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琦:ETS未来会更多关注人的综合能力的测评
国际化的人才是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资源,国际化人才竞争中,我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开发要适应新时代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新形势、新需求,符合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角色、新定位,ETS愿同高教界的各机构和同仁一起通力合作,在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共同努力,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023年4月12日 -
郑金连:中国考生的深度理解水平相关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超过全球水平
随着“中国制造”的全球化发展,中国推出了一系列职业教育国际化措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纳入国际沟通素养的培养。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进一步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发展的指导。
2023年4月12日 -
沈伟其: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培养要有主流价值观引导
跨境教育、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充分为新青年的成长提供一种最好的、最佳的生态和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在有别于国内传统大学的平台迅速成长为有国际胜任力、有多元文化认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创新型的国际化人才。
2023年4月12日 -
吴菁:搭建更多专业性平台,助力年轻人树立自己的职业观
因为我们相信未来的人才绝对不是再去死读书、再去像AI一样被训练,而是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甚至要创造出未来适合我们的职业的趋势,所以我们要培养的必须是具备创新精神的、共情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未来的人才。
2023年4月12日 -
苏媛:人工智能时代国际教育要注重价值观、学习习惯、社交、对母国文化及世界可持续发展目标认同的培养
讲到国际化人才展望时,现在我们应该是看未来十年或者是未来的二十年,把眼光看得远一点。现在我们讨论的语境已经不是乌卡时代(VUCA,即易变不稳定),我们讲的是BANI(巴尼)时代,B是Brittle(脆弱),A是ambiguous(混乱),N是Non-Linear( 非线性),I是Incomprehensible(无法理解)。
2023年4月12日 -
许海玉:近百万中国留学生在境外高校就读
未来中国留学发展是需要更加注重全面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强化对留学生全方位的支持,促进留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为中国和世界贡献更多的人才和智慧。
2023年4月12日 -
孙海龙:国际化人才必须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们认为他要做到“人和”。做一个我们认可的全球化人才,在部门、团队、公司管理层面要做到“润”,对于各个有矛盾的人,由于宗教、文化差异也好,由于国家差异也好,要做到“润”,无论是派到海外去,还是这个人本土化回来,他要做到“人和”,这是全球化人才核心的要求。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