟我谈什么条件,咱们就在新东方起家,咱们把自己的才智扔在这个平台上,看看能做出来什么。你回来,别期望我给你什么待遇,第一个,我给不起。你现在和我在新东方干了一年的收入一模一样,我不能把我的全给你。我说这个没有问题。在新东方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和老俞花过一分钟时间谈个人待遇。 做了三年时间,1999年,新东方大了,有几十万学生,就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东方合伙人的精髓,最后怎么样真正变成生产力18页财务报表和3页审计报表是新东方的故事。 新东方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时候,我们是中国第14家企业。前面全是国字头的,中石油、中海油、东方航空、中国移动,全是这类公司。 乔布斯说做好一个企业就两个东西,一个是STAY HUNGRY(求知若渴),一个是STAY FOOLISH(虚心若愚)。新东方愚蠢的事是什么呢? 1999年开始股改,变成股份制,大家觉得既然我们都是股东了,我们要跟俞敏洪一样,拥有对这个公司全部的知情权、掌控权,当然这个掌控是按照股份有区别的,但是知情权要有一样的权利,为了这个打了三年。 从做账开始。2002年,新东方全部的利润大概也就是800万人民币,我们请世界五大的德勤来做账,德勤开出450万做新东方一笔账。老俞说,今年做这笔账,大家没钱分红了。大家说,宁可饿着,也要搞清楚公司究竟属于谁的。老俞非常郁闷,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接受了集体的意志,同意花450万。几个月以后,德勤拿出了18页的财务报表,新东方的帐目非常简单。 德勤说没见过你们这样的企业,别说国营的了,私营的更不可能,你们收入这么少,做18页的账要干什么。老俞非常郁闷,大家做完了以后也郁闷,今年没钱分了。但是幸亏当时大家对物质没什么期待,我回来骑了三年自行车,顶多再多骑一年,怕什么。后来董事会又说,德勤这笔账可不可信,要审计一下,我们最后心里这块石头才能放下来,大家才知道我们是不是作为一个战车往前奔。 第二年我们找到了普华永道,他说你们千万别花四五百万做这个审计,德勤你们应该相信了。我们不相信,我们说一定要花四五百万。最后,普华永道大概一个月出了三页审计报告,说德勤的账没有一个是错的。签了普华永道,盖了章,我们又交了将近450万。 把新东方将近一年的利润都花了,最后换来了21张纸。这21张纸大家非常珍贵,买了一个非常好的保险箱,让会计赶快锁了,人在保险箱在,这里面有大钱,里面存了800万人民币。到了2004年,突然有一个咨询公司给我们咨询,说新东方会很值钱。我们说能值多少钱,他们扔出一个数字,怎么也值50个亿吧,当时新东方整个市值一个亿。 2004年底,美国老虎基金开始物色中国的教育市场,突然发现了新东方这个非常有特色的公司。他们的投资人陈晓红找新东方,有兴趣考虑考虑将新东方作为投资中国教育界的第一个试点。 陈晓红看到德勤和普华给我们做的报表,大吃一惊,说我考察中国那么多企业,没有一个企业拿出这样一个东西来。小红当时说,好吧,我投两千万美金进来,你给个价吧,一个礼拜以后把钱打到你们账上。就因为这21页审计报告,大家知道我们为了一个原则做出来了,不是为了资本市场,不是为了吸引投资做出来的。恰恰,它节省了半年的时间。 第三,包容。作为公司的老大,最难戒掉的一个东西就是你的自以为是。因为这个梦想来自于你,你就觉得天底下只有你能够完成这个梦想,其实这是一种错觉,甚至是幻觉。因为这个梦想实现的层次非常复杂,它要涉及的层面太多了,任何一个简单的产品投到市场,要穿过全部人性的各个层面,你才能最后完成它的销售,哪一环都不能少。所以这种情况下,大家思想的碰撞就成了日常的形态。你能不能有包容能力,能不能变得作为一个倾听者,就变成了你这个核心团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化。 要成大事者,必须有胸怀。这个胸怀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刚才谈到小龙女事件,这个就是胸怀展示出来了,我们可以不担忧他们企业能不能做大。只要胸怀不磨灭,他们永远会找到愿意跟他们奋斗的极优秀的人才。 你作为一个引领者,要历练你的心胸。我想用一个诗句,非常形象地来说明这一点。这是我非常喜欢的葡萄牙诗人佩索拉的诗,我的心只比宇宙大一点点。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你想征服一个人,其实最简单的一个方法论就是,你的胸怀只比他的大一点点,你容得下他,心胸只需要大一点点。 比方他就看到十块钱,你只要看到11块钱就可以了,我再给你一块钱,你就拿下他了。当然金钱还是太简单的描述,任何东西,只要你的胸怀稍微比他宽一点点。你要想拿到这个市场,你的视野和胸怀只比这个市场大一点点,你一定拿这个市场,你要拿下中国,你的心胸要比中国大一点点。你要拿下世界,你的心胸要比世界大一点点。 第二个思考:团队建设 因为我们很多投资都集中在天使轮,接下来我打算从天使投资的角度谈一下团队建设。对天使阶段,我认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团队搭建基本到位。2股权结构非常合理。 3团队的核心成员对将要进入的领域确实是有真知的。 因为在天使阶段,很多商业模式并不十分清晰,而且即便清晰,能不能跑出来还没有把握。所以,最主要的事情是要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团队。 首先,你要有能力召集你的团队。创业者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的,你的这个梦想能不能点燃自己周围的人,这是验证你能不能成功的第一步。如果连最亲近的人都没有办法被你煽动起来,那可能说明你梦想的含金量太低了。 当你的梦想点燃了周围人的时候,你还要让他们和你一样相信这个梦想,只有如此一个真正的团队才会诞生。只有这样,大家才觉得,你虽然是大股东,我虽然只拥有一股,但是我仍然是公司的主人。因此,我全部的才华、心血、努力愿意倾全力为这个公司贡献。做到这一点,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原初的股权设定一定要合理。比如说你是不是一个独大了,老大拿了90%,剩下的人只能分10%。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其他人的动力是不足的,同时你这样也是很难说服投资人的。