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议会代表团访问CCG 探讨中德数字经济的合作共进
2019年8月20日,由议会党团联盟副主席、德国联邦议会议员Nadine Schon带领的德国议员代表团一行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就中国数字化发展领域的相关政策和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中德数字化发展的互鉴与合作等同与会专家和学者展开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主持,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龚炯,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电子商会秘书长彭李辉,商务部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惠敏,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出席本次会议。 在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竞争中,各国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实体经济提质增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德国作为“工匠大国”,工业实力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先后提出了“工业4.0”和《数字化战略2025》,明确了国家数字化发展的目标。近年来,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与其他国家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化。在中美贸易摩擦和科技竞争的背景下,中德数字化合作正在多领域推进。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智库与德国议员代表团的交流,从政策方面解读中国数字化现状与未来,共同探讨中德数字经济合作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中德合作。 议会党团联盟副主席、德国联邦议会议员Nadine Schon女士首先对CCG的邀请表示感谢。她指出,数字化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改善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以科研为基础发展工业是德国的传统,德国非常重视与伙伴国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速,数字经济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法律环境也在不断改善,阿里巴巴、滴滴等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德国作为“工匠之国”,保持着产品优良的优势,并且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数字化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让社会各阶层都受益。中德两国在工业数字化进程中可以相互学习,以合作促共进。此外,Nadine Schon女士提到,希望了解中国在过去几年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未来的规划,中国政府在政策上为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数字化带来了哪些风险和威胁以及中国如何应对。 高志凯博士表示,数字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趋势之一,最先进的数字化时代正在到来,中德在数字化领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数字化时代有四大要素,人、机器、应用程序和连通性,而语言是综合这四个要素的关键。数字化时代并非十全十美,也并非时时危机四伏,关键在于要对数字化的优势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有清晰的认识,把握机遇,控制风险。他指出,信息革命是一场“破坏性创造”,它会造成很多人失去工作,但同时也会创造很多新的就业。这种转变可能会很痛苦,因此中德需要抓住时机,努力去创造数字化的发展动力,或至少是顺应这一趋势,而不是被动地被“破坏”。
2019年8月26日 -
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一行访问CCG,就“一带一路”共建与中日合作进行探讨
2019年5月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举办期间,日本最大综合商社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一行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八井琢磨先生、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岸田英明先生和研究员王月女士与CCG副主任兼秘书长苗绿、CCG“一带一路”研究所副所长肖慧琳、CCG副秘书长刘宇和CCG副秘书长秦刚等就“一带一路”倡议与中日合作的发展前景等议题展开交流。 三井物产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 ,与CCG的访问旨在更好了解“一带一路”发展状况,加强第三方市场共建和智库交流,共同开拓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领域的新机遇。 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一行首先称赞了CCG 在智库领域取得的成就,并介绍了三井物产在中国的经营范围和发展方向。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八井琢磨先生表示,三井物产作为日本企业,十分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动态,如何充分利用该倡议扩大第三方市场投资与合作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岸田英明先生强调了三井物产在钢铁、机械、化工、能源、粮油食品、医疗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相关领域,表达了与中方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三井物产北京事务所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王月则介绍了三井物产在中国的架构,表示无论是从智库还是运营业务方面都愿与中国开展合作。 