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活动>
- ���������������
���������������
CCG持续关注国际关系议题,推动中国与全球化的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充分发挥智库“二轨外交”作用,在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慕尼黑安全会议等重要国际政策与意见交流平台上组织分论坛、边会、圆桌会议、晚宴等活动,促进国际政商学界对话,凝聚共识;CCG积极与各国政界、智库界、工商界开展“二轨外交”活动,每年常态化赴多国调研与交流,促进中外关系攸关方互动,保持与多国政策圈层的沟通渠道。
-
【光明日报】挑战·应对·担当——智库专家建言经济全球化及全球治理
“站在十字路口”,人们这样形容正处于风雨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又该如何行动?4月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在京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智库专家就这些话题表达见解、贡献智慧。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但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滞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复杂变化。“逆全球化”思潮和孤立主义抬头,保护主义升温,成为徘徊在世界经济上空的阴霾。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认为,“逆全球化”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和全球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的结果。30多年来,全球生产力布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而全球生产关系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控制着大量资金和高端技术的发达国家,依然固守着原有“规则”,不愿或无法作出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民粹主义的出现和政策内顾倾向的加重,便不足为奇。 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看来,“逆全球化”的主要诱因并非来自经济全球化理念本身,而在于有关国家没有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阶层变化及不同社会阶层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是经济全球化顺利推进的关键。 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但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滞。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不会终结。”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联席主席、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看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把各国结成了利益共同体,随着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 “纵观人类历史,从绿洲经济到江河经济、路桥经济,再到现在的海洋经济,在全球资源、能力和市场的大配置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不管面对重峦叠嶂还是暗流浅滩,中国的决心不能动摇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也是全球自由贸易的参与者和维护者。“这既是中国自身的选择,也是历史对中国的选择。”何亚非表示。 “各国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使经济全球化惠及更多国家、更多人群。”当前,如火如荼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这一中国主张的最好体现。特别是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形势下,“一带一路”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方向实现“再平衡”。黄仁伟认为,当前,全球热钱的涌动,导致了流入地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而“一带一路”建设将引导资金流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中国家,这对于全球经济的平衡、健康发展是莫大的贡献。 在龙永图看来,中国之所以没有出现“逆全球化”的倾向,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分配不公等问题,进行了正确、及时的处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推动实施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有效缩小了城乡群体的收入差距。最近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也表明了中央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决心。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国家有必要从中国经验中寻求借鉴。 企业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龙永图认为,从整体来看,当前中国企业走向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数还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企业要全面跻身全球产业链高端,还需要很长时间。与会专家认为,企业要利用好我国加快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强筋健骨,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着艰巨任务,需要应对一个个挑战、攻克一道道难关。与会专家表示,不管面对重峦叠嶂,还是暗流浅滩,中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决心绝不能动摇。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是大国成长的必然路径 不久前,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何亚非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国要为全球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实现成长的必然路径。 何亚非认为,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上升,全球经济重心逐步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东西方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中国有必要通过平等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加速演变,全球价值产业链深度重塑,全球治理的内容和形式也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顾问、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看来,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治理的内容已经开始从有形资源向IP地址、通信频道、空间轨道、消费信息等无形资源深度渗透。对这些无形资源的分配,将是今后全球治理的焦点问题。同时,物联网、人工智能、量子通信、新材料等也正在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套面向未来的新型全球治理机制将逐渐形成,中国必须高度重视。 论坛期间,智库专家和企业家还就打造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创新模式、新时期中国全球人才战略、“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全球化等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文章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04月10日