要做到凝聚这批人,你要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股权配制。当然,公司内部一定不要平均分配,一旦平均分配就很难确定这个团队有老大,谁来负主要的责任。 最后,作为团队的核心成员对于将要进入这个领域确实是有真知的。这就是说你们不要光想,如果只是觉得这是市场上很热的领域,我要进去,这样可不行。 天使阶段你并不需要展示你未来宏观的设想有多么伟大,更不要展示什么几年就能上市,这基本都是不靠谱的。相反,你要多强调团队和做这个事情本身的意义。 延伸一点,到了ABC轮,你必须要向投资人展示的是这个团队的执行力是非常强的。执行力体现在数据上。如果你能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甚至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这就证明了团队各个成员是理解了公司要做的事情,并且大家的执行力非常强。这对于ABC轮的投资人而言,这会是他们非常看重的一点。 第三个思考:用户需求 我之前看清华有个一分钟的创意大赛,其中有一位同学的项目是洗眼镜的机器,从技术上来看效果确实很好,但单价卖到2000元。不客气地说,这是一个不靠谱的需求。再例如可视电话,但事实上很多人在打电话的时候并不希望让人看到,因此这也是一个伪需求。 所以,作为一个创业者具备验证真伪需求的能力非常重要。同时你也要不断把自己的梦想狭窄化,狭窄到只有一件事你必须做而且明天就能做的程度,不要反复陷入到逻辑的构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回到现实当中,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 在这方面,我的理解是小众强需求优于大众弱需求。新东方相比于阿里而言,显得是一家没有技术含量的公司,而它现在的市值可能还不低于新浪。为什么?新东方其实十年就做一件事,就是把英文做透了。把英文切成99段,分段卖。结果发现,新东方形成了自我生态和现在雷军构建的小米生态几乎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十几年前新东方就做了。 如果一个人到新东方报班学习,最后手里往往拿着几十个听课证。新东方把英语这个非常薄的东西做成了「入口」,让你进去以后越入越深。这种「入口」思维我觉得对任何一个互联网创业公司都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也见过很多创业者,一上来就想着要做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这让我一听就感到头疼。因为当我和他聊了半个小时后,我可能都不清楚他想表达什么,或是没有让我明白他究竟能提供什么服务,究竟在什么地方提高了用户的效率。这就说明他没有战略,这样无论在战术上多么先进最后都是无效的。 第四个思考:商业模式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我做了这件事,它能够越做越轻松,能够不断变大。我们通过聪明与努力将公司推到一定高度,接下来公司就可以比较轻松地继续经营与盈利。举一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如果一个公司能让一个笨蛋经营3到5年仍然能存在,那这绝对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现在比较典型的商业模式有3种。 1)麦当劳:强调对供应链的控制力。有人认为麦当劳的商业模式是连锁经营,但是现在很多的企业都是连锁经营,但麦当劳确实是其中独一无二的,这是由于它的供应链商业模式。供应链保证了低成本和稳定的质量,在有一个很完整的供应链的前提下,它做的汉堡不是最好吃的,但是,它是在有两万家连锁店的企业中做汉堡中最好吃的。同时麦当劳的供应链中可以按件计数,这样的商业模式使得对于每个门店都有较强的控制力。 2)淘宝:平台模式运营,即成为卖家和买家中间的平台。很多公司都是这样的商业模式,例如VISA卡,持卡人越多,就会有更多商家愿意用这张卡;而同时越多商家愿意用这张卡,就会有更多持卡人。 3)运通:主打虚荣心。关于虚荣心,运通做到了让用户掏出一张运通卡就被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同时运通的用户也是美国最高的信用群体,是美国最富有的群体,其在信用上便有较高的保证。 另外,我也想分享自己在判断一个项目所用的方法模型,我将其称为PMRP模型。具体如下: Product(产品):解决真正的需求。产品和需求永远是在一切模式和创业路径之上的。 Model(模式):第一宇宙速度。好的创业项目需要有一种能扩张也能稳得住的模式。在产品能够真正解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投资人在投资的时候不知道这个项目在竞争市场上是否是唯一的,在同类型项目中是否是最值得投资的。这时候投资人就需要看这个项目的模式,是否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生产,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持续带来回报。Road(路径):P=>M,即怎么走到自己的模式上面去。有时候模式很好,例如我的模式是要让电脑有很快的速度很大的容量,但是要怎么去达到,怎么去超越那些已有的大公司?模式与路径都是需要创业者深入思考的。People(人才):深入、执着和灵活。说到投资,很多都是在投人。好的创业者应该有辩证的素质。首先,他对用户的了解要很深入;其次他需要有执着和灵活的特点,这要求创业者一方面能够坚持自己的路径,另一方面也需要能够灵活变通,所以这是一个很辩证的事情。 第五个思考:融资层面 关于融资,我认为钱也是有价值观的。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拿谁的钱,和找什么样的合伙人,和雇佣什么样的职员,选择要进入到什么领域,它们的重要性是一模一样的。任何一个基金比你聪明的原因就是通过历史的积攒,掌握了这个领域的基本数据,它能够对过去给你做一些描述,但是未来一定是靠你自己的梦想去支撑的。 现在很多创业者出于种种原因总是愿意虚报自己的融资额,例如只融到2000万却说融到1亿。可能自己会感觉很好,但其实你可能没有想到会有副作用。最初公司估值越理性,未来越能显现增长的想像空间,这样投资人可能会更愿意投。 