在交流中,CCG首先介绍了自成立以来所做的推动“一带一路”和“中日关系”发展的一系列工作,并向来访人员介绍了“一带一路”概况、近期发展情况以及CCG相关研究成果,回应了三井物产的研究员们关注的“一带一路”资金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欧班列的发展情况等问题。双方还交流了各国对“一带一路”态度的变化以及日本企业对CPTPP与RCEP的看法等。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成功举办并取得丰硕务实成果。CCG作为中国的民间智库,期待在“一带一路”倡议新起点、新愿景下,通过加强中日智库的沟通,加深两国的相互理解与友好合作,促进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为中日关系发展创造更多信任和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2019年8月6日 -
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一行访问CCG
印度是亚洲新兴的经济大国,作为全球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中印两国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印度拥有的 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也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最具潜力的市场。随着近年来中印关系的蓬勃发展,各领域合作全方位展开,青年交往已成为中印两国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019年7月16日,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访问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并与CCG专家学者就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和优势以及中印智库未来的合作展开了探讨和交流。CCG 副秘书长刘宇主持本次会议。 CCG副秘书长刘宇向印度代表团介绍了CCG的研究领域,以及智库在政策影响和建言献策方面的成果。在交流环节,双方还就外商投资、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海外人才、海外留学和人工智能等话题展开了交流,并就中印双方智库间的合作愿景进行了探讨。 本次活动由印度最大的商会--印度工商联合会组织发起,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团长、Arunaya Organics私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Vinod Agrawal,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全国主席、Sri Kumaraguru Mill 总裁Annush Ramasamy,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经理、印度工业联合会全国执行成员Mayank Jain,以及Dhyey资产顾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及Periscope-The Family Office的联合创始人Viral Kishorkumar Shah, Excelsior Leathers(皮革)私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Anirudh Choudhary, Starlet Group常务董事Santosh Kumar Kandagalta,Herboveda India和 N.G Electro Products董事长Raghav Piyush Mittal,Terrenus Consulting 私人有限公司常务董事Deepak Benny兴旺汽车私人有限公司的总经理Vikgnesh Sekhar等印度青联全球卓越代表团会员参加本次交流会。
2019年8月5日 -
美保守派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总裁访问CCG并与中方专家研讨
第12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7月30-31日在上海举行,在两国元首于日本大阪G20峰会会晤之后,中美贸易关系是否能得到实质性的改善,此次磋商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此关键时刻,2019年7月29日,美国保守派智库代表,特朗普政府重要智囊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R. Weinstein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并与CCG专家就中美关系、中美贸易磋商、中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本次圆桌会由CCG主任王辉耀主持会议,CCG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驻冰岛原大使苏格,CCG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驻加拿大原大使、中国驻洛杉矶原总领事兰立俊,CCG副主任高志凯,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及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和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出席会议并参与研讨。 哈德逊研究所是美国三大保守派智库之一,也是特朗普政府的重要智囊,对共和党政府决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此次访问CCG的哈德逊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R. Weinstein 2018年9月被特朗普任命为美国白宫贸易政策与谈判顾问委员会(ACTPN)成员;其中国战略中心主任白邦瑞是两任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倚重的中国事务顾问,先后影响美国五届总统,并被特朗普总统誉为“最权威的中国专家”。而此前美国副总统彭斯就美国政府的中国政策问题发表了备受争议的演讲也正是在哈德逊研究所举行。