2017年4月12日 -
朱锋:朝鲜问题,中国不是第三者
专家简介朱锋,CCG学术委员会专家,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 当特朗普说首脑会晤,我们到底怎么去理解这个概念?作为一个70岁的精明的商人,“相信”这个词不是白用的。包括这里面的朝核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承诺、什么样的表态,中美之间如何相向而行,具体的细节我们不了解。我们去了解的话,当然有一些差异,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东西。朝核问题新现实,国内是否做好了新准备 我们这个专题是特朗普时代对中国的挑战和机遇。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大国来讲,他的外交和战略的影响力以及竞争力的本质是国内力量。所以在朝鲜问题上,我们到底能做什么样的贡献,对中美关系做什么样新的抉择,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朝鲜问题我们国内是否做好了新的准备。我们的整个思想观念,包括决策和思考的机制是否已经随着今天朝核问题新的现实而发生了变化? 在我看来,朝核问题对今天中国最大的挑战是,这样一个完全不讲规则、缺乏最基本人性的朝鲜所构成的这种疯狂的对核和导弹的追求,对于整个地区,对于任何一个地区内的国家,特别是对于紧挨着朝鲜的中国东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而且我们必须要有决心面对的危险。所以,这次的海湖庄园会中美之间不管达成了什么样协议,我相信双方共同认为这个威胁的程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双方对这一点有新的认知。双方会加强合作,这个合作包括用和平的手段解决。 但是,这里面核心的问题是,在朝鲜问题上,我们一定需要去思考如何改变原来说得多、做得少的这种事情。我们不是简单地拖,而是要有决断。中美之间任何战略机遇的分析和评估,本质上不取决于我们的言论,而取决于我们的行动。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海湖庄园会双方到底形成了什么样的共识,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今天问自己,在朝鲜问题上,在面对这样一个无赖的国家,面对这样一个疯狂地追求核武器和导弹的国家,我们有没有决心准备采取什么行动。这是我们可能抓住的中美关系战略机遇的一个重要保障。半岛局势改变对周边安全威胁升级 关于我们是否对朝鲜问题有方案的提问,我觉得我们肯定在朝鲜问题上有一贯连续的战略思考。因为朝鲜半岛是中国安全的门户,而且这块土地我们洒过热血。从历史到今天,对于我们来讲,半岛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周边安全战略利益中的重要环节和部分。但是问题就在于,最近几年,特别是金正恩上台以后这五年,朝鲜半岛局势有了突出的改变,这个改变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具有决定意义: 第一个我们都知道,金正恩已经完全抛弃了他父亲当年还承诺的六方会谈以及2005年的9·19共同声明,就是促进半岛和平进程和美朝关系正常化。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平壤的政策认为六方会谈已经过时了,任何要进行对话都是需要美国和朝鲜之间的对话。 第二个问题,过去五年,朝鲜的导弹和核试验越来越频繁,同时朝鲜又受到国际社会如此大的制裁压力。当朝鲜的内部体制没有任何改变,甚至变得更加残暴的时候,朝鲜对整个中国的东北、对中国的周边、对于我们基本的安全利益都在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朝鲜问题已无处可躲、无处可拖 所以我非常同意刚才郑永年教授所说的,朝鲜问题不是我们简单是第三者,或者只是劝和出台,朝鲜事关中国的利益,事关中国整个东北的安全。如果在座的各位哪一位是东北人,当朝鲜有可能4月份又要进行第六次核试验,而我们东北邻近的地区一定会有地震,我们一定会生活在朝鲜的核设施不知道哪天会冒顶、会泄漏的这种恐惧阴影的时候,我们如何面对朝鲜这个事实?所以今天我相信,朝鲜问题尽管对我们来说从情感到利益的估算都很难抉择,但是我是一个专门研究安全战略问题的,我觉得朝鲜问题,我们真的已经到了无处可躲、无处可拖的时刻。 中美之间的比较除了国家力量,还有心灵和心理的成熟、行为的优雅以及社会的感知。问题是当我们要赶上美国的时候,我们不仅要膀大腰圆,我们还要举止优雅,还要思维成熟,还要有很好的社会感知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今天中美关系的处理,我们不仅要有定力,还要有学习力,还要有对未来自己内心的反省力。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7年4月12日 -
【人民网】CCG报告:基础设施合作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
人民网北京4月6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首次会见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本次“习特会”意义非凡,如何在中美关系中找到合作共赢的新支点,是中国经济和外交的艰巨任务。 4月5日“习特会”前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北京发布报告《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广阔,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该报告回顾了特朗普基建计划的背景,分析了中美在基建领域达成合作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报告认为,中美在基建领域存在较大优势互补,有广阔合作共赢空间,在特朗普治下的中美关系中发挥积极意义,并由此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加强中美基建合作的具体建议。 在两国元首会晤前夕,美国国务卿蒂乐森在亚洲之行的中国站表示,中美关系的基调只能是合作与友谊,并多次强调了“不冲突、不对抗、互相尊重和双赢”原则,蒂乐森的态度传达出特朗普政府对中美合作的积极动能。《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在“中美:注定合作的超级大国”文中提出“习特会”的关键是找到合作的基础,“特朗普希望在美国掀起基建热潮,而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基建快速建设的最强典范。将中国的基建能力与特朗普的目标结合起来一定可行。”这与CCG今年1月发布的《特朗普时代的挑战、机遇与中国应对》报告预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中美未来合作新亮点的观点不谋而合。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习特会”是少见的美国新总统在就任一百天内就安排两国元首进行双边而不是多边场合下的会晤,在中美关系史上别具意义。以反对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立场胜选的特朗普走马上任后立即推出了一系列饱受争议的强硬政策,向支持者表明其实现竞选承诺的决心。对于中国而言,2017年是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中共召开十九大之年,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发展新要求,中国将继续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如何在摩擦中的中美关系中找到合作共赢的新支点,是中国经济和外交的艰巨任务。 CCG报告指出,在新总统的复兴美国蓝图中,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提振美国经济。其百日新政宣言里,特朗普提出了未来十年内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数字。在就职后的首次国会演讲中,特朗普表示,“为了开启新的国家重振计划,我将要求国会批准能带来一万亿美元基础设施投资的立法措施。”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拥有资本、技术和经验的相对优势, 根据中国统计局,我国在2016年前10个月的基础设施投资已达到94928亿元(约1.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特朗普十年的基建投资计划。