还有些人故意虚报是为了震慑对手,这更加愚蠢。企业从来不是靠震慑对手活着,而是依靠拿下用户才能活着,用户是不会在乎你公司的估值的。用户购买小米手机不是因为公司价值400多亿美元,而是因为它好用,这就足够了。 另外,我建议创业者千万不要跟任何基金,签对赌协议。由于你的经历不够丰富,很多事情没办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签署对赌协议一刹那你可能已经远离了自己创业的初心。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最重要的回归商业本质,你提供的服务、进入的领域、生产的硬件和软件有没有真正的价值,有了这一点哪怕你不会讨好投资者,投资者们也能看出这个项目是否有价值。实际的产品功能、效率、价格和壁垒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不管是像董明珠做的传统商业,或者是雷军这些新兴巨头,支持他们的到最后就是市场。马云、俞敏洪即使再口若悬河,如果公司没有实际的营收也是支撑不下去的。文章选自2005委员会,2017年3月1日
2017年3月20日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提升“国际范儿”
教材成套引入英国 “中式教学”吸引世界 “留学中国”广受青睐被引入英国的上海基础数学教材 3月14日,英国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正式签订协议,前者将翻译出版36种上海基础教育数学教材,并于今秋开始陆续进入英国小学。这是中国教材首次成套进入到英国基础教育体系。人们还记得,2015年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讲述了5位上海老师将“中国式教学”带到英国中学课堂的故事,引起了中西教育方式大讨论;2016年7月,英国政府宣布投入4100万英磅在全英8000所小学引入数学教育“上海模式”。英国教育界人士到上海一所学校参观交流 英国对中式教育的重视和引入之举获得广泛关注。美国、芬兰、南非、马来西亚、哥伦比亚等国的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纷纷到上海“探秘”中式教学。阿联酋、肯尼亚等国相关机构也提出希望“进口”上海教师代表团。中国教育悄然间走出国门,不仅赢得了国际声誉,而且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出中国智慧,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国际化路径。推进教育国际化硕果累累 上述教材、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只是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方面,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师大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作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兴起的必然产物,教育国际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国际间与教育有关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机构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的教育活动等。互派留学生、合作办学、教学人员和教材的相互引进等是其重要表现形式。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教育国际化迈出新步伐。顾明远介绍说,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明确把“面向世界”即教育国际化作为指导思想。实践上,一方面,我们派遣留学生到发达国家去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等;另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现代化。 对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评价说,通过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大大加快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国际化进行到广泛深入探索阶段。与此同时,我国教育“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教辅在英国出版、英国邀请中国教师进行“中式教学”,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把我国高考成绩作为录取重要指标。我国教育培养方式与教学评价体系走出国门,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大连外国语大学与葡萄牙阿威罗大学联合创办的孔子学院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图为一些学生参加孔子学院举办的体验中国文化活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向国际提供的公益性教育产品和中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品牌之一,孔子学院满足了广大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其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学渠道,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欢迎,获得迅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1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1100个孔子课堂。