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智库

捐赠·支持  ENGLISH 
  • 关于
  • 研究
  • 动态
  • 活动
  • 专家
  • 咨询委员会
  •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CCG每年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10余部研究专著, 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持,奠定了CCG在全球化,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企业全球化,人才全球化等领域的权威地位。
    研究报告
    CCG持续以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在全球化相关研究领域开展领先研究,在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关键节点撰写和发布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 二轨外交  名家演讲  名家午餐会  智库圆桌会
    活动预告
    聚焦国内国际热点话题,CCG举办多场圆桌研讨会、名家演讲、年度论坛等智库活动,研判当下全球化发展新趋势。

    成为系列论坛会员

  •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全球化智库

 EN

捐赠·支持

  • 关于 
  • 研究 
  • 动态 
  • 活动 
  • 专家 
  • 咨询委员会 

想获得最新活动资讯和
专家观点?

 
  • 关于

     概况  顾问  咨询委员会  专家  国际顾问  管理团队
  • 研究

    全球化
    全球治理
    国际组织
    区域合作
    一带一路
    国际关系
    美国
    加拿大
    欧洲
    亚洲
    非洲
    拉美
    澳洲
    中东
    国际移民与人才流动
    国际移民
    国际人才政策
    华人华侨
    中国海归
    留学生
    国际贸易与投资
    中美贸易
    国际贸易
    来华投资
    对外投资
    数字贸易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理念与政策
    来华留学
    出国留学
    国际学校
    国内政策
    中国开放指数
    区域与城市
    大湾区
    前瞻研究
    前瞻研究
    智库研究
    研究著作
    研究报告
    建言献策
  • 动态

    新闻动态

    CCG每年发布研究著作和研究报告二十余个,主办系列圆桌研讨会、主题演讲、建言献策座谈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年度品牌论坛共计百余场 ;赴多国开展" 民间二轨外交 " ,出席国际重要论坛并参与研讨,同时作为唯一的中国社会智库举办多场官方边会。

    媒体报道

    CCG积极在国内外重大关键节点发声,针对当下国内国际议题贡献了丰硕智库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得到国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国内外主流媒体获取信息与研判的思想库。

  • 活动

    CCG品牌论坛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
    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
    中国国际教育论坛
    二轨外交
    名家演讲
    名家午餐会
    智库圆桌会
  • 专家

     学术委员会专家  高级研究员  特邀高级研究员  研究员  特邀研究员
  • 咨询委员会

     主席/理事长  资深副主席  副主席  常务理事  理事  企业理事  香港委员会  成为理事
媒体报道
  • 当前位置:
  • 首页>
  • 动态>
  • 媒体报道
  • 【Reuters】 U.S. students losing interest in China

    (Reuters) - American students are getting cold feet about studying Chinese in China, with many study abroad programs in the country seeing a substantial drop in enrolment over the last few years.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ducation Abroad Program (UCEAP), student enrolment in programs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be less than half the level it was only four years ago. Washington-based CET, another leading study abroad group, says interest in China has been falling since 2013.The apparent waning of interest worries some China watcher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 having a group of Americans across different industries who speak Chinese and understand the culture is "a matter of national interest", says Robert Daly, director of the Kissinger Institute 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the Wilson Center in Washington."We can’t respond coherently, effectively and fully to China unless we understand China on its own terms," he said.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ays the number of U.S. students studying in China fell 3.2 percent in 2012-13 to 14,413, even as overall study abroad numbers rose modestly.American students’ apparent loss of interest contrasts with Chinese students’ clamor for a U.S. education. The number of Chinese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jumped 16.5 percent in 2013-14 to more than 274,000.LESS NEED FOR FOREIGNERSFor U.S. students, China’s notorious pollution is a concern. Job opportunities are another. As multinationals in China hire mostly local Chinese, a growing percentage of whom have studied abroad, they have less need for foreigners who speak Chinese."I came to China thinking I could learn Chinese and get a high paying job. I learned very quickly that was not the case," said Ian Weissgerber, a 25-year-old American graduate student in China. "A lot of Chinese can speak English just as well as I can, and Chinese is their native tongue too."Gordon Schaeffer, research director at UCEAP, says surveys suggest the decline in study abroad programs in China might also reflect students’ migration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s, where courses need to be taken in sequence.Some study abroad executives say a move toward more direct enrolment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ould also, in part, account for fewer students taking traditional programs that typically offer a summer or semester overseas.Wang Huiyao, president of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and the author of a report on foreign students in China, says there are too few ag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nging students to China to study, and bemoans the U.S. government’s inability to force universities to send more American students there.NO PAY-OFF?When students do come to China, they are increasingly coming for shorter periods of time, and often for trips that involve more travel than language study, study abroad executives say.After a burst of enthusiasm a decade ago, interest in learning Chinese appears to be waning among U.S. students.Enrolment in entry level Chinese is almost half the level of 2007 at Middlebury College, a private liberal arts college in Vermont renowned for its language instruction.Last year’s total Chinese enrolment was "the lowest in a decade", said Professor Thomas Moran, chair of Middlebury’s Chinese department.Between 2002 and 2006, Chinese language study at U.S.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leapt 50 percent,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MLA); it grew a further 16 percent between 2006 and 2009.But from 2009 to 2013, growth in enrolment had slowed to just 2 percent, an MLA study released last month shows.Enrolment in all foreign language courses at U.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ell 6.7 percent between 2009 and 2013, according to the MLA study."It really comes down to money," says John Thomson, a veteran China study abroad executive. "You’re taking yourself out of the job market for a couple years to study an extremely difficult language with no guaranteed pay-off at the end."  文章选自Reuters, 2015年3月12日