此次CCG智库专家团与哈德逊研究所的交流正值中美经贸磋商的关键时刻,旨在通过开展二轨外交,探讨中美经贸冲突的关键问题和解决路径,为中美未来合作与发展建言献策。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首先对Kenneth R. Weinstein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基于中美关系的不稳定性,中美双方的交流,尤其是智库之间的交流,对于缓解这一紧张处境十分重要。王耀辉博士表示,目前美国国内对中国态度并未达成一致,各个学派都有各自的看法。他指出,2017年美资企业在华年销售收入已达7000亿美元,利润超过500亿美元,中美之间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以及潜在的共同利益。王辉耀博士认为,多边合作对于缓解中美两国目前的矛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可以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与世界银行、亚开行等加强与美方合作,更好地融入和促进经济全球化发展。他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CCG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哈德逊研究所的学术交流,持续为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R. Weinstein 哈德逊研究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Kenneth R. Weinstein表示,中美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但仍然面临挑战,用简单的办法不能解决目前的矛盾。他表示,两国关系的紧张一定程度上与特朗普总统当选后的政策相关,特朗普认为美国的贸易谈判和国防政策没能把美国利益放在首位,因此他推行更考虑劳工阶层以及美国优先的政策,减税、增加就业机会、重振制造业和提高劳工阶层生活等经济举措是特朗普一直强调的执政核心。而处理好与中国的关系也是与美国优先政策相关的重要内容。他表示,美国普遍认为,中国自加入WTO和经济改革以来真正开始自由化,并在全球贸易增长中获益。特朗普自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清楚地认识到中美贸易关系十分复杂,并不是简单的贸易数字和“汇率操控”,更是科技的挑战。因此在整个贸易争端的起伏中,尽管双方对某些问题有分歧,特朗普也与习近平主席保持着良好的个人关系,以表达中美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性。此外,Weinstein表示,美国也担心在AI、5G和金融科技等领域的竞争中,如果中国明显更先进,也会影响中美两个大国影响力范围的竞争。Weinstein最后指出,中美之间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往来,乐见中国朝着更加开放和自由的方向发展,但他也表示,即使两国能够结束贸易争端,中美关系仍然会很复杂,因为还面临更深刻的问题。 CCG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驻冰岛原大使苏格 CCG顾问、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中国驻冰岛原大使苏格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合作是中美关系唯一正确的选择,贸易战没有赢家。中美贸易磋商如能最终达成协议,中方有三点希望:第一,美方须取消所有加征的关税。第二,中方己启动进口美国农产品,美方须考虑扩大对华出口商品清单。第三,协议文本须平衡,体现平等与相互尊重。面向未来:中美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双边关系事关亚太乃至全球的和平与发展。亦谈三点看法:第一,在政治安全关系上,中美双方须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的原则,和平共处,管控分歧,互不为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等将中国列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不利于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第二,经济贸易是中美关系大船的“压舱石”。从结构上讲,中美经贸关系互利互惠,应努力扩大双方利益的融汇点。第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例如,大量中国学生赴美,不仅促进人文交流,也增加了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所谓“脱钩”的作法,不符双方的利益。 CCG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驻加拿大原大使、中国驻洛杉矶原总领事兰立俊 CCG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驻加拿大原大使、中国驻洛杉矶原总领事兰立俊表示,在过去的几年中,中美关系既有发展,也有变化,如今需要以新的视野来看待中美关系。对此,他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美的发展道路、价值观和全球观不相同,也不会改变。中国将会沿着既定的目标发展;第二,摩擦、矛盾以及合作将一直贯穿中美关系发展,双方也存在着竞争,两国需共同努力扩大合作面;第三,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会进一步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这是不会改变的;第四,中国所做出的维护世界和平、永不称霸的抉择也不会改变;最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也不会改变。他表示,在贸易等问题上,中美双方存在不同看法或分歧,应该通过合作与协商来加以解决。中美之间要建立互信,美方应放弃冷战思维和零和游戏,要更加公平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 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认为,关于中美敌对关系的判断为时过早,中美经济不可能脱钩。他表示,中美是竞争还是合作取决于双方的态度调整。他提出,中美关系将长期处于复杂阶段,谈判也需分析哪些人对特朗普有更强的政策影响力而做出调整,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是需要注意如何去沟通的。特朗普目前考虑更多的是选举和短期利益。若双方不让步,那么中美协议则不可能达成。