中英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 我国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步伐也不断迈进,不仅在本土涌现出如中欧国际商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和宁波诺丁汉大学等一批高质量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而且积极推动我国著名学府在海外拓展:2014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同济大学佛罗伦萨校区建成启用;2015年6月,由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微软公司联合创建的全球创新学院在美国西雅图正式启动。全球化趋势凸显中国担当 近年来,一些国家收紧留学政策,教育国际化和对外开放面临新考验。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是全球化坚定支持者,将继续奉行教育开放政策,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对此,熊丙奇指出,当前环境下,中国坚持教育开放性,将为推进国际教育融合与交流作出新贡献,其自身也将在此过程中迎来新机遇。据统计,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比前年相比增加2.08万人。各类外国在华留学人员44.27万名,比前年增加4.51万人。这双双增长的数字,昭示中国促进双向留学的不懈努力。 促进教育国际化要出实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前沿”“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同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留学中国计划》。中国主要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依规推出招收来华留学生新举措。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给国际教育发展带来了新契机。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每年向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教育国际化是个系统工程,就促进留学而言,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鼓励留学生本土就业的政策。日前出台的《关于允许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在华就业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部分符合条件的优秀外籍高校毕业生无需工作经历即可在华就业。对此,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将大大增强留学中国的吸引力。我们要逐步完善“留学-实习-工作-永久居留”链条,为有志于来华留学创业的全球人才描绘清晰的中国梦蓝图,让他们搭乘中国快速发展的列车。提升国际化水平“反哺”教改 我国教育国际化虽然发展迅速,但起步晚,基础薄弱,其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国际化还存在教师国际化水平不够、专业设置不合理、留学生校外住宿及课余打工管理不规范以及国际品牌知名度和传播力不强等问题。 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0-2015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的学生中有42.1%的学生选择就读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与之相对的是,来华留学生以文科生为主,学习汉语言、中医、法律等学科的留学生占比较高,来华留学生学科结构需进一步优化。 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黄明东建议,通过总结中国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经验,在挖掘传统教学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新突破,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吸引力,为国际教育贡献更多“中国方案”。 在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方面,《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建议,放宽限制,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建立更多国际化交流交换项目,并应适时放开国外大学在华设立分校的有关限制,留住部分优秀生源。同时,借鉴其他国家高校与我国顶尖中学合作的经验,加大知名高校与国外优秀高中的合作,提前培育优秀本科来华留学生生源。同时,鼓励高校在“走出去”方面迈出更大步伐,提高招收国际优秀生源的比例。 在打造和传播中国教育国际品牌方面,王辉耀指出,可以整合国内国外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国内有关机构和我国驻外使馆、海外孔子学院、海外社团组织等在来华留学传播方面的作用,吸引更多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此外,我们要继续挖掘设立亚投行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教育国际化带来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以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提升来“反哺”和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我国从世界教育大国向世界教育强国的跃升。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18日