    2015年3月25日
  • CCG联手“中国网” 打造“中国正在说”

      2015年3月中国两会期间,CCG与中国网合作、联手策划制作的“中国正在说”两会特辑视频节目在线播出。百度新闻频道“2015全国两会”栏目同时在线播出。本次活动由CCG全程参与节目策划、选题拟定和嘉宾邀请,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博士,及数位CCG特邀研究员就有关中国企业走出去、依法治国、互联网与生活等热议话题进行专家解读与互动研讨。CCG执行秘书长苗绿受邀担任此视频节目主持人。   “中国正在说”是一档关注当下时事热点,以观点输出为主的、互动性视频节目。节目每期精选一个当下热议话题,通过主持人、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三方的现场评论,对与话题有关的现象进行深入挖掘分析,以核心问题开始,以回应关切收尾,让公众能够充分融入话题当中,获取有益信息。以下是CCG参与策划播出的三期节目:点击在线观看↓CCG主任王辉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郭崇立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苗绿  “中国范儿走起来”——CCG主任王辉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前驻牙买加、肯尼亚大使、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高级顾问郭崇立作为嘉宾参加“中国范儿走起来”的现场录制,共同就“中国国家形象和对外战略”中涉及到的中国大妈、中国游客、留学生、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热门话题进行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点击在线观看↓CCG高级研究员、搜狗CEO王小川CCG高级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 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 苗绿  “被互联网了吗”——搜狗CEO王小川,CCG高级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作为嘉宾参加“被互联网了吗”的现场录制,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作为“中国制造”的核心亮点能否成为支柱产业,并就中国互联网是否会引领中国未来创新驱动的浪潮等相关话题进行分析 ;点击在线观看↓CCG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王俊峰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王振清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苗绿  “信访还是信法”——原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振清,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王俊峰作为嘉宾参加“信访还是信法”的现场录制,共同关注法治中国的建设;  请大家通过中国网和百度关注“中国正在说”两会特辑视频节目,欣赏嘉宾和主持人的精彩纷呈观点。中国网报道: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node_7220137.htm百度两会专题: http://news.baidu.com/z/2015lianghui/zhuanti.htmlCCG理事两会观点   2015年两会胜利闭幕,在社会各界各居要津的CCG副主席在两会中积极建言献策,在涉及环保、大数据、移动能源、人工智能、依法治国、投融资规范等社会各领域展开热烈讨论,其中李彦宏委员的“中国大脑”提案,据人民网舆情监测数据显示,引起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甚至军方盛赞为最具前瞻性的提案,被列为2015年“两会”十大热点议案提案之首。    本期周报将各位嘉宾在两会期间发表的言论观点加以梳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曹德旺一、曹德旺: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 CCG副主席   曹德旺提案涉及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两个方面。关于环保方面的提案,曹德旺表示将侧重于湿地的保护。“很多人把湿地拿去种田,这对我们的环境是一种破坏。”湿地保护在去年两会就在曹德旺的提案当中,今年将更加得以强化。关于粮食安全,曹德旺则表示,日本在土地治理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值得我们效仿。相关链接:http://news.ifeng.com/a/20150227/43231026_0.shtml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刘永好二、刘永好: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政协委员    刘永好表示,传统企业要用互联网精神来武装自己,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商业机会是一种新兴的事业,也是传统企业必须面对的变革。现在电商已经不再是互联网企业的专利,更不是年轻人的特权。传统企业、农业企业、食品企业也必须参与其中,要用移动互联网精神来武装自己。新希望集团设立的云牛奶、云牧场,就是希望通过互联网精神,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来帮助农民将养殖业和大市场直接对接。同时,刘永好呼吁,有关部门应该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把官方统计数据与民间互联网的大数据相结合,让数据更精确,让决策更准确,让农民得实惠。相关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5-03/09/c_127559814.htm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CCG副主席李河君三、李河君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全国政协委员 CCG副主席   李河君认为, 当前,中国面临经济增长乏力的全球性困境,面临扩大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巨大压力,面临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国家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培育一批像高铁、水电一样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李河君认为,移动能源就是这样一个正在全球兴起的、中国已经领先一步的优势产业,将成为“新常态”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相关链接:http://business.sohu.com/20150309/n409535948.shtml百度公司CEO、CCG副主席李彦宏四、李彦宏 百度公司CEO 全国政协委员 CCG副主席   李彦宏今年提出两个提案,分别聚焦民生与科技兴国。