霍建国认为,依靠政治手段难以真正解决中美贸易冲突,寻求双方受益的合作机制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他提出,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在竞争中保持经济稳步增长,日益强大的中国也将更加自信地与美国竞争。在中美贸易争端中,两国需要积极谈判,交换意见,为走出中美关系困境提供解决办法。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及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及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对贸易“赤字“问题进一步分析到,首先,美国公众和政客在探讨贸易赤字时主要关注货物贸易,有意或无意忽视了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对中国的顺差。美国其实在教育及旅游等服务业方面相对中国有很多优势,反应了中美双方发展的差距。第二个理解是,中美贸易不平衡折射中美建交四十年来巨大而快速的变化,两国建立起了互相依存的复合关系,中美在探索未来关系方向的时候必须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中美完全“脱钩“不仅不现实,而且有损彼此利益。第三,王勇指出,中美贸易冲突,特别是安全鹰派以中国为敌,将改变中国公众对美国成就与发展模式的积极看法。此前,不少人认为,美国之所以成为超级大国,既有开放移民与科技创新因素,也有独特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体系等软实力方面的贡献。然而,近两年来美国对华定位转变,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许多多边国际体系,同时插手中国内政,这些举动正在改变中国公众对美国的看法,不少人提出重新认识美国的本质。王勇表示,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关系下,中美两国需要时间去互相适应并加强理解。中国的目的不是要取代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 ,“一带一路”倡议也不是现行国际秩序的替代秩序,而是为了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合作,中方期待美国能在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 CCG副主任高志凯就“谁是中美贸易战的最大受益者”提出问题。他认为,中国应该谨慎地对待特朗普总统的言行,并且双方应预计贸易战最坏的情况。他指出,美方政客似乎只在意目前所取得的利益而不是长期的后果。针对华为问题,高志凯博士认为,美方并没有真正了解华为公司,进而对它产生了许多质疑。如果美国完全对华为进行封锁,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害方。他表示,正因如此,中美双方人员才更应加强交流和沟通,增进理解,消除误解。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吕祥 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表示,美国对华贸易战已经将中美关系带入“无人区”,因为,在此之前的世界历史上,尚未出现过拥有如此巨大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两个国家之间出现如此规模的贸易冲突。他指出,中国始终认真看待美方提出的两国间贸易不平衡问题,而这一问题本应该是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但是,2018年5月之后,美方逐渐将贸易争议引向了更广泛的经济、技术乃至政治领域,使得两国关系变得愈发难以处理。当然,我们还需要看到,美国的一些州,比如西弗吉尼亚,仍在盼望着来自中国对其能源产业的巨额投资,这或许意味着双方在经济领域依然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吕祥指出,在美方指责中方“强制技术转让”方面,美方始终没有提出过哪怕一个有说服力的事例,这样的无端指责正在极大地消损双方的互信。针对华为问题,他表示,美国国内根本没有一家企业生产5G设备,因此华为在5G市场上并没有和任何一家美国企业形成竞争。目前美国对华的极限施压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拖累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如果美方期望与中方在第12磋商中达致突破,美方必须回归到符合常识和理性的立场,并及时调整对华政策及要价。 随后,在问答环节,Weinstein先生表示,中美两国的关系从经济以及战略的角度来看不可能回到之前的状态,目前的情况还可能延续到美国的下一任总统的任期。基于双方存在的共同利益,中美两方应该加强联系,尽可能消除双方的误解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并寻求一个新的方式来稳定双边关系。他指出,尽管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前景并不明确,但两国全面脱钩还是可以通过合作以及各界人士更多的交流与沟通来避免,民间智库的良好交流也应该保持下去。 作为中国领先的国际化社会智库,CCG长期致力于中美经贸等问题研究,持续开展二轨外交,并为加强中美交流及国际多边合作提供平台。CCG与包括保守派智库在内的美国顶尖智库保持着紧密联系,与哈德逊研究多次展开双边交流与合作。2018年7月,CCG与美国哈德逊研究所联合在京举办“中美贸易摩擦课题研究项目启动研讨会”;2018年9月,CCG在哈德逊研究所发布了中美关系系列报告《中美贸易关系和挑战:过去、现在、将来与政策选项》,并与哈德逊研究所联合举办“中美经贸关系40年回顾与展望及政策建议”智库研讨会。(本文根据与会嘉宾在全球化智库(CCG)于2019年7月29日举办的圆桌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9年8月1日 -
“全球化智库视野:不断演变背景下的全球人才流动治理”圆桌研讨会