2017年3月20日 -
【China.org.cn】HK ex-financial secretary: New chief needs to eye economy
Antony K Leung, a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of Hong Kong, delivers a speech in Beijing on Thursday, March 16, 2017. [Photo by Zhang Lulu/China.org.cn]Antony K Leung, a former financial secretary of Hong Kong, said on Thursday in Beijing that the next chief executive of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who is going to be elected in 10 days, needs to focus on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ing people’s well-being rather than underscoring politics.Leung made the remarks during a seminar held by Beijing-based think tank,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which he sits as the vice-chairman.“I hope the next SAR government can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well-being, because the past five years have all been talks about politics and universal suffrage, while the economy and citizens’ well-being have failed to be addressed,” Leung said.Hong Kong was plunged into chaos in 2014 when what’s called the Occupy Central movement took place there.Leung, who was Hong Kong’s financial secretary from 2001 to 2003, said the city’s next chief executive needs to have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Hong Kong citizens, convincing them that the Chinese central government means good for them.He said he believe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nts to continue with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policy in Hong Kong, favoring Hong Kong without imposing the mainland’s political system on the city. Under the policy, Hong Kong, a former British colony, maintains its capitalist system and enjoys much autonomy.This year marks the 20th anniversary of Hong Kong’s return to China. In the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China and Britain in 1984, China pledged that Hong Kong’s “previous capitalist system and life-style” remain unchanged for 50 years after its return. Leung said that the following decade is critical as it will decide where the city is heading for the next 30 years to come.He said Hong Kong, especially its young people, has been faced with three problems, namely, unaffordable housing,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mobility and inadequate involvement in policy-making.He suggested the next SAR government increase public housing, continue building on its existing advantages while working more closely with the Chinese mainland in addition to involving more young people into the city’s policy-making.From China.org.cn, March 17, 2017
2017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