李彦宏建议设立“中国大脑”计划,推动人工智能跨越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   李彦宏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不同研究领域开放平台资源,高效对接社会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新。   民生方面,李彦宏建议全面开放医院挂号号源,加强对网络挂号的宣传力度,方便群众就医。建议取消部分地区对商业机构开展网络挂号业务的限制,借助社会力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逐年加大医院挂号号源上网的比例,加强对网络挂号的宣传力度,引导患者更多通过互联网进行挂号。大力扶持各级医院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励医院通过自身网站为群众提供挂号服务、进行在线咨询和交流功能,并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分时预约,提升医院运营效率。相关链接:http://www.cnstock.com/v_news/sns_bwkx/201503/3354431.htmhttp://it.people.com.cn/n/2015/0303/c1009-26628447.htmlhttp://digi.163.com/15/0312/15/AKH33PBE001618JV.html全国律师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5、王俊峰 全国律师协会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 CCG副主席   王俊峰介绍说,全国律师人数到今年已经接近27万,在法治建设、法律服务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王俊峰表示要科学的立法,更重要的是要使法律得到实施,不仅让法律得到实施,而且要得到准确的实施。而如何得到准确地实施,其实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就是律师。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要严格地依法、依规地进行,才是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发展未来的一个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王俊峰提到,律师不仅是直接参与法律实践,律师当中有很多也是学者、是专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律师都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法治建设做实实在在的贡献。律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相关链接:http://www.people.com.cn/n/2015/0305/c32306-26644176.html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6、张红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 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    张红力指出,随着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工业设备、信息化设备、农业现代化设备等动产交易、融资领域的经济活动将越来越活跃。为促进动产规范、有序流动,完善全国统一、公开透明的动产交易及融资规则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全国动产统一登记制度。   在我国大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统一规定动产的所有权登记、融资租赁登记、抵押登记、质押登记、动产信托登记、所有权保留登记等势在必行,这有利于达到明晰动产权利变动情况、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并保障交易安全和交易秩序的目的。相关链接: http://money.163.com/15/0304/14/AJSAURVK0025335L.html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CCG副主席7、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国人大代表 CCG副主席   宗庆后提出几方面的提案,一是关于打击网络谣言维护企业权益的建议,二是关于将审批制度改革落实到位的建议,三是关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四是关于推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相关链接:http://yjbys.com/jiuyezhidao/news/759077_2.html点击在线观看↓CCG主任王辉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郭崇立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苗绿  “中国范儿走起来”——CCG主任王辉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前驻牙买加、肯尼亚大使、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高级顾问郭崇立作为嘉宾参加“中国范儿走起来”的现场录制,共同就“中国国家形象和对外战略”中涉及到的中国大妈、中国游客、留学生、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等热门话题进行交流,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点击在线观看↓CCG高级研究员、搜狗CEO王小川CCG高级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 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 苗绿  “被互联网了吗”——搜狗CEO王小川,CCG高级研究员、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作为嘉宾参加“被互联网了吗”的现场录制,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作为“中国制造”的核心亮点能否成为支柱产业,并就中国互联网是否会引领中国未来创新驱动的浪潮等相关话题进行分析 ;点击在线观看↓CCG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王俊峰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 王振清CCG执行秘书长、主持人苗绿  “信访还是信法”——原北京高级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振清,全国政协委员、CCG副主席、金杜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王俊峰作为嘉宾参加“信访还是信法”的现场录制,共同关注法治中国的建设;  请大家通过中国网和百度关注“中国正在说”两会特辑视频节目,欣赏嘉宾和主持人的精彩纷呈观点。