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投资热情不减,2016年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量达到456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报告认为,中美在基建领域存在较大的优势互补,有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报告分析了中美在基建领域达成合作的七个机遇:中美基建企业有望受益基建热潮;轨道交通企业深化全方位产能合作;工程机械设备企业积极争取深化合作;高新科技企业参与美国最前沿基建项目;中美基建合作符合金融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趋势;美国公私合营(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模式发展前景看好;中美基建合作有助特朗普政府实现经济目标。 CCG报告同时指出,中资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受到美国本土竞争、PPP项目落地操作和地方政治博弈等因素所制约,并由此提出七项建议:中国企业深入地方,提升本地化;金融资本组团,联合参与美国基建;持续推动经济外交,邀请美国参与“一带一路”基建合作;加强投资外宣,建立中国基建合作促进机制;加强两国省州级政府互动,共同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合作;发挥中美智库在公共外交作用,为稳定中美关系建言献策;进一步拓宽“二轨”通道,加强有利中国投资的国际公共关系。 CCG报告总结,对急于向选民证明而受到挫败的特朗普来说,目前最紧迫的是找到让选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他的宏伟的万亿基建方案在短期内要获得国会支持绝非易事。基建领域投资本身在规模、地域、行业结构、联邦和地方存在很大的博弈空间,白宫和两院的分歧增加了博弈风险。在此次 “习特会”中,一个务实的特朗普更有可能抓住中美在基建领域合作共赢的机遇。(常红 陈彦彦)文章选自人民网,2017年4月6日
2017年4月11日 -
【光明网】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基建领域合作有望推动中美关系取得更大发展
光明网讯(记者 张胜)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维护好、发展好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如何寻找中美两国合作共赢的新支点?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日前在京发布《中美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为中美关系提供新机遇》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美两国在基建领域各具优势,可以通过互补,开创更为广阔的合作共赢空间。 报告分析认为,中美基建合作有助特朗普政府实现经济目标;中美基建工程企业有望受益基建热潮;轨道交通企业深化全方位产能合作;工程机械设备企业积极布局美国市场;中美基建合作符合金融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的趋势等原因将有力支持中美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达成合作。 针对中资参与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受到的美国本土竞争、PPP 项目落地操作等潜在制约因素,报告提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深入地方,在美国开拓基建市场过程中,要力求适应当地市场和法规要求,逐步实现物资采购和劳动力使用的本土化,在选择美国合作商时可考虑雇佣一定比例的妇女和少数族裔工人,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报告认为,中美基建合作对未来重启双边投资协定(BIT) 谈判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为此,可持续推动经济外交,邀请美国参与“一带一路”基建合作;同时,加强我国投资的外宣工作,探索建立并逐步完善我国基建合作促进机制。报告认为,美国州政府可以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建议每年在中美两地轮流举办中美省州长论坛,通过地方政府的紧密联系来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的合作开展。文章选自光明网,2017年4月6日
2017年4月11日 -
Wang Huiyao: How a Xi-Trump summit could yield progress
Wang Huiyao: China should send signal on North Korea and support Trump’s $1tn infrastructure planThe first meeting between Xi Jinping, China’s president, and Donald Trump, his US counterpart, has generated intense interest across the Pacific. Mr Trump’s invitation to Mr Xi came earlier than expected but the US president has already toned down his rhetoric against the country that he believes has caused huge trade deficits and job losses for the US.The US president wrote in a tweet that Thursday’s meeting in Florida “will be a very difficult one”. While there are bumps in the road, Mr Xi can still score co-operation rather than confrontation with Mr Trump if he orients the meeting towards the 10 following areas of co-operation:● Expanding channels of dialogu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overnments. An early invitation extended to Mr Trump’s economic team to visit China would help, as would more exchanges between academic and business leaders in the track-two settings.● Separating the economic track from the strategic one. China’s outbound investment in the US surpassed the inbou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rom the US in 2015 and in 2016. Highlighting the effects of Chinese investments on manufacturing jobs creation — estimated to be more than 100,000 jobs created in recent years — aligns well with Mr Trump’s promises to his Rust Belt supporters.● Improving conditions for American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U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have traditionally played the role of “stabiliser” in US-China relations, with their pro-China voices on Capitol Hill. It is time for Beijing to tap into the support of its natural allies by helping them succeed in China.● Enlisting US support for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sia-Pacific. Mr Trump withdrew the US from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s (TPP) agreement, disappointing the desire of the world’s most economically dynamic region for multilateral trade architecture. Although Mr Trump is unlikely to switch from his signature anti-free trade stance, he can still be informed of the potential benefits that the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sia Pacific (FTAAP) could deliver.