2019年7月15日,全球化智库(CCG)与德国知名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在CCG北京总部联合举办以“全球化智库视野:不断演变背景下的全球人才流动治理”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来自MERICS、OECD等知名智库、国际组织和大学的学者专家与CCG专家参与了本次座谈会,就全球人才管理与人才流动的全球格局变化、当前国际移民的现状与问题,以及全球人才流动治理等话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会议由CCG理事长王辉耀和MER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Pieke主持。 国际大都会项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移民与人口流动政治学副教授Martin Geiger, 经合组织(OECD)国际移民署副署长Thomas Liebig,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系教授王丰,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全球移民和人口统计副主任Neil G. Ruiz,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科学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唯,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系研究员、讲师Elena Barabantseva,布鲁塞尔欧洲亚洲研究院(EIAS)主任和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ESSCA)管理学院副研究员Lin Goethals等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研讨。 全球人才流动是当今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在大国竞争日益激烈、全球化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国际人才管理和移民议题已成为全球学术讨论、政策辩论和商业界讨论的一个重要议题。同时,该议题也是除全球经济治理与安全议题之外,中国参与制定、完善国际规则的又一关键领域,关乎中国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CCG理事长王辉耀博士首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不断向世界表明对外开放、维护全球化的决心。近年来,中国通过更加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进一步放宽了条件。王辉耀博士指出,中国不仅是人才输出大国,也非常重视输入国际人才。中国每年出国60多万留学生,每年回国50多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才流动国。中国也正在成为来华留学目的地,为推动全球人才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王辉耀博士表明,CCG常年来致力于国际人才交流、国际移民等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移民组织(IOM)连续多年合作研究、编译并发布《世界移民报告》中文版,连续出版“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等人才相关图书并发布研究报告。为促进相关领域专家交流与沟通,CCG积极搭建国际对话平台,本次研讨会旨在汇集全球智慧,共同为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出谋划策。 MERICS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Pieke对CCG举办此次研讨会表示感谢。MERICS关注的是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致力研究于探索中国的快速发展对欧洲的影响、中欧合作等议题。Frank Pieke表示,移民带来的影响值得仔细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一些研究机构甚至把移民问题称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他指出,尽管目前已经有许多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但大部分机构并没有开展具体研究,因此,这个领域还存在着许多研究空间。正如中国在应对诸如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时一样,中国在研究和解决移民所带来的问题时扮演了重要角色。此外,Pieke先生认为,对于中国来说,移民是一个新兴问题。如果忽略背景去讨论移民问题,那得到的结果将是不可靠的。因此,他建议,在研究中国的移民问题时,不能只是讨论中国如何吸引更多移民、中国如何为外籍人士建立居住社区等,同时也应考虑这些举措对国际社会、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带来的影响。此外,他指出,中美欧在全球人才流动和移民领域的合作也是未来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国际大都会项目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卡尔顿大学(加拿大渥太华)移民与人口流动政治学副教授Martin Geiger表示,智库、大学、企业等各界的发展都依赖于国际人才流通,保持国际人才流动的开放性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应当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国家间就人才流动议题的对话。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让政策制定者充分了解高技术人才的价值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为移民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他表示,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输入国,政府也一直在与民众做相关的沟通工作。开放的签证政策和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创新和发展。他还提到,此前CCG举办的移民论坛中所讨论的国际人才管理机制话题很重要,因为这一机制不仅能帮助国家和企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保护人才自身的利益。 OECD国际移民署副署长Thomas Liebig指出,中国正在成为新兴的移民输入国。他提出在研究中国移民问题时需要注意的五个方面: 第一,当讨论到移民时,就会讨论到永久移民,而永久移民关系到家庭移民、社会融入和语言等问题,这比短期居留要复杂得多;第二,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需要讨论吸引高端型人才和普通劳动者的区别;第三,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庞大,目前中国还没有到接受数百万外国移民的成熟时机;第四,在人才评价标准上应有所创新,例如,一部分虽然没有高学历但却有着很强的专业技术的人才也应得到重视;第五,应从更广泛的层面来吸引人才,在发展中找到平衡。 