    2015年3月24日
  • 【大公报】中国人移民美国两年连跌

     转载自《大公报》,2015年3月20日  [大公报讯]19日在京发布的最新《中国国际移民报告》蓝皮书显示,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同时,蓝皮书指出,投资创业型移民日趋受到重视。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移民红利」对于吸引高端人才越发重要。  据中新网十九日报道: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这一蓝皮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编撰,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发布。这则报告研究发现,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佔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呈下降趋势。  这份报告研究发现,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报告援引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指出,放弃公民身份的美国人或缴回绿卡的长期居民人数达到2999人,比2012年的932人增加了221%,创歷史新高。在这2999人中,华裔的人数在180-190人左右,比例约为6%。  经济驱动外国人来华  另据大公报记者李理十九日报道:在外国人来华方面,蓝皮书指出,随?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来华移民已经成为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  据国家外管局统计,2013年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为61.2万人次,比2011年的52.9万人次增加了8.3万人次。2004~2013年,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4600多人取得中国「绿卡」。自2008年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以来,至2014年5月,有1306名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  不过,与中国人海外移民看中环境和教育因素不同,在对外籍来华人士的调查中,受访者最看中的是中国收入、财富以及可支配收入等方面的经济指标。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建议,过去三十年,中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穫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下一步,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网】Think tank: China should develop its ’immigration bonus’

     From China.org.cn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nefited greatly from immigration, so China should also do more to develop its own “immigration bonus,” according to a think tank report released Thursday in Beijing.The “Annual Report on Chines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15)” was issued by the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one of China’s leading independent global think tanks.The report points out that immigrants will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 country’s economy if the country has a relatively high proportion of immigrants.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Singapore’s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immigrants contributed 41 percent of its GDP in the 1990s.Similar benefits can be found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a large number of immigrants flow in every year, bringing with them professional skills, capital, culture and human resources that greatly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CCG’s research found. The report reveals that immigra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the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country. Although only 14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was born in foreign countries, immigrants have contributed one-third of all the country’s innovation patents, and 42 percent of researchers at the country’s seven leading cancer research centers were born in other countries.“The U.N. estimated that around 848,500 foreign people lived in China in 2013, which accounted for only 0.06 percent of the total Chinese population. This figure was the lowest in the world. The average figure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is 10.8 percent, 3.2 percent for the whole world, 1.6 percent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1.2 percent for the least-developed countries,” said Dr. Wang Huiyao, foun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CCG, which focuses on China’s globalization strategy.The CCG advised that the mobility of foreigners in China should be improved. A total of 52.51 million inbound and outbound foreign personnel entered or exited China in 2013, a decrease of about 3 percent from the 54.35 million that traveled to and from the country in 2012. In contrast, China saw 195 million inbound and outbound mainland Chinese in 2013, an increase of 106 percent over the 94.91 million in 2009. This number was also 3.7 times higher than the number of inbound and outbound foreigners in 2013.Over the past 30 years, China has benefited from a demographic bonus -- a floating population of about 200 million migrant workers -- by gradually removing obstacles that hindered internal population movement, particularly some aspect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report advises that as China becomes a more and more attractive international immigration destination, the country should further stimulate the mobility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develop its own global “immigration bonus” to boost national development over the next 30 years.While the report also warns of the risk that immigrants (including a large number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from Africa) will pose a challenge to China’s urban management, social stability and safety, it also confidently asserts that these immigrants will simultaneously help develop China’s economy. The report asserts that China can face these challenges successfully.Though China is not a fully developed country, China’s peaceful rise will surely attract more and more immigrants from poor countries, the report says.