● Highlighting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Sino-American collaboration on tourism and education on the US economy. More than a third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from China. Close to 5m Chinese tourists — who tend to spend freely — visit US cities each year. But there is a concern that Mr Trump’s trade war rhetoric is going to damp Chinese tourists’ enthusiasm for the US.● Pledging support for Mr Trump’s $1tn infrastructure plan. Fiscal measures alone are unlikely to mobilise the tremendous capital needed to rebuild the US’s dilapidated roads and bridges. Mr Trump will have to count on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deals and foreign investors. Boasting a clear competitive edge, China is poised to participate in American infrastructure with its capital, technology and experience. Beijing can even invite the US to join the 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AIIB).● Strengthening ties with the US’s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his can be done through exchange platforms such as the China-US Governors Forum. The Chinese business community is encouraged to embed their US operations in the hosting localities by building relations with non-profits such as trade un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s, charity organisations and so on.● Mitigating geopolitical tensions in east Asia. Demonstrating resolve to work with the US in curtailing North Korea’s nuclear ambitions not only sends a signal to Pyongyang, but also helps ease the security anxiety of South Korea and Japan, two US allies that have been fearful of Mr Trump’s reduced commitment to Asian alliances and have consequently resorted to a further military build-up.● Stepping up co-operation with the US on global governance. For many years the White House has accused China of shirking international responsibilities. Now, Mr Xi has formally committed China to playing an increasing role in global governance. Although Mr Trump has said the US will pull out of the Paris climate change accord, America is unlikely to ease off tackling thorny international issues with other major powers.● Promoting track-two interactions between societal actors in both countries. Think- tanks, in particular, are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foster positive understandings on the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situations of the two sides. The “revolving door” practice helps integrate diverse perspectives from the academic, commercial and policymaking communities. Chinese think-tanks, especially those without government ties, are expected to step up to provide better policy consulting services as well as aid in the country’s diplomacy.With the Trump-Xi meeting only a day away, all eyes are on the irritants of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However, while the road to Mar-a-Lago appears bumpy, there are still grounds for optimism. The buzz over “Chimerica” may have dissipated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are simply too multi-faceted, interdependent, and complex for Mr Trump to undo.From Financial Times, 2017-4-5About AuthorWang Huiyao,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CCG),Beijing.
2017年4月11日 -
王辉耀:“习特会”看点:如何取得积极进展 | FT中文网
王辉耀:尽管前路坎坷,但如果习特峰会能围绕10个合作领域展开,中美就可能避免冲突和对抗,并在未来达成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首次会晤已然在太平洋两岸引起了广泛关注。特朗普对习近平发出会见的邀请早于预期,而此前,他已经缓和了把美国巨额贸易赤字和失业归咎于中国的言论。 特朗普在推特中写道,两国元首周四在佛罗里达的会见“将非常困难”。然而,尽管前路坎坷,如果习特峰会能围绕以下10个合作领域展开,冲突和对抗可能避免,并在未来达成合作。 一、扩大两国对话沟通渠道。中美关系在2017年上半年尚处在各自调整和逐步适应的过程。当前,两国元首会晤已启动,中国要继续发挥各方力量,加强与美国新政府各层次的联系,尽早邀请特朗普经济团队访问中国,促进学术界和商界领袖之间展开更多“二轨”对话。 二、优先国家战略中的经济外交。中美是推动世界经济的两大引擎,中国对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FDI)在2015年和2016年都超过了美国对中国的FDI,而且,福耀集团等中国企业为美国带来的就业机会表明,中国投资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提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预估近些年将带来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这与特朗普对其“铁锈地带”支持者的承诺非常契合。 三、改善美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拥有强大游说能力的美国跨国公司传统上发挥了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器”的作用。今天,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和美国商会等组织仍然起着促进中美经贸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和促进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与经营,助力其“天然盟友”美国企业在华取得成功。 