美国加州大学尔湾校区社会学系教授王丰指出,中国目前的人口流动情况符合全球化趋势,但全球化进程遇阻的风险依然很大。他用1793年乾隆皇帝会见英国乔治三世的使者时表示若英国人想要在中国居住,那么就必须穿中国的衣服、说中文且永远不能回国的历史故事来说明,在处理移民问题时,若建立专门的外国人居住区,将外籍人士隔离开,那他们就不能真正融入这个国家和社会体系。王丰教授指出,吸引外国移民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投资,而且有益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与互鉴。要实现全球化的发展目标,就应考虑到如何吸引外国人来中国生活,而不仅是来工作。对于人口问题,他表示要引起重视,据预测,本世纪末世界人口的数量将会是100亿,那时中国人口的数量估会减少为10亿。换言之,中国的人口从历史最高的占全世界35%的比重将跌至10%。 皮尤研究中心全球移民和人口统计副主任Neil G. Ruiz表示,他十分关注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以及其人才交流面临的风险问题。他提出,中国应认真思考需要构造怎样的人才系统:是期望构建基于招聘、市场的系统,一个更佳灵活的系统,还是长远发展的系统。其次,中国还需要考虑清楚是国家层面还是不同省份去实施这样的系统。此外,他提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面临全球化的挑战,然而大多数国家都不清楚在新的人口形势下该如何改革创新从而得到发展。他表示,世界上的人口增长率正趋于减缓,且人口趋于老龄化。当前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其人口总数将在本世纪末追平亚洲。而日本、韩国这样的民主国家相对来说很少接收移民,且大多数经济发达的国家更趋于接受高技能移民。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地理科学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李唯指出,在当下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角逐的背景下,跨国人才流动是各国的趋势。在人才流动层面,尤其是对正在转型的中国来说,如何有新范式和新思考非常重要。这不只关乎政策和学术层面,还是基层性、草根性的问题。她表示,自上而下的政策不一定对移民融合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基层的移民社区则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国家如何提升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她指出,大学应该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水平来增加吸引力,这种自下而上的途径恐怕是个更好的解决办法。最后,她表示CCG建议的推广华裔卡对鼓励国际人才来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提出两种有关人才管理的思维范式:一、对人口进行分类,以便于更精准地管理不同等级的技术人才;二、利用市场的逻辑,从经济效能和市场价值的角度来制定标准。他表示,当前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调整人才移民管理政策。他以泰国清迈吸引人才的策略为例表示,清迈并没有高科技行业,但是外国人却愿意移民久居,真正的原因在于他们对其生活方式的喜爱。时代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存在差异,对于这些移民,尤其是高技术人才而言,就业和薪水已经不再是唯一标准,他们更关注的是空气质量、居住环境等。由此可见,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期望都和上世纪90年代有了很大差别。 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系研究员、讲师Elena Barabantseva表示,她的研究领域是分析人才、劳动力等范式如何概念化当前的中国移民,以及如何判断移民的劳动力价值。她认为,生产劳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领域有更为深远的影响。此外,她指出,如婚姻移民、家庭访问签证等家庭相关的问题目前在中国讨论移民时是经常被忽略的部分。她建议,中国应增加关注与中国公民结婚、在中国长期生活、需要探亲的外国人,维护他们的权益,并让那些取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享受与中国公民同等的待遇。 布鲁塞尔欧洲亚洲研究院(EIAS)主任、法国昂热高等商学院(ESSCA)管理学院副研究员Lin Goethals认为,赴中国的留学生大多都是交换、交流、语言学习的短期项目留学生,而不是为获取学历在中国长期学习的学生。她指出,中国当前的移民政策对希望长期性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的吸引力还较小,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学生。因此,她建议,中国可以通过统计西方的数据与信息,研究相关因果联系,从而提升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的水平。她认为,中国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随后,现场媒体与CCG研究员还就如何吸引并留住国际人才、如何促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如何改善移民政策等问题与参会嘉宾展开了交流问答。 王辉耀博士指出,当前国内大学授课大部分还是以中文为主,国际师资也相对较少,若适当增加英文课程的设置、打造更多国际化师资队伍,将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教育国际化,从而吸引更多国际人才的交流。Liebig先生也认为,语言对吸引国际人才十分重要,建议把培养语言能力和其他能力区分开来。 Pieke先生补充到,当前在华的移民家庭其子女也能在中国上大学,这是吸引国际人才的一种方式,但中国应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吸引机制。 Geiger先生以加拿大的移民管理系统为例指出,在吸引国际人才方面,为移民提供激励非常重要,比如高技术人才能够获得永久居留证,留学生能够通过加拿大的电子移民管理系统找到实习工作,移民的家庭成员也可以通过系统申请在加拿大居留,中国或许可以从中借鉴。 