    2015年3月23日
  • 【人民网】全球逾2亿移民 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

     转载自人民网,2015年3月19日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  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578.5万)、俄罗斯(1104.8万)、德国(984.5万)、沙特阿拉伯(906.0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2.7万)、英国(782.4万)、法国(743.9万)、加拿大(728.4万)、澳大利亚(646.9万)和西班牙(646.7万)。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  2013年,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国际移民有8230万,出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国际移民为8190万人。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共有3800万亚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其中,有1900万亚洲人生活在欧洲,1600万亚洲人生活在北美洲,300万亚洲人生活在大洋洲。而出生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海外移民构成了国际移民的第二大群体,这部分国际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北美洲,有2600万人。  欧洲和亚洲是最主要的国际移民目的地  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而生活在亚洲的海外移民有7100万。2000~2013年的13年间,亚洲的国际移民数量增长了2000万,这主要是由于亚洲西部的石油生产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流动  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从欧洲国家来讲,遭受经济重创的国家,例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遭遇了大规模的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数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1450人、643808人。

    2015年3月23日
  • 【中国新闻网】来华移民成新热点 约85万外籍人士居住中国境内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2015年3月19日  [中新社北京3月19日电]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19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简称“报告”)显示,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开始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近年来,中国国际形象逐步提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报告称,来华追逐“中国梦”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报告援引数据显示,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年至2000年的3%有所提高。  报告显示,调查近9300名生活在34个国家或地区的外籍人士意见,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  报告称,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多(中国为29%,全球的平均比例为7%)。  不过报告也建议,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此外,移民融入问题越来越引起移民接受国的关注,报告建议,中国应加强移民融入服务和非常规移民管理,提升国际形象。

    2015年3月23日
  • 【北京晚报】2014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国人移民首因是子女教育

     转载自《北京晚报》,2015年3月19日  2015年3月19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4)》。报告研究了中国海外国际移民的概况,总结了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中国人特有的“置业情结”在新移民的发挥下掀起了全球“购房潮”,而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  中国为第四大移民来源国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23年增长了128.6%。中国从1990年的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目前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国际移民来源国,过去10年中,中国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一直在上升,2012年有25509名中国公民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留签证。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移民来源国,第二大技术移民来源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而在新西兰,华裔已经成为第二大少数民族。  中国购房团席卷全球  近年来,伴随着投资移民迅速增长,“海外置业”迅猛增加。过去的一年,中国人海外购房可谓疯狂,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国房地产买家迅速成为了当地房产市场的新客户群,被称为“中国购房团”。  蓝皮书显示:中国人投资国外房地产尤其是欧洲房产,掀起了一阵热潮。截至2012年3月,持有英国出租房的海外购房者数量首次突破200万人。目前,德国和比利时等欧洲其他国家也成为了中国购房团的目标。中国购房者正在海外扩大阵地,英国爱丁堡、底特律和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也成为中国投资海外置业领域的一个选项。据悉,中国海外置业投资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比例,从2011年的29%上升到2012年的40%以上。  研究统计表明,中国人是温哥华、布里斯班、伦敦这三个城市地产业的最大海外置业投资家,其购房额占到当地房地产销售总额的20%至40%。根据搜房国际的调查,在1200万参与调查的潜在购房者中,43%表示移民是海外置业的主要目的;其次是教育,占25%;投资占比为23%。  “教育移民”成为移民新群体  蓝皮书指出,教育移民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家庭移民——“一切为了孩子”。目前,中国家庭选择的投资移民目的国主要有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等。在这些国家中,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的数量最多,从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已有约1.6万人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根据美国移民和公民服务局最新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美国在全球批准了1943个移民家庭进入美国,其中82%的移民家庭来自中国。据新财富调查,中国人移民的首要原因是子女教育,认可者达76.7%。他们希望通过投资移民为子女教育创建平台,为子女海外学习生活做好铺垫。  专家指出,教育移民成为我国新一轮移民的重要群体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同一般留学相比,无论从费用、各种福利待遇,还是从将来的就业来说,教育移民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移民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更多的时间规划和空间选择。目前,国外高校出于对本国学生的保护,一些优势专业、特色专业不向海外学生开放,通过移民可以避免这一问题;同时,具有移民身份的学生在将来就业方面的选择路径上也增加了许多。

    2015年3月23日
  • 
  • 417
  • 418
  • 419
  • 420
  • 421
  • 
  • 共【 447 】页
  • 到 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推荐阅读

  • 人民日报 | 2025全球人才峰会在北京举办
  • 《环球》| 海外留学新风向
  • 第一财经 | 对话王辉耀:越开放,越发展,越安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智库logo
智库
    
分享二维码
 

联系我们

 研究合作
 媒体采访
 建言献策
 工作机会
 国际合作
 捐赠支持
联系电话
010-65611038 010-65611039
联系传真
010-65611040
通讯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7号汉威大厦西区12层12B10室
邮政编码
100004
    
分享二维码
 
© Copyright 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 2008 — 2025 京ICP备0903046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7417 Site Designed by MONOKEROS