四、争取美国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支持。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议,使致力于发展多边贸易的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亚太地区失望。尽管特朗普不太可能转变其反对自由贸易的立场,但仍可促其了解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将带来的潜在益处,以发挥中美合作的正能量。 五、强化中美旅游和留学等人文交流与合作的积极影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占在美留学生的三分之一,每年近500万中国游客赴美旅游和消费。然而,特朗普对贸易战争的言论或会削弱中国人赴美的积极性,旅游和教育则极大地扩展了中美合作的民意基础,将在当前以及今后更长的时间里成为中美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 六、支持特朗普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单靠财政措施不可能调动重建美国破旧道路和桥梁所需的巨额资金,特朗普将不得不依靠公私合作协议(PPP)和外国的投资者。而中国过去几十年来发展了强大的基建能力,在资金、技术、项目管理经验方面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与美国重振基础设施的合作将会甚有裨益。中国还可以邀请美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双方在“一带一路”基建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七、加强与美国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合作。联邦制的美国很多权力分布在各个州,中国企业在美国很多州都有投资,并成为美国州政府的座上宾,建议每年在中美两地轮流举办美国州长和中国省市自治区省级领导参加的中美省州长论坛。同时,鼓励中国企业通过建立与非营利组织的良好关系,如工会、行业协会和慈善组织等,加强与美国各地相关组织的融合与合作。 八、缓解东亚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在遏制朝鲜的核武器野心方面与美国合作决心的表态,不仅将向平壤明确发出信号,也有助于缓解韩国和日本这两个美国盟友的安全焦虑。当前,韩日都已因担心特朗普战略收缩、减少对其亚洲盟国的承诺而进一步加强了军事集结。同时,中国应继续加强改善中日韩关系。 九、增进中美全球治理合作。从前,美国常指责中国推卸国际责任,而中国现已向全世界承诺中国将承担国际责任,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虽然特朗普曾表示美国将撤出巴黎气候变化协议,但美国不可能完全放手与其他大国合作解决一些复杂的国际问题。中美可在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充分展开协作。 十、推动两国“二轨外交”的开展。智库在促进两国相互了解各自政治和社会经济情况、消除分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旋转门”机制的实践有助于充分整合来自学界、商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多元观点。本届中国政府亦十分重视中国新型智库建设,特别是相对独立的社会智库,能够更客观、专业地提供政策咨询及服务于中国外交。 “习特会”在即,全世界都聚焦于中美的双边关系中的摩擦。然而,尽管通往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的道路看起来并不平坦,我们仍然有理由对中美关系保持乐观。“中美共同体”(Chimerica)这种提法已经消散,但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之间高度多元、复杂、相互依赖的关系是特朗普个人无法解除的。作者简介王辉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兼理事长。文章选自FT中文网,2017年4月6日
2017年4月11日 -
【CGTN】Experts: China, US trade relations set to normalize after Xi-Trump meeting
[VIDEO WATCHING]What was billed as a showdown between the leader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over trade and the DPRK failed to truly materializ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previously predicted a "very difficult" meeting wi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But, after their first face-to-face meeting at the Mar-a-Lago resort, he trumpeted that they had developed an "outstanding" relationship.It was an opportunity for the leaders of the world’s two largest economies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better and build initial trust, although little was produced in the way of tangible outcomes.Time was too short it seems to announce any major trade or investment deal. Experts are now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Xi-Trump summit, and ponder the next step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uperpowers.At the forum of a leading Chinese global think tank in Beijing on Sunday, participants were optimistic. Wang Huiyao, the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said that infrastructure and energy cooperation are two of the concrete things that President Xi mentioned, which send a very good signal around the world.During the talks, Trump also presse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to do more to help reduce the US trade deficit with China, which reached 347 billion US dollars last year. However, Wang Yiwei,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terpreted it as a result of global division for labor, not a political intention.The United States mainly imports consumer electronics, clothing and machinery from China. A lot of the imports are from US manufacturers that send raw materials to China for low-cost assembly.Trump had pledged to label China a currency manipulator on the first day of his administration, but has refrained to do so so far. Yet, he has been loud and clear on accusing China of stealing US manufacturing jobs.The two leaders agreed to a "100-day plan" to discuss trade, aimed at boosting US exports and reducing China’s trade surplus with the US, but few details have emerged so far. (By Wang Xinxin)From CGTN , April 2017
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