王丰教授指出,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的三大原因:第一、出于对未来的考虑,中国正处于崛起的时期,来华留学有着更好的前景;第二、出于对学位本身的考虑,中国的学位是国际认可的;第三,对于年轻的留学生来说,他们更想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去放松,这就要求我们去帮助在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环境。 本次圆桌研讨会是CCG在7月13日举办“第三届全球人才流动和国际移民学术研讨会”后,再次聚集国内外人才交流、移民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就国际人才管理、中国在国际人才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等话题展开研讨,旨在进一步加深全球人才流动与移民议题的学术讨论,迎战逆全球化思潮,以研究交流成果为全球人才与移民管理建言献策。参加本次研讨会的CCG学者专家有,CCG秘书长苗绿,CCG副秘书长唐蓓洁,CCG副秘书长、研究总监郑金连,CCG人才全球化研究组总监李庆,CCG研究一部副总监杨靖旼,CCG助理研究员张小庆等。 自成立以来,CCG始终走在国际人才、留学、海归、移民、华侨华人、世界华商与全球人才流动治理等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并力求发挥智库作用,为关注和研究全球人才流动及其治理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专家和媒体们搭建充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多年建言和呼吁下,CCG成功推动了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成立,并建立了CCG移民研究中心与世界华商研究所。未来,CCG将继续致力于发挥国际化社会智库的优势,设置前瞻性议题,邀请海内外移民专家共聚思想智慧,为进一步促进全球化发展和全球化治理相关研究积极建言。
2019年7月31日 -
日本投资界代表团到访CCG 探讨中美贸易紧张背景下的关键议题
2019年7月25日,来自三友住友、三菱UFJ、大和住银投信、岡三证券等日本顶尖投资公司代表团访问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并与CCG专家学者就中美贸易关系走势、美国相关行为产生的影响、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国际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主持对话,CCG 副秘书长刘宇、CCG副秘书长张伟等CCG研究人员及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当今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事件,日方代表首先就此询问CCG专家学者在贸易紧张背景下中国应如何应对,以及中美磋商的协定中是否会对部分内容进行修订,以使双方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认同并签订协议。 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 CCG副主任高志凯博士首先对日本投资家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中国和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 虽有不少不同之处,但也有很多共同的文化继承,例如双方都有汉字文化,而这些共性也成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的基础,创造共同的未来。 面对日本投资界代表团提出中美贸易关系相关问题,高志凯博士表示,中美贸易关系发展前景不明确。其中原因之一是双方协议文本不平衡。其次,美方在谈判基础上改变贸易采购数字,也导致难以达成共识。他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是自由的,美国与多国贸易形成逆差的重要原因是美元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这必然会引起贸易逆差。如今的中美贸易争端和上世纪80年代日美贸易争端情况不同,美国不应再用同样的方式来解决中美贸易问题。而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并不能简单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否则可能陷入谈判陷阱。他表示,中国对于私有财产,尤其是知识产权在不断加强保护,美方应该看到中国对此的重视和努力。 除了对中美贸易关系走势的讨论,日方投资界代表对“华为事件“非常关注,认为牵涉到各公司的利益,并想了解CCG智库如何看待华为未来的发展及跨国合作。随后,日方代表就人民币是否在G20峰会后的汇率及地位提升提出了问题。 CCG专家学者 针对华为问题,高志凯博士指出,华为不是外界所想象的军方色彩,它是一个十分国际化的民企,甚至雇佣了很多美国专家,把华为当作威胁对美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若美国想像制裁中兴(ZTE)一样对付华为,华为并不会重蹈覆辙。 随后,与会双方就人民币在国际的未来地位、CPTPP、服务贸易、香港局势的影响等关键议题进行了讨论。CCG专家表示,对于如何缓解中美之间的竞争,美国可以通过和中国合作来缓解这一紧张局势,包括签订减少美中贸易逆差的采购协议以及零关税措施,但美国也需保证不阻拦人民币地位提升为国际储备货币。日本投资界代表团表示,此次与CCG智库的交流非常有意义,希望作为年轻的经贸专家和学者能够更好地分析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理性判断,也期待与CCG进一步加强中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019年7月30日 -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WTO司长到访CCG,深入探讨WTO改革与中国-欧盟合作
2019年7月11日,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世贸组织、法律事务与货物贸易司司长丹尼斯·雷东内(Denis Redonnet)率欧盟代表团到访全球化智库(CCG)北京总部,并与CCG专家就世界贸易组织(WTO)机制改革、中国与欧盟合作、多边贸易体制等话题进行了圆桌研讨。 当前,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遭遇严重挑战的背景下,覆盖了全球98%贸易规模的WTO及其改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19年5月13日,中国向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提交了《中国关于世贸组织改革的建议文件》,阐述了中国对世贸组织改革的基本原则和具体主张。CCG专家与欧盟代表团就WTO相关事务展开的交流与对话,是CCG“WTO国际多边贸易体系”系列圆桌研讨之一,旨在促进中欧中国与欧盟就WTO话题下对双方立场的交流和理解,加强中欧合作以及中欧关系的友好发展。 CCG主任王辉耀博士首先对丹尼斯·雷东内先生以及欧盟代表团的到访表示欢迎。他表示,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欧盟、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都纷纷提出了对WTO改革的立场或系统性的方案。WTO改革也成为不久前在大阪G20峰会的焦点话题之一。王辉耀认为,现在是推进WTO改革的成熟时机,中国与欧盟对WTO改革也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诉求。他指出,欧盟实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联合体,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期待欧盟能在WTO改革中发挥更多领导作用和驱动力,相信中欧中国与欧盟可以在经贸、投资、科技、人文和全球治理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世贸组织、法律事务与货物贸易司司长丹尼斯·雷东内感谢CCG提供本次交流讨论的机会。他表示,维护多边贸易机制与WTO体系是欧盟和中国的共同目标。他提出,补贴问题目前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欧盟已和中国就该议题展开了对话。尽管各国已就这一议题达成了一定共识,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新的标准和原则来完善多边贸易体系。雷东内指出,在补贴等领域的规则制定上并不完善,仍需思考其细则的可行性。他相信中欧中国与欧盟能在WTO改革上加强合作,并落实双边合作细则。当前WTO改革面临挑战,他认为各成员国留在WTO机制内是必要的,应让WTO发挥更多作用,而不是削弱它。欧盟将会和各成员国一起加速改革进程,这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中欧在这一点上也已达成战略共识。 针对如何更好落实WTO谈判,雷东内先生建议应遵守以下原则:一、WTO所有成员国平衡地适用WTO水平性的规则和权利、义务;二、参与谈判的所有国家都应从最初就参与到整个谈判过程,而不是部分国家先达成初步协议,再要求谈判桌外的其他国家去接受这些原则;三、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所有谈判或辩论中的观点,聆听成员国对某方面问题的不同立场和解决方案;四、WTO规则改革的目的是控制补贴带来的贸易溢出效应,而不是去改变各成员国自己的政策,各国应决定如何遵循相关规则。最后,雷东内指出,中国已在国际贸易领域作出很多贡献,在WTO从1.0过渡到2.0的过程中,中国可以有更多新的在机制或规则方面的贡献,与欧盟一起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他希望中国能够积极参与到这一进程,成为WTO改革中的一大动力。 王辉耀博士在回应中对雷东内先生提出的观点表示理解,并就如何应对WTO改革的挑战进一步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一、中欧中国与欧盟应加强双边紧密的交流与合作机制,共同推动WTO改革,CCG作为智库也会继续加强WTO改革相关研究,从智库角度积极提供支持并促进交流。二、基于WTO多年的良好声誉和可靠性,中欧可在电子商务(e-Commerce)上加速展开合作,而这也正是WTO还未覆盖到的领域,或可取得一些积极成果。同时今年G20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削减海洋塑料垃圾达成共识,以期2050年实现零排放,建议WTO可尽快设置相关行动议程,为取得成效发挥欧盟领导力。此外,CCG正在建议中国加入CPTPP,世贸诸边方式被认可,中美之间也积极重启贸易谈判,这些积极信号也预示中美欧可共同为自由贸易做出努力;三、当前最紧急的危机是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国、欧盟、日本等经济体应积极重振上诉机构,可以有多个方案来推动改革。最后,王辉耀博士表示,一些国家指责中国为“国家资本主义”,事实上中国一直在积极进行着改革,希望各国加强对中国的理解与沟通,包括多进行有益的辩论。他期待未来中欧中国与欧盟促成更多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单边主义的挑战,为WTO改革发挥积极作用。 随后,CCG专家还与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世贸组织、法律事务与货物贸易司副处长Eoin O’Malley,贸易总司贸易保护司主管Carlo Pinto,亚洲和拉丁美洲司政策官员Balazs Kiss,欧盟驻华代表团贸易处参赞吕天豪(Thomas Langelaar)等欧盟代表团就中欧双边投资协定(BIT)、美国与WTO改革、WTO透明性规则、中欧中国与欧盟合作、中欧中国与欧盟WTO改革工作小组等话题展开进一步交流与讨论。 、 参加本次会议的CCG专家有,CCG副主任高志凯,CCG高级研究员、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孙永福,CCG高级研究员、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CCG秘书长苗绿,CCG副秘书长唐蓓洁和CCG副秘书长张伟等。 作为国内领先的关注全球化与全球治理的社会智库,CCG秉承“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中国智慧,为全球献策”宗旨,致力于全球化、全球治理、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并长期关注WTO以及多边合作等话题,积极促进各界人士就相关领域交流探讨。2019年3月25日,Pascal Lamy先生曾到访CCG北京总部参加以“WTO改革和多边贸易体制的未来”为主题的圆桌研讨会并发表相关演讲,与多位贸易领域的专家领袖围绕WTO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2018年10月28日,美前副贸易代表、WTO前副总干事Rufus H. Yerxa到访CCG参加智库圆桌闭门研讨会“特朗普贸易政策: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及对应策略”。2018年8月23日,CCG、日内瓦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及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联合举办了“WTO的现代化改革与未来发展”圆桌会,研讨了WTO改革等相关问题。
2019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